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亮點和不足,觀眾說:編劇犯了一種病,病得不輕

《少年派》是一部反映高中生活和高中生的父母心態的電視劇,是一部具有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那麼,劇中的三個亮點和一個不足是什麼呢?為什麼說編劇犯了一種病,而且病得不輕呢?這是一種什麼病呢?

在此先說三大亮點。

《少年派》的亮點和不足,觀眾說:編劇犯了一種病,病得不輕

一、張嘉譯和閆妮的演技是第一個亮點,精彩之處。張嘉譯的寬厚大氣,閆妮的伶牙俐齒在他倆的一系列作品中表演上乘,入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充分地展現出老戲骨的功力,演甚像甚,活靈活現。

在《少年派》中,兩人一如既往地將演技進行到底,將一個溫敦的父親、嘴碎的母親演繹地令人過目不忘。尤其是閆妮飾演的王勝男,對女兒的學習成績患得患失,緊張不已,代表了很多母親對孩子的寄望和未來的擔憂。

二、高中生活。朦朧的愛情、學業的壓力,同學的友情,對於高中學生來說,此時的心理是非常複雜的。他們的年齡在十六歲以上,是一個將熟未熟,似懂非懂的年齡,對未來有著斑斕的幻想,對人生有著許多不成熟的認知。《少年派》將這一面呈現出來,使家長引起注意,更好地引導這一階段的孩子,是一個別開生面的亮點,有啟示和教育意義。

《少年派》的亮點和不足,觀眾說:編劇犯了一種病,病得不輕

三、如何正確地對待高考。人生,是否只有高考這一條青天大道,是否只有考上重點才能獲得人生的終極成功,這是一個爭論多年,至今各說各有理的話題。拿出來作為討論,這是第三個亮點,精彩之處。

那麼,一個不足是什麼呢?這個所犯的病是什麼病呢?是部分編劇常犯的一個通病。

眾所周知,現實主義的題材的特點是越真實才越有生命力,才越有探討的價值。否則,如果劇情缺乏真實度,所有的問題將成為一個偽命題,是一座不接地氣的空中樓閣,紙上談兵。

現實題材最忌的是浮誇。輕浮則無根,無根則無源。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如果人物設定及劇情脫離現實,此事只有劇中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其結果,難免流於一個搖著現實題材的酒瓶,兜售純屬娛樂的酒水,掛羊頭賣狗肉。

《少年派》的亮點和不足,觀眾說:編劇犯了一種病,病得不輕

對此,有觀眾說,“如今,有不少影視劇的情節漏洞百出,硬傷累累,連觀眾都能看出邏輯不通,人物的人設和劇情不合理,難道編劇不清楚嗎?觀眾的水平真得比編劇的水平還高嗎?實際上,是編劇的態度不夠認真,寫劇本敷衍了事所致吧?不是水平不高,而是態度不認真。而這就是許多編劇的通病。”對於這個說法,你怎麼看,是否在理?

對於《少年派》這部劇,有觀眾說,“全市最好的高中,最好的高中裡最好的班級,以林妙妙為代表的最好的班級裡的一名學生,吃喝玩樂一樣不少,努力學習時常不見,打打鬧鬧層出不窮,自以為是個個都有,這樣的高中生並非沒有,但在第一流的高中裡絕非主流。主流是嚴肅緊張,不失活潑,認真學習,責無旁貸。吊兒郎當莫入此門,談情說愛且請繞道。”這樣,才是第一流的高中第一流的學習狀態。是不是這樣呢?

《少年派》的亮點和不足,觀眾說:編劇犯了一種病,病得不輕

有觀眾吐槽林妙妙(趙今麥 飾演)的宿舍陳設太好,伙食極精,在筆者看來,這倒不是問題。劇中,林妙妙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私立中學,學費兩萬五。這種學校,在硬件上絕對是優中之優,伙食上好上加好。令人難以接受之處是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教學理念。在林妙妙上第一節課時,老師說過,這是全市最好的高中,班上是全市最優秀的學生,全是名牌大學的底子。可是在課桌上,本是學習資料堆積如山,是放眼盡皆如此的高中教室的一道獨特風景,在劇中蕩然無存,完全不見。

那麼,這算不算是“病”得不輕呢?在劇中,將一所最好的高中演繹成了一所末流的中學,從名師的不著邊際到學生的調皮搗蛋,學生除了不學習什麼都幹,讓人錯愕莫名,使人感覺劇情脫離實際,完全失真。

《少年派》的亮點和不足,觀眾說:編劇犯了一種病,病得不輕

此外,如果說林妙妙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學風差的中學,這種情況和劇情能對上號嗎?

通常而言,即便是最好的班級,也有不讀書的學生。比例是這樣的:一流的學校是九十九比一,即九十九名學生勤奮努力,一名學生混日子過。二流學校是七比三。末流學校是倒過來,是三比七,即一個班級裡,只有十分之三的學生認真學習。而這,就反映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為什麼不少家長要給孩子挑好一所好的學校和好班級,原因就是環境影響人。

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中學期間,學生正在成長期,尚未定型,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即受不學習的學生的影響。

《少年派》的亮點和不足,觀眾說:編劇犯了一種病,病得不輕

此外,劇中的個別演員演技過於誇張,個性過於耍酷,每一個表情和動作都放大N倍,像一個木偶一般,也讓人有失真之感。這叫演技不夠,用力過猛,賣萌演成了賣傻吧?

對於一部現實主義的作品,人物和劇情過於浮誇,便是它的致命傷。缺乏真實度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如同一朵精美的塑料花,再豔麗,它也是假的,難惹人愛。

當然,以上只是一孔之見,未必正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