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做奸臣還得有真本事,嚴嵩對嘉靖的瞭解程度讓人恐怖

嚴嵩 明世宗 明朝 徐階 胡宗憲 合貴之年說拾遺 2019-04-08

【原創】合貴之年說拾遺 談《大明王朝1566》第015期

在《大明王朝1566》裡,嚴嵩給我們印象似乎沒有史書中描寫的那樣大奸大惡,更多的時候,他是一個"為君分憂”的臣子和一個為求自保的老人。年老體衰的他,既要滿足嘉靖無休止的貪慾,又要應對清流永不停歇的進攻,再加上有個拖後腿的兒子,老邁的嚴嵩顯得疲於應付,他的權謀之術也略顯蒼白。小編不禁在想,這樣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他究竟有著怎樣的本領,能夠把持朝政二十幾年聖眷不衰,且讓清流們忌憚非常呢?

大明王朝:做奸臣還得有真本事,嚴嵩對嘉靖的瞭解程度讓人恐怖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從嘉靖的御人治國之術說起。在經過"壬寅宮變"後,嘉靖皇帝就搬到了紫禁城外的西苑居住,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不上朝的"隱居"生活。但是作為一名權力控制慾極強的帝王,他又怎會輕易放棄至高無上的權力之柄呢?為了能夠逍遙自在的繼續統御天下,聰明絕頂的嘉靖想出了一套前所未有的方法來治理國家——對於帝國的任何重大決策,他都不給出明確的旨意。只會給臣下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語,讓他們去猜測自己的心思。如果事情辦得好,完全是因為臣子深體聖意。反而,如果事情辦砸了,反正嘉靖自己從來沒有給過明確指示,所有的後果都是辦事人員的責任,完全是一副不願承擔責任的做法啊!

在劇中就有這麼幾次場景將這一現象表現的淋漓盡致。比如在御前財政會議時,對於每一筆超支的虧空,嘉靖從來沒有說可以或者不可以報銷,只是敲一下玉磬,雖然大家都會認為嘉靖的那一聲玉磬聲是同意了報銷,但是嘉靖卻沒有說,事後如果又有人拿此事說事,嘉靖則可以完全置身事外。可謂晚穩萬當!

大明王朝:做奸臣還得有真本事,嚴嵩對嘉靖的瞭解程度讓人恐怖

還有一次,就是在"毀堤淹田"後,面對東南沿海的一攤亂局,嘉靖不得不有所指示了。他給自己的"青詞宰相"嚴嵩和徐階佈置了一篇命題作文,要求全文突出一個"貞"字。通過嚴嵩與徐階的交談,我們知道嘉靖的本意,一是讓嚴嵩與徐階保持晚年的貞節;二是要他們二人管好各自的學生胡汝貞(胡宗憲)與趙貞吉,穩定東南大局。

多少軍國大事、幾許人事變遷,就在這樣看似荒誕的文字遊戲中成為定局。對於嘉靖的御人有術,小編確實佩服,但是仔細一想,我們更欽佩嚴嵩等人的才思敏捷。通過嘉靖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嚴嵩就能看出這麼多的門道!其心思之縝密,權謀之老道,對帝王心思之揣摩,已經到了令人恐怖的境地。

如果再將時間線往前移一點。在所有人都以為胡宗憲掌握了"毀堤淹田"的鐵證,公然提出三年之內暫緩"改稻為桑",要向清流靠攏時。嚴嵩曾經去嘉靖那裡探過口風,嘉靖面對胡宗憲暫緩"改稻為桑"的提議,嘉靖無由頭地說了這麼一段話。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人之迷也,其日固久。'是寬亦誤,嚴亦誤,豈百姓迷哉?朕亦迷也。爾等不迷乎?

大明王朝:做奸臣還得有真本事,嚴嵩對嘉靖的瞭解程度讓人恐怖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就是老子治國的基本思想,治大國若烹小鮮:身為國家領導要少折騰,這樣才百姓才會安居樂業,不然就可能引發不好的後果。表面意思好像是嘉靖對"改稻為桑"的國策有所懷疑。所以嚴嵩趕緊背鍋:寬嚴失誤都是臣等的過錯

可是後來,嚴嵩回到府上時,讓羅龍文又向自己反覆誦讀了這一段語話語。神遊很久的嚴嵩突然向羅龍文問道:你說皇上是不是從哪裡聽來了"毀堤淹田"的風聲?

大明王朝:做奸臣還得有真本事,嚴嵩對嘉靖的瞭解程度讓人恐怖

身為嚴黨智囊的羅龍文分析了一大堆,說絕不肯能!但是我們知道,嘉靖確實已經從楊金水這條線上知道了嚴黨所做的一切。嚴嵩的厲害之處由此可見一斑。

嚴嵩對嘉靖的瞭解可謂升入骨髓!他深深地知道自己的老闆是一個貪財且自私的人主,他絕不會輕易放棄能夠大肆斂財的"改稻為桑",那麼嘉靖的一番"寬嚴之論"肯定就另有所指了,厲害的嚴嵩馬上聯想到了"毀堤淹田"。

僅僅是簡單的一段話,嚴嵩就能知道嘉靖的內心想法,果然做奸臣還得有真本領!在這裡小編不禁在想:嘉靖總是讓臣子猜測自己的聖意做事,認為能夠體會聖意的才是棟樑之才,但是他難道沒有意識到,能夠一眼看出自己聖意的人,已經比自己還要厲害了嗎?

喜歡小編的朋友不要忘了點贊加關注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