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布魯布客】


2019年8月22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藥品流通藍皮書: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自2014年出版首部藥品流通藍皮書起,《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連續出版六年,報告內容緊跟時代步伐,緊貼行業現狀,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情況,並以行業研究為主線,深刻剖析行業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全面性、前瞻性、實用性和準確性等特點。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布魯布客】


2019年8月22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藥品流通藍皮書: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自2014年出版首部藥品流通藍皮書起,《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連續出版六年,報告內容緊跟時代步伐,緊貼行業現狀,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情況,並以行業研究為主線,深刻剖析行業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全面性、前瞻性、實用性和準確性等特點。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布魯布客】


2019年8月22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藥品流通藍皮書: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自2014年出版首部藥品流通藍皮書起,《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連續出版六年,報告內容緊跟時代步伐,緊貼行業現狀,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情況,並以行業研究為主線,深刻剖析行業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全面性、前瞻性、實用性和準確性等特點。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2018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重要階段,是推進“三醫聯動”改革的關鍵之年。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行業積極順應政策導向,在複雜環境中探索創新發展思路。隨著“兩票制”、取消藥佔比、“4+7”集中採購等政策的落實和不斷推進,政策的疊加效應逐漸顯現,競爭愈加激烈,市場格局面臨重大變化。

全國性藥品批發企業藉助資本力量的兼併重組仍在繼續,行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還注重質量的提升;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在加快全國市場佈局的同時努力探索新的經營服務模式,DTP藥房、智慧藥房、慢病藥房、中(國)醫館等新零售模式不斷湧現;

目前傳統的藥品供應模式已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對行業的需求,企業逐步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與合作,加大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和技術投入,從配送商向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近年來醫藥電商業務發展迅速,第三方電商企業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醫藥行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平臺模式,整個藥品流通領域呈現多模式、多業態共同創新發展的局面。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布魯布客】


2019年8月22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藥品流通藍皮書: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自2014年出版首部藥品流通藍皮書起,《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連續出版六年,報告內容緊跟時代步伐,緊貼行業現狀,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情況,並以行業研究為主線,深刻剖析行業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全面性、前瞻性、實用性和準確性等特點。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2018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重要階段,是推進“三醫聯動”改革的關鍵之年。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行業積極順應政策導向,在複雜環境中探索創新發展思路。隨著“兩票制”、取消藥佔比、“4+7”集中採購等政策的落實和不斷推進,政策的疊加效應逐漸顯現,競爭愈加激烈,市場格局面臨重大變化。

全國性藥品批發企業藉助資本力量的兼併重組仍在繼續,行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還注重質量的提升;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在加快全國市場佈局的同時努力探索新的經營服務模式,DTP藥房、智慧藥房、慢病藥房、中(國)醫館等新零售模式不斷湧現;

目前傳統的藥品供應模式已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對行業的需求,企業逐步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與合作,加大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和技術投入,從配送商向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近年來醫藥電商業務發展迅速,第三方電商企業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醫藥行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平臺模式,整個藥品流通領域呈現多模式、多業態共同創新發展的局面。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醫藥流通進入結構調整期

在資本的推動下,藥品流通企業正在由傳統的增加產品、拓展客戶以及開拓新店等內生式成長方式向併購重組的外延式成長方式轉變,行業競爭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一些大型醫藥產業集團分拆流通業務板塊單獨發展,或通過併購進入藥品流通行業,並逐漸作為主營業務進行開發。一些區域性批發企業為了滲透市場終端,不斷向下遊零售企業拓展。還有一些藥品流通企業藉助資本力量收購上游的中藥飲片、製劑等生產企業,不斷強化自身供應鏈優勢。

在新技術、新動能的驅動下,“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的生態格局。

一是O2O模式(線上到線下),企業運用互聯網新技術迅速搶佔個人用戶的移動終端市場,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培育用戶線上支付、線下使用的購藥習慣。

二是B2B模式(企業對企業),企業利用“醫藥分開”“兩票制”等醫改政策實現從醫藥廠商到流通企業的無縫對接。

三是B2C模式(企業對顧客),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在向患者售藥的同時可提供健康諮詢、用藥提醒、資源共享等服務。

四是FBBC模式(工廠-企業-顧客),將醫藥行業上下游的全部交易逐步納入平臺體系,幫助上游廠商監測藥品庫存、銷售情況,助力下游藥店做好客戶管理、增加客戶黏性。

未來隨著醫藥電商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跨界融合的特徵將越來越明顯。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布魯布客】


2019年8月22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藥品流通藍皮書: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自2014年出版首部藥品流通藍皮書起,《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連續出版六年,報告內容緊跟時代步伐,緊貼行業現狀,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情況,並以行業研究為主線,深刻剖析行業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全面性、前瞻性、實用性和準確性等特點。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2018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重要階段,是推進“三醫聯動”改革的關鍵之年。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行業積極順應政策導向,在複雜環境中探索創新發展思路。隨著“兩票制”、取消藥佔比、“4+7”集中採購等政策的落實和不斷推進,政策的疊加效應逐漸顯現,競爭愈加激烈,市場格局面臨重大變化。

全國性藥品批發企業藉助資本力量的兼併重組仍在繼續,行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還注重質量的提升;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在加快全國市場佈局的同時努力探索新的經營服務模式,DTP藥房、智慧藥房、慢病藥房、中(國)醫館等新零售模式不斷湧現;

目前傳統的藥品供應模式已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對行業的需求,企業逐步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與合作,加大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和技術投入,從配送商向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近年來醫藥電商業務發展迅速,第三方電商企業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醫藥行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平臺模式,整個藥品流通領域呈現多模式、多業態共同創新發展的局面。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醫藥流通進入結構調整期

在資本的推動下,藥品流通企業正在由傳統的增加產品、拓展客戶以及開拓新店等內生式成長方式向併購重組的外延式成長方式轉變,行業競爭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一些大型醫藥產業集團分拆流通業務板塊單獨發展,或通過併購進入藥品流通行業,並逐漸作為主營業務進行開發。一些區域性批發企業為了滲透市場終端,不斷向下遊零售企業拓展。還有一些藥品流通企業藉助資本力量收購上游的中藥飲片、製劑等生產企業,不斷強化自身供應鏈優勢。

在新技術、新動能的驅動下,“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的生態格局。

一是O2O模式(線上到線下),企業運用互聯網新技術迅速搶佔個人用戶的移動終端市場,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培育用戶線上支付、線下使用的購藥習慣。

二是B2B模式(企業對企業),企業利用“醫藥分開”“兩票制”等醫改政策實現從醫藥廠商到流通企業的無縫對接。

三是B2C模式(企業對顧客),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在向患者售藥的同時可提供健康諮詢、用藥提醒、資源共享等服務。

四是FBBC模式(工廠-企業-顧客),將醫藥行業上下游的全部交易逐步納入平臺體系,幫助上游廠商監測藥品庫存、銷售情況,助力下游藥店做好客戶管理、增加客戶黏性。

未來隨著醫藥電商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跨界融合的特徵將越來越明顯。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深化醫療服務定價改革需要長期改革設計

1 打破公立醫療機構的壟斷地位

首先,要打破公立醫院的行政壟斷地位,放開准入管制,不要對社會辦醫設置有形或無形的行政障礙,在設置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時對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讓供方充分競爭,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權,為醫保經辦機構提供談判空間。儘管各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制度背景有所不同,但普遍形成了民營醫療機構為主體、競爭充分的醫療服務市場,讓患者享有充分的“用腳投票”自由權,保證醫保基金流向效率高、服務好、參保人認可的醫療機構或私人執業醫師,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醫療保險管理方的管理難度。

2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力求體現醫生的人力資本價值,而非人為壓低醫療服務價格。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鮮有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直接管制的,供方之間充分競爭即可確定均衡價格,即市場化的醫生薪酬。對於藥品,無論大框架是自由定價還是價格管制,藥品議價和二次議價均普遍存在,由醫院負責所有治療項目的適宜性,以激勵醫院控制成本。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布魯布客】


2019年8月22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藥品流通藍皮書: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自2014年出版首部藥品流通藍皮書起,《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連續出版六年,報告內容緊跟時代步伐,緊貼行業現狀,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情況,並以行業研究為主線,深刻剖析行業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全面性、前瞻性、實用性和準確性等特點。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2018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重要階段,是推進“三醫聯動”改革的關鍵之年。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行業積極順應政策導向,在複雜環境中探索創新發展思路。隨著“兩票制”、取消藥佔比、“4+7”集中採購等政策的落實和不斷推進,政策的疊加效應逐漸顯現,競爭愈加激烈,市場格局面臨重大變化。

全國性藥品批發企業藉助資本力量的兼併重組仍在繼續,行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還注重質量的提升;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在加快全國市場佈局的同時努力探索新的經營服務模式,DTP藥房、智慧藥房、慢病藥房、中(國)醫館等新零售模式不斷湧現;

目前傳統的藥品供應模式已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對行業的需求,企業逐步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與合作,加大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和技術投入,從配送商向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近年來醫藥電商業務發展迅速,第三方電商企業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醫藥行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平臺模式,整個藥品流通領域呈現多模式、多業態共同創新發展的局面。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醫藥流通進入結構調整期

在資本的推動下,藥品流通企業正在由傳統的增加產品、拓展客戶以及開拓新店等內生式成長方式向併購重組的外延式成長方式轉變,行業競爭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一些大型醫藥產業集團分拆流通業務板塊單獨發展,或通過併購進入藥品流通行業,並逐漸作為主營業務進行開發。一些區域性批發企業為了滲透市場終端,不斷向下遊零售企業拓展。還有一些藥品流通企業藉助資本力量收購上游的中藥飲片、製劑等生產企業,不斷強化自身供應鏈優勢。

在新技術、新動能的驅動下,“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的生態格局。

一是O2O模式(線上到線下),企業運用互聯網新技術迅速搶佔個人用戶的移動終端市場,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培育用戶線上支付、線下使用的購藥習慣。

二是B2B模式(企業對企業),企業利用“醫藥分開”“兩票制”等醫改政策實現從醫藥廠商到流通企業的無縫對接。

三是B2C模式(企業對顧客),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在向患者售藥的同時可提供健康諮詢、用藥提醒、資源共享等服務。

四是FBBC模式(工廠-企業-顧客),將醫藥行業上下游的全部交易逐步納入平臺體系,幫助上游廠商監測藥品庫存、銷售情況,助力下游藥店做好客戶管理、增加客戶黏性。

未來隨著醫藥電商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跨界融合的特徵將越來越明顯。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深化醫療服務定價改革需要長期改革設計

1 打破公立醫療機構的壟斷地位

首先,要打破公立醫院的行政壟斷地位,放開准入管制,不要對社會辦醫設置有形或無形的行政障礙,在設置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時對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讓供方充分競爭,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權,為醫保經辦機構提供談判空間。儘管各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制度背景有所不同,但普遍形成了民營醫療機構為主體、競爭充分的醫療服務市場,讓患者享有充分的“用腳投票”自由權,保證醫保基金流向效率高、服務好、參保人認可的醫療機構或私人執業醫師,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醫療保險管理方的管理難度。

2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力求體現醫生的人力資本價值,而非人為壓低醫療服務價格。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鮮有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直接管制的,供方之間充分競爭即可確定均衡價格,即市場化的醫生薪酬。對於藥品,無論大框架是自由定價還是價格管制,藥品議價和二次議價均普遍存在,由醫院負責所有治療項目的適宜性,以激勵醫院控制成本。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3 改革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

取消“定編定崗定工資標準”的人事薪酬制度,賦予醫院用人和收入分配自主權,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和“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人事薪酬制度,給其節約成本的激勵機制,為打包預付費制提供前提條件。醫保支付方式即給醫療機構和醫生付費的方式,也就是醫療機構和醫生獲得收入的方式,不同的獲得收入方式對應著不同的經濟激勵機制,即不同的支付方式對應著不同的激勵機制。這個邏輯成立的前提是醫生的薪酬獲得方式和醫保支付方式連在一起,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的前提是醫生薪酬制度要進行同步改革,也就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的前提是醫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4 允許醫生自由執業

改革醫療行業人事薪酬制度的關鍵首先是改革人事制度,因為什麼樣的人事制度對應什麼樣的薪酬制度。對於我國,關鍵的改革是要打破醫生“鐵飯碗”,讓醫生自由流動,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醫體制。允許醫生自由執業,讓醫生自由流動,實行醫生合同制,自然可以打破公立醫院的僵化薪酬制度,同時為公立醫院外的醫生人力資本市場和社會辦醫提供人才支撐,有助於競爭性醫療服務市場的培育和市場化均衡價格的形成,從而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標準和參照系。

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鮮有對醫生執業進行的限制,如美國或實行僱員制或醫生可自由選擇在不同醫院執業,並且符合規定的醫生均可以自由開辦私人診所。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布魯布客】


2019年8月22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藥品流通藍皮書: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自2014年出版首部藥品流通藍皮書起,《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連續出版六年,報告內容緊跟時代步伐,緊貼行業現狀,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情況,並以行業研究為主線,深刻剖析行業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全面性、前瞻性、實用性和準確性等特點。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2018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重要階段,是推進“三醫聯動”改革的關鍵之年。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行業積極順應政策導向,在複雜環境中探索創新發展思路。隨著“兩票制”、取消藥佔比、“4+7”集中採購等政策的落實和不斷推進,政策的疊加效應逐漸顯現,競爭愈加激烈,市場格局面臨重大變化。

全國性藥品批發企業藉助資本力量的兼併重組仍在繼續,行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還注重質量的提升;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在加快全國市場佈局的同時努力探索新的經營服務模式,DTP藥房、智慧藥房、慢病藥房、中(國)醫館等新零售模式不斷湧現;

目前傳統的藥品供應模式已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對行業的需求,企業逐步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與合作,加大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和技術投入,從配送商向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近年來醫藥電商業務發展迅速,第三方電商企業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醫藥行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平臺模式,整個藥品流通領域呈現多模式、多業態共同創新發展的局面。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醫藥流通進入結構調整期

在資本的推動下,藥品流通企業正在由傳統的增加產品、拓展客戶以及開拓新店等內生式成長方式向併購重組的外延式成長方式轉變,行業競爭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一些大型醫藥產業集團分拆流通業務板塊單獨發展,或通過併購進入藥品流通行業,並逐漸作為主營業務進行開發。一些區域性批發企業為了滲透市場終端,不斷向下遊零售企業拓展。還有一些藥品流通企業藉助資本力量收購上游的中藥飲片、製劑等生產企業,不斷強化自身供應鏈優勢。

在新技術、新動能的驅動下,“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的生態格局。

一是O2O模式(線上到線下),企業運用互聯網新技術迅速搶佔個人用戶的移動終端市場,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培育用戶線上支付、線下使用的購藥習慣。

二是B2B模式(企業對企業),企業利用“醫藥分開”“兩票制”等醫改政策實現從醫藥廠商到流通企業的無縫對接。

三是B2C模式(企業對顧客),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在向患者售藥的同時可提供健康諮詢、用藥提醒、資源共享等服務。

四是FBBC模式(工廠-企業-顧客),將醫藥行業上下游的全部交易逐步納入平臺體系,幫助上游廠商監測藥品庫存、銷售情況,助力下游藥店做好客戶管理、增加客戶黏性。

未來隨著醫藥電商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跨界融合的特徵將越來越明顯。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深化醫療服務定價改革需要長期改革設計

1 打破公立醫療機構的壟斷地位

首先,要打破公立醫院的行政壟斷地位,放開准入管制,不要對社會辦醫設置有形或無形的行政障礙,在設置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時對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讓供方充分競爭,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權,為醫保經辦機構提供談判空間。儘管各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制度背景有所不同,但普遍形成了民營醫療機構為主體、競爭充分的醫療服務市場,讓患者享有充分的“用腳投票”自由權,保證醫保基金流向效率高、服務好、參保人認可的醫療機構或私人執業醫師,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醫療保險管理方的管理難度。

2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力求體現醫生的人力資本價值,而非人為壓低醫療服務價格。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鮮有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直接管制的,供方之間充分競爭即可確定均衡價格,即市場化的醫生薪酬。對於藥品,無論大框架是自由定價還是價格管制,藥品議價和二次議價均普遍存在,由醫院負責所有治療項目的適宜性,以激勵醫院控制成本。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3 改革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

取消“定編定崗定工資標準”的人事薪酬制度,賦予醫院用人和收入分配自主權,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和“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人事薪酬制度,給其節約成本的激勵機制,為打包預付費制提供前提條件。醫保支付方式即給醫療機構和醫生付費的方式,也就是醫療機構和醫生獲得收入的方式,不同的獲得收入方式對應著不同的經濟激勵機制,即不同的支付方式對應著不同的激勵機制。這個邏輯成立的前提是醫生的薪酬獲得方式和醫保支付方式連在一起,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的前提是醫生薪酬制度要進行同步改革,也就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的前提是醫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4 允許醫生自由執業

改革醫療行業人事薪酬制度的關鍵首先是改革人事制度,因為什麼樣的人事制度對應什麼樣的薪酬制度。對於我國,關鍵的改革是要打破醫生“鐵飯碗”,讓醫生自由流動,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醫體制。允許醫生自由執業,讓醫生自由流動,實行醫生合同制,自然可以打破公立醫院的僵化薪酬制度,同時為公立醫院外的醫生人力資本市場和社會辦醫提供人才支撐,有助於競爭性醫療服務市場的培育和市場化均衡價格的形成,從而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標準和參照系。

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鮮有對醫生執業進行的限制,如美國或實行僱員制或醫生可自由選擇在不同醫院執業,並且符合規定的醫生均可以自由開辦私人診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5 允許執業醫師自主開辦醫療機構,取消衛生行政審批

取消非公立醫療機構區域衛生規劃,放開包括診所、門診部在內的小型醫療機構的舉辦權,只要是有合格資質的醫生舉辦醫療機構就不再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只需要工商登記。

6 建立醫療服務質量信息強制披露制度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還應該建立醫療服務質量的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鑑於醫療服務的特殊性,為保證患者享有充分的自由選擇權並獲得質量保證,應當規定醫療機構對醫療服務質量相關的度量指標進行定期披露,使患者在“用腳投票”時有標準可依據。信息披露制度也是建立聲譽機制的前提條件之一,並且是打包預付制推行的保障。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布魯布客】


2019年8月22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藥品流通藍皮書: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自2014年出版首部藥品流通藍皮書起,《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連續出版六年,報告內容緊跟時代步伐,緊貼行業現狀,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情況,並以行業研究為主線,深刻剖析行業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全面性、前瞻性、實用性和準確性等特點。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2018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重要階段,是推進“三醫聯動”改革的關鍵之年。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行業積極順應政策導向,在複雜環境中探索創新發展思路。隨著“兩票制”、取消藥佔比、“4+7”集中採購等政策的落實和不斷推進,政策的疊加效應逐漸顯現,競爭愈加激烈,市場格局面臨重大變化。

全國性藥品批發企業藉助資本力量的兼併重組仍在繼續,行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還注重質量的提升;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在加快全國市場佈局的同時努力探索新的經營服務模式,DTP藥房、智慧藥房、慢病藥房、中(國)醫館等新零售模式不斷湧現;

目前傳統的藥品供應模式已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對行業的需求,企業逐步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與合作,加大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和技術投入,從配送商向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近年來醫藥電商業務發展迅速,第三方電商企業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醫藥行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平臺模式,整個藥品流通領域呈現多模式、多業態共同創新發展的局面。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醫藥流通進入結構調整期

在資本的推動下,藥品流通企業正在由傳統的增加產品、拓展客戶以及開拓新店等內生式成長方式向併購重組的外延式成長方式轉變,行業競爭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一些大型醫藥產業集團分拆流通業務板塊單獨發展,或通過併購進入藥品流通行業,並逐漸作為主營業務進行開發。一些區域性批發企業為了滲透市場終端,不斷向下遊零售企業拓展。還有一些藥品流通企業藉助資本力量收購上游的中藥飲片、製劑等生產企業,不斷強化自身供應鏈優勢。

在新技術、新動能的驅動下,“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的生態格局。

一是O2O模式(線上到線下),企業運用互聯網新技術迅速搶佔個人用戶的移動終端市場,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培育用戶線上支付、線下使用的購藥習慣。

二是B2B模式(企業對企業),企業利用“醫藥分開”“兩票制”等醫改政策實現從醫藥廠商到流通企業的無縫對接。

三是B2C模式(企業對顧客),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在向患者售藥的同時可提供健康諮詢、用藥提醒、資源共享等服務。

四是FBBC模式(工廠-企業-顧客),將醫藥行業上下游的全部交易逐步納入平臺體系,幫助上游廠商監測藥品庫存、銷售情況,助力下游藥店做好客戶管理、增加客戶黏性。

未來隨著醫藥電商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跨界融合的特徵將越來越明顯。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深化醫療服務定價改革需要長期改革設計

1 打破公立醫療機構的壟斷地位

首先,要打破公立醫院的行政壟斷地位,放開准入管制,不要對社會辦醫設置有形或無形的行政障礙,在設置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時對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讓供方充分競爭,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權,為醫保經辦機構提供談判空間。儘管各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制度背景有所不同,但普遍形成了民營醫療機構為主體、競爭充分的醫療服務市場,讓患者享有充分的“用腳投票”自由權,保證醫保基金流向效率高、服務好、參保人認可的醫療機構或私人執業醫師,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醫療保險管理方的管理難度。

2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力求體現醫生的人力資本價值,而非人為壓低醫療服務價格。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鮮有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直接管制的,供方之間充分競爭即可確定均衡價格,即市場化的醫生薪酬。對於藥品,無論大框架是自由定價還是價格管制,藥品議價和二次議價均普遍存在,由醫院負責所有治療項目的適宜性,以激勵醫院控制成本。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3 改革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

取消“定編定崗定工資標準”的人事薪酬制度,賦予醫院用人和收入分配自主權,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和“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人事薪酬制度,給其節約成本的激勵機制,為打包預付費制提供前提條件。醫保支付方式即給醫療機構和醫生付費的方式,也就是醫療機構和醫生獲得收入的方式,不同的獲得收入方式對應著不同的經濟激勵機制,即不同的支付方式對應著不同的激勵機制。這個邏輯成立的前提是醫生的薪酬獲得方式和醫保支付方式連在一起,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的前提是醫生薪酬制度要進行同步改革,也就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的前提是醫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4 允許醫生自由執業

改革醫療行業人事薪酬制度的關鍵首先是改革人事制度,因為什麼樣的人事制度對應什麼樣的薪酬制度。對於我國,關鍵的改革是要打破醫生“鐵飯碗”,讓醫生自由流動,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醫體制。允許醫生自由執業,讓醫生自由流動,實行醫生合同制,自然可以打破公立醫院的僵化薪酬制度,同時為公立醫院外的醫生人力資本市場和社會辦醫提供人才支撐,有助於競爭性醫療服務市場的培育和市場化均衡價格的形成,從而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標準和參照系。

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鮮有對醫生執業進行的限制,如美國或實行僱員制或醫生可自由選擇在不同醫院執業,並且符合規定的醫生均可以自由開辦私人診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5 允許執業醫師自主開辦醫療機構,取消衛生行政審批

取消非公立醫療機構區域衛生規劃,放開包括診所、門診部在內的小型醫療機構的舉辦權,只要是有合格資質的醫生舉辦醫療機構就不再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只需要工商登記。

6 建立醫療服務質量信息強制披露制度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還應該建立醫療服務質量的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鑑於醫療服務的特殊性,為保證患者享有充分的自由選擇權並獲得質量保證,應當規定醫療機構對醫療服務質量相關的度量指標進行定期披露,使患者在“用腳投票”時有標準可依據。信息披露制度也是建立聲譽機制的前提條件之一,並且是打包預付制推行的保障。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罕見病藥物短缺狀況嚴重亟待解決

儘管罕見病發病率低,但我國人口基數大,因此罕見病患者群體不容忽視。而且,每一個生命都是特殊的存在,罕見病患者與健康人擁有平等的生命權和各項合法權益,也應當享有公平的醫療服務和藥品。但由於目前國內罕見病藥物相關的補償和激勵機制以及法律、政策尚不完善,我國的罕見病藥物現狀與國際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尚有差距,罕見病藥物短缺狀況嚴重。隨著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罕見病及罕見病藥物相關問題已經逐漸得到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廣泛關注,我國相繼出臺一系列與罕見病藥物相關的利好政策,包括公佈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以及兩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減免罕見病藥物增值稅等,以加快罕見病藥物在我國上市。此外,2015年12月24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佈成立國家級“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建立監測網,積累我國罕見病數據,對我國罕見病診療、藥品保障、研發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伴隨著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將罕見病納入工作規劃,諸多省市在推進醫療改革進程中也有所突破,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青島市等13個省市都將罕見病納入了醫療改革工作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相關政策。2018年12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網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的決定。決定指出:“為進一步支持海南省試點發展國際醫療旅遊相關產業,國務院決定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對先行區內醫療機構因臨床急需進口少量藥品(不含疫苗)的申請,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實施審批,經批准進口的藥品應當在指定醫療機構內用於特定醫療目的。”

與海南相隔兩千多公里之外的上海,也在進行類似的嘗試,2018年6月初,上海市食藥監局提交了一套“臨床急需”用藥的落地政策用於指定醫療機構定點先行使用國外已上市抗腫瘤新藥。

目前海南、上海兩地已通過一次性進口的方式完成三例臨床急需用藥的進口,不但保障我國患者臨床用藥,而且醫療機構也可以在觀察臨床療效的同時積累安全性數據。罕見病藥物在罕見病的治療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的罕見病藥物相關的政策法規與國際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尚不完善。

此外,我國罕見病藥物的可及性,尤其是針對《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的罕見病藥物,與國際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仍有差距。在今後的發展中,建議結合我國國情,協調醫療機構、科研單位、醫藥生產企業、藥品流通企業及社會慈善機構多方聯動,一方面加快引入境外已上市罕見病藥物,另一方面加快國內罕見病藥物的研發、生產並規範罕見病藥物的合理性使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罕見病藥物發展的道路。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布魯布客】


2019年8月22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藥品流通藍皮書: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自2014年出版首部藥品流通藍皮書起,《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連續出版六年,報告內容緊跟時代步伐,緊貼行業現狀,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情況,並以行業研究為主線,深刻剖析行業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全面性、前瞻性、實用性和準確性等特點。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2018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重要階段,是推進“三醫聯動”改革的關鍵之年。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行業積極順應政策導向,在複雜環境中探索創新發展思路。隨著“兩票制”、取消藥佔比、“4+7”集中採購等政策的落實和不斷推進,政策的疊加效應逐漸顯現,競爭愈加激烈,市場格局面臨重大變化。

全國性藥品批發企業藉助資本力量的兼併重組仍在繼續,行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還注重質量的提升;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在加快全國市場佈局的同時努力探索新的經營服務模式,DTP藥房、智慧藥房、慢病藥房、中(國)醫館等新零售模式不斷湧現;

目前傳統的藥品供應模式已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對行業的需求,企業逐步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與合作,加大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和技術投入,從配送商向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近年來醫藥電商業務發展迅速,第三方電商企業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醫藥行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平臺模式,整個藥品流通領域呈現多模式、多業態共同創新發展的局面。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醫藥流通進入結構調整期

在資本的推動下,藥品流通企業正在由傳統的增加產品、拓展客戶以及開拓新店等內生式成長方式向併購重組的外延式成長方式轉變,行業競爭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一些大型醫藥產業集團分拆流通業務板塊單獨發展,或通過併購進入藥品流通行業,並逐漸作為主營業務進行開發。一些區域性批發企業為了滲透市場終端,不斷向下遊零售企業拓展。還有一些藥品流通企業藉助資本力量收購上游的中藥飲片、製劑等生產企業,不斷強化自身供應鏈優勢。

在新技術、新動能的驅動下,“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的生態格局。

一是O2O模式(線上到線下),企業運用互聯網新技術迅速搶佔個人用戶的移動終端市場,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培育用戶線上支付、線下使用的購藥習慣。

二是B2B模式(企業對企業),企業利用“醫藥分開”“兩票制”等醫改政策實現從醫藥廠商到流通企業的無縫對接。

三是B2C模式(企業對顧客),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在向患者售藥的同時可提供健康諮詢、用藥提醒、資源共享等服務。

四是FBBC模式(工廠-企業-顧客),將醫藥行業上下游的全部交易逐步納入平臺體系,幫助上游廠商監測藥品庫存、銷售情況,助力下游藥店做好客戶管理、增加客戶黏性。

未來隨著醫藥電商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跨界融合的特徵將越來越明顯。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深化醫療服務定價改革需要長期改革設計

1 打破公立醫療機構的壟斷地位

首先,要打破公立醫院的行政壟斷地位,放開准入管制,不要對社會辦醫設置有形或無形的行政障礙,在設置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時對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讓供方充分競爭,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權,為醫保經辦機構提供談判空間。儘管各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制度背景有所不同,但普遍形成了民營醫療機構為主體、競爭充分的醫療服務市場,讓患者享有充分的“用腳投票”自由權,保證醫保基金流向效率高、服務好、參保人認可的醫療機構或私人執業醫師,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醫療保險管理方的管理難度。

2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力求體現醫生的人力資本價值,而非人為壓低醫療服務價格。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鮮有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直接管制的,供方之間充分競爭即可確定均衡價格,即市場化的醫生薪酬。對於藥品,無論大框架是自由定價還是價格管制,藥品議價和二次議價均普遍存在,由醫院負責所有治療項目的適宜性,以激勵醫院控制成本。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3 改革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

取消“定編定崗定工資標準”的人事薪酬制度,賦予醫院用人和收入分配自主權,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和“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人事薪酬制度,給其節約成本的激勵機制,為打包預付費制提供前提條件。醫保支付方式即給醫療機構和醫生付費的方式,也就是醫療機構和醫生獲得收入的方式,不同的獲得收入方式對應著不同的經濟激勵機制,即不同的支付方式對應著不同的激勵機制。這個邏輯成立的前提是醫生的薪酬獲得方式和醫保支付方式連在一起,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的前提是醫生薪酬制度要進行同步改革,也就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的前提是醫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4 允許醫生自由執業

改革醫療行業人事薪酬制度的關鍵首先是改革人事制度,因為什麼樣的人事制度對應什麼樣的薪酬制度。對於我國,關鍵的改革是要打破醫生“鐵飯碗”,讓醫生自由流動,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醫體制。允許醫生自由執業,讓醫生自由流動,實行醫生合同制,自然可以打破公立醫院的僵化薪酬制度,同時為公立醫院外的醫生人力資本市場和社會辦醫提供人才支撐,有助於競爭性醫療服務市場的培育和市場化均衡價格的形成,從而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標準和參照系。

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鮮有對醫生執業進行的限制,如美國或實行僱員制或醫生可自由選擇在不同醫院執業,並且符合規定的醫生均可以自由開辦私人診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5 允許執業醫師自主開辦醫療機構,取消衛生行政審批

取消非公立醫療機構區域衛生規劃,放開包括診所、門診部在內的小型醫療機構的舉辦權,只要是有合格資質的醫生舉辦醫療機構就不再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只需要工商登記。

6 建立醫療服務質量信息強制披露制度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還應該建立醫療服務質量的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鑑於醫療服務的特殊性,為保證患者享有充分的自由選擇權並獲得質量保證,應當規定醫療機構對醫療服務質量相關的度量指標進行定期披露,使患者在“用腳投票”時有標準可依據。信息披露制度也是建立聲譽機制的前提條件之一,並且是打包預付制推行的保障。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罕見病藥物短缺狀況嚴重亟待解決

儘管罕見病發病率低,但我國人口基數大,因此罕見病患者群體不容忽視。而且,每一個生命都是特殊的存在,罕見病患者與健康人擁有平等的生命權和各項合法權益,也應當享有公平的醫療服務和藥品。但由於目前國內罕見病藥物相關的補償和激勵機制以及法律、政策尚不完善,我國的罕見病藥物現狀與國際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尚有差距,罕見病藥物短缺狀況嚴重。隨著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罕見病及罕見病藥物相關問題已經逐漸得到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廣泛關注,我國相繼出臺一系列與罕見病藥物相關的利好政策,包括公佈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以及兩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減免罕見病藥物增值稅等,以加快罕見病藥物在我國上市。此外,2015年12月24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佈成立國家級“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建立監測網,積累我國罕見病數據,對我國罕見病診療、藥品保障、研發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伴隨著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將罕見病納入工作規劃,諸多省市在推進醫療改革進程中也有所突破,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青島市等13個省市都將罕見病納入了醫療改革工作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相關政策。2018年12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網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的決定。決定指出:“為進一步支持海南省試點發展國際醫療旅遊相關產業,國務院決定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對先行區內醫療機構因臨床急需進口少量藥品(不含疫苗)的申請,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實施審批,經批准進口的藥品應當在指定醫療機構內用於特定醫療目的。”

與海南相隔兩千多公里之外的上海,也在進行類似的嘗試,2018年6月初,上海市食藥監局提交了一套“臨床急需”用藥的落地政策用於指定醫療機構定點先行使用國外已上市抗腫瘤新藥。

目前海南、上海兩地已通過一次性進口的方式完成三例臨床急需用藥的進口,不但保障我國患者臨床用藥,而且醫療機構也可以在觀察臨床療效的同時積累安全性數據。罕見病藥物在罕見病的治療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的罕見病藥物相關的政策法規與國際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尚不完善。

此外,我國罕見病藥物的可及性,尤其是針對《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的罕見病藥物,與國際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仍有差距。在今後的發展中,建議結合我國國情,協調醫療機構、科研單位、醫藥生產企業、藥品流通企業及社會慈善機構多方聯動,一方面加快引入境外已上市罕見病藥物,另一方面加快國內罕見病藥物的研發、生產並規範罕見病藥物的合理性使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罕見病藥物發展的道路。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圖書推介: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布魯布客】


2019年8月22日,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了《藥品流通藍皮書: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自2014年出版首部藥品流通藍皮書起,《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連續出版六年,報告內容緊跟時代步伐,緊貼行業現狀,從不同角度反映我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情況,並以行業研究為主線,深刻剖析行業問題,提出合理建議,具有權威性、系統性、全面性、前瞻性、實用性和準確性等特點。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2018年是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重要階段,是推進“三醫聯動”改革的關鍵之年。近年來,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對藥品流通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行業積極順應政策導向,在複雜環境中探索創新發展思路。隨著“兩票制”、取消藥佔比、“4+7”集中採購等政策的落實和不斷推進,政策的疊加效應逐漸顯現,競爭愈加激烈,市場格局面臨重大變化。

全國性藥品批發企業藉助資本力量的兼併重組仍在繼續,行業集中度顯著提高,在規模擴張的同時還注重質量的提升;大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在加快全國市場佈局的同時努力探索新的經營服務模式,DTP藥房、智慧藥房、慢病藥房、中(國)醫館等新零售模式不斷湧現;

目前傳統的藥品供應模式已無法很好地滿足市場對行業的需求,企業逐步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與合作,加大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和技術投入,從配送商向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型;

近年來醫藥電商業務發展迅速,第三方電商企業也紛紛將目光投向醫藥行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平臺模式,整個藥品流通領域呈現多模式、多業態共同創新發展的局面。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醫藥流通進入結構調整期

在資本的推動下,藥品流通企業正在由傳統的增加產品、拓展客戶以及開拓新店等內生式成長方式向併購重組的外延式成長方式轉變,行業競爭格局也隨之發生變化。一些大型醫藥產業集團分拆流通業務板塊單獨發展,或通過併購進入藥品流通行業,並逐漸作為主營業務進行開發。一些區域性批發企業為了滲透市場終端,不斷向下遊零售企業拓展。還有一些藥品流通企業藉助資本力量收購上游的中藥飲片、製劑等生產企業,不斷強化自身供應鏈優勢。

在新技術、新動能的驅動下,“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的生態格局。

一是O2O模式(線上到線下),企業運用互聯網新技術迅速搶佔個人用戶的移動終端市場,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培育用戶線上支付、線下使用的購藥習慣。

二是B2B模式(企業對企業),企業利用“醫藥分開”“兩票制”等醫改政策實現從醫藥廠商到流通企業的無縫對接。

三是B2C模式(企業對顧客),通過互聯網醫療平臺在向患者售藥的同時可提供健康諮詢、用藥提醒、資源共享等服務。

四是FBBC模式(工廠-企業-顧客),將醫藥行業上下游的全部交易逐步納入平臺體系,幫助上游廠商監測藥品庫存、銷售情況,助力下游藥店做好客戶管理、增加客戶黏性。

未來隨著醫藥電商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跨界融合的特徵將越來越明顯。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深化醫療服務定價改革需要長期改革設計

1 打破公立醫療機構的壟斷地位

首先,要打破公立醫院的行政壟斷地位,放開准入管制,不要對社會辦醫設置有形或無形的行政障礙,在設置醫保定點醫療機構時對公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一視同仁,讓供方充分競爭,為患者提供更多選擇權,為醫保經辦機構提供談判空間。儘管各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制度背景有所不同,但普遍形成了民營醫療機構為主體、競爭充分的醫療服務市場,讓患者享有充分的“用腳投票”自由權,保證醫保基金流向效率高、服務好、參保人認可的醫療機構或私人執業醫師,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醫療保險管理方的管理難度。

2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

放開醫藥價格管制,力求體現醫生的人力資本價值,而非人為壓低醫療服務價格。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鮮有對醫療服務價格進行直接管制的,供方之間充分競爭即可確定均衡價格,即市場化的醫生薪酬。對於藥品,無論大框架是自由定價還是價格管制,藥品議價和二次議價均普遍存在,由醫院負責所有治療項目的適宜性,以激勵醫院控制成本。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3 改革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

取消“定編定崗定工資標準”的人事薪酬制度,賦予醫院用人和收入分配自主權,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和“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人事薪酬制度,給其節約成本的激勵機制,為打包預付費制提供前提條件。醫保支付方式即給醫療機構和醫生付費的方式,也就是醫療機構和醫生獲得收入的方式,不同的獲得收入方式對應著不同的經濟激勵機制,即不同的支付方式對應著不同的激勵機制。這個邏輯成立的前提是醫生的薪酬獲得方式和醫保支付方式連在一起,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的前提是醫生薪酬制度要進行同步改革,也就是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成功的前提是醫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4 允許醫生自由執業

改革醫療行業人事薪酬制度的關鍵首先是改革人事制度,因為什麼樣的人事制度對應什麼樣的薪酬制度。對於我國,關鍵的改革是要打破醫生“鐵飯碗”,讓醫生自由流動,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靈活用醫體制。允許醫生自由執業,讓醫生自由流動,實行醫生合同制,自然可以打破公立醫院的僵化薪酬制度,同時為公立醫院外的醫生人力資本市場和社會辦醫提供人才支撐,有助於競爭性醫療服務市場的培育和市場化均衡價格的形成,從而為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標準和參照系。

事實上,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鮮有對醫生執業進行的限制,如美國或實行僱員制或醫生可自由選擇在不同醫院執業,並且符合規定的醫生均可以自由開辦私人診所。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5 允許執業醫師自主開辦醫療機構,取消衛生行政審批

取消非公立醫療機構區域衛生規劃,放開包括診所、門診部在內的小型醫療機構的舉辦權,只要是有合格資質的醫生舉辦醫療機構就不再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只需要工商登記。

6 建立醫療服務質量信息強制披露制度

除了上述措施之外,還應該建立醫療服務質量的強制性信息披露制度。鑑於醫療服務的特殊性,為保證患者享有充分的自由選擇權並獲得質量保證,應當規定醫療機構對醫療服務質量相關的度量指標進行定期披露,使患者在“用腳投票”時有標準可依據。信息披露制度也是建立聲譽機制的前提條件之一,並且是打包預付制推行的保障。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罕見病藥物短缺狀況嚴重亟待解決

儘管罕見病發病率低,但我國人口基數大,因此罕見病患者群體不容忽視。而且,每一個生命都是特殊的存在,罕見病患者與健康人擁有平等的生命權和各項合法權益,也應當享有公平的醫療服務和藥品。但由於目前國內罕見病藥物相關的補償和激勵機制以及法律、政策尚不完善,我國的罕見病藥物現狀與國際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尚有差距,罕見病藥物短缺狀況嚴重。隨著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罕見病及罕見病藥物相關問題已經逐漸得到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廣泛關注,我國相繼出臺一系列與罕見病藥物相關的利好政策,包括公佈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以及兩批臨床急需境外新藥名單、減免罕見病藥物增值稅等,以加快罕見病藥物在我國上市。此外,2015年12月24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宣佈成立國家級“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建立監測網,積累我國罕見病數據,對我國罕見病診療、藥品保障、研發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伴隨著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將罕見病納入工作規劃,諸多省市在推進醫療改革進程中也有所突破,上海市、廣東省、浙江省、青島市等13個省市都將罕見病納入了醫療改革工作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相關政策。2018年12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網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有關規定的決定。決定指出:“為進一步支持海南省試點發展國際醫療旅遊相關產業,國務院決定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暫時調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對先行區內醫療機構因臨床急需進口少量藥品(不含疫苗)的申請,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實施審批,經批准進口的藥品應當在指定醫療機構內用於特定醫療目的。”

與海南相隔兩千多公里之外的上海,也在進行類似的嘗試,2018年6月初,上海市食藥監局提交了一套“臨床急需”用藥的落地政策用於指定醫療機構定點先行使用國外已上市抗腫瘤新藥。

目前海南、上海兩地已通過一次性進口的方式完成三例臨床急需用藥的進口,不但保障我國患者臨床用藥,而且醫療機構也可以在觀察臨床療效的同時積累安全性數據。罕見病藥物在罕見病的治療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的罕見病藥物相關的政策法規與國際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尚不完善。

此外,我國罕見病藥物的可及性,尤其是針對《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的罕見病藥物,與國際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仍有差距。在今後的發展中,建議結合我國國情,協調醫療機構、科研單位、醫藥生產企業、藥品流通企業及社會慈善機構多方聯動,一方面加快引入境外已上市罕見病藥物,另一方面加快國內罕見病藥物的研發、生產並規範罕見病藥物的合理性使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罕見病藥物發展的道路。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圖書推介:中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報告(2019)

“互聯網+藥品流通”將重塑藥品流通行業生態格局

主編 鄧金棟 溫再興/中國醫藥商業協會

本書以“創新藥品流通”為主題,對2018年以來藥品流通行業相關政策、各業態發展特點、企業在技術及經營模式中的創新等進行了探討,幷包含藥品批發和零售企業百強排序、各品類區域銷售統計、企業數量統計等行業關鍵數據信息,內容充實豐富,信息量大,是行業內不可多得的具有較高參考價值的年度文獻,為行業內外人士提供了工作及研究高質量的寶貴資料。

點擊下方鏈接可享折扣購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