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並非都“凶險” 這種白血病,可像慢性病一樣治療

藥品 白血病 腫瘤 糖尿病 貴州都市報 貴州都市報 2017-09-13

白血病並非都“凶險” 這種白血病,可像慢性病一樣治療

王教授正在為病人檢查。

指導專家:王季石,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貴州省醫學會副會長,貴州省血液病研究所所長,貴州省核心專家,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助理兼血液科主任,貴州省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主任,國家衛計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9月22日是國際慢粒日,但是很多人卻並不瞭解什麼是“慢粒病”。然而提起白血病,卻有很多人知道,其實,在白血病家族,有一種慢性髓性白血病(俗稱“慢粒”),可以說是“幸運”白血病,因為它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是一種可治、可控的“慢性病”,甚至通過規範治療可能實現“停藥”治癒。對此,記者採訪了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王季石教授,在國際慢粒日來臨之際,一起了解這種“幸運”白血病。

經常頭暈、乏力、腹脹 警惕白血病中的“慢粒病”

“慢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種惡性血液腫瘤,這種疾病是患者體內第9號和22號染色體發生了基因突變而導致的,所以每年的9月22日被定為國際慢粒日。”王季石教授向記者介紹,慢粒在我國的年發病率約0.39—0.55/10萬人,佔成人白血病的15%,主要發病年齡在45到50歲。

據瞭解,慢粒初期症狀大多沒有特異性,常常表現為頭暈、乏力、腹脹、體重減輕等,最明顯的身體變化是脾臟增大、面色蒼白等。王教授說:“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在患病初期缺乏重視,往往是疾病已經發展到加速期或是急性期才到醫院就診。”

“我曾經有一個年輕的病人,自己脾臟增大3年都沒有到醫院就診,3年後到醫院檢查,脾臟都下到盆腔了。”王教授介紹。

因此,王教授也提醒,有類似問題的朋友,如果摸到胃的左下方鼓起來或出現腫脹,同時還伴有面色蒼白、長期勞累感等,就要多加警惕了,建議去醫院及時就醫。

這種“幸運”白血病並不可怕 像慢性病一樣治療

身患血液腫瘤,仍然可以像健康人一樣工作、生活,這在常規認知中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對於慢粒患者而言,確實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慢粒被稱為“幸運”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王教授告訴記者,說起血液腫瘤,很多人想到的是骨髓移植。事實上,相比其他腫瘤,確診了“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患者可以說是不幸中的萬幸,因為慢粒患者只需像“慢性病”一樣進行長期的針對其分子機制的靶向藥物治療就可以獲得很好的控制效果。

王教授表示,在臨床治療上,當患者的分子學緩解程度達到深層分子學反應,也就是說血液裡的白血病細胞極低時,患者還有希望嘗試停藥來實現控制疾病發展,即無治療緩解(TFR)。

王教授強調,慢粒患者停藥後必須定期進行嚴格的監測,一旦發現血液中白血病細胞重新抬頭,超過主要分子學反應的水平,就需要重新開始治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慢粒治療的藥物非常昂貴,以前貴州只有新農合可以報銷。如今,國家已經將該治療的藥物納入醫保,這對於貴州的慢粒患者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福音。“國家醫保對慢粒的關注讓患者可以在醫保範圍內選擇使用高品質的原研藥物,不僅保證治療效果,患者還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文圖:羅歡 來源:貴州都市報 編輯:張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