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溪塔 為何有樓無塔


"


小溪塔 為何有樓無塔


小溪塔 為何有樓無塔


綠樹掩映間,夷陵樓矗立在黃柏河畔,為世人展現夷陵風情。

小溪塔有其名卻沒有塔,三峽捲菸廠在人們心目中搭建起了心中的塔。

這是“小溪塔”牌香菸曾經的廣告詞,膾炙人口,卻也點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問,為何在小溪塔沒有看到那座“塔”。

實際上,在當地的民間傳說中,小溪塔應該有塔的,卻因為陰差陽錯的原因,導致“塔”被建於他地,最終空留一個地名卻不見“塔”。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地重新修建了一座地標性建築“夷陵樓”,如同岳陽樓這樣矗立在河邊,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和稟賦,傲然佇立在長江市場之巔。千年光陰,盡付於一樓。

用詭計留塔在當陽,土地神付出歪嘴代價

在傳說中,小溪塔是應該有塔的。

夷陵區博物館館長餘國斌介紹,根據民間傳說,古時川江航道一場史無前例的洪水演變成曠世災難,147米的水頭狂瀉而下,將宜昌變成汪洋,死傷無數。

為救苦救難,觀音菩薩去取來“鐵鑄神塔”到夷陵治水。此消息洩露了,當觀音菩薩騰雲駕霧走到當陽地界的玉泉寺時,發現有靈光閃現,且依稀地聽聞人間的雞叫,以為天亮且估摸應該到長江邊了,怕被世人看見其真身,就在天空中投下鐵塔。

觀音菩薩投下鐵塔後感覺有些不對勁,撥開雲層一看,這裡離長江邊還有一段距離,並不是小溪塔的山巔。天威被冒犯,於是很惱火,仔細一看發現是當陽的土地公公在弄虛作假,弄來假靈光,捏著鼻子、尖著嗓子學雞叫。

這一切都是這個土地神的計謀。原來關雲長敗走麥城被殺後,當陽方圓百里所有的松樹都沒有樹冠,也就是沒有“頭”,土地神以為是妖在作怪,得知觀音“託塔”途經於此,於是導演了留塔的鬧劇。

得知真相後,觀音菩薩無法淡定,狠狠地扇了土地神一巴掌,從此玉泉寺的土地神塑像的嘴巴都是歪嘴。土地神在觀音菩薩走後,怒不可遏地把那託鐵塔的八個力士的手膀用柺杖打斷了,導致玉泉寺前的鐵塔歪了。

在科技不發達的封建時代,人們認為修塔建樓能夠鎮住導致洪水以及其他災難的妖怪,所以在江河邊修塔建樓是一種常見的做法,特別是在歷朝歷代所謂的“盛世”之時。“江河邊修塔,多有避免洪災的美好願景,宜昌城區的天然塔在建造時就有鎮住對岸‘五龍’保長江無水患之意。”宜昌市政協文史編研員、炎黃文化研究協會理事羅洪波先生說,“自古以來,古塔都歷盡風雨,或圮或廢,但建塔之處多選在風光秀麗之處。只有在錢財豐盈時方可修茸。如天然塔相傳建於晉,明末文安之見其形制低矮朽圮,欲捐資重修,終因戰亂未成。乾隆盛世得以重修。”

真正的歷史和傳說就這麼巧合了,小溪塔只有溪沒有塔因此被賦予了神祕的色彩。

夷陵樓立黃柏河畔,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

小溪塔,原來只是個村落,並非宜昌縣的縣政府所在地。

1912年宜昌府廢除,將東湖縣改為宜昌縣,政府在如今的宜昌城區。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宜昌縣隸屬於宜昌行署,縣政府及縣直機關仍設市內。1970年7月,因興建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宜昌縣直機關從市內北遷到小溪塔。1992年4月,宜昌縣隸屬於由宜昌地、市合併之後的宜昌市。

2001年7月28日,宜昌縣被撤銷,設立宜昌市夷陵區。從理論上說在1970年以前,夷陵人對小溪塔有沒有塔並不在意,縣城北遷以後,縣城的名字叫小溪塔,在念叨中似乎缺點什麼,在外人的提示下,人們才意識到宜昌縣只有小溪沒有塔,地名“名不符實”。

在科技昌明的今天,塔樓的建設屬於一種文化符號的意義,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內涵。2007年夷陵區幾經選址,決定在位於長江市場之巔,黃柏河邊,興建夷陵樓。夷陵樓並非隨意而為之,據餘國斌館長介紹,夷陵樓的選址當初是考慮到周邊一帶絕對的制高點。

夷陵樓還是夷陵區博物館,而作為其中的靈魂,曾官任夷陵的歐陽修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也得到了彰顯,甚至還特邀歐陽修第38代後裔歐陽運森先生擔任樓內六一堂特邀堂主。要知道歐陽修在夷陵任縣令一年零八個月,一生創作1080首詩作,其中涵蓋夷陵的就有400首之多。

從長江市場東部,亭臺樓閣的仿古建築群下面有高高的臺階,抬頭仰望“夷陵樓”三個大字躍然映入眼簾。穿越廊道,登上最高的主樓,從空中俯視,站在夷陵樓上遠眺,只見黃柏河猶如一條游龍,從城區蜿蜒而過。

夷陵樓是方圓百里的最高處,雖然海拔只有150米,一眼覽全城,視線不僅將夷陵城區一覽無餘,更連同葛洲壩大壩盡收眼底。黃柏河畔兩岸,高樓林立,綠樹蔥蔥,鳥瞰喧囂的塔城,身在樓中卻有鬧中取靜、置身世外的忘我境界。

一樓一標一道風景,講述夷陵的千年風流

滕王雅岳陽秀黃鶴奇,應許夷陵兼眾美

兒女情英雄譜興亡事,都將滄桑付一樓

夷陵樓副樓的一副對聯最能吸引人的注目,墨香味十足的32字,卻將天下名樓以及宜昌文化符號屈原、昭君,還有石牌保衛戰連同數千年朝代興亡典故做了概括,也佐證了夷陵樓將夷陵文化一樓呈現的文化底蘊。

夷陵樓已經建成,佔地面積近萬平方米、高36米,由上下兩棟8層主樓組成。作為夷陵區博物館的夷陵樓,館內收藏了很多國家級書畫大師留下的詩詞歌賦,根雕拼配的詩詞書法牆,讓人歎為觀止。

此外夷陵樓內陳列了許多展示夷陵區風土人情的版畫、十字繡、剪紙、三峽石、根雕、攝影作品,記者甚至看到了自己在擔任文化站長時的版畫處女作《陽光下的茶山》。此外,還展出了修建三峽大壩時搶救性發掘的文物石斧、石鏟、石器、陶罐等。

細觀樓內,展廳5500平方米佔據了整個建築的絕大部分,展出的展品有3500多件,將夷陵3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人於一樓。

我們注意到,樓內一樓有“金釘子”地質文化。“金釘子”是“全球標準層型剖面和點位”的俗稱,是為了在全球範圍內有效探索地球歷史上同步發生的各種地質事件而尋找的一些特別的地層剖面和地質點,以此作為劃分全球各時代地層的統一標準。在代表不同時期不同地層釘上“金釘子”歷來是國際地質古生物學界競爭激烈的課題,成功獲取標誌著一個國家在這一領域的地質學研究成果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其成果不亞於奧運會金牌。而在國內獲得的11顆“金釘子”中,湖北省內就2顆,都在夷陵區境內:距今約4.56億年的分鄉鎮王家灣村的王家灣“金釘子”和距今約4.72億年黃花鎮黃花場社區黃花場“金釘子”。

此外,它還作為推介夷陵山水旅遊資源、廠礦企業、名人,展現轄區內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薅草鑼鼓,被稱之為“大家的博物館”。每年接待遊客50萬人,曾經一天接待了8000多人,限制2000人,旅遊團隊需提前預約,很多學校將參觀夷陵樓作為一種獎勵,激勵學生。

也難怪原省文物局領導來館後表示,博物館要有人氣,展覽要接地氣,園林式的博物館定位全部免費對市民開放,讓市民享受社會的公共福利,作為博物館的夷陵樓做到了!

華燈初上時,夷陵樓五光十色的燈,成為炫目的明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