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繪製亞洲未來光明願景

作者:中國社科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博士 楊丹志

在舉世矚目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講中回顧了亞洲文明的悠久歷史、亞洲文明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鑑中發展壯大的歷程。

一是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提出了“文明自信”,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對文明交流互鑑的自信。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回顧歷史、展望世界,我們應該增強文明自信,在先輩們鑄就的光輝成就的基礎上,堅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努力續寫亞洲文明新輝煌。

世界各國都有各自獨特的文化和文明,交流互鑑必須尊重彼此的文明。正因為文明自信,所以不憚於文明交流。因為文明交流互鑑,所以更加自信。我們應該以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壘,以兼收幷蓄的態度汲取其他文明的養分,促進亞洲文明在交流互鑑中共同前進。

20世紀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曾在其12冊鉅著《歷史研究》中講述了世界26個主要民族文明的興起與衰落。他指出,某些侵略性的文明往往把受害一方汙衊成文化宗教或種族方面的低劣者。而受害一方做出的反應要麼是迫使自己向外來文化看齊,要麼是採取一種過分的防禦立場,這兩種反應都是輕率的。唯一積極的辦法是雙方都努力調整自己,相互適應。

當今時代,西方文明依然處於強勢地位,與之伴生的是國際關係話語權長期為西方所壟斷,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依然存在。特別是絕大多數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文明或文化處於相對弱勢地位或是被邊緣化,即使這些國家經濟和社會已經較之過去取得長足的發展。在此意義上,“文明自信”實則體現的是包括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廣大發展中世界的意願和呼聲。

二是對亞洲的未來提出了“三個期待”。習近平主席指出,面向未來,我們應該把握大勢、順應潮流,努力把亞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關於亞洲未來的宏偉願景呢?

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和平安寧的亞洲。亞洲國家應秉持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理念,構建可持續的安全,實現持久和平。

亞洲人民期待一個共同繁榮的亞洲。亞洲國家不僅在物質文明建設方面實現長足的發展,在思想和觀念方面同樣也應能彰顯特色,甚至發揮引領作用,進而促進經濟繁榮發展。

亞洲人民期待一個開放融通的亞洲。不僅包括亞洲內部的開放融通,也包括亞洲與其他地區之間的開放融通。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不僅覆蓋所有亞洲國家,也向全世界開放,無疑是對開放融通的亞洲作了最好的詮釋。

亞洲國家無論國家大小,無論屬於哪一種文明,都應有開放的胸懷和氣度,勇於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從長遠看,亞洲的發展將與世界的發展同步。

三是習近平主席就如何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鑑,夯實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提出“四點主張”。具體包括: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鑑;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

“四點主張”目標明確,立足現實,著眼未來。這既是中國對於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為亞洲國家今後如何增進文明互鑑交流描繪出了清晰的路線圖。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成功舉辦和習近平主席“四點主張”的提出,對於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目標的實現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已故的美國著名政治學家亨廷頓曾在其引起巨大轟動和爭議的名著《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未來衝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而是文化方面的差異。他把儒家文明和西方文明對立起來,認為儒家文明是對世界秩序的潛在威脅,並預測中國崛起會導致全球衝突。而儒家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可能聯合起來對西方文明構成最嚴重的挑戰。亨廷頓的論斷在國際範圍內引起了廣泛質疑和爭議,但在部分西方國家至今依然擁躉甚眾。中國積極倡議亞洲文明對話,並與亞洲國家共建和平安寧亞洲、共同繁榮亞洲和開放融通亞洲的務實舉措,無疑是對這種謬論的有力回擊,也終將得到國際社會的理解和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