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當學葉聖陶,用葉老的思想來解讀兒童立場

葉聖陶 泥鰍 松鼠 兔子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7-09-15

教師當學葉聖陶,用葉老的思想來解讀兒童立場

葉聖陶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動家,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七十餘載,幾乎親歷了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的各個時期和教育改革的整個過程。豐富的社會實踐和人生閱歷,使他對中國現代教育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性、系統性的重要貢獻,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影響、啟迪著千千萬萬的教育工作者。

教師當學葉聖陶,用葉老的思想來解讀兒童立場

受教育的人絕非沒有生命的泥團,只管把他們往模子裡按,失敗是肯定無疑的。

——葉聖陶

兒童立場是什麼?

從兒童出發,把兒童發展當作評判教育根本的、唯一的標度和原則,真正想兒童之所想。這就是教育中的兒童立場。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有著鮮明而堅定的兒童立場,結合他的思想,透過故事,我們能清晰而準確地把脈兒童立場。

很久以前,動物們決定創辦一所學校以滿足森林世界發展的需要。在這所學校裡,教授由跑、跳、爬、游泳、飛行等科目組成的活動課程,並在入學條件上赫然規定:所有學員必須通過所有的科目考試,才能准予畢業。很快,迎來了第一批學員,分別有鴨子、兔子、松鼠、鷹和泥鰍。

鴨子在游泳課上表現得相當突出,甚至比它的老師還要好,而對跑卻感到非常吃力。由於跑得慢,它不得不每天放學後仍留在學校裡,放棄心愛的游泳以騰出時間跑步。它不停地練,腳掌都磨破了,終於勉強及格。而它的游泳科目,由於長期得不到練習,期末時也只獲得了中等成績。學校對中等成績是能夠接受的,所以除鴨子以外沒有誰在乎這一點。

兔子在開學時是班裡的跑步冠軍,由於在游泳科目中有太多的作業要做,結果精神都快崩潰了。

松鼠的成績一向是班裡最出色的,但對飛行科目感到非常沮喪,因為老師只許它從地面上起飛,而不允許從樹頂上起飛。由於他非常喜歡跳躍,並花了很多時間致力於發明一種跳躍的遊戲,結果期末時爬行科目只得了一個C,跑只得了一個D。

鷹由於活潑愛動受到了老師們的嚴格管制。在爬行課的一次測驗中,它戰勝了所有同學,第一個到達了樹的頂端,但它用的是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老師教的那種方式,因此,它並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

生活在草原上的許多鼠類動物沒有在這所學校裡讀書,因為這所學校的管理者拒絕在課程中增加挖掘這一科目,所以這些可憐的鼠類朋友只好從小當學徒,苦苦掙扎著生活在森林裡面。

學期結束,公佈成績,普普通通的泥鰍同學,由於馬馬虎虎,跑、跳、爬成績一般,也能飛點,成績是班裡最高的。畢業典禮那天,它作為全體學員的唯一代表在大會上發言。讀完這個故事,我們都會有太多的不平,我們為鴨子游泳的天賦被扼殺、兔子精神崩潰、第一個到達樹頂的鷹得不到表揚、鼠類動物被拒入學感到深深的惋惜。其實,故事中的鴨子、兔子、松鼠、鷹和泥鰍就是兒童的縮影,故事本身表達了對現行教育缺陷的一種控訴與抗議,也表達了對理想教育的呼喚和爭取。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豐子愷曾畫過一幅名為“教育”的漫畫。畫面上有個做泥人的師傅,正在認真地把一個泥團往模子裡按,“脫出來的泥人個個一模一樣”。

教師當學葉聖陶,用葉老的思想來解讀兒童立場

豐子愷:某種教育

“受教育的人絕非沒有生命的泥團,只管把他們往模子裡按,失敗是肯定無疑的。”在葉聖陶看來,教育似農業而非工業,受教育者“跟種子一樣”,必須有合適的環境和充分的照顧才能自然地生長。

顯然,故事缺少了兒童立場。

那麼,兒童立場關乎哪些因素呢?

首先,故事告訴我們,兒童立場關乎教育宗旨。教育是為了促進兒童素質的全面提升和個性健康發展,這既包含知識、能力,又超越了知識、能力。成長比成績更重要。葉聖陶認為,教育的宗旨就是讓受教育者學會“做人”。如果把受教育僅僅看作是讀書,僅僅看作是讀懂幾本教科書,那是不正確的。讀書,讀教科書,只是一種手段,最終目的在學會做人。受教育,學做人,手段不止於讀書,更不止於在學校裡讀教科書;出了校門,走上社會,接觸各種各樣的問題,處理各種各樣的矛盾,吸收各種各樣的信息,都是受教育。在“做人”的問題上,應該是活到老,學到老,學無止境。處在發展過程中的兒童,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兒童還沒有成熟,還沒有確定。兒童的一切都有待重新發現,教師的職責就在於觀察兒童,發現兒童發展的種種可能性,幫助他們找到發展的最大可能和最好可能,充分發展好他們的智力優勢,從而促進兒童素質的提高和個性健康發展。

其次,兒童立場關乎教育對兒童的認識。這種認識帶來的是一種慢活,需要慢慢來。慢慢來,是對人的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的完整、準確的把握,是對急功近利、浮躁、浮華教育的抵制。葉聖陶主張,一是教師心中要有兒童,要想到兒童未來的發展;二是教學要以兒童為中心,牢固樹立兒童主體的觀念,教師的身份角色,是“導”,是輔導、引導、開導;三是在面對兒童時,應該肯定兒童的差異,而絕對不能強求一律,強求整齊劃一,應該強調兒童是有個性的人,每個兒童都是不同的,一個兒童就是一個世界。我們應該關注每個兒童的差異,不能用“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兒童,也不能用一種方法對待所有兒童。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兒童的個性是千姿百態的,而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應該豐富多樣。我們的教學活動應塑造人的個性。

再次,兒童立場關乎教育的方式。不言而喻,教育是一種喚醒,是一種引導,是一種鼓勵。葉聖陶說:“把學生看成有生機的種子,本身具有萌發生長的機能,只要給予適宜的培育和護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長成佳谷、美蔬、好樹、好花。”所以,每一個孩子,我們都應該看到他發展的可能性,然後,鼓勵他。任何人都需要鼓勵,兒童更需要鼓勵,鼓勵之於兒童如溫暖的陽光。立足於兒童立場的教育,就是在兒童前行時給予各種鼓勵,把陽光灑滿道路。兒童懷揣著陽光,正是懷揣著自尊、信心和希望。此時,兒童立場已伸展為一條快樂、幸福之路。

最後,兒童立場要著重關注教育的評價。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九種智力,只是這九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組合存在,使得每個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並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存在誰哪一方面聰明以及怎樣聰明的問題。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出色的。這樣的兒童觀使得教師樂於對每一位學生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並樂於從多角度來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重在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葉聖陶先生主張教師要努力把微笑帶到課堂教學中。一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不要輕易批評學生的活躍好動,適時地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和神態,來激發學生新的求知慾望,使課堂成為學生自由揮灑的天地。這種評價改變了傳統的那種完全按一個統一標準要求學生的做法,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符合孩子的認知規律、生理特點。如此這般,學校也就不會再有“鴨子、兔子、松鼠、鷹及泥鰍”了。

遵循兒童立場,故事終於有了新的延續——

某一天,深受傳統教育迫害的鴨子、兔子、松鼠、鷹和泥鰍的老前輩終於聚集在一起,共商教育改革之大事。他們分析了目前森林教育出現的種種問題,學習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也邀請了有“林間陶行知”美譽的大教育家大象先生作為教育發展顧問,在校園裡開始了教育改革。

動物學校從理念到操作都有全新的變化,它們通過各種各樣的培訓,培訓出了一批素質高、理念新、有愛心的教員,這些教員用各種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設置各種不同的課程,滿足學生各種發展的需要,讓學生們自主、合作、探究。老師還帶著學生體驗各種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感悟,在快樂中成長。

一晃一個學年結束,鴨子成了游泳冠軍,兔子成了跑步冠軍,松鼠成了彈跳和爬樹冠軍,鷹成了飛行冠軍,泥鰍儘管默默無聞,但卻整日快樂、安逸地生活著,因為它知道自己能力有限。

從此,森林世界開始走向崢嶸。

文/馬彩芳

(本文摘選自《大夏書系·教師要學葉聖陶》)


圖書介紹

教師當學葉聖陶,用葉老的思想來解讀兒童立場

《教師要學葉聖陶》

雷玲 主編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教師要學葉聖陶》彙集了教師們在學習和借鑑葉聖陶的教育思想時,產生了很多有意義、有價值、有啟迪作用的感悟。葉聖陶的教育思想是一座珍貴的寶庫,他提出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對傳統教育帶來巨大影響。這些教師的體悟,從學校管理、教書與育人、教與學等角度,來詮釋自己是如何學習葉聖陶教育思想的。值得教師朋友們細細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