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cheers~ 圖/soogif

如果說青島啤酒是被帝國主義的槍炮捅進來的產物,那麼北京的燕京啤酒就是中國本土自釀的代表。

如今的青島啤酒、雪花啤酒是外資入股的代表,那麼燕京啤酒則自始自終拒絕著外資的進入,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北京一貫的傲氣與穩健的民族企業的代表。

01

在上個世界80年代,那是屬於青島啤酒的高光時刻,聲名鵲起,馳名中外。

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1978年銷量達2萬箱,當時要想買到青島啤酒都得找人批條子。

1981年擴產後銷量達到了80萬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cheers~ 圖/soogif

如果說青島啤酒是被帝國主義的槍炮捅進來的產物,那麼北京的燕京啤酒就是中國本土自釀的代表。

如今的青島啤酒、雪花啤酒是外資入股的代表,那麼燕京啤酒則自始自終拒絕著外資的進入,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北京一貫的傲氣與穩健的民族企業的代表。

01

在上個世界80年代,那是屬於青島啤酒的高光時刻,聲名鵲起,馳名中外。

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1978年銷量達2萬箱,當時要想買到青島啤酒都得找人批條子。

1981年擴產後銷量達到了80萬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泡沫是啤酒的最大標誌,啤酒泡沫可以有效地抑制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溢出,防止酒和空氣的直接接觸,相當於

1985年美國《華盛頓人》雜誌甄選世界各地350種精釀啤酒,青島啤酒因其明顯的麥芽香與發酵後的酒香花味捧回“華盛頓國際啤酒評比會”冠軍的金質獎章。

1987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國際啤酒大賽中,青島啤酒又再次征服老美捧回“世界啤酒皇后”,在媒體的助力下,青島啤酒聲譽達到頂點。

唐朝詩人孟郊寫的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應該就是青島啤酒的真實寫照,青島啤酒的心情應該也是“讓我們青春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前路繁花似錦:品牌全球知名,產品供不應求。那時應該沒人會想到,中國啤酒行業的第一名會是另有其人......

而此時還是小人物的燕京啤酒正蹬著2600輛三輪車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衚衕巷陌中...

徐徐拉開了中國啤酒戰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帷幕。

02

燕京啤酒並非名門之後,不過卻誕生在風起雲湧之時——1980年初。

此時,恰逢改革開放,首都人民對啤酒的需求處於長期慾求不滿狀態。

想買啤酒,對不起,您得提前去定點的國營菸酒公司門口排隊,去晚了,就真沒了。

整個北京市每天生產的啤酒只夠賣2個小時。

實在想喝啤酒了,您只能去飯店,還必須搭著買兩份菜,實行的是捆綁銷售。

而當時北京市場也根本沒燕京啤酒什麼事,當時北京市場被被五星啤酒(1916年建廠)和北京啤酒(1947年建廠)牢牢佔據著。

"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cheers~ 圖/soogif

如果說青島啤酒是被帝國主義的槍炮捅進來的產物,那麼北京的燕京啤酒就是中國本土自釀的代表。

如今的青島啤酒、雪花啤酒是外資入股的代表,那麼燕京啤酒則自始自終拒絕著外資的進入,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北京一貫的傲氣與穩健的民族企業的代表。

01

在上個世界80年代,那是屬於青島啤酒的高光時刻,聲名鵲起,馳名中外。

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1978年銷量達2萬箱,當時要想買到青島啤酒都得找人批條子。

1981年擴產後銷量達到了80萬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泡沫是啤酒的最大標誌,啤酒泡沫可以有效地抑制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溢出,防止酒和空氣的直接接觸,相當於

1985年美國《華盛頓人》雜誌甄選世界各地350種精釀啤酒,青島啤酒因其明顯的麥芽香與發酵後的酒香花味捧回“華盛頓國際啤酒評比會”冠軍的金質獎章。

1987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國際啤酒大賽中,青島啤酒又再次征服老美捧回“世界啤酒皇后”,在媒體的助力下,青島啤酒聲譽達到頂點。

唐朝詩人孟郊寫的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應該就是青島啤酒的真實寫照,青島啤酒的心情應該也是“讓我們青春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前路繁花似錦:品牌全球知名,產品供不應求。那時應該沒人會想到,中國啤酒行業的第一名會是另有其人......

而此時還是小人物的燕京啤酒正蹬著2600輛三輪車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衚衕巷陌中...

徐徐拉開了中國啤酒戰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帷幕。

02

燕京啤酒並非名門之後,不過卻誕生在風起雲湧之時——1980年初。

此時,恰逢改革開放,首都人民對啤酒的需求處於長期慾求不滿狀態。

想買啤酒,對不起,您得提前去定點的國營菸酒公司門口排隊,去晚了,就真沒了。

整個北京市每天生產的啤酒只夠賣2個小時。

實在想喝啤酒了,您只能去飯店,還必須搭著買兩份菜,實行的是捆綁銷售。

而當時北京市場也根本沒燕京啤酒什麼事,當時北京市場被被五星啤酒(1916年建廠)和北京啤酒(1947年建廠)牢牢佔據著。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20世紀80年代的北平啤酒廣告。圖/圖蟲·創意

兩家啤酒廠把北京啤酒市場一分為二,兩家也很“局氣”。五星啤酒位於城西,北京啤酒地處城東,以天安門旗杆為界,各佔一半,井水不犯河水。

剛剛面世的燕京啤酒壓根沒引起兩位前輩的注意,畢竟當時北京二環才只通了一半,遠在30公里外順義生產的燕京啤酒,對於皇城根兒的國營經銷公司來說只有一個身份——農民啤酒

此番景象景象像極了如今進商場,逛蘋果、華為、三星專櫃的消費者望向小米專櫃的消費者......

但幸好,市場夠大,生產出來的啤酒不愁賣。

燕京啤酒投產兩年後,產量就已經達到了設計規模2萬噸,上繳完利稅想要再擴大規模就難了。

就在這個時候,順義縣政府在1982年拍板:

未來十年,少收2000萬的稅,幫你擴產。

天時、地利已經齊備...似乎命運中有人對燕京啤酒招手,“小夥子,未來已來,你要做好準備。”

03

1982年,請大家務必記好這個時間,這年在燕京啤酒的成長曆程中尤為重要。

1985年,國家開啟了啤酒專項工程。此時再波瀾壯闊的大江大河,都不如家門口的小橋流水令人心潮澎湃。

瀋陽人啃雞架時,需得來瓶老雪才過癮;

北京人擼羊肉串的標配是燕京;

重慶人涮火鍋時,離不開山城啤酒;

“哈”啤酒、吃蛤蜊,也早已成為青島人的生活標配。

雲南的味道,藏在風花雪月啤酒的瓶子裡;

漢斯九度是西安人的情結;

寧夏人的心中,西夏X5以外的啤酒都是白開水;

甚至茅臺、狗不理等品牌,也紛紛跨界涉足啤酒行業。

"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cheers~ 圖/soogif

如果說青島啤酒是被帝國主義的槍炮捅進來的產物,那麼北京的燕京啤酒就是中國本土自釀的代表。

如今的青島啤酒、雪花啤酒是外資入股的代表,那麼燕京啤酒則自始自終拒絕著外資的進入,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北京一貫的傲氣與穩健的民族企業的代表。

01

在上個世界80年代,那是屬於青島啤酒的高光時刻,聲名鵲起,馳名中外。

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1978年銷量達2萬箱,當時要想買到青島啤酒都得找人批條子。

1981年擴產後銷量達到了80萬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泡沫是啤酒的最大標誌,啤酒泡沫可以有效地抑制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溢出,防止酒和空氣的直接接觸,相當於

1985年美國《華盛頓人》雜誌甄選世界各地350種精釀啤酒,青島啤酒因其明顯的麥芽香與發酵後的酒香花味捧回“華盛頓國際啤酒評比會”冠軍的金質獎章。

1987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國際啤酒大賽中,青島啤酒又再次征服老美捧回“世界啤酒皇后”,在媒體的助力下,青島啤酒聲譽達到頂點。

唐朝詩人孟郊寫的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應該就是青島啤酒的真實寫照,青島啤酒的心情應該也是“讓我們青春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前路繁花似錦:品牌全球知名,產品供不應求。那時應該沒人會想到,中國啤酒行業的第一名會是另有其人......

而此時還是小人物的燕京啤酒正蹬著2600輛三輪車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衚衕巷陌中...

徐徐拉開了中國啤酒戰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帷幕。

02

燕京啤酒並非名門之後,不過卻誕生在風起雲湧之時——1980年初。

此時,恰逢改革開放,首都人民對啤酒的需求處於長期慾求不滿狀態。

想買啤酒,對不起,您得提前去定點的國營菸酒公司門口排隊,去晚了,就真沒了。

整個北京市每天生產的啤酒只夠賣2個小時。

實在想喝啤酒了,您只能去飯店,還必須搭著買兩份菜,實行的是捆綁銷售。

而當時北京市場也根本沒燕京啤酒什麼事,當時北京市場被被五星啤酒(1916年建廠)和北京啤酒(1947年建廠)牢牢佔據著。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20世紀80年代的北平啤酒廣告。圖/圖蟲·創意

兩家啤酒廠把北京啤酒市場一分為二,兩家也很“局氣”。五星啤酒位於城西,北京啤酒地處城東,以天安門旗杆為界,各佔一半,井水不犯河水。

剛剛面世的燕京啤酒壓根沒引起兩位前輩的注意,畢竟當時北京二環才只通了一半,遠在30公里外順義生產的燕京啤酒,對於皇城根兒的國營經銷公司來說只有一個身份——農民啤酒

此番景象景象像極了如今進商場,逛蘋果、華為、三星專櫃的消費者望向小米專櫃的消費者......

但幸好,市場夠大,生產出來的啤酒不愁賣。

燕京啤酒投產兩年後,產量就已經達到了設計規模2萬噸,上繳完利稅想要再擴大規模就難了。

就在這個時候,順義縣政府在1982年拍板:

未來十年,少收2000萬的稅,幫你擴產。

天時、地利已經齊備...似乎命運中有人對燕京啤酒招手,“小夥子,未來已來,你要做好準備。”

03

1982年,請大家務必記好這個時間,這年在燕京啤酒的成長曆程中尤為重要。

1985年,國家開啟了啤酒專項工程。此時再波瀾壯闊的大江大河,都不如家門口的小橋流水令人心潮澎湃。

瀋陽人啃雞架時,需得來瓶老雪才過癮;

北京人擼羊肉串的標配是燕京;

重慶人涮火鍋時,離不開山城啤酒;

“哈”啤酒、吃蛤蜊,也早已成為青島人的生活標配。

雲南的味道,藏在風花雪月啤酒的瓶子裡;

漢斯九度是西安人的情結;

寧夏人的心中,西夏X5以外的啤酒都是白開水;

甚至茅臺、狗不理等品牌,也紛紛跨界涉足啤酒行業。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如今,塑料袋盛啤酒,已經成為青島的城市名片之一。圖/視覺中國

"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cheers~ 圖/soogif

如果說青島啤酒是被帝國主義的槍炮捅進來的產物,那麼北京的燕京啤酒就是中國本土自釀的代表。

如今的青島啤酒、雪花啤酒是外資入股的代表,那麼燕京啤酒則自始自終拒絕著外資的進入,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北京一貫的傲氣與穩健的民族企業的代表。

01

在上個世界80年代,那是屬於青島啤酒的高光時刻,聲名鵲起,馳名中外。

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1978年銷量達2萬箱,當時要想買到青島啤酒都得找人批條子。

1981年擴產後銷量達到了80萬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泡沫是啤酒的最大標誌,啤酒泡沫可以有效地抑制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溢出,防止酒和空氣的直接接觸,相當於

1985年美國《華盛頓人》雜誌甄選世界各地350種精釀啤酒,青島啤酒因其明顯的麥芽香與發酵後的酒香花味捧回“華盛頓國際啤酒評比會”冠軍的金質獎章。

1987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國際啤酒大賽中,青島啤酒又再次征服老美捧回“世界啤酒皇后”,在媒體的助力下,青島啤酒聲譽達到頂點。

唐朝詩人孟郊寫的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應該就是青島啤酒的真實寫照,青島啤酒的心情應該也是“讓我們青春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前路繁花似錦:品牌全球知名,產品供不應求。那時應該沒人會想到,中國啤酒行業的第一名會是另有其人......

而此時還是小人物的燕京啤酒正蹬著2600輛三輪車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衚衕巷陌中...

徐徐拉開了中國啤酒戰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帷幕。

02

燕京啤酒並非名門之後,不過卻誕生在風起雲湧之時——1980年初。

此時,恰逢改革開放,首都人民對啤酒的需求處於長期慾求不滿狀態。

想買啤酒,對不起,您得提前去定點的國營菸酒公司門口排隊,去晚了,就真沒了。

整個北京市每天生產的啤酒只夠賣2個小時。

實在想喝啤酒了,您只能去飯店,還必須搭著買兩份菜,實行的是捆綁銷售。

而當時北京市場也根本沒燕京啤酒什麼事,當時北京市場被被五星啤酒(1916年建廠)和北京啤酒(1947年建廠)牢牢佔據著。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20世紀80年代的北平啤酒廣告。圖/圖蟲·創意

兩家啤酒廠把北京啤酒市場一分為二,兩家也很“局氣”。五星啤酒位於城西,北京啤酒地處城東,以天安門旗杆為界,各佔一半,井水不犯河水。

剛剛面世的燕京啤酒壓根沒引起兩位前輩的注意,畢竟當時北京二環才只通了一半,遠在30公里外順義生產的燕京啤酒,對於皇城根兒的國營經銷公司來說只有一個身份——農民啤酒

此番景象景象像極了如今進商場,逛蘋果、華為、三星專櫃的消費者望向小米專櫃的消費者......

但幸好,市場夠大,生產出來的啤酒不愁賣。

燕京啤酒投產兩年後,產量就已經達到了設計規模2萬噸,上繳完利稅想要再擴大規模就難了。

就在這個時候,順義縣政府在1982年拍板:

未來十年,少收2000萬的稅,幫你擴產。

天時、地利已經齊備...似乎命運中有人對燕京啤酒招手,“小夥子,未來已來,你要做好準備。”

03

1982年,請大家務必記好這個時間,這年在燕京啤酒的成長曆程中尤為重要。

1985年,國家開啟了啤酒專項工程。此時再波瀾壯闊的大江大河,都不如家門口的小橋流水令人心潮澎湃。

瀋陽人啃雞架時,需得來瓶老雪才過癮;

北京人擼羊肉串的標配是燕京;

重慶人涮火鍋時,離不開山城啤酒;

“哈”啤酒、吃蛤蜊,也早已成為青島人的生活標配。

雲南的味道,藏在風花雪月啤酒的瓶子裡;

漢斯九度是西安人的情結;

寧夏人的心中,西夏X5以外的啤酒都是白開水;

甚至茅臺、狗不理等品牌,也紛紛跨界涉足啤酒行業。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如今,塑料袋盛啤酒,已經成為青島的城市名片之一。圖/視覺中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茅臺啤酒。圖/圖蟲·創意

各地啤酒品牌,稱雄爭霸,毫不掩飾鰲頭獨佔的野心。

但在面對新疆時,多少有些“英雄氣短”。畢竟,釀造啤酒的“大殺器”——啤酒花,生長在新疆。依託自新疆優質啤酒花的烏蘇啤酒,以“奪命”之勢,是當年啤酒市場為數不多的高度啤酒,且因釀造工藝原因,其內含雜醇和高級醇較多,容易上頭,後勁極大,但也獨具特色在啤酒市場搶佔了一席之地.....

"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cheers~ 圖/soogif

如果說青島啤酒是被帝國主義的槍炮捅進來的產物,那麼北京的燕京啤酒就是中國本土自釀的代表。

如今的青島啤酒、雪花啤酒是外資入股的代表,那麼燕京啤酒則自始自終拒絕著外資的進入,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北京一貫的傲氣與穩健的民族企業的代表。

01

在上個世界80年代,那是屬於青島啤酒的高光時刻,聲名鵲起,馳名中外。

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1978年銷量達2萬箱,當時要想買到青島啤酒都得找人批條子。

1981年擴產後銷量達到了80萬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泡沫是啤酒的最大標誌,啤酒泡沫可以有效地抑制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溢出,防止酒和空氣的直接接觸,相當於

1985年美國《華盛頓人》雜誌甄選世界各地350種精釀啤酒,青島啤酒因其明顯的麥芽香與發酵後的酒香花味捧回“華盛頓國際啤酒評比會”冠軍的金質獎章。

1987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國際啤酒大賽中,青島啤酒又再次征服老美捧回“世界啤酒皇后”,在媒體的助力下,青島啤酒聲譽達到頂點。

唐朝詩人孟郊寫的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應該就是青島啤酒的真實寫照,青島啤酒的心情應該也是“讓我們青春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前路繁花似錦:品牌全球知名,產品供不應求。那時應該沒人會想到,中國啤酒行業的第一名會是另有其人......

而此時還是小人物的燕京啤酒正蹬著2600輛三輪車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衚衕巷陌中...

徐徐拉開了中國啤酒戰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帷幕。

02

燕京啤酒並非名門之後,不過卻誕生在風起雲湧之時——1980年初。

此時,恰逢改革開放,首都人民對啤酒的需求處於長期慾求不滿狀態。

想買啤酒,對不起,您得提前去定點的國營菸酒公司門口排隊,去晚了,就真沒了。

整個北京市每天生產的啤酒只夠賣2個小時。

實在想喝啤酒了,您只能去飯店,還必須搭著買兩份菜,實行的是捆綁銷售。

而當時北京市場也根本沒燕京啤酒什麼事,當時北京市場被被五星啤酒(1916年建廠)和北京啤酒(1947年建廠)牢牢佔據著。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20世紀80年代的北平啤酒廣告。圖/圖蟲·創意

兩家啤酒廠把北京啤酒市場一分為二,兩家也很“局氣”。五星啤酒位於城西,北京啤酒地處城東,以天安門旗杆為界,各佔一半,井水不犯河水。

剛剛面世的燕京啤酒壓根沒引起兩位前輩的注意,畢竟當時北京二環才只通了一半,遠在30公里外順義生產的燕京啤酒,對於皇城根兒的國營經銷公司來說只有一個身份——農民啤酒

此番景象景象像極了如今進商場,逛蘋果、華為、三星專櫃的消費者望向小米專櫃的消費者......

但幸好,市場夠大,生產出來的啤酒不愁賣。

燕京啤酒投產兩年後,產量就已經達到了設計規模2萬噸,上繳完利稅想要再擴大規模就難了。

就在這個時候,順義縣政府在1982年拍板:

未來十年,少收2000萬的稅,幫你擴產。

天時、地利已經齊備...似乎命運中有人對燕京啤酒招手,“小夥子,未來已來,你要做好準備。”

03

1982年,請大家務必記好這個時間,這年在燕京啤酒的成長曆程中尤為重要。

1985年,國家開啟了啤酒專項工程。此時再波瀾壯闊的大江大河,都不如家門口的小橋流水令人心潮澎湃。

瀋陽人啃雞架時,需得來瓶老雪才過癮;

北京人擼羊肉串的標配是燕京;

重慶人涮火鍋時,離不開山城啤酒;

“哈”啤酒、吃蛤蜊,也早已成為青島人的生活標配。

雲南的味道,藏在風花雪月啤酒的瓶子裡;

漢斯九度是西安人的情結;

寧夏人的心中,西夏X5以外的啤酒都是白開水;

甚至茅臺、狗不理等品牌,也紛紛跨界涉足啤酒行業。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如今,塑料袋盛啤酒,已經成為青島的城市名片之一。圖/視覺中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茅臺啤酒。圖/圖蟲·創意

各地啤酒品牌,稱雄爭霸,毫不掩飾鰲頭獨佔的野心。

但在面對新疆時,多少有些“英雄氣短”。畢竟,釀造啤酒的“大殺器”——啤酒花,生長在新疆。依託自新疆優質啤酒花的烏蘇啤酒,以“奪命”之勢,是當年啤酒市場為數不多的高度啤酒,且因釀造工藝原因,其內含雜醇和高級醇較多,容易上頭,後勁極大,但也獨具特色在啤酒市場搶佔了一席之地.....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奪命大烏蘇,你能喝幾瓶?圖/圖蟲·創意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站在1985年的時間節點上,回頭望去,凝視建國以來三十年的啤酒,看它從最初的萎靡,到此刻的氣象萬千、火樹銀花,難免不產生“星橋鐵鎖開”的感慨。

按理說,這鐵鎖,似乎開得晚了一點,中國啤酒的勃興應該早些到來的。

它的準備工作其實早已經就緒了。

關於啤酒產業的一切關鍵要素,早在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前都已經完成,就好像柴薪已經堆滿,空氣已然熾熱,就等待那最後的一絲火星了。

可啤酒的盛世卻遲遲還沒出現。

沉悶、燥熱、無聊……

人們熬過了今天有啤酒今朝醉,明天沒啤酒去排隊的日子,可情況仍然沒有什麼變化,啤酒品牌的火種依舊在深處封存著。

難道就沒有希望了嗎?

人們猛一回頭,才發現亮光已經在不經意處出現了。一批小人物昂然舉起了火炬。

“跟著我們來!”他們吼到。各地有志之士觀望著,猶豫著,但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聚攏到了他們身後,那火把匯成一條長龍,大家吶喊著,向著啤酒的盛世浩蕩進發。

04

隨著國家啤酒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暗沉去了,鐵鎖開了。

問題也來了——啤酒品牌之後何去何從?

全國大搞“啤酒工程”後,中國湧出800多家啤酒廠,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本地品牌,光北京城就有10多家。

"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cheers~ 圖/soogif

如果說青島啤酒是被帝國主義的槍炮捅進來的產物,那麼北京的燕京啤酒就是中國本土自釀的代表。

如今的青島啤酒、雪花啤酒是外資入股的代表,那麼燕京啤酒則自始自終拒絕著外資的進入,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北京一貫的傲氣與穩健的民族企業的代表。

01

在上個世界80年代,那是屬於青島啤酒的高光時刻,聲名鵲起,馳名中外。

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1978年銷量達2萬箱,當時要想買到青島啤酒都得找人批條子。

1981年擴產後銷量達到了80萬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泡沫是啤酒的最大標誌,啤酒泡沫可以有效地抑制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溢出,防止酒和空氣的直接接觸,相當於

1985年美國《華盛頓人》雜誌甄選世界各地350種精釀啤酒,青島啤酒因其明顯的麥芽香與發酵後的酒香花味捧回“華盛頓國際啤酒評比會”冠軍的金質獎章。

1987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國際啤酒大賽中,青島啤酒又再次征服老美捧回“世界啤酒皇后”,在媒體的助力下,青島啤酒聲譽達到頂點。

唐朝詩人孟郊寫的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應該就是青島啤酒的真實寫照,青島啤酒的心情應該也是“讓我們青春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前路繁花似錦:品牌全球知名,產品供不應求。那時應該沒人會想到,中國啤酒行業的第一名會是另有其人......

而此時還是小人物的燕京啤酒正蹬著2600輛三輪車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衚衕巷陌中...

徐徐拉開了中國啤酒戰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帷幕。

02

燕京啤酒並非名門之後,不過卻誕生在風起雲湧之時——1980年初。

此時,恰逢改革開放,首都人民對啤酒的需求處於長期慾求不滿狀態。

想買啤酒,對不起,您得提前去定點的國營菸酒公司門口排隊,去晚了,就真沒了。

整個北京市每天生產的啤酒只夠賣2個小時。

實在想喝啤酒了,您只能去飯店,還必須搭著買兩份菜,實行的是捆綁銷售。

而當時北京市場也根本沒燕京啤酒什麼事,當時北京市場被被五星啤酒(1916年建廠)和北京啤酒(1947年建廠)牢牢佔據著。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20世紀80年代的北平啤酒廣告。圖/圖蟲·創意

兩家啤酒廠把北京啤酒市場一分為二,兩家也很“局氣”。五星啤酒位於城西,北京啤酒地處城東,以天安門旗杆為界,各佔一半,井水不犯河水。

剛剛面世的燕京啤酒壓根沒引起兩位前輩的注意,畢竟當時北京二環才只通了一半,遠在30公里外順義生產的燕京啤酒,對於皇城根兒的國營經銷公司來說只有一個身份——農民啤酒

此番景象景象像極了如今進商場,逛蘋果、華為、三星專櫃的消費者望向小米專櫃的消費者......

但幸好,市場夠大,生產出來的啤酒不愁賣。

燕京啤酒投產兩年後,產量就已經達到了設計規模2萬噸,上繳完利稅想要再擴大規模就難了。

就在這個時候,順義縣政府在1982年拍板:

未來十年,少收2000萬的稅,幫你擴產。

天時、地利已經齊備...似乎命運中有人對燕京啤酒招手,“小夥子,未來已來,你要做好準備。”

03

1982年,請大家務必記好這個時間,這年在燕京啤酒的成長曆程中尤為重要。

1985年,國家開啟了啤酒專項工程。此時再波瀾壯闊的大江大河,都不如家門口的小橋流水令人心潮澎湃。

瀋陽人啃雞架時,需得來瓶老雪才過癮;

北京人擼羊肉串的標配是燕京;

重慶人涮火鍋時,離不開山城啤酒;

“哈”啤酒、吃蛤蜊,也早已成為青島人的生活標配。

雲南的味道,藏在風花雪月啤酒的瓶子裡;

漢斯九度是西安人的情結;

寧夏人的心中,西夏X5以外的啤酒都是白開水;

甚至茅臺、狗不理等品牌,也紛紛跨界涉足啤酒行業。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如今,塑料袋盛啤酒,已經成為青島的城市名片之一。圖/視覺中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茅臺啤酒。圖/圖蟲·創意

各地啤酒品牌,稱雄爭霸,毫不掩飾鰲頭獨佔的野心。

但在面對新疆時,多少有些“英雄氣短”。畢竟,釀造啤酒的“大殺器”——啤酒花,生長在新疆。依託自新疆優質啤酒花的烏蘇啤酒,以“奪命”之勢,是當年啤酒市場為數不多的高度啤酒,且因釀造工藝原因,其內含雜醇和高級醇較多,容易上頭,後勁極大,但也獨具特色在啤酒市場搶佔了一席之地.....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奪命大烏蘇,你能喝幾瓶?圖/圖蟲·創意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站在1985年的時間節點上,回頭望去,凝視建國以來三十年的啤酒,看它從最初的萎靡,到此刻的氣象萬千、火樹銀花,難免不產生“星橋鐵鎖開”的感慨。

按理說,這鐵鎖,似乎開得晚了一點,中國啤酒的勃興應該早些到來的。

它的準備工作其實早已經就緒了。

關於啤酒產業的一切關鍵要素,早在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前都已經完成,就好像柴薪已經堆滿,空氣已然熾熱,就等待那最後的一絲火星了。

可啤酒的盛世卻遲遲還沒出現。

沉悶、燥熱、無聊……

人們熬過了今天有啤酒今朝醉,明天沒啤酒去排隊的日子,可情況仍然沒有什麼變化,啤酒品牌的火種依舊在深處封存著。

難道就沒有希望了嗎?

人們猛一回頭,才發現亮光已經在不經意處出現了。一批小人物昂然舉起了火炬。

“跟著我們來!”他們吼到。各地有志之士觀望著,猶豫著,但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聚攏到了他們身後,那火把匯成一條長龍,大家吶喊著,向著啤酒的盛世浩蕩進發。

04

隨著國家啤酒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暗沉去了,鐵鎖開了。

問題也來了——啤酒品牌之後何去何從?

全國大搞“啤酒工程”後,中國湧出800多家啤酒廠,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本地品牌,光北京城就有10多家。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原漿啤酒,被稱作啤酒中的啤酒,也被譽為液體面包。圖/soogif

隨著銷量放緩,供求逆轉,到了90年代——

啤酒似乎成了“疲”酒。

此時擺在啤酒品牌廠商的路,並不多,一撥人說:我要守著一畝三分地,結硬寨打呆仗。代表人物是:青島啤酒、哈爾濱啤酒、山西漢斯啤酒...他們攜手乘興而去。

另一撥人佇立在當地,說:我要創新,我要打造全國性知名品牌。他是燕京啤酒。

而此時的燕京啤酒搶在啤酒工程的高潮前,雖完成了擴產,打下了夯實基礎,但如何順應市場新形勢變化、如何突圍、如何打造品牌優勢......擺在桌面,成了燕京啤酒待解決的問題。

此時的燕京啤酒往回退一步是萬劫不復,往前一步是血染征途。

時年1989年,年僅35歲的副廠長李福成出任廠長,並身兼董事長、總經理和黨委書記,率領同樣年輕的燕京突出重圍,這也是他30年燕京掌門人之路的開始。

突圍策略很簡單——突襲。

繞過國營菸酒公司壟斷燕京的銷售封鎖,直接把銷售網絡鋪到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衚衕巷陌,給老百姓送貨上門。

軍令如山,燕京啤酒人開始免費給經銷商送貨,燕京光在1989年就買了2600三輪車,幾千輛“燕京牌”三輪車風馳電掣穿梭在衚衕裡,蔚成一景。

"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cheers~ 圖/soogif

如果說青島啤酒是被帝國主義的槍炮捅進來的產物,那麼北京的燕京啤酒就是中國本土自釀的代表。

如今的青島啤酒、雪花啤酒是外資入股的代表,那麼燕京啤酒則自始自終拒絕著外資的進入,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北京一貫的傲氣與穩健的民族企業的代表。

01

在上個世界80年代,那是屬於青島啤酒的高光時刻,聲名鵲起,馳名中外。

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1978年銷量達2萬箱,當時要想買到青島啤酒都得找人批條子。

1981年擴產後銷量達到了80萬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泡沫是啤酒的最大標誌,啤酒泡沫可以有效地抑制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溢出,防止酒和空氣的直接接觸,相當於

1985年美國《華盛頓人》雜誌甄選世界各地350種精釀啤酒,青島啤酒因其明顯的麥芽香與發酵後的酒香花味捧回“華盛頓國際啤酒評比會”冠軍的金質獎章。

1987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國際啤酒大賽中,青島啤酒又再次征服老美捧回“世界啤酒皇后”,在媒體的助力下,青島啤酒聲譽達到頂點。

唐朝詩人孟郊寫的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應該就是青島啤酒的真實寫照,青島啤酒的心情應該也是“讓我們青春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前路繁花似錦:品牌全球知名,產品供不應求。那時應該沒人會想到,中國啤酒行業的第一名會是另有其人......

而此時還是小人物的燕京啤酒正蹬著2600輛三輪車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衚衕巷陌中...

徐徐拉開了中國啤酒戰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帷幕。

02

燕京啤酒並非名門之後,不過卻誕生在風起雲湧之時——1980年初。

此時,恰逢改革開放,首都人民對啤酒的需求處於長期慾求不滿狀態。

想買啤酒,對不起,您得提前去定點的國營菸酒公司門口排隊,去晚了,就真沒了。

整個北京市每天生產的啤酒只夠賣2個小時。

實在想喝啤酒了,您只能去飯店,還必須搭著買兩份菜,實行的是捆綁銷售。

而當時北京市場也根本沒燕京啤酒什麼事,當時北京市場被被五星啤酒(1916年建廠)和北京啤酒(1947年建廠)牢牢佔據著。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20世紀80年代的北平啤酒廣告。圖/圖蟲·創意

兩家啤酒廠把北京啤酒市場一分為二,兩家也很“局氣”。五星啤酒位於城西,北京啤酒地處城東,以天安門旗杆為界,各佔一半,井水不犯河水。

剛剛面世的燕京啤酒壓根沒引起兩位前輩的注意,畢竟當時北京二環才只通了一半,遠在30公里外順義生產的燕京啤酒,對於皇城根兒的國營經銷公司來說只有一個身份——農民啤酒

此番景象景象像極了如今進商場,逛蘋果、華為、三星專櫃的消費者望向小米專櫃的消費者......

但幸好,市場夠大,生產出來的啤酒不愁賣。

燕京啤酒投產兩年後,產量就已經達到了設計規模2萬噸,上繳完利稅想要再擴大規模就難了。

就在這個時候,順義縣政府在1982年拍板:

未來十年,少收2000萬的稅,幫你擴產。

天時、地利已經齊備...似乎命運中有人對燕京啤酒招手,“小夥子,未來已來,你要做好準備。”

03

1982年,請大家務必記好這個時間,這年在燕京啤酒的成長曆程中尤為重要。

1985年,國家開啟了啤酒專項工程。此時再波瀾壯闊的大江大河,都不如家門口的小橋流水令人心潮澎湃。

瀋陽人啃雞架時,需得來瓶老雪才過癮;

北京人擼羊肉串的標配是燕京;

重慶人涮火鍋時,離不開山城啤酒;

“哈”啤酒、吃蛤蜊,也早已成為青島人的生活標配。

雲南的味道,藏在風花雪月啤酒的瓶子裡;

漢斯九度是西安人的情結;

寧夏人的心中,西夏X5以外的啤酒都是白開水;

甚至茅臺、狗不理等品牌,也紛紛跨界涉足啤酒行業。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如今,塑料袋盛啤酒,已經成為青島的城市名片之一。圖/視覺中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茅臺啤酒。圖/圖蟲·創意

各地啤酒品牌,稱雄爭霸,毫不掩飾鰲頭獨佔的野心。

但在面對新疆時,多少有些“英雄氣短”。畢竟,釀造啤酒的“大殺器”——啤酒花,生長在新疆。依託自新疆優質啤酒花的烏蘇啤酒,以“奪命”之勢,是當年啤酒市場為數不多的高度啤酒,且因釀造工藝原因,其內含雜醇和高級醇較多,容易上頭,後勁極大,但也獨具特色在啤酒市場搶佔了一席之地.....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奪命大烏蘇,你能喝幾瓶?圖/圖蟲·創意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站在1985年的時間節點上,回頭望去,凝視建國以來三十年的啤酒,看它從最初的萎靡,到此刻的氣象萬千、火樹銀花,難免不產生“星橋鐵鎖開”的感慨。

按理說,這鐵鎖,似乎開得晚了一點,中國啤酒的勃興應該早些到來的。

它的準備工作其實早已經就緒了。

關於啤酒產業的一切關鍵要素,早在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前都已經完成,就好像柴薪已經堆滿,空氣已然熾熱,就等待那最後的一絲火星了。

可啤酒的盛世卻遲遲還沒出現。

沉悶、燥熱、無聊……

人們熬過了今天有啤酒今朝醉,明天沒啤酒去排隊的日子,可情況仍然沒有什麼變化,啤酒品牌的火種依舊在深處封存著。

難道就沒有希望了嗎?

人們猛一回頭,才發現亮光已經在不經意處出現了。一批小人物昂然舉起了火炬。

“跟著我們來!”他們吼到。各地有志之士觀望著,猶豫著,但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聚攏到了他們身後,那火把匯成一條長龍,大家吶喊著,向著啤酒的盛世浩蕩進發。

04

隨著國家啤酒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暗沉去了,鐵鎖開了。

問題也來了——啤酒品牌之後何去何從?

全國大搞“啤酒工程”後,中國湧出800多家啤酒廠,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本地品牌,光北京城就有10多家。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原漿啤酒,被稱作啤酒中的啤酒,也被譽為液體面包。圖/soogif

隨著銷量放緩,供求逆轉,到了90年代——

啤酒似乎成了“疲”酒。

此時擺在啤酒品牌廠商的路,並不多,一撥人說:我要守著一畝三分地,結硬寨打呆仗。代表人物是:青島啤酒、哈爾濱啤酒、山西漢斯啤酒...他們攜手乘興而去。

另一撥人佇立在當地,說:我要創新,我要打造全國性知名品牌。他是燕京啤酒。

而此時的燕京啤酒搶在啤酒工程的高潮前,雖完成了擴產,打下了夯實基礎,但如何順應市場新形勢變化、如何突圍、如何打造品牌優勢......擺在桌面,成了燕京啤酒待解決的問題。

此時的燕京啤酒往回退一步是萬劫不復,往前一步是血染征途。

時年1989年,年僅35歲的副廠長李福成出任廠長,並身兼董事長、總經理和黨委書記,率領同樣年輕的燕京突出重圍,這也是他30年燕京掌門人之路的開始。

突圍策略很簡單——突襲。

繞過國營菸酒公司壟斷燕京的銷售封鎖,直接把銷售網絡鋪到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衚衕巷陌,給老百姓送貨上門。

軍令如山,燕京啤酒人開始免費給經銷商送貨,燕京光在1989年就買了2600三輪車,幾千輛“燕京牌”三輪車風馳電掣穿梭在衚衕裡,蔚成一景。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燕京啤酒的三輪車。

這可惹怒了那些過慣舒服日子的國營菸酒公司們,有人下了通牒:

強烈要求燕京三天之內停止在該區自行配送啤酒,否則就在該區封殺燕京啤酒。

對此李福成正面迴應:

“你敢封殺我,我就敢封殺你,銷售權不想要了?”

扒了扒算盤,很快這家下了封殺令的國營公司老闆上門乖乖和解。

就這樣,燕京靠著“突襲”與“上下同心“打破菸酒公司的統購包銷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銷售網絡,加上本身產能的提高與品質保障到了九十年代以後,燕京一路狂飆,91年躋身全國前十,1992年進前五,1993年進前三,1994年排第二。

"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cheers~ 圖/soogif

如果說青島啤酒是被帝國主義的槍炮捅進來的產物,那麼北京的燕京啤酒就是中國本土自釀的代表。

如今的青島啤酒、雪花啤酒是外資入股的代表,那麼燕京啤酒則自始自終拒絕著外資的進入,一如既往的保持著北京一貫的傲氣與穩健的民族企業的代表。

01

在上個世界80年代,那是屬於青島啤酒的高光時刻,聲名鵲起,馳名中外。

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1978年銷量達2萬箱,當時要想買到青島啤酒都得找人批條子。

1981年擴產後銷量達到了80萬箱,依然是供不應求的狀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泡沫是啤酒的最大標誌,啤酒泡沫可以有效地抑制啤酒中二氧化碳的溢出,防止酒和空氣的直接接觸,相當於

1985年美國《華盛頓人》雜誌甄選世界各地350種精釀啤酒,青島啤酒因其明顯的麥芽香與發酵後的酒香花味捧回“華盛頓國際啤酒評比會”冠軍的金質獎章。

1987年,在密西西比州的國際啤酒大賽中,青島啤酒又再次征服老美捧回“世界啤酒皇后”,在媒體的助力下,青島啤酒聲譽達到頂點。

唐朝詩人孟郊寫的那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應該就是青島啤酒的真實寫照,青島啤酒的心情應該也是“讓我們青春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前路繁花似錦:品牌全球知名,產品供不應求。那時應該沒人會想到,中國啤酒行業的第一名會是另有其人......

而此時還是小人物的燕京啤酒正蹬著2600輛三輪車穿行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衚衕巷陌中...

徐徐拉開了中國啤酒戰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帷幕。

02

燕京啤酒並非名門之後,不過卻誕生在風起雲湧之時——1980年初。

此時,恰逢改革開放,首都人民對啤酒的需求處於長期慾求不滿狀態。

想買啤酒,對不起,您得提前去定點的國營菸酒公司門口排隊,去晚了,就真沒了。

整個北京市每天生產的啤酒只夠賣2個小時。

實在想喝啤酒了,您只能去飯店,還必須搭著買兩份菜,實行的是捆綁銷售。

而當時北京市場也根本沒燕京啤酒什麼事,當時北京市場被被五星啤酒(1916年建廠)和北京啤酒(1947年建廠)牢牢佔據著。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20世紀80年代的北平啤酒廣告。圖/圖蟲·創意

兩家啤酒廠把北京啤酒市場一分為二,兩家也很“局氣”。五星啤酒位於城西,北京啤酒地處城東,以天安門旗杆為界,各佔一半,井水不犯河水。

剛剛面世的燕京啤酒壓根沒引起兩位前輩的注意,畢竟當時北京二環才只通了一半,遠在30公里外順義生產的燕京啤酒,對於皇城根兒的國營經銷公司來說只有一個身份——農民啤酒

此番景象景象像極了如今進商場,逛蘋果、華為、三星專櫃的消費者望向小米專櫃的消費者......

但幸好,市場夠大,生產出來的啤酒不愁賣。

燕京啤酒投產兩年後,產量就已經達到了設計規模2萬噸,上繳完利稅想要再擴大規模就難了。

就在這個時候,順義縣政府在1982年拍板:

未來十年,少收2000萬的稅,幫你擴產。

天時、地利已經齊備...似乎命運中有人對燕京啤酒招手,“小夥子,未來已來,你要做好準備。”

03

1982年,請大家務必記好這個時間,這年在燕京啤酒的成長曆程中尤為重要。

1985年,國家開啟了啤酒專項工程。此時再波瀾壯闊的大江大河,都不如家門口的小橋流水令人心潮澎湃。

瀋陽人啃雞架時,需得來瓶老雪才過癮;

北京人擼羊肉串的標配是燕京;

重慶人涮火鍋時,離不開山城啤酒;

“哈”啤酒、吃蛤蜊,也早已成為青島人的生活標配。

雲南的味道,藏在風花雪月啤酒的瓶子裡;

漢斯九度是西安人的情結;

寧夏人的心中,西夏X5以外的啤酒都是白開水;

甚至茅臺、狗不理等品牌,也紛紛跨界涉足啤酒行業。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如今,塑料袋盛啤酒,已經成為青島的城市名片之一。圖/視覺中國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茅臺啤酒。圖/圖蟲·創意

各地啤酒品牌,稱雄爭霸,毫不掩飾鰲頭獨佔的野心。

但在面對新疆時,多少有些“英雄氣短”。畢竟,釀造啤酒的“大殺器”——啤酒花,生長在新疆。依託自新疆優質啤酒花的烏蘇啤酒,以“奪命”之勢,是當年啤酒市場為數不多的高度啤酒,且因釀造工藝原因,其內含雜醇和高級醇較多,容易上頭,後勁極大,但也獨具特色在啤酒市場搶佔了一席之地.....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奪命大烏蘇,你能喝幾瓶?圖/圖蟲·創意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站在1985年的時間節點上,回頭望去,凝視建國以來三十年的啤酒,看它從最初的萎靡,到此刻的氣象萬千、火樹銀花,難免不產生“星橋鐵鎖開”的感慨。

按理說,這鐵鎖,似乎開得晚了一點,中國啤酒的勃興應該早些到來的。

它的準備工作其實早已經就緒了。

關於啤酒產業的一切關鍵要素,早在1972年青島啤酒出口美國前都已經完成,就好像柴薪已經堆滿,空氣已然熾熱,就等待那最後的一絲火星了。

可啤酒的盛世卻遲遲還沒出現。

沉悶、燥熱、無聊……

人們熬過了今天有啤酒今朝醉,明天沒啤酒去排隊的日子,可情況仍然沒有什麼變化,啤酒品牌的火種依舊在深處封存著。

難道就沒有希望了嗎?

人們猛一回頭,才發現亮光已經在不經意處出現了。一批小人物昂然舉起了火炬。

“跟著我們來!”他們吼到。各地有志之士觀望著,猶豫著,但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聚攏到了他們身後,那火把匯成一條長龍,大家吶喊著,向著啤酒的盛世浩蕩進發。

04

隨著國家啤酒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暗沉去了,鐵鎖開了。

問題也來了——啤酒品牌之後何去何從?

全國大搞“啤酒工程”後,中國湧出800多家啤酒廠,每個省市都有自己的本地品牌,光北京城就有10多家。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原漿啤酒,被稱作啤酒中的啤酒,也被譽為液體面包。圖/soogif

隨著銷量放緩,供求逆轉,到了90年代——

啤酒似乎成了“疲”酒。

此時擺在啤酒品牌廠商的路,並不多,一撥人說:我要守著一畝三分地,結硬寨打呆仗。代表人物是:青島啤酒、哈爾濱啤酒、山西漢斯啤酒...他們攜手乘興而去。

另一撥人佇立在當地,說:我要創新,我要打造全國性知名品牌。他是燕京啤酒。

而此時的燕京啤酒搶在啤酒工程的高潮前,雖完成了擴產,打下了夯實基礎,但如何順應市場新形勢變化、如何突圍、如何打造品牌優勢......擺在桌面,成了燕京啤酒待解決的問題。

此時的燕京啤酒往回退一步是萬劫不復,往前一步是血染征途。

時年1989年,年僅35歲的副廠長李福成出任廠長,並身兼董事長、總經理和黨委書記,率領同樣年輕的燕京突出重圍,這也是他30年燕京掌門人之路的開始。

突圍策略很簡單——突襲。

繞過國營菸酒公司壟斷燕京的銷售封鎖,直接把銷售網絡鋪到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衚衕巷陌,給老百姓送貨上門。

軍令如山,燕京啤酒人開始免費給經銷商送貨,燕京光在1989年就買了2600三輪車,幾千輛“燕京牌”三輪車風馳電掣穿梭在衚衕裡,蔚成一景。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燕京啤酒的三輪車。

這可惹怒了那些過慣舒服日子的國營菸酒公司們,有人下了通牒:

強烈要求燕京三天之內停止在該區自行配送啤酒,否則就在該區封殺燕京啤酒。

對此李福成正面迴應:

“你敢封殺我,我就敢封殺你,銷售權不想要了?”

扒了扒算盤,很快這家下了封殺令的國營公司老闆上門乖乖和解。

就這樣,燕京靠著“突襲”與“上下同心“打破菸酒公司的統購包銷模式,建立起了自己的銷售網絡,加上本身產能的提高與品質保障到了九十年代以後,燕京一路狂飆,91年躋身全國前十,1992年進前五,1993年進前三,1994年排第二。

燕京啤酒的底色。(上)

▲ 炎熱的夏日,誰能拒絕一杯冰啤酒呢~ 圖/視覺中國

或許是擔心資本的衝擊波太強會對中國啤酒產業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才有了燕京啤酒帶來的滌盪——

“三輪車突襲”一番衝殺,掃蕩啤酒市場最後的一絲綺靡,等到了2002年,資本進入後,啤酒市場又會是新的一番景象。

\\ 結語 /

以上就是關於燕京啤酒高速發展期的脈絡與軌跡。

大家可以稍微休息一下,起來走幾圈,喝杯茶,看看遠方,放鬆眼睛。接下來迎接我們的,將是中國啤酒行業中的驚濤駭浪、海雨天風的故事。

我們試問誰能扛起中國啤酒產業的大旗,誰又會是品牌時代啤酒品牌的明星?而那些曾經耳熟能祥的漢斯啤酒、烏蘇啤酒、山城啤酒都去哪了.....


參考資料:

[1]. 我國啤酒行業發展態勢及戰略模式分析,費顯罡,2002年

[2]. 資本:能否釀出醇美的啤酒,韋桂華,2002年

[3]. 華潤雪花——啤酒黑馬的生意經,昝慧昉,2007年

[4]. 華潤,資本大旗扛多久,段岩石,2002年

[5]. 燕京天下,韋三水,2006年

作者:謝筱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