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顏真卿,曾有過“楷不如行,行不如草,草不如稿”的評價。

這裡面的“稿”,就是指的《祭侄文稿》,全稱為《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

初看《祭侄文稿》,你可能覺得版面較亂、塗改過多——全文共234字,卻有30餘處塗抹。這樣一幅像是草稿的作品,為何能被元代書法家鮮于樞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之後的“天下第二行書”?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祭侄文稿》

這裡面有個悲壯的故事——

公元755年,安祿山從范陽起兵叛亂,河北諸郡望風而降。

只有鎮守常山(今河北正定)的顏杲卿和鎮守平原(今山東陵縣)的顏真卿堅持抵抗,拖住了叛軍西渡黃河、進軍長安的腳步。

惱怒的安祿山,命令史思明帶領萬餘精銳,北擊常山。

可常山那時已沒有趙子龍,全郡只有3000兵丁,如何抵擋得住上萬叛軍精銳?

顏杲卿不是沒有求救,只是他的上司太原尹王承業不願引火燒身,擁兵不動,導致常山陷落,顏杲卿被俘,被押送到洛陽。

正月十一,顏杲卿被綁在天津橋橋柱上,安祿山命令劊子手割他的肉來吃,他“比至氣絕,大罵不息”。

顏杲卿慷慨就義之後,全家與親屬三十餘口,包括之前做人質的二子顏季明,也相繼被殺害。

758年,史思明降唐,一直被拘禁的顏杲卿長子顏泉明才從范陽(今北京市西南)逃脫,輾轉至洛陽,從當年的劊子手那裡,求得了父親顏杲卿的一支腿骨和弟弟顏季明的一個頭骨。

顏泉明帶著親人的殘骸找到了叔父顏真卿。

50歲的顏真卿聽到侄兒泣血親述,悲痛不已,遂執筆作文,以悼亡親。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顏杲卿和顏真卿雕像

一開始,顏真卿還能控制情緒,按悼文的規矩交代寫作時間、自己當時的身份以及侄子生前狀況。

這首六行文字節奏平緩,筆墨也比較清淡,但這只不過是蓄勢待發而已。

轉入祭文正題之後,他的字形變大、筆畫變粗,用墨也開始濃了起來。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這是他對侄兒的美好回憶。可這麼一位優秀的後輩,卻因“賊臣不救,孤城圍困,父陷子死,巢傾卵覆”!

從原稿中可以看出,這幾句經過了反覆塗改,對“賊臣”見死不救的痛恨,對兄長的陷落,顏真卿是滿腔的悲憤。

其中,“父陷子死”用墨最重,本以圓筆中鋒為主,卻又有藏鋒出之。厚重而渾樸蒼穆,殺筆狠重,戛然而止,充分反映出顏真卿的切膚之痛。

“天不悔禍”4字以後,隨著心情的不可遏制,顏真卿下筆越發放縱。

到了“嗚呼哀哉”,字形已失去控制,甚至變成了草書筆法,上下連寫,一氣呵成。

最後一段,顏真卿寫道:”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一字亦不辨)爾(“爾之”塗去)幽宅(“相”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這是他能為親人做的最後一件事情,白髮人送黑髮人,此情何堪!

這短短几行,墨盡筆枯,蒼勁流暢,如飛瀑流泉,急轉直下,給人留下了無窮的回味。

《祭侄文稿》全文只蘸了7次墨,最多一筆墨寫下了53字,可見顏真卿在書寫的時候心情是何等的激盪!

下筆之後間不容緩、滿腔悲慟,不吐不快,甚至還留下了乾枯壓痕出現難以控制的軌跡。

整篇文稿的藝術效果與作者的情緒完全一致。文字時疏時密,墨色有重有輕,幾乎都是因情而起,為情所收,一反“二王”茂密瘦長、秀逸嫵媚的風格,形成了一種開張的體勢,不計工拙,自然天成,使作品達到了藝術的巔峰狀態。

宋《宣和書譜》中評價此帖:“魯公平生大氣凜然,惟其忠貫日月,識高天下,故精神見於翰墨之表者,特立而兼括。忠臣烈士,道德君子,端嚴尊重,使人畏而愛之。”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祭侄文稿》部分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祭侄文稿》題跋01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祭侄文稿》題跋02

日本人也非常推崇顏真卿的這篇《祭侄文稿》。《妖貓傳》裡的空海和尚,被譽為“日本王羲之”,他的成名書法作品《灌頂歷名》就有明顯的顏真卿《祭侄文稿》筆意。

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把《祭侄文稿》送到日本展出,正是投其所好。

可日本方面幹了些啥?

文稿中飽含著血淚裡的“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16個字竟被印在仙貝的包裝紙上——你們覺著*****好吃是吧?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想當年故宮文物南遷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不讓這些國寶落入侵華日軍之手?

當時,《祭侄文稿》是第一批打包的文物。

它不是一般的文物,它於我們的意義,非同凡響,它代表著我們誓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祭侄文稿》上還印著“子孫保之”的印章。面對這個先人留下的印章,我們在聽到《祭侄文稿》被送去日本展覽時,如何會不憤怒?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有去日本參觀過展覽的中國觀眾感嘆,在異國他鄉看到充滿家仇國恨的悲壯祭文,“內心忍不住感到沉痛”。

可臺當局“駐日代表”謝長廷卻稱這些作品能在日本展出很難得,也表示“臺日關係”友好。

人民日報官方公眾號評論道:這是把天底下第一等象徵“氣節”的珍貴文物,用來做天底下最沒有“氣節”的獻媚之舉。

誠哉此言!

(此篇文章沒有任何挑起地域不和、妨礙團結統一、影響國際關係的意圖,只是就事論事,請審核的編輯正確理解審核標準,切勿糾枉過正,望過審。)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PS:作者的書店剛開張,雖然沒什麼生意,但宣傳推廣的任務很重,所以更新會受到很大影響(寫這個我賺不到一分錢,我只能靠書店養家餬口了),望大家見諒!


本文為《趣說漢字書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鐘,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藝術素養。請加關注,看之前文章獲得更多有趣的知識,及時提示更新。轉載請標明出處,歡迎出版社與我聯繫。

這幅作品,差一點就成為“天下第一行書“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