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9亞洲電影展”最具體量的一個單元,“亞洲當代”單元從21世紀以後的優秀亞洲電影中,挑選了30餘部佳作以饗影迷。

這些電影來自亞洲不同地區和國家,涵蓋了各種類型片,有的聚焦於小人物命運和抗爭,有的描繪當下青少年生存和精神狀況,有的展現戰亂時期的本土民生,有的溫柔恬靜、洗滌靈魂,有的則在東、西方文化碰撞中求同存異……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關注本土民生,有著能被亞洲各國觀眾共同接納的公眾情感與東方文化。也正因如此,這些體現亞洲電影文化風格的電影,才能夠被稱作“亞洲電影”,而不單單只是“亞洲拍攝的電影”。

聚焦於個人命運與鬥爭的電影,包括菲律賓電影《羅莎媽媽》,馬來西亞電影《海墘新路》、格魯吉亞與愛沙尼亞電影《驚慌媽媽》,和俄羅斯、中國、哈薩克斯坦、德國、波蘭合拍電影《小傢伙》。這些電影均圍繞著主人公在逆境之下的個人奮鬥展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小傢伙》,影片關注的是亞洲女性在莫斯科的生存處境,講述一名叫作Ayka的年輕女工試圖重新找回自己孩子的故事,這部電影代表哈薩克斯坦入選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小名單,並獲得了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最佳女演員獎。

2019亞洲電影展“亞洲現代”單元:  從大銀幕認識當代亞洲

《小傢伙》

反映當下青少年生存和精神狀況的有日本電影《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似乎不管哪個國家,像男主角慎二這個年紀的少年似乎都是同樣的一種狀態,他們日常迷茫,想喪但也怕徹底的沉淪,在城市中晃盪,不知去向,也渴望愛情,這樣的青春電影會讓年輕觀眾有代入感併為之觸動。

2019亞洲電影展“亞洲現代”單元:  從大銀幕認識當代亞洲

《夜空總有最大密度的藍色》


《米娜向前走》和《我失去影子的那天》都以戰亂的背景,暗合著各自國家的現狀。在《米娜向前走》中,戰爭奪走了主人公米娜的母親,使她的父親變成了癮君子,為了維持這個破碎的家,米娜和一群窮孩子以沿街叫賣為生。《我失去影子的那天》講的是桑娜為了找尋一個做飯用的煤氣罐而誤入了戰亂區、發現戰爭中的人們都沒有影子的故事,該片獲得了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最佳處女作。戰火紛飛下,電影所散發的光芒也變得愈加耀眼,現實的苦難在電影中變成了一種催人上進的力量,這也是電影參與社會進步的一種方式。

2019亞洲電影展“亞洲現代”單元:  從大銀幕認識當代亞洲

《米娜向前走》

2019亞洲電影展“亞洲現代”單元:  從大銀幕認識當代亞洲

《我失去了影子的那天》


而對於喜歡文藝片的影迷,本單元這三部電影你一定不能錯過:《江邊旅館》、《野梨樹》和《比海更深》。韓國導演洪尚秀一直是文藝青年們的心頭好,此次展映的電影是《江邊旅館》,女主角依舊是金敏喜,男主角紀柱峰則憑藉此片獲得了第7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土耳其導演努裡·比格·錫蘭暌違四年後的新作《野梨樹》和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比海更深》,在電影中能夠感受到東方人獨有的內斂含蓄的情感表達,相信會引起你的極大共鳴。


2019亞洲電影展“亞洲現代”單元:  從大銀幕認識當代亞洲

《江邊旅館》

2019亞洲電影展“亞洲現代”單元:  從大銀幕認識當代亞洲

《比海更深》

2019亞洲電影展“亞洲現代”單元:  從大銀幕認識當代亞洲

《野梨樹》

此外,本單元還收錄了一批亞洲國家與西方國家的合拍片,比如日本導演河瀨直美與法國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合作的電影《視覺》,影片由法國Slot Machine公司與河瀨直美自己的Kumie公司聯合制作,講述了比諾什扮演的法國女作家來到奈良,並與當地人展開的一段跨越文化與語言的故事;越南導演陳英雄同樣與法國女演員合作拍攝了電影《愛是永恆》;還有突尼斯、法國、瑞典、挪威、黎巴嫩、卡塔爾、瑞士等多國合拍的電影《美女與獵犬》,全片共由九個長鏡頭組成,講述“阿拉伯之春”之前發生在突尼斯的故事。

2019亞洲電影展“亞洲現代”單元:  從大銀幕認識當代亞洲

《愛是永恆》


還有幾部曾在國際影壇斬獲大獎的電影,也將在“亞洲當代”單元放映,如獲得過第7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的《幻土》,獲得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三項大獎的《分貝人生》,以及獲得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獎的《蝠鱝》,對獲獎影片愛好者來說,“亞洲當代”可以提供足夠的驚喜和滿足。

2019亞洲電影展“亞洲現代”單元:  從大銀幕認識當代亞洲

《分貝人生》


在當下,隨著越來越多的有精神包容性和市場競爭力的亞洲電影的誕生,“亞洲的電影”真正完成了到“亞洲電影”的質的飛躍,亞洲各國的電影實力和電影產業也在快速提升,在保持文化傳統和本土特質的同時,也在改變並豐富著世界電影的格局。在今後,亞洲各國間更多的文化交流和經驗分享,也必將促進亞洲電影更上一個臺階,而本次“亞洲單元”的展映環節,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