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前一陣剛剛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英國為什麼出玄幻,美國出科幻,而中國出武俠》。這個題目拿到這裡來,可以作為背景縱深的藍幕,解讀出《亞瑟王:鬥獸爭霸》的前景祕密。

簡而言之,英國出玄幻,是因為英國的歷史,沒有中國這麼確鑿,這麼長,但比美國要長得多,所以,英國的玄幻故事裡,有那麼一點確鑿的歷史,但盲點很多,因為大家都知道,英國曆史只是到了“諾曼征服”的時候,才有了確切的記載,而這個時間,已經到了公元1066年左右。這在中國,已經是北宋年間。因為英國曆史有空白,所以只能用玄幻來填充。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像亞瑟王的故事,在英國曆史上只屬於一個傳說期,是否存在亞瑟王這一個人,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表明,中國的秦始皇,有巨大的兵馬俑能夠證明他存在過,但是亞瑟王沒有發掘出任何一點遺蹟顯示他創造過驚天動地的英雄業績,亞瑟王這個人,只是中世紀時騎士文學“鍾事增華”打造出來的。越到後期,他的故事越複雜,中國歷史學家顧頡剛稱之為“層累造史”。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由蓋·裡奇導演的《亞瑟王:鬥獸爭霸》最終實際走上玄幻的路線,而這對亞瑟王的傳說來說,是致命的。當所有的亞瑟王的反抗暴政的歷史,都必須藉助於超自然的力量來完成的話,那麼,亞瑟王的奮鬥價值,便抵銷為零了。

本片導演蓋·裡奇在中國也算是大名鼎鼎,而他能有如此之巨大反響的原因,是他在1995年導演的電影《兩杆大煙槍》直接啟迪了中國電影《瘋狂的石頭》,並使得這種小成本的炫技類的“盜也有道”式電影一時間風起雲湧,大出風頭。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現在看來,導演蓋·裡奇把他執導的處女作電影《兩杆大煙槍》的技法,移植到了好萊塢風格的《亞瑟王:鬥獸爭霸》製作中來,其結果就是帶來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在《兩杆大煙槍》中,導演在電影敘事上玩弄了多種花腔,比如電影畫面與情節敘事是相互重疊的,且通過追述的方式,來呈現前面略去的情節。這一技法,在《亞瑟王:鬥獸爭霸》裡竟然多次加以運用。

在《亞瑟王:鬥獸爭霸》裡,電影多次犧牲情節的流暢性,把關鍵性段落略去不提,而通過後來的事件進展,對略去的情節進行補敘,而補敘的手法,就是通過即時性的對話疊印已發生事件的進展,來回復已發生的情節。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影片裡的這種手段的最大界面的應用,是電影開頭亞瑟王的父親被叔叔追殺,但電影並沒有交待父親如何死去,電影不斷通過閃回的場景,來明晰已經發生的事實,到最後一場戲中,亞瑟王與叔叔面對面進行終極對決時,閃過了當年父親被殺的場面,而亞瑟王直接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過去,接過了父親的自殺用的劍,從而使父親滿血復活。電影在這裡採用了超現實的手法,意圖讓整個電影的商業片基調裡烙印上作者得以起家的所謂藝術片的風格,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在多少年後,一旦有機會,便仍然抑制不住地把他出道時的《兩杆大煙槍》中玩弄的技術創新再偷偷地顯擺一下,為電影提高一點藝術檔次。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殊不知,他這樣的塞入私貨的表現手法,恰恰是好萊塢電影的大忌。當年中國導演陳凱歌被請到好萊塢拍片,也是後來偏離了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習慣,而被一腳踢開,打道回府,而蓋·裡奇居然如此大膽地暗度陳倉,彰顯個性,實在要為他在好萊塢的從藝之路感到擔心。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問題是蓋·裡奇太喜歡他的這種源自於《兩杆大煙槍》的別出心裁的敘事手法了,在《亞瑟王:鬥獸爭霸》裡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加以運用。在影片的開頭部分,如當地官兵到妓院裡追捕逃犯、亞瑟搶奪維京人的金錢、包括亞瑟如何說合貴族支持自己,這些段落,無一不是跳脫正常敘事,而是在另一個時間維度裡,進行閃回式的回放性敘事,大量不同時空裡的對話,錯雜地交叉在一起,讓整個電影時空錯亂,偏離了好萊塢電影的史詩敘事的一絲不苟、一本正經的風格嗜好。蓋·裡奇的所作所為,只不過是把他在《兩杆大煙槍》取得功名的敘事混雜的技巧,沿用到了正片風格的《亞瑟王:鬥獸爭霸》中來,而給人的感覺,卻是一種小家子氣、撐不起檯面的混搭錯亂。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從某種意義上講,包括中國的張藝謀在內的以藝術片起家的導演,在後來執導所謂商業大片的時候,必須拋棄當年的所謂藝術片的手法,而他們所拍的大片遭受到的詬病,恰恰在於他們的舊情難忘。張藝謀在《長城》中對造型的顯擺,依稀地看到他當年初出道的影片中對同一風格的著意強調,而這樣的顯擺,對敘事正常的商業大片來說恰恰是有毒有害的。同樣,《亞瑟王:鬥獸爭霸》導演在執導數億規模的正統娛樂片的時候,竟然還有膽量冒天下之大不韙,實在有一點自掘墳墓之意。

影片敘事在技巧上有著賣弄之嫌,最終導致了電影風格的不倫不類,人物對話本來應該擁有的幽默感,也在這種前顛後退的技巧顯擺面前,被盪滌得一無所有了。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而電影本體上的更大的不足,在於亞瑟王在影片裡蛻變為女巫手裡的一個道具,一個武器。如果說亞瑟王所有的能力,都源自於先驗的對“王者之劍”的操縱的話,那麼,最終亞瑟王團隊能夠成功地攻下戒備森嚴的現任國王建造的魔塔,則是由於女巫操縱了了持有“王者之劍”的亞瑟王。亞瑟王應該有的關於自己命運的思考,像哈姆萊特那般的對自己存在的痛苦糾結,在電影裡都被女巫的超異的能力給化解了,整個電影的悲壯感與嚴酷味也就被輕飄飄的遊戲式的戰鬥給置換了。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玄幻作品裡對人的抉擇的隱寓性描寫,能夠對應於生活中的人類命運的哲學思考。像《魔戒》中始終必須面對著的自我內心的陰暗面,成為完成任務的終極困擾,正象徵著人類完成使命過程中對自我的戰勝。而在《亞瑟王:鬥獸爭霸》裡,亞瑟王的所有作為,都是按照女巫的提示來予以完成的,直到他最後孤注一擲,按照女巫的指點,獨自一人,獨闖虎穴,展開了終極對決,看似險惡,但有女巫作後盾,也是波瀾不驚,在關鍵的時刻,女巫施以援手,亞瑟王就能夠因勢利導,大獲全勝。神異的助力,讓亞瑟王的自我奮鬥歷程,簡化為純粹的動作展演,卻沒有了心靈的深度力量。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而影片中的玄幻場景,也沒有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在亞瑟王所謂的鬥獸場景中,各種怪獸的突襲,也是浮皮了草,一晃而過,而最終那一場塔基對決的場景,同樣給人一種敷衍了事之感。整個電影無論是情節,還是影像,甚或是導演的技術手法,都無力撐持起這部歷史題材應有的宏偉的史詩的底蘊,整個電影甚至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亞瑟王:鬥獸爭霸》:比《哈利·波特》還來得小兒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