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收購做大公司?他要做中國小強生

誰是A股未來“藥王”,恆瑞醫藥

未必。

至少復星醫藥是不服氣的。

靠收購做大公司?他要做中國小強生

我們看體量,2017年上半年,復星營收83.53億,恆瑞63.45億,復星略高一籌;

再看業績,復星淨利潤16.89億,恆瑞淨利潤15.73億,依然是復星跑在了前面;

最後看研發投入,復星6.26億,和恆瑞的7.82億也在伯仲之間,已經連續多年保持行業前二的規模。

從各方面看,復星都有著不輸於恆瑞的表現,但是落到資本市場上——

恆瑞最新市值1716億,相比復星只有865億,復星竟然只有恆瑞的一半,為什麼兩者會有如此巨大反差?

很明顯,投資者對兩家公司的估值態度迥異。

復星最新動態市盈25.6倍,而恆瑞醫藥大家卻給到了54.5倍!

在投資者眼中,恆瑞近乎完美。

上半年財報,恆瑞毛利率86.58%,負債比率9.89%,現金47.05億,這簡直就是夢中情人範兒啊!

而且這個夢中情人還很專一呢,全心全意釘在腫瘤藥、創新藥的發展上。

回頭再看復星醫藥,毛利率57.24%,負債比率45.73%,現金94.45億。

嘖嘖,不得了。

45.73%的負債比,卻有94.45億現金,一臉資本運作的皮相。

這業績,明顯是加槓桿加出來的嘛,看你能得瑟幾天?

還有,復星的醫藥研發,從心血管、中樞神經、血液管、代謝消化再到抗感染、抗腫瘤,真是雨露均沾,並且從原料藥到醫藥流通、醫療器械、醫療診斷、醫院,什麼都做,難怪毛利率差了一大截。

樣樣涉足,註定大而不強。

以上,正是投資者愛恆瑞,而舍復星的關鍵所在。

靠收購做大公司?他要做中國小強生

1

在許多投資者的眼中,復星醫藥本質上就被看作是一家股權投資公司。

靠收購做大公司?他要做中國小強生

如圖,復星醫藥成立以來的主要外延併購和投資事件

10月3日,復星醫藥公告,已完成了10.9億美元對印度注射劑藥品生產企業Gland Pharma的收購。

為什麼,當別人都在收縮戰線的時候,復星竟然不收手,不放手?

膽子也忒大了吧?

要搞懂復星醫藥,先要懂郭廣昌。

郭廣昌,農民出身,家庭貧苦,父母希望他讀師範早點工作幫補家計,但他不甘心,哭著鬧著上了高中,然後一路讀到了復旦大學哲學系。

畢業後,郭廣昌留校任教,但一心想改變命運的人又怎會困於小小的校園,1992年郭廣昌和校友樑信軍辭職下海,當時他們手上只有東拼西湊而來的10萬元。

但奇蹟發生了。

郭廣昌先做諮詢,1993年就賺到了100萬;

1994年做房地產中介,賺到了1000萬;

接著拉了兩個搞遺傳工程學的校友,王群斌和範偉,押寶生物製藥,賺到了一億元;

1998年,復星醫藥(原復星實業)上市,成為了上交所第一家民營上市公司,有了資本平臺做後盾,他們進一步將觸角延伸到鋼鐵、零售、礦業、證券和保險,幾乎無所不做。

靠收購做大公司?他要做中國小強生

業務如此龐雜,卻依然能賺到錢,你不得不服郭的投資和商業天賦!

不過,和萬達投電影公司、買院線、俱樂部的輕資產路線不一樣,復星的投資已經漸漸收窄,更偏向實業領域。

比如復星醫藥,作為復星的旗艦,所有在海外的投資都是為了引進技術,提升我國的醫療健康水平,那麼對於高層來說,又如何不樂意呢?

靠收購做大公司?他要做中國小強生

2

如果說,恆瑞對標的是美國的輝瑞製藥,那麼復星的追求,則是強生

輝瑞是全球最大的製藥公司,專注研發,最新市值2165億美元;而強生,業務涵蓋醫療器械、藥品和消費品三大領域,同樣是一家不安分的公司。

更有趣的是,強生的最新動態市盈率22倍,也比輝瑞的26倍要低。

投資者的偏愛情結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憑藉著多元化的巨大規模營收,強生最新市值3594億美元,傲視同儕。

多元化和收購驅動成長的戰略,並非原罪,關鍵還是管理層的能力。

強生的歷史會告訴你,在一個成熟的醫藥市場,併購是如何威力巨大的成長武器。

靠收購做大公司?他要做中國小強生

強生主要併購案件

你看,動不動就是百億美元級別的收購案,如果沒有了這些併購,強生絕不會擁有今天這樣的行業地位。

既然前輩已經告訴我們,這是一條行得通的道路,那我們就只管幹就是了。

讓我們分別捋一捋復星醫藥的幾大塊業務,看看他的投資策略究竟是如何運作的。

A

醫藥流通板塊

2003年,復星和中國醫藥集團合作成立了國藥控股。

當年,國藥控股銷售額才60億,淨利潤不過1500萬元,復星卻以70倍市盈率投了5億。

當時方案落地,吃瓜群眾紛紛叫喊,這太TM貴了吧?!

十幾年過去了,看看2016年的國藥控股,年營收2584億,淨利潤68.9億,已是中國最大的醫藥分銷企業,醫院客戶達到1.4萬家,旗下零售藥店3502家。

復星醫藥持有國藥控股27.83%股權,你看這筆生意划算不划算?

更重要的是,復星掌控了國藥控股這個分銷渠道,賣藥天然就比別人輕鬆,這個價值有沒有被算進去?

B

醫療服務板塊

2009年開始,復星把握住“社會辦醫”的窗口機遇,連續重拳出擊。

首先收購了禪城醫院,自收購以來,2012-2016年營收年複合增長率達24%,淨利潤複合增長達37%,今年上半年淨利增速更是達到了53%。

作為全國第一家改制的公立醫院,禪城醫院目前已經成為國內二三線城市專科醫院的管理樣板,走上對外管理輸出的道路。

另一個收購作品和睦家,則是中國第一家外資醫院,在高端醫療服務市場享有良好口碑,在婦產科和兒科等領域的服務水平全國一流。

也就是說,無論是高檔醫院,還是中檔專科醫院,復星都已經獲得了一個管理水平相當不錯的平臺,以此為起點,不斷複製就可以了。

醫療服務市場是一個萬億元級別的藍海,機會不用說,而這個市場目前仍處於混沌階段,有管理水平和品牌口碑的醫院網絡尚未出現,復星很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

今年上半年,復星醫療服務板塊收入10.12億元,同比增長34.39%,隨著在建床位逐步並表,到2020年,復星的床位預計將突破1萬張。

C

醫療代理板塊

美中互利醫療是復星的醫療器械代理平臺,涉及產品相當廣泛。

靠收購做大公司?他要做中國小強生

美中互利產品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2011年起,美中互利取得Intuitive Surgical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在大陸和香港的總代理。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是目前唯一一個,已經獲得美國FDA、CFDA許可上市的微創腔鏡外科手術機器人。

唯一,意味著利潤豐厚。

2016年復星代理銷售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約19000臺,較2015 年增長約54%。

但代理,畢竟受制於人。

2016年12月,復星和Intuitive Surgical在上海註冊1億美元成立合資公司,復星醫藥持股40%,目標就是合作研發治療肺癌的第三代手術機器人。

這是一個要本土化達芬奇機器人的宏大計劃。

D

醫療器械板塊

9月19日,復星子公司Sisram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這是一個擁有以色列醫療美容器械公司AlmaLasers的投資平臺。

AlmaLasers的主要產品是激光脫毛、皮膚修復等美容器械,佔有國內醫美市場16.2%的份額,行業第一;在全球市場上也有4.4%的份額,排名第5。

這家公司的規模不算很大,但技術競爭力不錯,就像一顆具有潛力的種子,如果留在以色列,或許難以做大,但是通過復星的運作,引入中國市場,為它扶上馬、送一程,最終得以分拆上市!

這正是復星的“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戰略的最好體現。

3

從復星的幾個投資板塊可以看出,復星的多元化,並不是簡單的撒胡椒粉,而是在每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選擇有競爭力的種子選手進行孵化的結果。

投資的真諦,永遠不變的是投資強者,和時間做朋友,默默的陪著她一起成長。

復星自然深諳此理。

回到主業,復星最關注的就是研發,在2015年的股權激勵計劃中,復星甚至把未來三年每年研發費用不低於營收佔比5%作為解鎖條件之一,“2020年研發創新計劃”要拿出約50億用於研發,平均每年10億元。

到2016年底,復星醫藥已經擁有超過900名科研人員,博士超過100人。

砸錢砸了那麼多年,自然也不會是白花的,那麼和其他醫藥公司相比,復星的產品競爭力在哪呢?

四大領域——

復宏漢霖為核心的大分子生物類似藥研發平臺;

重慶復創為核心的小分子化學創新藥研發平臺;

重慶醫工院為核心的高價值仿製藥研發平臺;

上海星泰為核心的特色製劑技術研發平臺。

尤其是第一個,復宏漢霖,已是復星的門面所在,國內最領先的單抗研發平臺之一。

截止今年上半年,復宏漢霖已經有6個單抗品種(11個適應症)獲批中國臨床,其中2個產品已經進入臨床三期。

靠收購做大公司?他要做中國小強生

此外,復星有4個1.1類小分子創新藥已獲得臨床批文;在研新藥、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及疫苗等項目173項,8個項目申報進入臨床試驗、25個項目進行臨床試驗、33個項目等待審批上市。

就研發規模來說,復星平臺同時推進的項目並不比恆瑞少,未來5年,復星預計平均每年都有重磅單品上市,在手單抗藥品均具有成為10億元量級大單品的潛質。

靠收購做大公司?他要做中國小強生

復星在研產品上市進度預測

2017年1月11日,復星和KITE Pharma設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CAR-T細胞免疫治療技術。

在這個合資公司裡,雙方各佔有50%的股權,自合資消息公佈後,KITE的股價從50美元上漲到最近的180美元,成為美股上最閃亮的生物科技公司之一。

10月3日,復星完成對印度 Gland Pharma公司的收購,後者是印度第一家獲得美國 FDA 批准的注射劑藥品生產公司,對它的收購意味著復星獲得了進入歐美醫藥市場的通行證。

復星醫藥的中國強生之路,似乎已不再遙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