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移動互聯網 微博 自媒體 微信 QQ空間 1905電影網 2019-03-17

昨天,一篇名為《小紅書“種草筆記”產業鏈:代寫50元起,提供上熱門套餐》的文章在網上掀起熱議。文中揭露了小紅書筆記代寫代發、刷量、提升搜索排名的產業鏈內幕,同時直指小紅書涉嫌商品售假等問題。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流量造假已經是網絡常態,也是整個社會造假現象的縮影。在影視行業內部,假收視率、假點擊率、假票房、假熱搜等,無孔不入,廣根源深。

前不久,央視新聞點名曝光某位偶像明星的微博轉發量破億,數據存在異常。流量作弊製造的虛榮假象,不再成為影視行業內心照不宣的“祕密”,行業的裡裡外外,已經在進行著一場針對“流量造假”的打假行動。

近期兩會,文藝界政協委員也對假流量發表看法,建言獻策。鄭曉龍痛斥“造假是汙點”,呼籲嚴懲。鞏漢林建議在演藝界內部建立一個徵信記錄,以提升行業公信力。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流量本不是妖魔化的存在,它意味著吸引力和影響力,是對內容和服務的指標評價,也是對市場和消費者的潛在引導,它應與質量高低相依相存。但是,當流量只與搶奪用戶掛鉤,被名與利緊緊捆綁,一條造假產業鏈勢必暗流湧動,應運而生。

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這天,小電君想關注的是處於影視行業後端的媒體與宣傳兩方,在他們內部,同樣存在著這場造假利益遊戲的參與者和受惠者。

1

流量造假擾亂影視媒體行業

“流量”的出現伴隨著新媒體的誕生。在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這些平臺上,“每個人都能在15分鐘內成名”。

不論是依靠優質內容產出獲取大量關注,還是花錢買推薦、轉發、點贊和評論數據,只要你的賬號有一串看上去漂亮、可觀的數字,你就能成為新媒體時代的寵兒。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在電影領域,個人經營的自媒體往往會通過買粉,數據增量等方式在前期積累規模,形成一定數量的運營團隊後,或以抄襲、洗稿等方式製造內容,然後在上游宣傳方的合作供養下持續滋生、蔓延,甚至發展出不同類別的小號,最終形成一個上下循環交易的完整利益鏈條。

據業內數據研究者李先生透露,“有些自媒體號前期為拿融資,會刷出很高的閱讀量和評論數,他們不害怕數據造假的後果,因為資本可以承擔。”即便微信在去年對公眾號閱讀量進行了規範調整,剔除虛假數據,現在還是存在一批文章刷量到“10W+”的現象。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電影宣傳的目的是擴大聲量,傳播影響力,當宣傳層面錯誤秉持“唯流量論”,也順帶壯大了造假自媒體的聲勢。供職於傳統媒體的資深電影記者小C就向我們抱怨宣傳方對媒體資源錯亂配置的問題:

某當紅男明星主演的影片即將上映,藝人團隊在宣傳期間全部安排營銷大號的採訪,直接拒絕傳統媒體的採訪需求,原因正是出在新舊媒體的流量差距

另一部已經上映的影片,其宣傳團隊為某電影公眾號安排了長達1個半小時的主創採訪(常規時間為20-30分鐘),大號派出四名記者,不僅忘帶設備,現場更是一度出現他們無法與受訪人互動問答的尷尬局面。

當失真的流量成為泡沫化的表面資產,假數據自媒體替代優質媒體,劣幣逐漸驅逐良幣,影視媒體行業的專業性與原創內容質量也將漸行漸遠,大打折扣。

當這些微博大V與公眾號在某部影片上映期間發佈相關的評論文章或視頻時,我們也將越來越無法判斷這種評價的真實性。

2

買粉是為了得到一張名片

為了搞清楚這些自媒體的“發家史”,我們先在網上搜尋提供假數據增量服務的商家,瞭解內部行情。

我們通過搜索引擎可以輕鬆進入“粉絲天下”“買粉網”這類網站。“當您的粉絲超過1億,您就像中國CCTV;當您的粉絲超過10億,那您就像是春晚了”,如此駭人聽聞的標語就出現在“粉絲天下”網站裡。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網站駭人聽聞的標語

這家網站已經運營7年,提供的服務項目覆蓋廣泛,包括微博、微信、視頻播放量、抖音、快手、微視、QQ空間、小紅書等都能操作。

每種平臺服務項目的報價單十分詳盡。以微博刷粉為例,價格是依次遞增的:初級粉絲100元/萬個、特級真人粉絲240元/萬個、精品粉絲(20%達人粉絲)500元/萬個、極品粉絲(50%達人粉絲)900元/萬個,以及指定地區真人粉絲900元/萬個。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網站報價單

據介紹,初級粉絲就是我們常說的“殭屍粉”,過半年後不維護會掉粉,而有達人粉的賬號不會掉,因為達人粉賬號都經過新浪的身份證認證程序,一般不會遇到自動清除的情況。刷量過多會遭到查處封號嗎?在與該網站客服的對話中,他向我們保證了安全性。

另一位聯繫到的商家屬於個人經營,他提供的項目在分類和報價上近似於“粉絲天下”。而在淘寶,某商家客服先向我們推薦了一款微博刷粉的最新特惠套餐,“699元=3萬精品不掉活躍”,而其他項目類別的價格,對比前兩家也要便宜一些。不過從整體上看,這些造假服務數據的銷售價格都穩定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區間內。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些賣家十分關注各大平臺的發展動態和行情變動,比如“買粉網”會經常在商品資訊區告知用戶關於暫停開單的通知。如果遇到平臺系統更新,定期清理數據,用戶遇到掉粉的情況,“買粉網”會及時提出處理方案,提醒用戶補單或申請退款。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網站的友情提示

數據造假的產業鏈已經非常成熟,新浪微博內部人士也向我們表示,他們會查這些不良商家,“但是真的查不過來!”

自媒體可以基於這些服務包裝出一款假流量的大號,在業內順利走出第一步。“不能只靠買粉,買粉是為了得到一張名片。有了名片,才能和宣發層面的人接觸,建立合作互惠的關係。他們在結案的時候需要我們的流量數據,我們也需要他們的物料和資源,穩定傳播內容,維持熱度”,獨立經營某電影類微博大號的KK這樣告訴我們。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3

從流量到變現的惡性循環

如今,大家越來越依賴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等APP,這些社交平臺作為信息傳播的媒介越來越便利,用戶可以用更少的時間,獲取到更多、更快的信息。當然,對於信息方也好,或者讀者也罷,都是一種雙贏的模式。

“現在有物料發佈時,越來越多的預算向新媒體端傾向。其實就是為了能讓更多的用戶看見,讓宣傳鋪得更開。不過,每次預算不太一樣,會針對物料的重要性,做進一步的預算評估。如果遇上定檔信息、終極預告這類重要物料,一定會盡量找頭部大號發佈,有的號的報價會在8000元以上,如果是娛樂八卦性質的微博號,價格甚至會更高。”做了3年新媒體營銷的Y說道。

在小電君暗訪的過程中,發現一般微博大號的報價在1000—1500元。但是,轉發和評論的數據相比起頭部大號而言,可謂是相當慘淡。那些平日閱讀量在1萬左右的微信公眾號,報價則在2000-8000元不等,不過具體的要看內容而言。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微博的話,我們一般情況下要給對方文案。但是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這種需要深度內容的平臺,有時候是對方自己撰寫稿件,當然,也有我們自己提供的情況。”在某家大型宣傳公司擔任新媒體策劃的D向小電君講解道。

他們一般按季度,或者按月給我們更新的報價單。報價單上都會備註他們近期的粉絲增量和閱讀量,這些都是他們提出漲價的主要資本。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某微博賬號的報價

Y還提到,“在價格貴的賬號上投放,其實只是為了獲得更高的到達率。這種賬號多是通過自己之前的運營,獲得了一定的粉絲基礎。這種傳播率是十個小號無法普及的。一般情況下,我們自己會給這些賬號做一下數據。不過微信的話就不太做了,除非數據太難看,才會去買閱讀量。不過,現在大多微信自媒體多會自己買數據。如果‘好看’和評論的數據不高,那這條推送肯定是買過。”

其實做數據成本會相對較高,我們通常主要針對微博。頭條也會是重點維護的陣地,一方面,頭條維護數據的成本最便宜,另一方面,頭條的推薦模式和微博、微信有所不同,它採用信息流推薦的模式,只有閱讀量較高的內容,才有機會被平臺推薦給更多人看見。”Y作出了進一步的解釋。

正是搭著宣傳和平臺方這樣供需關係的便車,越來越多的數據公司崛起。甚至有的數據公司自己養號——通過招募近千名大學生擔任兼職,養成真人真粉的賬號,並通過這些賬號進行刷評論,買轉發,從而達到數據的真實性。

數據造假已然成為了整個行業中看似成熟,實則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商業模式。這種現象從而進一步形成了,宣傳方和自媒體過度依賴流量數據的病態假象。

4

結語

對消費者而言,這些自媒體已經是他們信任的信息來源,但隨著水軍流量的湧入,信息的真實性逐漸遭到了質疑。消費者還是要對信息有自己的判斷力,對任何信息都要帶有一定的辯證思考。

對於自媒體而言,應該保護好自己的羽翼。通過購買行徑而獲得的高流量、高關注,必然是曇花一現。數據造假是違法犯罪行為,雖然對於網絡上的這種數據流量造假,很難有明確的定性。

但是,在這條產業鏈上,受益的是這些通過流量獲得利益的自媒體方,但是受損的實則是整個行業生態與全民的正當權益。

小電君並不是否認,自媒體方和電影宣傳方合作,通過優質的內容獲得一定的推廣費用是件壞事。但是,這一切基礎都是依託自優質的原創內容。事實證明,從微博時代到微信時代,再到如今的泛新媒體時代,真正讓消費者記住的內容都是優質的,有差異性的原創內容。正是這些原創內容,才能被更多人認可,在某個領域成為真正的意見領袖。

對於產品方來說,必要的宣傳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真正能讓產品出圈的,從來不是單純靠數據造假才能實現。

近幾年的電影市場,前期宣傳火熱,後期票房撲街的例子比比皆是。當然,後期靠優質內容出圈的作品也數不勝數,這些東西都不是單純靠宣傳數據的造假能換來的。

撕掉數據造假的假面,是當下刻不容緩的行動。不管站在任何一方的角度上,單純的以數據博眼球的時代終將過去。用真實的優質內容說話,才是當下市場發展的健康趨勢。

百萬粉絲、單條微博賺8000,揭祕新媒體背後紅利 |行話315

/ 行話前期回顧 /

新人導演“出頭記”

5G時代到來,傳統電影要變天?

中國資本植入奧斯卡最佳影片,原來背後有這些

58.4億票房新紀錄背後,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被“盜版”的春節檔

/ HOT /

婁燁 | 0.8| 劉戶口 |王硯輝|炸

2019|神|冷|600|10

翻身|2018|他們|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