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傳奇|安慶葉氏名人及宗祠保護始末

葉篤正 建築 文物 小行星 安慶發佈 2017-05-09
安慶傳奇|安慶葉氏名人及宗祠保護始末

在安慶城東宜秀區大橋街道辦事處轄區內,有一座新修葺的三進四合院式的歷史建築,這就是葉氏宗祠。作為安慶城區內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祠堂,葉氏宗祠的保護不僅為安慶完整保留了一處珍貴的歷史建築,同時其保護過程對於我們當今做好文物保護工作,促進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安慶傳奇|安慶葉氏名人及宗祠保護始末

葉篤正院士

葉氏宗祠始建於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為已故中國氣象學家葉篤正的曾祖父,時任陝西巡撫葉伯英主持修建,是安慶葉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活動場所。該建築坐北朝南,佔地約704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自南向北依次為門廳、前殿、後殿,後殿兩側設廂房,為三進四合院式磚木結構建築。與現今安慶縣區現存的古祠堂一樣,葉氏宗祠的建築風格可以用精緻巧妙來形容。特別是至今保存完好的門墩和柱礎上的石雕,以及木質樑架、斗拱上隨處可見的木雕技藝,十分巧妙地將眾多鳥魚山水等造型與建築相結合,透露出吉慶有餘、福壽雙福的吉祥含義,更是彰顯了這座歷史建築較高的藝術及文保價值。據史料記載,慈禧太后分別於清光緒十二年和光緒十三年“賜頭品頂戴陝西巡撫葉伯英臣‘福’字匾”,作為葉氏家族的榮耀一直供奉在祠堂中。可惜此匾在“文革”中遺失。解放後,葉氏宗祠被改設為原懷寧縣廣圩區白澤湖公社葉祠大隊隊部和葉祠小學的所在地,後又作為糧站和供銷社使用,因此得以保存至今。區劃調整後,葉祠所在地的廣圩劃歸至安慶市郊區(今宜秀區)。1991年,葉氏宗祠被安慶市文物局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對象。

安慶傳奇|安慶葉氏名人及宗祠保護始末

修茸一新的葉氏宗祠內景

名祠出名人

2014年,當今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最有成就的美國學者,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周錫瑞(Joseph W。Esherick)的代表作《葉:百年動盪中的一箇中國家庭》譯文版在國內正式出版發行。作者以安慶葉氏家族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安慶葉氏族人進行廣泛的訪談,獲得了大量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家族發展史料。在著作中,周錫瑞十分清晰且詳細的介紹了安慶葉氏的家族史。對於研究安慶地方歷史文化名人,書中的史料也是十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一個美國學者為何如此關注且瞭解安慶葉氏的家族史呢?源於該書作者周錫瑞是中國著名的農業經濟學家和翻譯家,安慶人葉篤莊的女婿。由此可以說,周錫瑞所研究關注的葉氏家族史也是自己的家族發展史。

葉氏一族,源出長江中下游的咽喉要鎮安慶。據史料記載,安慶葉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末年的錢塘教諭葉盛二,這就決定其後代多數走的是“學而優而仕”的傳統道路。自晚清以來,葉氏家族又以先輩宦遊所至,前後聚族於開封、保定、天津、北京等地。他們既非中國聲光騰焯的門閥世族,也非尋常人家,是屬於社會中層的精英門第,翻看葉氏的家族史,不由得讓人發出人才濟濟的感慨。

葉伯英,清光緒年間任陝西巡撫。咸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蜂擁而起,葉伯英在其道臺任職上組織地方團練,為固守清王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未能擢升為封疆大吏,但官至陝西巡撫,攀登到省一級政府中的藩臬要職。同時葉伯英在大清河的水利工程建設中也有所建樹,並且順應同光新政的潮流,在政府部門工作中有所革新,被賜頭品頂戴。由此“不僅為安慶葉氏家族奠定了更為輝煌而又堅實的基礎,而且還成為以後北遷天津的後世子孫心目中的創業先驅”,周錫瑞的著作中這樣介紹到。

葉篤義,1912年1月出生於天津,傑出的愛國民主人士和著名社會活動家。在他成長過程中,承接了五四運動民主與科學的追求,以及反帝愛國的優良傳統。他和同時代的其他知識分子一樣,具有堅定的愛國情懷。1934年,葉篤義大學畢業後,由於成績優秀,得到了官費留學法國的一個名額。但是,當錄取通知書和船票送給他後,他卻毅然放棄了。正在眾人不解時,他說:“國家在這樣危難的時刻,日本人都到了家門口了,連學生都在為國家的命運抗爭,我出去幹嗎?還不如留在國內為國家民族做點事。”1944年,葉篤義加入中國民主革命同盟,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法律出版社社長,政務院政法委員會委員、副祕書長,政協全國委員會副祕書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辦公廳主任、第六屆中央副主席等職。

葉篤莊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同時也是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農業經濟學家和科技情報專家。新中國成立初期,他主持了《農業科學通訊》《中國農業科學》等刊物的編輯出版,並組織翻譯出版《米丘林全集》等重要著作。之後,又接受了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委託,重譯《達爾文全集》,直至84歲高齡才完成了近500萬字的鉅著《達爾文進化論全集》的翻譯、修訂和校定,並摘要完成30萬字精華本《達爾文讀本》的編撰工作,使進化論名著在中國完整、系統地面世。葉篤莊治學嚴謹,他認為,一個人治學最重要的是先立志,要有獻身這門科學的無私的奉獻精神。同時他還主張重視翻譯經典著作的工作,葉篤莊認為,一個開放的時代,必將伴隨著一個大的翻譯高潮。要想吸收外國的先進技術,沒有翻譯是不行的。翻譯發展是國家興旺的一種體現。在我們的科技政策中,不強調翻譯的重要性,就會影響科技的發展。

氣象學家葉篤正院士,1916年2月出生於天津。是我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大氣物理學創始人和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開拓者。葉篤正早期從事大氣環流和長波動力學研究,提出長波能量頻散理論。20世紀50年代,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熱源的見解,由此開拓了大地形熱力作用研究和青藏高原氣象學。提出北半球大氣環流季節性突變並引發一系列研究。60年代對大氣風場和氣壓場的適應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70年代後期,從事地-氣關係和倡導全球變化研究並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由於其在現代氣象業務事業發展上作出的卓越貢獻,2005年,葉篤正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0年,為肯定葉篤正在氣象學中作出的突出貢獻,國際小行星中心先後發佈公報通知國際社會,將國際永久編號第27895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葉篤正星”,這也是第一顆以安慶籍名人姓名命名的小行星。

以上所列舉的都是安慶葉氏的代表人物,他們都為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當然,安慶葉氏家族還湧現了出色人物如:創建天津警察系統的葉崇質,新華社原機關黨委書記、著名陶瓷美術工藝大師葉篤成等,可謂人才輩出。

葉氏宗祠的保護始末

祠,是中國特有的建築物。在安慶,以祠命名的建築物一般分為兩類,分別是家祠和名人祠。家祠在安慶各地廣泛存在,據《近代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安慶的寺廟及其崇拜》一書記載,至民國初期,僅安慶城區內就有祠堂8座。由此可見祠堂的分佈廣泛和對於維繫社會和家族關係的重要作用。

解放後,特別是“文革”期間,普遍認為祠堂代表著封建禮教的腐朽思想。因此在那個時期內,葉祠和留存下來的其他祠堂一樣,大多被改為學校或政府機關的辦公場所。同時為適應功能轉變的需要,對於祠堂建築內部也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改建。後期由於社會發展,單位搬出,長時間的閒置加速了百年葉祠的破敗,甚至到了被人遺忘的邊緣。

2004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了《安慶市城市總體規劃(2002—2020)》,其中安慶新城東區是此次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規劃的安慶新城東區,北至環城北路,南至長江大堤,西至秦潭路和安慶電廠鐵路專用線,東至長江邊的安慶港,由此拉開了安慶城區東向發展的序幕。葉氏宗祠所在地的大橋街道辦事處也被納入了新規劃的新城東區,葉祠及其附近地塊被規劃成居住用地。作為安慶市區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古祠堂,葉氏宗祠雖在1991年被安慶市文物局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對象,並掛牌保護,但因葉氏宗祠僅僅是市保對象,又不在安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保護範圍內,面臨著被拆遷的命運。

2010年2月12日,《中國文物報》大篇幅刊登了一篇題為《科技泰斗葉篤正呼籲保護耕經堂》的新聞稿。在這篇新聞稿中,首次披露:2009年,祖籍安慶的中國著名氣象學家葉篤正院士獲悉安慶因城市的發展建設將危及葉氏宗祠的保護,給時任安慶市領導寫了一封信。市領導收到葉篤正院士飽含關切的來信後,當即批示宜秀區和市規劃局“予以高度重視,妥善解決”。但葉氏宗祠所在的地塊早已出讓為居住用地,重新修改現有規劃的難度非常大,因此安慶市規劃局呈報市政府的《關於葉氏宗祠問題規劃意見的報告》中建議,葉氏宗祠異地重建保留。

因《中國文物報》的報道,安慶葉氏宗祠的保護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視。國家文物局指示安徽省文物局要加以保護,安徽省文物局又要求安慶市文物局防止葉氏宗祠被突擊拆除。為原址保護葉氏宗祠,安慶市又對已做規劃的葉氏宗祠地塊進行修改,重新規劃。城市建設為文物保護讓步,葉氏宗祠保留待修,這在安慶的歷史上可以說是第一次。

2014年5月,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關注下,百年葉祠的修繕工程正式開工,因城市建設險遭拆除的葉氏宗祠終於等到了修繕保護的這一天。筆者在撰寫這篇文章前,特意實地探訪了這座古祠堂,修繕一新的葉氏宗祠古色古香,重煥生機,同時為更好的保護該區域的歷史信息,附近的公交車站及農貿市場均以葉祠冠名。葉氏宗祠的保護更加增添了安慶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當然,我們不能忘了為保護葉氏宗祠做出貢獻的葉篤正院士、相關部門和無數為保護家鄉歷史文化而奔走呼告的安慶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