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在唐代歷史文獻中被稱為“莫瑤”,州境內的瑤族大多於9清時期由廣西、廣東、湖南遷入。自治州現有瑤族2萬餘人,主要分佈在黎平縣的雷洞、順化、滾董、從江縣的高芒、榕江縣的塔石等五個民族鄉及雷山、麻江縣部分地區,大部分居住在與廣西交界的地帶。

黔東南大山深處的瑤族

州境瑤族多在半山腰或山谷中聚族而居,房屋建築有木結構幹欄式、吊腳式、半地半樓式。境內瑤族人以大米為主食,菜餚以酸味為特點,有醃魚、醃肉、醃鴨、醃辣椒、醃酸菜等,喜吃油茶,男子喜吸葉子菸。

黔東南大山深處的瑤族

瑤族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有自由戀愛和父母包辦兩種形式。婚禮有簡有繁。在“巴亨”支系中,婚姻程序簡單浪漫,男女青年通過對歌相識相戀,然後約定婚期 “搶婚”,婚後3天“回門”認親。麻江縣境內瑤族婚俗別具一格,一年中只有正月初二這天可以結婚,婚禮歷時4天,內容豐富多彩。

黔東南大山深處的瑤族

瑤族有頗具民族特色的長鼓、銅鼓及其音樂舞蹈;有古老的《盤瓠神話》和創世史詩《密洛陀》;傳統服飾採用家紡粗布為原材料,分黑白兩色,平時穿黑色衣服, 逢節日和喜慶之事才穿白色衣服。隨著時代發展,瑤族人的服裝正趨於漢化。境內瑤族素有洗草藥浴和植樹造林的傳統,並規定農曆每月的初一、初六、十一、十 六、二十一、二十六這6天為“消災日”,每家男女老少必須藥浴。

黔東南大山深處的瑤族

州境內的瑤族一年中有春節、正月節、春社、清明節、吃新節、九月二十七、盤王節等節日。“盤王節”是最重要的節日,每年農曆十月十六日至十八日舉行,主要 是紀念瑤族先祖“盤瓠”。節日期間,人們著盛裝互相祝福,跳盤王、唱盤王大歌、跳長鼓舞。男女青年擺歌堂,對歌取樂,有情人互贈信物。

黔東南大山深處的瑤族

瑤族:是翠裡瑤族壯族鄉的一個主體民族,總人口2787(2005年 統計數),主要分佈在擺翁、高華、高忙、舒家、南岑等村。翠裡的瑤族有兩支,一支叫“板瑤”或“過山瑤”或“盤王瑤”,自稱為“優勉”,苗族稱之為“丟 油”,主要居住在擺翁、高華、舒家等村。多居住在水源豐富的深山,生活習慣特殊,有遠近聞名的瑤族藥浴。民族風俗獨特,如度戒、還願等,舞蹈有長腰鼓舞、 神靈舞等;飲食有吃油茶的習慣,善於耕作和手工藝製作。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豐收節(七月十四)、重陽節、盤王節等。另一支稱“巴哼”,苗族 稱為“丟累”。主要分佈在高忙、新寨、南岑、舒家等村,有自己的語言,其語言與“板瑤”支語言不同,互不相通,生活習慣也有很大差異,擅長於手工藝製作, 其製作的藤編系列,工藝精製,外表美觀,很受歡迎。飲食有吃油茶習慣,一日三餐。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六月六棕粑節,8月擇日過鄧家破肚節、九月重陽節等。

黔東南大山深處的瑤族

圖片來源:黔城浪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