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福建調查總隊農作物產量遙感定期預報試點工作側記

遙感 農產品 種植業 農業 經濟視野網 2017-05-12

經濟視野網5月11日電(陳曉兵)“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值此萬物生長的最佳時節,國家統計局福建調查隊系統農作物產量遙感定期預報試點工作如火如荼全面鋪開。農作物產量遙感定期預報是利用農田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和農作物長勢參量速測儀獲取試點縣作物生長關鍵生育期的長勢參量指標。

建章立制 合理佈局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福建調查總隊領導高度重視試點工作,總隊長程良世多次到農業處瞭解試點進展情況,並在多個場合表示要全力支持此項工作。4月18日,總隊印發《福建省農作物產量遙感定期預報試點方案》,在全省33個重點縣建立農作物農情定期預測預報制度。“農學參數設備的管理辦法”隨即出臺。

完善健全的規章制度,為統計調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而基礎方案的制定,統一了規範方法,對試點範圍、實驗品種、數據採集時間、樣本要求、觀測流程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保證了試點工作有序進行。

為及時掌握福建稻穀生長關鍵生育期的長勢參量指標和農田環境(農田的小氣候)實時監測大數據,在保證選點佈局科學性、代表性的基礎上,國家統計局抽選福建33個重點縣開展農作物農情定期預測、預報調查。其中,農情田間固定監測點在每個調查縣的農作物產量調查樣本村抽取1個合適的自然地塊佈局一個監測點,進行信息採集;作物長勢參量速測在每個縣抽取2個村,各4個地塊開展,要求為單一作物種植6畝左右的自然地塊。調查地塊確定後,一個調查季內不更換,年度間保持相對固定。

科學選擇監測點,對於及時準確掌握農作物長勢情況尤為重要。4月18日,在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專家的配合下,首個農田環境自動監測站落戶在長泰縣枋洋鎮徑侖村並正式啟動。監測站以採集器為核心,負責測量、存儲傳感器的數據,並將數據通過網絡發送到雲端,專業人員可通過PC端數據服務系統或微信公眾號實時查看。農田氣象墒情監測,可以掌握苗情,預測作物產量和農產品品質,為高效農田節水灌溉和施肥制度的建立提供數據。

強化培訓 重視演練

農作物產量遙感定期預報是由統計上“秋後算賬”轉為全程跟蹤預測。雖然經過農普的錘鍊,各級都有了一支初步掌握遙感技術操作的隊伍,但全省試點工作由統計調查事後研判,轉向事前、事中預測預警,對智能化估產這樣的新方法、新嘗試,統計調查人重任在肩。

“萬事開頭難,只要肯攀登”。4月20日,總隊召開全省農業調查業務骨幹會議,邀請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對農學參數設備、估產設備的工作原理、如何布點、操作方法等系統授課,並現場答疑。同時,按需施教,把農田環境自動監測儀和作物長勢參量速測儀搬上講臺,有的放矢,雙向互動,培訓效果顯著。

“欲要看究竟,處處細留心”。手持便攜式作物長勢參量速測儀利用特定波長光譜探測水稻長勢信息,估算潛在的產量;農田環境自動監測系統可以直觀、系統地建立起農作物監測檔案,結合農業氣象產量模型,預測作物的產量。培訓班分兩組前往長泰縣枋洋鎮徑侖村,開展現場教學和作物長勢參量速測儀實地採集早稻生長期觀測數據演練。通過精心組織,緊扣主題,強化了針對性和實效性;現場教學與課堂培訓相結合,提高了對農學參數設備這一新生事物的理解和掌握,增強了培訓效果。

帶著試點改革的濃濃春意,沐浴著創新的縷縷陽光,大家走在田埂上、稻田邊,手持便攜式作物長勢參量速測儀,從開機前準備、開機、工作模式的設置、作物種類和生育期的選擇、採集要求等全流程進行實際操作,確保人人會使用;圍繞著農田環境監測站,詳細瞭解選址的要求,圍欄建設要求,設備的安裝、構成和原理,以及設備的操作、保養維護和數據的採集。細緻的現場教學與演練和課堂培訓相得益彰,取長補短,使調查隊員們學有成效。

展望未來 勵志於行

“潮平海闊催人進,揚帆起航正當時”。經過此次全面、系統的學習和實戰,參訓人員對智能化估產不再陌生,為做好今年農業調查和農作物遙感測量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試點工作剛剛起步,需要福建調查人的共同努力,加快農學參數設備建設,用紮實的數據提高統計公信力。

在開展農作物產量遙感定期預報試點的基礎上,福建統計調查人將繼續探索建立糧食產量預測預報和預警調查方法,以適應統計環境、統計手段、統計方法和統計改革發展的變化,迎接當前農業調查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