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嚴嵩鬥了半生,2次被罷相,第3次竟公報私仇,臨死前高喊7字

嚴嵩 夏言 明世宗 張璁 曾銑 咸寧市 歷史 小春說歷史 2019-04-08

他和嚴嵩鬥了半生,2次被罷相,第3次竟公報私仇,臨死前高喊7字

夏言的一生,基本上都是站在嘉靖皇帝的一邊,為嘉靖皇帝推行新政還出過不少力。所以,他也絕對不是那些“妖魔鬼怪”。儘管他跟嚴嵩爭鬥了半生,客觀上說,兩個人都不是壞人。夏言和嚴嵩是江西老鄉。夏言比嚴嵩小兩歲,但卻晚十年中進士。從年齡上說,兩人是兄弟;從資格上說,嚴嵩是先賢;從功勞上說,夏言更是望塵莫及。嚴嵩因不願意和張璁一起上奏章,被嘉靖皇帝冷淡了十幾年,而夏言卻在“大禮議”之爭中渾水摸魚,和張璁一樣,短短几年時間,就位居嚴嵩之上。

他和嚴嵩鬥了半生,2次被罷相,第3次竟公報私仇,臨死前高喊7字

夏言從小在京城長大,口齒伶倒,善於表達。他性格直,不喜歡彎彎繞,加上人長得很瀟灑,站在那裡奏事,就像一個文藝演出的報幕員,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且字正腔圓,聲悅音朗,所以,嘉靖皇帝非常喜歡他。夏言有個致命的錯誤,就是主張只有“打”才是愛國的。比如對待僑寇,他的主張是打;對元蒙,是打;對待各種起義,還是打。就連在對待安南的問題上,他還是一個打字。嚴嵩主張解除海禁,允許四海商人自由經商,只打擊真正的海盜,他說是有違祖訓,是賣國。嚴高主張與元蒙開通馬市,相互貿易,以求邊境安寧,他更認為是賣國。嚴高主張寬愛對民,對那些起義的人,能招安的就招安,能給他們一條出路的就給他們一條出路,

夏言卻說這是養虎為患,只有斬草除根,才能避免春風吹又生。嚴嵩說我們與安南是鄰邦關係,不能干涉人家的內政,假若莫氏真的已經掌握了安南政權,我們就應該承認他們,並與之建立關係。夏言說我們是與黎氏王朝建立的邦交關係,莫氏反叛黎氏就是反叛我們,我們不能看黎氏被滅而不管。

嚴嵩出身貧寒之家,性格內向。知道生活不易,世道艱難,因而從小就養成了一副見人三分笑,凡事不與人爭長短的個性。他只求平安,不求大富大貴。這種個性從外表上看,反說是陰險毒辣,正說是涵養很深,有君子風度。他怎麼和夏言成了兩隻鬥雞,啄來啄去啄了半生呢?

他和嚴嵩鬥了半生,2次被罷相,第3次竟公報私仇,臨死前高喊7字

嘉靖十四年,嚴嵩因監修顯陵有功,回朝升任禮部尚書。在此之前,嚴嵩一直沒有與夏言共過事。其時夏言還只是次輔,首輔李時根本不管事,一切由夏言說了算。因為嚴嵩是興王府的舊人,嘉靖皇帝的近臣,夏言便認為能跟他搶相位的除了嚴嵩絕對沒有第二人。所以,嚴嵩升任禮部尚書,還沒走馬上任,夏言就莫名其妙地向他出手了。他們不是兩隻鬥雞嗎?嚴嵩是爾回頭反擊一下,然後又逃。一直到夏言被啄死,嚴嵩也沒有回身與夏言以命相拼過。說直接點,夏言這隻鬥雞是受了外力的打擊,他倒在地上後,嚴嵩可能又回頭啄了他兩下。因為夏言之死,歷史上一直有兩種說法:一是他死於陸柄和嚴嵩之手;二是他死於陸炳和騎馬都尉崔元之手,跟嚴嵩沒有關係。

夏言的岳父蘇綱是江浙名士,家中豪富。夏言第一次被罷相,是按正國級待遇回家的。第二次復相時,蘇綱和女兒即夏言的妻子都不同意他還朝:已經六十歲的人了,官也位極人臣,既然已經退休了,還去趟那個渾水乾什麼!但夏言不聽,匆匆還朝,一年後因他那個倔強的脾氣,終於惹煩了嘉靖皇帝,降級至尚書的待遇,讓他回家釣魚去了。

嘉靖二十三年,“河套”地區夷兵擾亂邊民,嘉靖皇帝升大同總兵、咸寧侯仇鸞為徵遠大將軍,出兵收拾他們。但征戰了一年多,不但未能收拾掉夷匪,反而讓夷匪把明軍收拾得七零八落。嘉靖皇帝火了,增派兵將,大動干戈,但遭到了為首的群臣們的反對,其理由是:河套那一片土地是荒野,奪回來也沒有意義。那些遊牧部落,哪裡有利可圖,哪裡方便他們牧部落,哪裡有利可圖,哪裡方便他們生存,他們就往哪裡鑽。這不屬於國家意識的行為,不存在侵佔你的土地劃到他的國家版圖裡面去的想法。他們僅僅是一般的土匪行為。今天趕走了,明天他又來,朝廷在沒有富裕的財力物力的情況下,只須加強軍事力量,不讓他們強擾邊境上的老百姓就行了。調動大軍去征討,其耗費的財力物力及陣亡將土善後費用必將十分巨大。就目前的情況看,國家財政承擔不起,遠不如講和,給他們一點封貢輕鬆。等以後國家建設好了,實力強大了,再征剿不遲。

他和嚴嵩鬥了半生,2次被罷相,第3次竟公報私仇,臨死前高喊7字

過慣了呼風喚雨生活的夏言,早在家裡釣魚釣煩了。他從京城故人那裡探知了群臣們的意見和嘉靖皇帝的矛盾心情,立即給嘉靖皇帝寫信,大罵群臣誤國誤民,稱:夷匪終歸是要剿滅的,現在他們勢小,不剿,等他們坐大了,那還敢談剿嗎?夏言的話撓到了嘉靖皇帝的癢處,他立即下旨讓夏言復相還朝,督辦巢夷事宜。

夏言的妻子堅決反對夏言還朝復相,甚至不與他同行。但夏言哪裡肯聽,趾高氣揚地還朝了。嘉靖皇帝把此事看得很慎重,為防有人從中作梗,他賜夏言以尚方寶劍,許諾只要能剿滅夷匪,天下之兵任他調,國庫錢糧任他撥。夏言也不含糊,強行任命對討夷持反對意見的兵部待郎曾銑為三邊總督,降仇鸞為副都督,再次興兵討夷。

曾銑討夷,未能奏功。後來發回戰報,稱仇鸞不聽指揮,才使明軍損兵折將。夏言見了,如獲至寶,第一反應就是除掉嚴嵩的機會來了。因為仇鸞是嚴嵩的乾兒子,沒有嚴嵩作後臺,仇鸞有那麼大的狗膽取不聽指揮呀!對外征戰乃是國家重中之重的大事,如果有人敢從中破壞,通重實國,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能鏡。所以,嘉清皇常決定從自己最信任的衛隊(錦衣衛)中派人去將仇鸞押回來審訊。鑑於錦衣衛都督陸炳和嚴嵩都是興王遊舊人,為防他們相互勾結從中搗鬼,夏言公然說不相信錦衣衛的人,最後派自己的親信,將仇鸞押了回來。

又是一年過去了,前方的軍情越來越惡化。國庫裡有限的錢糧不但撥用乾淨,而且還負值三百多萬兩銀子子。夏言終於明自自己是無力迴天了,再打下會使國家生亂,便交還尚方寶劍,請嘉靖皇帝治罪。嘉靖皇帝挺寬容:打仗,勝敗乃兵家常事味,何況又不是你擅自自用兵。回家去吧,不過我現在終於看透了,你是個志大才疏的人,遠沒有嚴嵩有遠見卓識。

曾銑因用兵無方被抓回來治罪,仇彎理所當然就從大牢裡走了出來,並反訴了曾銑五大罪狀:

一,剛愧自用,專權誤軍,自己無能嫁禍於人;

二、欺上瞞下,冒功請賞,敗而謊報勝;

三、吸食兵血,黑吃空餉,大發國難之財;

四,治軍不嚴,縱兵搶掠,中飽私囊;

五,行賄脫罪,暗通權貴,企圖矇混過關。(這一條是說曾釗行賄夏言,夏言沾上了這一條,必死)

他和嚴嵩鬥了半生,2次被罷相,第3次竟公報私仇,臨死前高喊7字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曾銑被押往刑場處決。標準地說,他是死於夏言之手,是夏言害了他。因為嚴嵩和夏言有矛盾,人們就把曾銑的死歸罪到嚴為頭上,這是不公正的,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夏言被殺,死前他長嘆道:“自古聖賢多薄命。他至死仍然在罵嚴嵩是妊臣,陸炳是惡少,一點也沒有反省過自己。

夏言原本是能夠善終的,但其極強的個性害了他。他莫名其妙地把嚴高當政敵,千方百計地想整倒嚴嵩,第一次被罷相時,他以自己被嚴嵩擊敗而感到深深的恥辱。第二次一復相,就向嚴嵩猛烈開火,結果又沒能把嚴嵩怎麼樣。第三次復相的目的,更是為報私仇而來,結果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