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蓮花的血鴨

[散文] 蓮花的血鴨

作者:陳耀光

蓮花血鴨,是一道香辣美味的佳餚。

此處所講的蓮花,不是一種食材,而是贛西的一個山清水秀的小縣的縣名。蓮花縣與永新、安福、萍鄉和湖南的茶陵、攸縣為鄰,是回鄉當農民的老紅軍戰士甘祖昌將軍和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大書法家、京師大學堂的總監督(相當於今之校長)朱益藩老先生的故鄉。

蓮花血鴨這道山野土菜,有種獨特的味道,蓮、永一帶的人,家家愛吃,個個喜歡。當地俗話說“到了蓮花不吃鴨,會叫別人笑掉牙”,所以外地人到了蓮花,幾乎沒有不品嚐這道土菜的,而吃過這道菜的人,無不讚其味美好吃。

「散文」 蓮花的血鴨

蓮花血鴨這道菜,是選用本地的地道食材:稻田、水塘裡放養的土生土長的仔鴨(就是當年養大可供食用的鴨子),加上當地山裡生產的上等茶油、紅辣椒、生薑、大蒜,當地稻米釀製的米酒,經過本地廚師精心烹調製作的有特色的菜餚,鮮嫩可口、色美味香。燒製這道土菜,除了要用當地的地道食材,最關鍵的技術在於對鴨血的處理。許多地方的鴨血是讓它凝固結塊,然後沸水煮熟,想怎麼用就怎麼用。而蓮花血鴨是不能讓鴨血結成塊狀的,殺鴨子放血的時候,必須用筷子不停地攪動流入碗裡的鴨血,使之成為漿糊狀,不能讓它結塊,然後放著待用。當然,殺鴨放血前,盛放鴨血的大碗裡,事先需視鴨子的大小,放入適量和適當比例的水及米酒,要做到“適量”和“適當”,這是需要經驗或者說要有點技術的,多了少了,不僅關乎這道菜的味道,還關乎鴨肉的口感。

有趣的是,蓮花人在炒制這道土菜時,對鴨血與眾不同的加工、運用方法,並非用心研究烹調的成果,這道菜的關鍵技術,同王致和發現臭豆腐、弗萊明發現了可以殺滅金色葡萄球菌的青黴,進而發明了青黴素一樣,也是獲益於工作失誤中一次偶然的有價值的發現。

「散文」 蓮花的血鴨

蓮花血鴨的走俏,伴隨著一個在當地家喻戶曉的歷史傳說故事。說是宋景炎元年,元軍佔領臨安(今之杭州)後,大舉南下,一時間各地抗元鬥爭風起雲湧,蓮花境內數千壯士群起響應。一日,各路豪傑聚會一起,升帥旗,飲血酒。就在此時,忽聞文丞相到。文丞相就與壯士共飲盟誓,士氣大振。盟主吩咐,為文丞相接風。廚師劉德林頭一次為這麼大的長官做菜,心裡很緊張。在翻炒切碎的鴨肉時,由於慌亂,把剛才沒有喝完的血酒當成了辣醬倒進鍋裡,正忐忑不安時,他聞到香味撲鼻,仔細端詳,只見菜色醬紅鮮亮,煞是好看。於是,夾起鴨肉一嘗,比往常炒的鴨子更鮮美多味。劉德林喜不自勝,高興地將菜端出去,文丞相吃了,讚口不絕,問“此為何菜?”劉德林自信地答道:“蓮花血鴨”。文丞相站起來莊重地說:“今日各路豪傑會聚一堂,商量抗元大業,我們喝血酒,吃血鴨,誓與敵人血戰到底!”是日出師,收復永新等縣,一時氣勢大震,威名遠揚。從此,“蓮花血鴨”也隨之名揚天下,世代流傳下來。蓮花人朱益藩是溥儀的老師,他向這位末代皇帝薦譽血鴨,便使這道鄉下土菜走進了清宮,上了晚清宮廷的皇家菜譜。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蓮花血鴨作為一道特色菜,受到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讚譽。2008年,蓮花血鴨這道菜被列入奧運會的菜譜。

「散文」 蓮花的血鴨

走南闖北的人知道,湖南的永州、廣西的全州、甚至臺灣島內也有這道菜,但據說其源蓋出於贛西的蓮花。歷史上,因為隨著“江西填湖廣”的移民,遷徙到達湖南、廣西等地,這道土菜也隨之帶到了這些地方。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喜歡蓮花血鴨這道菜,以此命名的酒家、菜館,已經遍佈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海口、長沙、南昌……到處都有“蓮花血鴨”招牌的身影。據蓮花縣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目前該縣有五、六千人,在全國各地經營著上千家的“蓮花血鴨”餐館和酒家。

在福州鼓樓區的天騏路上,也有一家已經營了十多年的蓮花血鴨餐館,如今那裡常常瑞客盈門,高朋滿座,生意興隆。不過,它依然是在榕蓮、永、吉安人寄託鄉愁、聯絡鄉情和友誼的地方,每逢節假日,或平時有了空,老鄉們就會相約到這裡來,吃上一頓“蓮花血鴨”,喝點家鄉的糯米酒,說說好久沒機會說的家鄉話,聊聊家鄉的人和事、山和水、過去和未來……大家議論著、也憧憬著,蓮花、永新有山多水清的優勢,有良好的生態資源,應大力發展養鴨業,可以把蓮花血鴨做成一個綠色食品產業,讓“蓮花血鴨,香飄萬家”,也讓家鄉的父老從這個產業中得到發展的機會。

「散文」 蓮花的血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