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幾道:落魄江湖載酒行'

"

[大宋的繁華,不過是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系列

"

[大宋的繁華,不過是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系列

晏幾道:落魄江湖載酒行

當下社會“二代”現象頗為流行,像什麼“富二代”、“星二代”等等名號已為大眾所熟知。從人們的態度來看,鄙夷與羨慕同在,酸溜溜與牙癢癢兼有。“二代”現象並非現代社會的特產,乃是古代社會的孽障,出現伊始就烙上了鮮明的特權印記,滿滿的負能量,為草根階層的人們所痛恨。

但有些“二代”的故事卻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傳為文壇佳話。比如五代十國與宋朝時期的“詞二代”現象,前有南唐國主李璟與李煜父子,後有北宋“太平宰相”晏殊與與晏幾道父子。

李氏父子的本職工作乾的不怎麼樣不夠敬業,沒有亮點只有糟點,業餘愛好卻達到了專業頂級水平,治國無能填詞有方。特別是後主李煜更是不堪,以致後來國破降宋,淪為亡國之君,被人圈養飽受屈辱,在小樓內獨自哀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輩子可謂是生於富貴死的窩囊。但李氏父子在詩詞方面頗多建樹,許多經典佳作流傳至今,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獨特而鮮明的一頁,開“詞二代”之先河。

大宋作為中國詩詞發展的巔峰時代,著名詞人不可勝數,群星璀璨,而晏氏父子的作品則另有一番動人的魅力。一直以來,父子二人給人的觀感,老晏就像夜晚晴空裡的朗月,光芒四射如夢如幻;小晏好似冬夜裡的孤星,螢光點點如露如風。爺倆的詞作風格雖一脈相承,但又稍有不同。晏殊詞中透露的更多是富貴閒愁優雅淡定,不疾不徐不藏不露;晏幾道作品中則氤氳著一種孤寂與憂鬱,孤芳自賞卓爾不群。晏幾道與其父晏殊在詞作風格上的差異,實際上反映了他們人生境遇巨大落差所形成的一種生活態度。

老晏與小晏的詞作,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晏殊,中學語文課本節選了他的作品《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特別是其中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自然曉暢宛如天成流傳甚廣,實為宋詞中的名句,幾乎是人人皆知。

老晏的人生起點很高,開局便是高潮,十四歲時就以“神童”之名聲聞天下,被當時的真宗皇帝賜同進士出身,此後的仕途更像是被大師開了光,一帆風順加官晉爵,直至達到古人做官的最高境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淡然的人生態度與順遂的仕途,讓老晏的詞中洋溢著閒雅曠達的氣息,富貴而不粗俗,香豔而不輕浮,感性而又不失圓融,詞作中名句迭出富含哲理。

老晏的作品充滿了小資情調,特別能勾起知識分子對生命易逝歲月苦短的情感共鳴。生活中的晏殊喜歡邀約眾多文人雅士,品美酒賞歌舞,與三五成群好友譜曲填詞,成了他的生活常態。老晏是一個活得既瀟灑又飄逸的詞人,沒有許多文人那種起起落落的無奈與淒涼,也沒有一些文人那種憂國憂民的豪邁與滄桑。酒桌,在很多情況下是他展現才情的主戰場。一次酒後,老晏已經飲至微醺,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之下,揮筆寫下了一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迅速廣為傳唱,成為觸景生情感傷時光的名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作為一個位高權重的官員詞人,他的一句“不如憐取眼前人”,生動詮釋了生活的不易與人生的誤區。與其觀落花而傷春,睹舊物而追憶過往,不如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當下把握明天,莫讓虛無縹緲的誘惑與情感的困惑迷亂了初心。

不謙虛地說,在大宋眾多詞人中,晏殊是活得最成功的那個人,年少成名仕途得意生活無憂,子孫滿堂享盡齊人之福。兒子們大都入朝為官一生非富即貴,女婿富弼官至宰相,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很多都是北宋時期響鐺鐺的牛人,比如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等等北宋時期的大伽皆出於其門下。縱觀晏殊生平,仕途雖偶有波瀾,卻是古代不可多見的“太平宰相”,從開始入仕直到安然辭世,享盡皇帝恩寵,富貴榮華瀟灑一生。

老晏的幾個兒子中,只有晏幾道完美地繼承了他的藝術細胞,詩詞功夫出類拔萃。有人把晏幾道與賈寶玉作類比,認為二人的境遇比較相似,都是混跡於脂粉堆裡的小魔頭,名門貴族落魄公子。或許是老爸晏殊的光芒太耀眼,對於晏幾道,普通人並不太瞭解,能夠隨口背出他作品的不多。出生在宰相之家的小晏,年輕時的生活條件無疑是極其優越的,先天的文學基因與後天的環境塑造,使他渾身上下透露出一股藝術青年的浪漫氣息。少年才子與名門公子兩種標籤的無縫對接,令晏幾道成為大宋光芒四射的青年才俊。此時的小晏,度過了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詩酒優遊,珠環翠繞,倚紅聽曲,風月場溫柔鄉,一副“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的幸福模樣,“來呀,快活啊”的傲嬌神態時常掛在臉龐。

"

[大宋的繁華,不過是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系列

晏幾道:落魄江湖載酒行

當下社會“二代”現象頗為流行,像什麼“富二代”、“星二代”等等名號已為大眾所熟知。從人們的態度來看,鄙夷與羨慕同在,酸溜溜與牙癢癢兼有。“二代”現象並非現代社會的特產,乃是古代社會的孽障,出現伊始就烙上了鮮明的特權印記,滿滿的負能量,為草根階層的人們所痛恨。

但有些“二代”的故事卻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傳為文壇佳話。比如五代十國與宋朝時期的“詞二代”現象,前有南唐國主李璟與李煜父子,後有北宋“太平宰相”晏殊與與晏幾道父子。

李氏父子的本職工作乾的不怎麼樣不夠敬業,沒有亮點只有糟點,業餘愛好卻達到了專業頂級水平,治國無能填詞有方。特別是後主李煜更是不堪,以致後來國破降宋,淪為亡國之君,被人圈養飽受屈辱,在小樓內獨自哀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輩子可謂是生於富貴死的窩囊。但李氏父子在詩詞方面頗多建樹,許多經典佳作流傳至今,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獨特而鮮明的一頁,開“詞二代”之先河。

大宋作為中國詩詞發展的巔峰時代,著名詞人不可勝數,群星璀璨,而晏氏父子的作品則另有一番動人的魅力。一直以來,父子二人給人的觀感,老晏就像夜晚晴空裡的朗月,光芒四射如夢如幻;小晏好似冬夜裡的孤星,螢光點點如露如風。爺倆的詞作風格雖一脈相承,但又稍有不同。晏殊詞中透露的更多是富貴閒愁優雅淡定,不疾不徐不藏不露;晏幾道作品中則氤氳著一種孤寂與憂鬱,孤芳自賞卓爾不群。晏幾道與其父晏殊在詞作風格上的差異,實際上反映了他們人生境遇巨大落差所形成的一種生活態度。

老晏與小晏的詞作,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晏殊,中學語文課本節選了他的作品《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特別是其中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自然曉暢宛如天成流傳甚廣,實為宋詞中的名句,幾乎是人人皆知。

老晏的人生起點很高,開局便是高潮,十四歲時就以“神童”之名聲聞天下,被當時的真宗皇帝賜同進士出身,此後的仕途更像是被大師開了光,一帆風順加官晉爵,直至達到古人做官的最高境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淡然的人生態度與順遂的仕途,讓老晏的詞中洋溢著閒雅曠達的氣息,富貴而不粗俗,香豔而不輕浮,感性而又不失圓融,詞作中名句迭出富含哲理。

老晏的作品充滿了小資情調,特別能勾起知識分子對生命易逝歲月苦短的情感共鳴。生活中的晏殊喜歡邀約眾多文人雅士,品美酒賞歌舞,與三五成群好友譜曲填詞,成了他的生活常態。老晏是一個活得既瀟灑又飄逸的詞人,沒有許多文人那種起起落落的無奈與淒涼,也沒有一些文人那種憂國憂民的豪邁與滄桑。酒桌,在很多情況下是他展現才情的主戰場。一次酒後,老晏已經飲至微醺,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之下,揮筆寫下了一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迅速廣為傳唱,成為觸景生情感傷時光的名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作為一個位高權重的官員詞人,他的一句“不如憐取眼前人”,生動詮釋了生活的不易與人生的誤區。與其觀落花而傷春,睹舊物而追憶過往,不如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當下把握明天,莫讓虛無縹緲的誘惑與情感的困惑迷亂了初心。

不謙虛地說,在大宋眾多詞人中,晏殊是活得最成功的那個人,年少成名仕途得意生活無憂,子孫滿堂享盡齊人之福。兒子們大都入朝為官一生非富即貴,女婿富弼官至宰相,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很多都是北宋時期響鐺鐺的牛人,比如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等等北宋時期的大伽皆出於其門下。縱觀晏殊生平,仕途雖偶有波瀾,卻是古代不可多見的“太平宰相”,從開始入仕直到安然辭世,享盡皇帝恩寵,富貴榮華瀟灑一生。

老晏的幾個兒子中,只有晏幾道完美地繼承了他的藝術細胞,詩詞功夫出類拔萃。有人把晏幾道與賈寶玉作類比,認為二人的境遇比較相似,都是混跡於脂粉堆裡的小魔頭,名門貴族落魄公子。或許是老爸晏殊的光芒太耀眼,對於晏幾道,普通人並不太瞭解,能夠隨口背出他作品的不多。出生在宰相之家的小晏,年輕時的生活條件無疑是極其優越的,先天的文學基因與後天的環境塑造,使他渾身上下透露出一股藝術青年的浪漫氣息。少年才子與名門公子兩種標籤的無縫對接,令晏幾道成為大宋光芒四射的青年才俊。此時的小晏,度過了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詩酒優遊,珠環翠繞,倚紅聽曲,風月場溫柔鄉,一副“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的幸福模樣,“來呀,快活啊”的傲嬌神態時常掛在臉龐。

晏幾道:落魄江湖載酒行

可惜歡樂總是太短,寂寞總是太長。

在小晏十七歲那年,尚未取得功名自立門戶之時,享盡人間富貴榮華的老爸晏殊駕鶴西去,在“長兄如父”的年代,兄嫂順理成章地成了他的監護人。自此以後,曾經風光無限肆意追求詩與遠方的小晏,不得不承受生活中的苟且。

趨利避害人之本性,攀附權貴人之劣根。中國式社會交往,多數人的眼睛習慣於向上看,講究“人往高處走”“大樹底下好乘涼”,所以出現“富貴深山有遠親,落魄鬧市無人問”的社會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所謂名門,失去權力與財富的支撐,在人們眼裡不過是紙糊的老虎,落難鳳凰不如雞,更何況雞還會下蛋打鳴呢。

當老爸晏殊這棵大樹一倒,猢猻們也就散了,晏幾道不得不開始獨自面對成長中的磨難,迎接社會中的風霜雨雪。少年小晏心高氣傲,恃才傲物自視甚高,甚至不屑於參加科舉考試,認為通過科舉獲取做官,有損於自己才子的名聲。但沒有了父親晏殊這棵大樹罩著,又沒有功名與權力傍身,這時他才發現,所謂名門公子少年才俊不值一文。

人才並不一定會得到權貴階層的重用,特別是那些恃才傲物鼻孔朝天的傢伙,更是令人討厭。才華,在很多人眼中不過是客廳裡懸掛的字畫,案几上擺放的花瓶,屬於裝潢門面顯示身份的物件。權貴之家掛了字畫擺了花瓶,人們登拜訪時無論會不會鑑賞,總會嘖嘖稱讚:好!好功力!好器物!倘若落魄之家擺了這些物件,只會得到白眼與忌妒,甚至引來災禍,招致別人的覬覦與橫奪。

當然,以晏家在朝廷的人脈資源,門生故吏遍佈朝堂,如果晏幾道能放下身段,拋棄所謂“名門之後”的臉面,積極向上主動出擊追求進步,和““猢猻們”打成一片拉好關係,而不是端著“才子”的架子獨來獨往,依靠老爸的餘蔭謀個一官半職還是沒有問題的。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肯向世俗低頭認錯的晏幾道,在仕途上始終沒有什麼收穫,一生只做過幾個毫不起眼的小官。在“官本位”思想濃厚的中國社會,官位即地位,官微則言輕。但生活中的磨難並沒有放過晏幾道。當時的大宋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變法,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變法派權勢熏天,排除異己弄權專政,一本好經被歪嘴的和尚們唸的走了調,變法成了爭權奪利的工具,再加上自然災害,新政之下餓殍遍野。晏幾道的好朋友鄭俠,同時也是王安石的門生,實在看不下去,作了一幅《流民圖》獻給宋神宗,以刺變法之弊端,變相勸諫皇帝停止改革變法。這下可是捅了馬蜂窩,引來了變法派的瘋狂報復。鄭俠除丟了烏紗帽外,還被抄家治罪。很不巧,變法派的官員從鄭俠家中搜到了一首晏幾道寫的詩——《與鄭介夫》(鄭俠字介夫)。

《與鄭介夫》

宋·晏幾道

小白長紅又滿枝,築球場外獨支頤。春風自是人間客,主張繁華得幾時?

頓時,變法派們如獲至寶,特別是那些看晏幾道不順眼曾經仰望過晏家的官員,羅織罪名給晏幾道扣上“諷刺時政、反對變法”的帽子,將他打入大獄,幾乎喪命。好在宋神宗雖然頭腦發熱,但並沒有頭腦發昏,經過一番調查之後,認為晏幾道不過是一個愛爬格子的酸貨,不具備破壞變法大業的能力,又將他放回家。經過這麼一場風波,原本已破敗的家業更是困頓不堪。

在仕途上沒有什麼進步的晏幾道,生活自然過的比較清苦,與少年時代的富貴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生活中的苦難,讓小晏沉浸在詩詞的世界裡不願醒來,只有此刻,他才真正成為自己精神世界的國王,在詩詞的天地中任意馳騁。

在晏幾道狹窄的朋友圈裡,好友知己屈指可數,真正志趣相投而又彼此相知的黃庭堅算是一個,兩人相見必歡飲達旦以示有緣。元豐年間,黃庭堅赴京城吏部等侯到別處任職,兩個好哥們再次聚會,常在老地方邊飲酒邊唱和,酒逢知己千杯少。有時二人醉倒在酒店裡,就地和衣而臥抵足而眠;有時二人把酒縱論時勢,暢談人生抱負,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黃庭堅曾經寫下一首《次韻叔原會寂照房 》,紀念這段不羈的歲月。

次韻叔原會寂照房

宋 · 黃庭堅

風雨思齊詩,草木怨楚調。

本無心擊排,勝日用歌嘯。

僧窗茶煙底,清絕對二妙。

俱含萬里情,雪梅開嶺徼。

我慙風味淺,砌莎慕鬆蔦。

中朝盛人物,誰與開顏笑。

二公老諳事,似解寂寞釣。

對之空嘆嗟,樓閣重晚照。

叔原是晏幾道的字,我們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兩人的情誼還是十分深厚的,所以才讓黃庭堅對二人交往的情景念念不忘,真正的君子之交,十足的好基友。

生活中的晏幾道並不善長與人交往,說簡單一點,沉迷過往不能自拔,還是沒有放下“宰相之子”、“名門公子”的架子。自視清高自艾自憐。只是才名播於大宋,想結識他的當世名人很多,但他卻一概閉門不見。有一次,大文豪蘇軾想當然地認為,二人同是黃庭堅的好友,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是朋友。於是冒然前去登門拜訪,結果卻碰了釘子,敗興而歸。

雖然家道中落,但晏幾道對生活品質和精神享受的要求卻沒有降低,依然喜歡與朋友宴飲。後來,在朋友家裡的一次宴會上,晏幾道遇到了自己老相識——歌伎小蘋。小蘋是不是小萍,已很難考證,但小萍這個名字的確時常出現在晏幾道的作品中。

據說在晏幾道年輕的時候,歐陽修設宴請晏殊吃飯,藉機聯絡一下感情,拉近彼此的距離,好抱上晏殊的大腿。晏殊欣然赴約,並且帶上了少年晏幾道。廳堂之上,賓主把酒言歡,為了增加氣氛,歐陽修特別喚來琵琶高手歌伎小萍,“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一曲已畢,餘音嫋嫋,三日不絕。結果,老晏和小晏同時迷上了小萍,爺倆各懷心事,一言不發。但歐陽修何等聰明,看出了老晏的那點心思,宴會結束後,一轉身就把小萍送給了晏殊做侍妾,老晏樂呵呵地又當了一回新郎,小晏只能心中有苦無處訴。

"

[大宋的繁華,不過是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系列

晏幾道:落魄江湖載酒行

當下社會“二代”現象頗為流行,像什麼“富二代”、“星二代”等等名號已為大眾所熟知。從人們的態度來看,鄙夷與羨慕同在,酸溜溜與牙癢癢兼有。“二代”現象並非現代社會的特產,乃是古代社會的孽障,出現伊始就烙上了鮮明的特權印記,滿滿的負能量,為草根階層的人們所痛恨。

但有些“二代”的故事卻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傳為文壇佳話。比如五代十國與宋朝時期的“詞二代”現象,前有南唐國主李璟與李煜父子,後有北宋“太平宰相”晏殊與與晏幾道父子。

李氏父子的本職工作乾的不怎麼樣不夠敬業,沒有亮點只有糟點,業餘愛好卻達到了專業頂級水平,治國無能填詞有方。特別是後主李煜更是不堪,以致後來國破降宋,淪為亡國之君,被人圈養飽受屈辱,在小樓內獨自哀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輩子可謂是生於富貴死的窩囊。但李氏父子在詩詞方面頗多建樹,許多經典佳作流傳至今,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獨特而鮮明的一頁,開“詞二代”之先河。

大宋作為中國詩詞發展的巔峰時代,著名詞人不可勝數,群星璀璨,而晏氏父子的作品則另有一番動人的魅力。一直以來,父子二人給人的觀感,老晏就像夜晚晴空裡的朗月,光芒四射如夢如幻;小晏好似冬夜裡的孤星,螢光點點如露如風。爺倆的詞作風格雖一脈相承,但又稍有不同。晏殊詞中透露的更多是富貴閒愁優雅淡定,不疾不徐不藏不露;晏幾道作品中則氤氳著一種孤寂與憂鬱,孤芳自賞卓爾不群。晏幾道與其父晏殊在詞作風格上的差異,實際上反映了他們人生境遇巨大落差所形成的一種生活態度。

老晏與小晏的詞作,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晏殊,中學語文課本節選了他的作品《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特別是其中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自然曉暢宛如天成流傳甚廣,實為宋詞中的名句,幾乎是人人皆知。

老晏的人生起點很高,開局便是高潮,十四歲時就以“神童”之名聲聞天下,被當時的真宗皇帝賜同進士出身,此後的仕途更像是被大師開了光,一帆風順加官晉爵,直至達到古人做官的最高境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淡然的人生態度與順遂的仕途,讓老晏的詞中洋溢著閒雅曠達的氣息,富貴而不粗俗,香豔而不輕浮,感性而又不失圓融,詞作中名句迭出富含哲理。

老晏的作品充滿了小資情調,特別能勾起知識分子對生命易逝歲月苦短的情感共鳴。生活中的晏殊喜歡邀約眾多文人雅士,品美酒賞歌舞,與三五成群好友譜曲填詞,成了他的生活常態。老晏是一個活得既瀟灑又飄逸的詞人,沒有許多文人那種起起落落的無奈與淒涼,也沒有一些文人那種憂國憂民的豪邁與滄桑。酒桌,在很多情況下是他展現才情的主戰場。一次酒後,老晏已經飲至微醺,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之下,揮筆寫下了一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迅速廣為傳唱,成為觸景生情感傷時光的名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作為一個位高權重的官員詞人,他的一句“不如憐取眼前人”,生動詮釋了生活的不易與人生的誤區。與其觀落花而傷春,睹舊物而追憶過往,不如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當下把握明天,莫讓虛無縹緲的誘惑與情感的困惑迷亂了初心。

不謙虛地說,在大宋眾多詞人中,晏殊是活得最成功的那個人,年少成名仕途得意生活無憂,子孫滿堂享盡齊人之福。兒子們大都入朝為官一生非富即貴,女婿富弼官至宰相,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很多都是北宋時期響鐺鐺的牛人,比如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等等北宋時期的大伽皆出於其門下。縱觀晏殊生平,仕途雖偶有波瀾,卻是古代不可多見的“太平宰相”,從開始入仕直到安然辭世,享盡皇帝恩寵,富貴榮華瀟灑一生。

老晏的幾個兒子中,只有晏幾道完美地繼承了他的藝術細胞,詩詞功夫出類拔萃。有人把晏幾道與賈寶玉作類比,認為二人的境遇比較相似,都是混跡於脂粉堆裡的小魔頭,名門貴族落魄公子。或許是老爸晏殊的光芒太耀眼,對於晏幾道,普通人並不太瞭解,能夠隨口背出他作品的不多。出生在宰相之家的小晏,年輕時的生活條件無疑是極其優越的,先天的文學基因與後天的環境塑造,使他渾身上下透露出一股藝術青年的浪漫氣息。少年才子與名門公子兩種標籤的無縫對接,令晏幾道成為大宋光芒四射的青年才俊。此時的小晏,度過了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詩酒優遊,珠環翠繞,倚紅聽曲,風月場溫柔鄉,一副“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的幸福模樣,“來呀,快活啊”的傲嬌神態時常掛在臉龐。

晏幾道:落魄江湖載酒行

可惜歡樂總是太短,寂寞總是太長。

在小晏十七歲那年,尚未取得功名自立門戶之時,享盡人間富貴榮華的老爸晏殊駕鶴西去,在“長兄如父”的年代,兄嫂順理成章地成了他的監護人。自此以後,曾經風光無限肆意追求詩與遠方的小晏,不得不承受生活中的苟且。

趨利避害人之本性,攀附權貴人之劣根。中國式社會交往,多數人的眼睛習慣於向上看,講究“人往高處走”“大樹底下好乘涼”,所以出現“富貴深山有遠親,落魄鬧市無人問”的社會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所謂名門,失去權力與財富的支撐,在人們眼裡不過是紙糊的老虎,落難鳳凰不如雞,更何況雞還會下蛋打鳴呢。

當老爸晏殊這棵大樹一倒,猢猻們也就散了,晏幾道不得不開始獨自面對成長中的磨難,迎接社會中的風霜雨雪。少年小晏心高氣傲,恃才傲物自視甚高,甚至不屑於參加科舉考試,認為通過科舉獲取做官,有損於自己才子的名聲。但沒有了父親晏殊這棵大樹罩著,又沒有功名與權力傍身,這時他才發現,所謂名門公子少年才俊不值一文。

人才並不一定會得到權貴階層的重用,特別是那些恃才傲物鼻孔朝天的傢伙,更是令人討厭。才華,在很多人眼中不過是客廳裡懸掛的字畫,案几上擺放的花瓶,屬於裝潢門面顯示身份的物件。權貴之家掛了字畫擺了花瓶,人們登拜訪時無論會不會鑑賞,總會嘖嘖稱讚:好!好功力!好器物!倘若落魄之家擺了這些物件,只會得到白眼與忌妒,甚至引來災禍,招致別人的覬覦與橫奪。

當然,以晏家在朝廷的人脈資源,門生故吏遍佈朝堂,如果晏幾道能放下身段,拋棄所謂“名門之後”的臉面,積極向上主動出擊追求進步,和““猢猻們”打成一片拉好關係,而不是端著“才子”的架子獨來獨往,依靠老爸的餘蔭謀個一官半職還是沒有問題的。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肯向世俗低頭認錯的晏幾道,在仕途上始終沒有什麼收穫,一生只做過幾個毫不起眼的小官。在“官本位”思想濃厚的中國社會,官位即地位,官微則言輕。但生活中的磨難並沒有放過晏幾道。當時的大宋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變法,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變法派權勢熏天,排除異己弄權專政,一本好經被歪嘴的和尚們唸的走了調,變法成了爭權奪利的工具,再加上自然災害,新政之下餓殍遍野。晏幾道的好朋友鄭俠,同時也是王安石的門生,實在看不下去,作了一幅《流民圖》獻給宋神宗,以刺變法之弊端,變相勸諫皇帝停止改革變法。這下可是捅了馬蜂窩,引來了變法派的瘋狂報復。鄭俠除丟了烏紗帽外,還被抄家治罪。很不巧,變法派的官員從鄭俠家中搜到了一首晏幾道寫的詩——《與鄭介夫》(鄭俠字介夫)。

《與鄭介夫》

宋·晏幾道

小白長紅又滿枝,築球場外獨支頤。春風自是人間客,主張繁華得幾時?

頓時,變法派們如獲至寶,特別是那些看晏幾道不順眼曾經仰望過晏家的官員,羅織罪名給晏幾道扣上“諷刺時政、反對變法”的帽子,將他打入大獄,幾乎喪命。好在宋神宗雖然頭腦發熱,但並沒有頭腦發昏,經過一番調查之後,認為晏幾道不過是一個愛爬格子的酸貨,不具備破壞變法大業的能力,又將他放回家。經過這麼一場風波,原本已破敗的家業更是困頓不堪。

在仕途上沒有什麼進步的晏幾道,生活自然過的比較清苦,與少年時代的富貴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生活中的苦難,讓小晏沉浸在詩詞的世界裡不願醒來,只有此刻,他才真正成為自己精神世界的國王,在詩詞的天地中任意馳騁。

在晏幾道狹窄的朋友圈裡,好友知己屈指可數,真正志趣相投而又彼此相知的黃庭堅算是一個,兩人相見必歡飲達旦以示有緣。元豐年間,黃庭堅赴京城吏部等侯到別處任職,兩個好哥們再次聚會,常在老地方邊飲酒邊唱和,酒逢知己千杯少。有時二人醉倒在酒店裡,就地和衣而臥抵足而眠;有時二人把酒縱論時勢,暢談人生抱負,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黃庭堅曾經寫下一首《次韻叔原會寂照房 》,紀念這段不羈的歲月。

次韻叔原會寂照房

宋 · 黃庭堅

風雨思齊詩,草木怨楚調。

本無心擊排,勝日用歌嘯。

僧窗茶煙底,清絕對二妙。

俱含萬里情,雪梅開嶺徼。

我慙風味淺,砌莎慕鬆蔦。

中朝盛人物,誰與開顏笑。

二公老諳事,似解寂寞釣。

對之空嘆嗟,樓閣重晚照。

叔原是晏幾道的字,我們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兩人的情誼還是十分深厚的,所以才讓黃庭堅對二人交往的情景念念不忘,真正的君子之交,十足的好基友。

生活中的晏幾道並不善長與人交往,說簡單一點,沉迷過往不能自拔,還是沒有放下“宰相之子”、“名門公子”的架子。自視清高自艾自憐。只是才名播於大宋,想結識他的當世名人很多,但他卻一概閉門不見。有一次,大文豪蘇軾想當然地認為,二人同是黃庭堅的好友,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是朋友。於是冒然前去登門拜訪,結果卻碰了釘子,敗興而歸。

雖然家道中落,但晏幾道對生活品質和精神享受的要求卻沒有降低,依然喜歡與朋友宴飲。後來,在朋友家裡的一次宴會上,晏幾道遇到了自己老相識——歌伎小蘋。小蘋是不是小萍,已很難考證,但小萍這個名字的確時常出現在晏幾道的作品中。

據說在晏幾道年輕的時候,歐陽修設宴請晏殊吃飯,藉機聯絡一下感情,拉近彼此的距離,好抱上晏殊的大腿。晏殊欣然赴約,並且帶上了少年晏幾道。廳堂之上,賓主把酒言歡,為了增加氣氛,歐陽修特別喚來琵琶高手歌伎小萍,“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一曲已畢,餘音嫋嫋,三日不絕。結果,老晏和小晏同時迷上了小萍,爺倆各懷心事,一言不發。但歐陽修何等聰明,看出了老晏的那點心思,宴會結束後,一轉身就把小萍送給了晏殊做侍妾,老晏樂呵呵地又當了一回新郎,小晏只能心中有苦無處訴。

晏幾道:落魄江湖載酒行

此時在朋友家中與小蘋的偶遇,令晏幾道感慨萬千,當年二人一個是翩翩少年,一個是盛世美顏。如今數年之後,琵琶女朱顏已改,晏幾道落魄江湖。生命無常,造化弄人,酒醒之後,往事已成追憶,只有一首《臨江仙》在心頭久久迴響。

《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宋·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首《臨江仙》是晏幾道的代表作,也是宋詞中的名篇,將晏幾道在宋代文壇中的地位拔高了幾個檔次。此時,晏幾道在大宋詞壇已是名聲顯赫,引來達官顯貴的追捧。雖然歷經世事滄桑,晏幾道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傲氣,但心中仍然保留著一份屬於自己的驕傲。

北宋大觀年間,奸相蔡京曾經於重九、冬至期間兩次向晏幾道索詞,任晏幾道所作詞中並無隻言片語提到蔡京,一個拍馬上位巴結權貴的機會就這被晏幾道丟棄了。從此以後,晏幾道在仕途上再未有過升遷的機會,直到古稀之年安然去世。晏幾道生於富貴之家,大半生卻陷於困頓之中,見證了人間冷暖,品味了世事滄桑。大宋的繁華,屬於趙家王朝,屬於輝煌的宋詞,卻唯獨不屬於落魄江湖的詞人。

詞人,還是繼續風花雪月的好。

"

[大宋的繁華,不過是一場風花雪月的事]系列

晏幾道:落魄江湖載酒行

當下社會“二代”現象頗為流行,像什麼“富二代”、“星二代”等等名號已為大眾所熟知。從人們的態度來看,鄙夷與羨慕同在,酸溜溜與牙癢癢兼有。“二代”現象並非現代社會的特產,乃是古代社會的孽障,出現伊始就烙上了鮮明的特權印記,滿滿的負能量,為草根階層的人們所痛恨。

但有些“二代”的故事卻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甚至傳為文壇佳話。比如五代十國與宋朝時期的“詞二代”現象,前有南唐國主李璟與李煜父子,後有北宋“太平宰相”晏殊與與晏幾道父子。

李氏父子的本職工作乾的不怎麼樣不夠敬業,沒有亮點只有糟點,業餘愛好卻達到了專業頂級水平,治國無能填詞有方。特別是後主李煜更是不堪,以致後來國破降宋,淪為亡國之君,被人圈養飽受屈辱,在小樓內獨自哀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輩子可謂是生於富貴死的窩囊。但李氏父子在詩詞方面頗多建樹,許多經典佳作流傳至今,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獨特而鮮明的一頁,開“詞二代”之先河。

大宋作為中國詩詞發展的巔峰時代,著名詞人不可勝數,群星璀璨,而晏氏父子的作品則另有一番動人的魅力。一直以來,父子二人給人的觀感,老晏就像夜晚晴空裡的朗月,光芒四射如夢如幻;小晏好似冬夜裡的孤星,螢光點點如露如風。爺倆的詞作風格雖一脈相承,但又稍有不同。晏殊詞中透露的更多是富貴閒愁優雅淡定,不疾不徐不藏不露;晏幾道作品中則氤氳著一種孤寂與憂鬱,孤芳自賞卓爾不群。晏幾道與其父晏殊在詞作風格上的差異,實際上反映了他們人生境遇巨大落差所形成的一種生活態度。

老晏與小晏的詞作,大家比較熟悉的是晏殊,中學語文課本節選了他的作品《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特別是其中兩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自然曉暢宛如天成流傳甚廣,實為宋詞中的名句,幾乎是人人皆知。

老晏的人生起點很高,開局便是高潮,十四歲時就以“神童”之名聲聞天下,被當時的真宗皇帝賜同進士出身,此後的仕途更像是被大師開了光,一帆風順加官晉爵,直至達到古人做官的最高境界,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淡然的人生態度與順遂的仕途,讓老晏的詞中洋溢著閒雅曠達的氣息,富貴而不粗俗,香豔而不輕浮,感性而又不失圓融,詞作中名句迭出富含哲理。

老晏的作品充滿了小資情調,特別能勾起知識分子對生命易逝歲月苦短的情感共鳴。生活中的晏殊喜歡邀約眾多文人雅士,品美酒賞歌舞,與三五成群好友譜曲填詞,成了他的生活常態。老晏是一個活得既瀟灑又飄逸的詞人,沒有許多文人那種起起落落的無奈與淒涼,也沒有一些文人那種憂國憂民的豪邁與滄桑。酒桌,在很多情況下是他展現才情的主戰場。一次酒後,老晏已經飲至微醺,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之下,揮筆寫下了一首《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迅速廣為傳唱,成為觸景生情感傷時光的名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作為一個位高權重的官員詞人,他的一句“不如憐取眼前人”,生動詮釋了生活的不易與人生的誤區。與其觀落花而傷春,睹舊物而追憶過往,不如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在當下把握明天,莫讓虛無縹緲的誘惑與情感的困惑迷亂了初心。

不謙虛地說,在大宋眾多詞人中,晏殊是活得最成功的那個人,年少成名仕途得意生活無憂,子孫滿堂享盡齊人之福。兒子們大都入朝為官一生非富即貴,女婿富弼官至宰相,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很多都是北宋時期響鐺鐺的牛人,比如范仲淹、王安石、歐陽修等等北宋時期的大伽皆出於其門下。縱觀晏殊生平,仕途雖偶有波瀾,卻是古代不可多見的“太平宰相”,從開始入仕直到安然辭世,享盡皇帝恩寵,富貴榮華瀟灑一生。

老晏的幾個兒子中,只有晏幾道完美地繼承了他的藝術細胞,詩詞功夫出類拔萃。有人把晏幾道與賈寶玉作類比,認為二人的境遇比較相似,都是混跡於脂粉堆裡的小魔頭,名門貴族落魄公子。或許是老爸晏殊的光芒太耀眼,對於晏幾道,普通人並不太瞭解,能夠隨口背出他作品的不多。出生在宰相之家的小晏,年輕時的生活條件無疑是極其優越的,先天的文學基因與後天的環境塑造,使他渾身上下透露出一股藝術青年的浪漫氣息。少年才子與名門公子兩種標籤的無縫對接,令晏幾道成為大宋光芒四射的青年才俊。此時的小晏,度過了一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詩酒優遊,珠環翠繞,倚紅聽曲,風月場溫柔鄉,一副“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的幸福模樣,“來呀,快活啊”的傲嬌神態時常掛在臉龐。

晏幾道:落魄江湖載酒行

可惜歡樂總是太短,寂寞總是太長。

在小晏十七歲那年,尚未取得功名自立門戶之時,享盡人間富貴榮華的老爸晏殊駕鶴西去,在“長兄如父”的年代,兄嫂順理成章地成了他的監護人。自此以後,曾經風光無限肆意追求詩與遠方的小晏,不得不承受生活中的苟且。

趨利避害人之本性,攀附權貴人之劣根。中國式社會交往,多數人的眼睛習慣於向上看,講究“人往高處走”“大樹底下好乘涼”,所以出現“富貴深山有遠親,落魄鬧市無人問”的社會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所謂名門,失去權力與財富的支撐,在人們眼裡不過是紙糊的老虎,落難鳳凰不如雞,更何況雞還會下蛋打鳴呢。

當老爸晏殊這棵大樹一倒,猢猻們也就散了,晏幾道不得不開始獨自面對成長中的磨難,迎接社會中的風霜雨雪。少年小晏心高氣傲,恃才傲物自視甚高,甚至不屑於參加科舉考試,認為通過科舉獲取做官,有損於自己才子的名聲。但沒有了父親晏殊這棵大樹罩著,又沒有功名與權力傍身,這時他才發現,所謂名門公子少年才俊不值一文。

人才並不一定會得到權貴階層的重用,特別是那些恃才傲物鼻孔朝天的傢伙,更是令人討厭。才華,在很多人眼中不過是客廳裡懸掛的字畫,案几上擺放的花瓶,屬於裝潢門面顯示身份的物件。權貴之家掛了字畫擺了花瓶,人們登拜訪時無論會不會鑑賞,總會嘖嘖稱讚:好!好功力!好器物!倘若落魄之家擺了這些物件,只會得到白眼與忌妒,甚至引來災禍,招致別人的覬覦與橫奪。

當然,以晏家在朝廷的人脈資源,門生故吏遍佈朝堂,如果晏幾道能放下身段,拋棄所謂“名門之後”的臉面,積極向上主動出擊追求進步,和““猢猻們”打成一片拉好關係,而不是端著“才子”的架子獨來獨往,依靠老爸的餘蔭謀個一官半職還是沒有問題的。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不肯向世俗低頭認錯的晏幾道,在仕途上始終沒有什麼收穫,一生只做過幾個毫不起眼的小官。在“官本位”思想濃厚的中國社會,官位即地位,官微則言輕。但生活中的磨難並沒有放過晏幾道。當時的大宋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變法,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變法派權勢熏天,排除異己弄權專政,一本好經被歪嘴的和尚們唸的走了調,變法成了爭權奪利的工具,再加上自然災害,新政之下餓殍遍野。晏幾道的好朋友鄭俠,同時也是王安石的門生,實在看不下去,作了一幅《流民圖》獻給宋神宗,以刺變法之弊端,變相勸諫皇帝停止改革變法。這下可是捅了馬蜂窩,引來了變法派的瘋狂報復。鄭俠除丟了烏紗帽外,還被抄家治罪。很不巧,變法派的官員從鄭俠家中搜到了一首晏幾道寫的詩——《與鄭介夫》(鄭俠字介夫)。

《與鄭介夫》

宋·晏幾道

小白長紅又滿枝,築球場外獨支頤。春風自是人間客,主張繁華得幾時?

頓時,變法派們如獲至寶,特別是那些看晏幾道不順眼曾經仰望過晏家的官員,羅織罪名給晏幾道扣上“諷刺時政、反對變法”的帽子,將他打入大獄,幾乎喪命。好在宋神宗雖然頭腦發熱,但並沒有頭腦發昏,經過一番調查之後,認為晏幾道不過是一個愛爬格子的酸貨,不具備破壞變法大業的能力,又將他放回家。經過這麼一場風波,原本已破敗的家業更是困頓不堪。

在仕途上沒有什麼進步的晏幾道,生活自然過的比較清苦,與少年時代的富貴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生活中的苦難,讓小晏沉浸在詩詞的世界裡不願醒來,只有此刻,他才真正成為自己精神世界的國王,在詩詞的天地中任意馳騁。

在晏幾道狹窄的朋友圈裡,好友知己屈指可數,真正志趣相投而又彼此相知的黃庭堅算是一個,兩人相見必歡飲達旦以示有緣。元豐年間,黃庭堅赴京城吏部等侯到別處任職,兩個好哥們再次聚會,常在老地方邊飲酒邊唱和,酒逢知己千杯少。有時二人醉倒在酒店裡,就地和衣而臥抵足而眠;有時二人把酒縱論時勢,暢談人生抱負,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黃庭堅曾經寫下一首《次韻叔原會寂照房 》,紀念這段不羈的歲月。

次韻叔原會寂照房

宋 · 黃庭堅

風雨思齊詩,草木怨楚調。

本無心擊排,勝日用歌嘯。

僧窗茶煙底,清絕對二妙。

俱含萬里情,雪梅開嶺徼。

我慙風味淺,砌莎慕鬆蔦。

中朝盛人物,誰與開顏笑。

二公老諳事,似解寂寞釣。

對之空嘆嗟,樓閣重晚照。

叔原是晏幾道的字,我們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兩人的情誼還是十分深厚的,所以才讓黃庭堅對二人交往的情景念念不忘,真正的君子之交,十足的好基友。

生活中的晏幾道並不善長與人交往,說簡單一點,沉迷過往不能自拔,還是沒有放下“宰相之子”、“名門公子”的架子。自視清高自艾自憐。只是才名播於大宋,想結識他的當世名人很多,但他卻一概閉門不見。有一次,大文豪蘇軾想當然地認為,二人同是黃庭堅的好友,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是朋友。於是冒然前去登門拜訪,結果卻碰了釘子,敗興而歸。

雖然家道中落,但晏幾道對生活品質和精神享受的要求卻沒有降低,依然喜歡與朋友宴飲。後來,在朋友家裡的一次宴會上,晏幾道遇到了自己老相識——歌伎小蘋。小蘋是不是小萍,已很難考證,但小萍這個名字的確時常出現在晏幾道的作品中。

據說在晏幾道年輕的時候,歐陽修設宴請晏殊吃飯,藉機聯絡一下感情,拉近彼此的距離,好抱上晏殊的大腿。晏殊欣然赴約,並且帶上了少年晏幾道。廳堂之上,賓主把酒言歡,為了增加氣氛,歐陽修特別喚來琵琶高手歌伎小萍,“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一曲已畢,餘音嫋嫋,三日不絕。結果,老晏和小晏同時迷上了小萍,爺倆各懷心事,一言不發。但歐陽修何等聰明,看出了老晏的那點心思,宴會結束後,一轉身就把小萍送給了晏殊做侍妾,老晏樂呵呵地又當了一回新郎,小晏只能心中有苦無處訴。

晏幾道:落魄江湖載酒行

此時在朋友家中與小蘋的偶遇,令晏幾道感慨萬千,當年二人一個是翩翩少年,一個是盛世美顏。如今數年之後,琵琶女朱顏已改,晏幾道落魄江湖。生命無常,造化弄人,酒醒之後,往事已成追憶,只有一首《臨江仙》在心頭久久迴響。

《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

宋·晏幾道

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首《臨江仙》是晏幾道的代表作,也是宋詞中的名篇,將晏幾道在宋代文壇中的地位拔高了幾個檔次。此時,晏幾道在大宋詞壇已是名聲顯赫,引來達官顯貴的追捧。雖然歷經世事滄桑,晏幾道早已沒有了年輕時的傲氣,但心中仍然保留著一份屬於自己的驕傲。

北宋大觀年間,奸相蔡京曾經於重九、冬至期間兩次向晏幾道索詞,任晏幾道所作詞中並無隻言片語提到蔡京,一個拍馬上位巴結權貴的機會就這被晏幾道丟棄了。從此以後,晏幾道在仕途上再未有過升遷的機會,直到古稀之年安然去世。晏幾道生於富貴之家,大半生卻陷於困頓之中,見證了人間冷暖,品味了世事滄桑。大宋的繁華,屬於趙家王朝,屬於輝煌的宋詞,卻唯獨不屬於落魄江湖的詞人。

詞人,還是繼續風花雪月的好。

晏幾道:落魄江湖載酒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