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

在奶茶和一些甜品中你可能見過一種晶瑩剔透、口感脆滑、很有嚼勁的“果凍”,名字叫椰果。

它帶有淡淡的椰香,嚼起來彷彿能聞到海的味道。

椰果本身提供的能量極少,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因此是健康食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並不是椰子的果肉,甚至可能跟椰子毫無關係,只是細菌發酵產生的纖維素。

"

在奶茶和一些甜品中你可能見過一種晶瑩剔透、口感脆滑、很有嚼勁的“果凍”,名字叫椰果。

它帶有淡淡的椰香,嚼起來彷彿能聞到海的味道。

椰果本身提供的能量極少,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因此是健康食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並不是椰子的果肉,甚至可能跟椰子毫無關係,只是細菌發酵產生的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纖維素是不可溶纖維,在植物中廣泛存在,但有些細菌也能合成纖維素,醋酸桿菌是最典型的一種。

我國古代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釀醋工藝:“七日後,當臭,衣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動,撓攪之。數十日,醋成衣沈,反更香美。日久彌佳。”

這裡的“衣”又叫“醋衣”,實際上就是醋酸桿菌發酵產生的菌膜。

到19世紀末,外國科學家對這種菌膜進行鑑定,發現成分和纖維素一致,於是將其稱為“微生物纖維素”。

"

在奶茶和一些甜品中你可能見過一種晶瑩剔透、口感脆滑、很有嚼勁的“果凍”,名字叫椰果。

它帶有淡淡的椰香,嚼起來彷彿能聞到海的味道。

椰果本身提供的能量極少,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因此是健康食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並不是椰子的果肉,甚至可能跟椰子毫無關係,只是細菌發酵產生的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纖維素是不可溶纖維,在植物中廣泛存在,但有些細菌也能合成纖維素,醋酸桿菌是最典型的一種。

我國古代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釀醋工藝:“七日後,當臭,衣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動,撓攪之。數十日,醋成衣沈,反更香美。日久彌佳。”

這裡的“衣”又叫“醋衣”,實際上就是醋酸桿菌發酵產生的菌膜。

到19世紀末,外國科學家對這種菌膜進行鑑定,發現成分和纖維素一致,於是將其稱為“微生物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椰果也是“微生物纖維素”,最初確實從椰子而來。

很多人喜歡喝新鮮的椰子水,卻不知道生產椰汁、椰片、椰蓉(它們用的都是椰肉)的時候會把椰子水扔掉。

這些椰子水白白浪費了不說,還是環境負擔。

"

在奶茶和一些甜品中你可能見過一種晶瑩剔透、口感脆滑、很有嚼勁的“果凍”,名字叫椰果。

它帶有淡淡的椰香,嚼起來彷彿能聞到海的味道。

椰果本身提供的能量極少,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因此是健康食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並不是椰子的果肉,甚至可能跟椰子毫無關係,只是細菌發酵產生的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纖維素是不可溶纖維,在植物中廣泛存在,但有些細菌也能合成纖維素,醋酸桿菌是最典型的一種。

我國古代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釀醋工藝:“七日後,當臭,衣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動,撓攪之。數十日,醋成衣沈,反更香美。日久彌佳。”

這裡的“衣”又叫“醋衣”,實際上就是醋酸桿菌發酵產生的菌膜。

到19世紀末,外國科學家對這種菌膜進行鑑定,發現成分和纖維素一致,於是將其稱為“微生物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椰果也是“微生物纖維素”,最初確實從椰子而來。

很多人喜歡喝新鮮的椰子水,卻不知道生產椰汁、椰片、椰蓉(它們用的都是椰肉)的時候會把椰子水扔掉。

這些椰子水白白浪費了不說,還是環境負擔。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上世紀70年代,菲律賓人偶然發現廢棄椰子水的表面能形成一種半透明的凝膠膜。

經過國立科學研究所的鑑定,確認這就是微生物纖維素凝膠,並將它命名為“椰果”(Nata de Coco)。

後來,他們從中分離出木醋桿菌(Acetobacter xylinus)並用它發展出了椰果產業,變廢為寶。

目前國內的椰果產業集中在海南,總產量在萬噸以上,可以用於食品、醫藥、化妝品等諸多領域。

"

在奶茶和一些甜品中你可能見過一種晶瑩剔透、口感脆滑、很有嚼勁的“果凍”,名字叫椰果。

它帶有淡淡的椰香,嚼起來彷彿能聞到海的味道。

椰果本身提供的能量極少,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因此是健康食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並不是椰子的果肉,甚至可能跟椰子毫無關係,只是細菌發酵產生的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纖維素是不可溶纖維,在植物中廣泛存在,但有些細菌也能合成纖維素,醋酸桿菌是最典型的一種。

我國古代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釀醋工藝:“七日後,當臭,衣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動,撓攪之。數十日,醋成衣沈,反更香美。日久彌佳。”

這裡的“衣”又叫“醋衣”,實際上就是醋酸桿菌發酵產生的菌膜。

到19世紀末,外國科學家對這種菌膜進行鑑定,發現成分和纖維素一致,於是將其稱為“微生物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椰果也是“微生物纖維素”,最初確實從椰子而來。

很多人喜歡喝新鮮的椰子水,卻不知道生產椰汁、椰片、椰蓉(它們用的都是椰肉)的時候會把椰子水扔掉。

這些椰子水白白浪費了不說,還是環境負擔。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上世紀70年代,菲律賓人偶然發現廢棄椰子水的表面能形成一種半透明的凝膠膜。

經過國立科學研究所的鑑定,確認這就是微生物纖維素凝膠,並將它命名為“椰果”(Nata de Coco)。

後來,他們從中分離出木醋桿菌(Acetobacter xylinus)並用它發展出了椰果產業,變廢為寶。

目前國內的椰果產業集中在海南,總產量在萬噸以上,可以用於食品、醫藥、化妝品等諸多領域。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椰果中的纖維素有很強的鎖水能力,可以吸附100倍於自身重量的水分,而且可以維持較好的彈性和韌性。

在冷凍條件下,椰果中的水分會形成冰晶,失去彈性口感。

但現在經過技術改良,它也能在冷凍條件下保持彈性。

同時,椰果具有較好的耐熱、耐酸鹼特性,因此在食品工業和烹飪領域廣泛使用,常見於果凍、罐頭、飲料、冰激凌、涼拌菜、甜湯等。

椰果的絕大部分成分是水,這也意味著運輸費油、儲存佔地,很不方便。

於是工業界開發了“壓縮椰果”,也就用物理方式把其中的水分擠一部分出來,用的時候再讓它充分吸水復原。

"

在奶茶和一些甜品中你可能見過一種晶瑩剔透、口感脆滑、很有嚼勁的“果凍”,名字叫椰果。

它帶有淡淡的椰香,嚼起來彷彿能聞到海的味道。

椰果本身提供的能量極少,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因此是健康食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並不是椰子的果肉,甚至可能跟椰子毫無關係,只是細菌發酵產生的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纖維素是不可溶纖維,在植物中廣泛存在,但有些細菌也能合成纖維素,醋酸桿菌是最典型的一種。

我國古代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釀醋工藝:“七日後,當臭,衣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動,撓攪之。數十日,醋成衣沈,反更香美。日久彌佳。”

這裡的“衣”又叫“醋衣”,實際上就是醋酸桿菌發酵產生的菌膜。

到19世紀末,外國科學家對這種菌膜進行鑑定,發現成分和纖維素一致,於是將其稱為“微生物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椰果也是“微生物纖維素”,最初確實從椰子而來。

很多人喜歡喝新鮮的椰子水,卻不知道生產椰汁、椰片、椰蓉(它們用的都是椰肉)的時候會把椰子水扔掉。

這些椰子水白白浪費了不說,還是環境負擔。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上世紀70年代,菲律賓人偶然發現廢棄椰子水的表面能形成一種半透明的凝膠膜。

經過國立科學研究所的鑑定,確認這就是微生物纖維素凝膠,並將它命名為“椰果”(Nata de Coco)。

後來,他們從中分離出木醋桿菌(Acetobacter xylinus)並用它發展出了椰果產業,變廢為寶。

目前國內的椰果產業集中在海南,總產量在萬噸以上,可以用於食品、醫藥、化妝品等諸多領域。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椰果中的纖維素有很強的鎖水能力,可以吸附100倍於自身重量的水分,而且可以維持較好的彈性和韌性。

在冷凍條件下,椰果中的水分會形成冰晶,失去彈性口感。

但現在經過技術改良,它也能在冷凍條件下保持彈性。

同時,椰果具有較好的耐熱、耐酸鹼特性,因此在食品工業和烹飪領域廣泛使用,常見於果凍、罐頭、飲料、冰激凌、涼拌菜、甜湯等。

椰果的絕大部分成分是水,這也意味著運輸費油、儲存佔地,很不方便。

於是工業界開發了“壓縮椰果”,也就用物理方式把其中的水分擠一部分出來,用的時候再讓它充分吸水復原。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其實,椰果也完全可以不用椰汁發酵。

只要能提供合適的營養,木醋桿菌才不管是什麼果汁呢,獼猴桃汁、橘子汁、菠蘿汁、蘋果汁都可以生產“椰果”。

甚至可以用人工配製的營養液發酵,然後用香精、色素調味,也能生產出各種口味的“椰果”。

"

在奶茶和一些甜品中你可能見過一種晶瑩剔透、口感脆滑、很有嚼勁的“果凍”,名字叫椰果。

它帶有淡淡的椰香,嚼起來彷彿能聞到海的味道。

椰果本身提供的能量極少,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因此是健康食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並不是椰子的果肉,甚至可能跟椰子毫無關係,只是細菌發酵產生的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纖維素是不可溶纖維,在植物中廣泛存在,但有些細菌也能合成纖維素,醋酸桿菌是最典型的一種。

我國古代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釀醋工藝:“七日後,當臭,衣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動,撓攪之。數十日,醋成衣沈,反更香美。日久彌佳。”

這裡的“衣”又叫“醋衣”,實際上就是醋酸桿菌發酵產生的菌膜。

到19世紀末,外國科學家對這種菌膜進行鑑定,發現成分和纖維素一致,於是將其稱為“微生物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椰果也是“微生物纖維素”,最初確實從椰子而來。

很多人喜歡喝新鮮的椰子水,卻不知道生產椰汁、椰片、椰蓉(它們用的都是椰肉)的時候會把椰子水扔掉。

這些椰子水白白浪費了不說,還是環境負擔。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上世紀70年代,菲律賓人偶然發現廢棄椰子水的表面能形成一種半透明的凝膠膜。

經過國立科學研究所的鑑定,確認這就是微生物纖維素凝膠,並將它命名為“椰果”(Nata de Coco)。

後來,他們從中分離出木醋桿菌(Acetobacter xylinus)並用它發展出了椰果產業,變廢為寶。

目前國內的椰果產業集中在海南,總產量在萬噸以上,可以用於食品、醫藥、化妝品等諸多領域。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椰果中的纖維素有很強的鎖水能力,可以吸附100倍於自身重量的水分,而且可以維持較好的彈性和韌性。

在冷凍條件下,椰果中的水分會形成冰晶,失去彈性口感。

但現在經過技術改良,它也能在冷凍條件下保持彈性。

同時,椰果具有較好的耐熱、耐酸鹼特性,因此在食品工業和烹飪領域廣泛使用,常見於果凍、罐頭、飲料、冰激凌、涼拌菜、甜湯等。

椰果的絕大部分成分是水,這也意味著運輸費油、儲存佔地,很不方便。

於是工業界開發了“壓縮椰果”,也就用物理方式把其中的水分擠一部分出來,用的時候再讓它充分吸水復原。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其實,椰果也完全可以不用椰汁發酵。

只要能提供合適的營養,木醋桿菌才不管是什麼果汁呢,獼猴桃汁、橘子汁、菠蘿汁、蘋果汁都可以生產“椰果”。

甚至可以用人工配製的營養液發酵,然後用香精、色素調味,也能生產出各種口味的“椰果”。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你注意過沒有,為什麼平時吃到的椰果都是小塊,沒有大塊或者果凍那樣整杯的呢?

這是因為木醋桿菌發酵需要氧氣,因此只在發酵液表面形成一層凝膠膜,無法產生厚的膠塊。

那為什麼不把椰果做成“椰果粉”,就像果凍粉那樣?

很遺憾,椰果纖維素的空間結構一旦形成就定型了,破壞後無法重建,這和常見的冷凝形成的“凍”完全不同,比如果凍、魚凍、皮凍、涼粉等。

想在家自制椰果的同學,請打消這個念頭吧。

"

在奶茶和一些甜品中你可能見過一種晶瑩剔透、口感脆滑、很有嚼勁的“果凍”,名字叫椰果。

它帶有淡淡的椰香,嚼起來彷彿能聞到海的味道。

椰果本身提供的能量極少,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因此是健康食材。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並不是椰子的果肉,甚至可能跟椰子毫無關係,只是細菌發酵產生的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纖維素是不可溶纖維,在植物中廣泛存在,但有些細菌也能合成纖維素,醋酸桿菌是最典型的一種。

我國古代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了釀醋工藝:“七日後,當臭,衣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動,撓攪之。數十日,醋成衣沈,反更香美。日久彌佳。”

這裡的“衣”又叫“醋衣”,實際上就是醋酸桿菌發酵產生的菌膜。

到19世紀末,外國科學家對這種菌膜進行鑑定,發現成分和纖維素一致,於是將其稱為“微生物纖維素”。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椰果也是“微生物纖維素”,最初確實從椰子而來。

很多人喜歡喝新鮮的椰子水,卻不知道生產椰汁、椰片、椰蓉(它們用的都是椰肉)的時候會把椰子水扔掉。

這些椰子水白白浪費了不說,還是環境負擔。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上世紀70年代,菲律賓人偶然發現廢棄椰子水的表面能形成一種半透明的凝膠膜。

經過國立科學研究所的鑑定,確認這就是微生物纖維素凝膠,並將它命名為“椰果”(Nata de Coco)。

後來,他們從中分離出木醋桿菌(Acetobacter xylinus)並用它發展出了椰果產業,變廢為寶。

目前國內的椰果產業集中在海南,總產量在萬噸以上,可以用於食品、醫藥、化妝品等諸多領域。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椰果中的纖維素有很強的鎖水能力,可以吸附100倍於自身重量的水分,而且可以維持較好的彈性和韌性。

在冷凍條件下,椰果中的水分會形成冰晶,失去彈性口感。

但現在經過技術改良,它也能在冷凍條件下保持彈性。

同時,椰果具有較好的耐熱、耐酸鹼特性,因此在食品工業和烹飪領域廣泛使用,常見於果凍、罐頭、飲料、冰激凌、涼拌菜、甜湯等。

椰果的絕大部分成分是水,這也意味著運輸費油、儲存佔地,很不方便。

於是工業界開發了“壓縮椰果”,也就用物理方式把其中的水分擠一部分出來,用的時候再讓它充分吸水復原。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其實,椰果也完全可以不用椰汁發酵。

只要能提供合適的營養,木醋桿菌才不管是什麼果汁呢,獼猴桃汁、橘子汁、菠蘿汁、蘋果汁都可以生產“椰果”。

甚至可以用人工配製的營養液發酵,然後用香精、色素調味,也能生產出各種口味的“椰果”。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你注意過沒有,為什麼平時吃到的椰果都是小塊,沒有大塊或者果凍那樣整杯的呢?

這是因為木醋桿菌發酵需要氧氣,因此只在發酵液表面形成一層凝膠膜,無法產生厚的膠塊。

那為什麼不把椰果做成“椰果粉”,就像果凍粉那樣?

很遺憾,椰果纖維素的空間結構一旦形成就定型了,破壞後無法重建,這和常見的冷凝形成的“凍”完全不同,比如果凍、魚凍、皮凍、涼粉等。

想在家自制椰果的同學,請打消這個念頭吧。

又吃錯了?椰果不是椰子的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