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計水:亞洲國家要努力為文明交流互鑑創造良好條件

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指出:“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推動亞洲文明交流互鑑,有利於增強亞洲文化自信, 凝聚亞洲發展共識, 激發亞洲創新活力,促進亞洲形成共同發展的整體合力,使亞洲在新時代為世界文明的進步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作為國家交往的行為主體和推動者,亞洲國家要努力為文明交流互鑑創造良好條件。

仲計水:亞洲國家要努力為文明交流互鑑創造良好條件

亞洲國家要開放

亞洲文明是多樣性的,開放,就是要敞開胸懷,積極推動國家間文明的交流互鑑。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亞洲文明發展的重要經驗。如果一個國家長期自我封閉,其文明必將走向衰落。只有主動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世界上的文明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優劣貴賤之分。因此,文明交流互鑑應該是對等的、平等的,應該是多元的、多向的,而不應該是強制的、強迫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單向的。亞洲國家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幷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鑑中共同前進,以文明的力量推動亞洲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協力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很長曆史時期內,在西方廣為流傳並被一些人所信奉的文明隔閡論、文明優越論、文明衝突論,歷史終結論等,都是阻礙文明交流互鑑和國家開放的謬論,必須斷然予以摒棄。特別是世界上有些國家認為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對這種愚蠢和災難性的做法,亞洲國家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堅決進行鬥爭。

亞洲國家要自信

亞洲國家擁有輝煌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四大文明古國有三個位於亞洲,它們的科技、文化的發展,曾長期領先於當時的世界。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都在亞洲,佛教在中國以及在東亞、東南亞的傳播,伊斯蘭教在世界的傳播,都是亞洲文化、文明對世界的貢獻。歷史上亞洲引以為傲的文明發展成就舉不勝舉。只是到了近代,西方國家由於文藝復興、引領了科技和工業革命,迅速崛起,憑著船堅炮利,對外進行侵略和殖民,亞洲許多國家都遭受到了西方強國的壓迫和掠奪。西方強國科技的進步,軍事實力的強大,使許多亞洲國家對自己的文化和文明失去了自信,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以致於造成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亞洲國家在本國的近現代史敘事中,西方文明代表著“先進”,而本民族古老的文明則代表著“落後”。要想跟上時代,必須勇敢地捨棄“落後”,奔向“先進”。同時,在近代西方的政治話語中,非西方文明等同於野蠻、專制、獨裁,而西方文明則是民主、自由、現代的象徵。對於這種帶有明顯傲慢和偏見的分類,亞洲國家長期難以提出有力反駁,這更加強化了它們對自己文明的自卑,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二戰之後。隨著日本經濟的騰飛,亞洲“四小龍”的異軍突起,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科技的迅猛崛起,還有印度、越南等亞洲國家的快速發展,再加上西方國家經濟不振、政治治理低效等問題,使亞洲國家的自信心逐步恢復,終於認識到文明發展不是一條筆直的路,有高低起伏,也有波峰波谷,一時的挫折和衰退,並不能否定其固有的優點和永恆的價值。正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各種人類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的文明,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任何亞洲國家都要堅定文化自信,以高度自信的心態,勇敢地投入到文明的交流互鑑中。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推動文明交流互鑑與堅定文化自信並不矛盾,實際上也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借鑑吸收其他文明的先進成果,推動亞洲國家的文明在亞洲內部以及同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鑑中保持固有特色、不斷髮展壯大。

亞洲國家要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亞洲文明自古就有創新的傳統和創新的精神,比如中國的四大發明,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過重大的貢獻;再比如其他亞洲民族發明的楔形文字、地圖、玻璃、阿拉伯數字等,也對西方的科技發展產生過重要的啟迪。亞洲國家的創新傳統和創新精神需要在新時代發揚光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永續發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世界文明歷史揭示了一個規律:任何一種文明都要與時偕行,不斷吸納時代精華。亞洲國家應該用創新增添文明發展動力、激活文明進步的源頭活水,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不斷創造出跨越時空、富有永恆魅力的文明成果。實踐證明,要激發人們創新創造活力,最直接的方法莫過於走入不同文明,發現別人的優長,啟發自己的思維。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在繼承創新中不斷髮展,在應時處變中不斷昇華,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在新的時代,中國一定要發揚中華文明的創新傳統和創新精神,與其他亞洲國家一道,努力推進新思想新科學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創造發明,並積極讓這些創造發明造福亞洲人民、促進亞洲國家的共同發展和進步,同時,也有力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

亞洲國家要和平

國家間的和平,通常是指沒有戰爭或沒有其它敵視暴力行為的狀態。和平是世界上所有人的期盼,亞洲人民也期待一個和平安寧的亞洲。維護和平是每一個亞洲國家都應該肩負起來的時代責任,也是每一個保護地球家園、關心人類命運的人應盡的神聖義務。如果沒有和平,那麼所謂的經濟增長、民生改善、社會穩定、人民往來等都會淪為空談。亞洲各國人民希望遠離恐懼,實現安居樂業、普遍安全,希望各國互尊互信、和睦相處,廣泛開展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動,共同維護比金子還珍貴的和平時光。亞洲多樣的文明也往往會引發國家間的誤解、矛盾與恩怨,甚至文明的衝突、戰爭。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衝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在當今亞洲的土地上,所有國家,無論有多大的歷史恩怨或矛盾,都要捐棄前嫌,相互寬容。比如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朗與沙特阿拉伯、印度與巴基斯坦、朝鮮與韓國、中國與日本等有長期歷史恩怨的國家,都要站在歷史的至高點,眼睛向前看,拋棄恩怨,化解矛盾,團結攜手,共同促進新時代亞洲文明的發展。如果亞洲國家之間不和平、不團結,甚至發生了戰爭,不僅會造成亞洲國家力量的相互削弱,縮窄亞洲發展的潛力和實力,也會被西方強國所分化、所利用,就如同現在的阿拉伯國家一樣,形不成推動阿拉伯文明覆興、發展的整體合力。一個和平、團結的亞洲會更有力量,科技會更發展,文明會更進步,經濟會更繁榮,更容易讓各國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諧、安寧、富裕的生活,也會為人類的發展、世界的未來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北京聯合大學黨委委員,馬克思主義學院常務副院長、副教授)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