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冬|品鑑一個人的三個維度

顏回 國學 孔子 莊子 自在睡覺 自在睡覺 2017-09-28

顏淵東之齊,孔子有憂色。子貢下席而問曰:“小子敢問:回東之齊,夫子有憂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問。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適也,夫不可損益。吾恐回與齊侯言堯、舜、黃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農之言。彼將內求於己而不得,不得則惑,人惑則死。且女獨不聞邪?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遊之壇陸,浮之江湖,食之鰍鰷,隨行列而止,逶迤而處。彼唯人言之惡聞,奚以夫譊為乎!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鳥聞之而飛,獸聞之而走,魚聞之而下入,人卒聞之,相與還而觀之。魚處水而生,人處水而死。彼必相與異,其好惡故異也。故先聖不一其能,不同其事。名止於實,義設於適,是之謂條達而福持。”

樑冬|品鑑一個人的三個維度

品鑑一個人的三個維度

上一篇講到孔子對於顏淵(也就是顏回)要去齊國的事情,表達了他對於每一個人做什麼事情如果不匹配自己個性會產生什麼後果的擔憂。

比如說讓一隻鳥聽人唱的歌,不管唱什麼樣的歌,不管是誰的歌,它都會潛入水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那不是它所能夠接受的頻率。

“物任其性”,每一個人,每一樣東西,都應該成長出屬於它自己的性格,去做適合它性格能力和價值觀的事情,否則對做事的人和被做的事而言,可能都是悲劇。

前兩天我看了《羅曼蒂克消亡史》。我在電影院看見這個名字的時候,壓根兒沒想進去看。那麼豔俗的一個名字,還“羅曼蒂克”,後來才發現這完全是我內心的庸俗所導致的。

其實這是一部非常深刻,也非常細膩的電影,一點兒也不“羅曼蒂克”。因為它講的是“消亡”。裡面大概有當年杜月笙的故事,也有黃金龍的故事,還有其他的一些黑幫大佬的故事——未來的黑幫大佬、大佬的女人、大佬的兄弟……還有侵華戰爭的故事。

在這個大背景下,我想如果你是一個心懷慈悲,很容易感受到別人痛的人,也許你真的不適合做黑幫大佬。

電影裡面有一場在餐廳裡的槍戰之後,黑幫大佬站起來轉身離開,小弟衝上去拿身體擋住子彈。看到這裡,你就會明白,如果沒有那種淡定,也沒有那種在所有混亂當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魄力,沒有對節奏的控場力的話,真的是做不了大佬。

一部好的電影,總是能夠極致地凸現出人性。我在這部電影裡面看到了每一種角色都和其所對應的人的性格有關。

品鑑一個人,基本上可以從三個維度展開:

第一個維度是性格。

這個人的性格是急的,還是緩的;是傾向於外向型表達的,還是傾向於隱藏自己內心想法的。這是品鑑一個人,或者瞭解一個人的第一個維度。

第二個維度是能力。

這個人適合做細緻的工作,還是適合做創業的工作,或者是創意的工作。

大致來說,在公司裡面如果一開始只有兩個人:一個人主外,一個人主內。主內的人更要注意規則、流程、風控等等;主外的人更要注意商業機會的捕捉,廣結善緣、廣種福田。這就是能力。

第三個是他的動機。

我以前說過,大致上來說有三種動機:一種叫作“官人動機”,一種叫作“商人動機”,一種叫作“文人動機”。

有官人動機的人不一定要掙很多錢,但這種人的所有行為都指向他要成就一番對別人有影響力的事業,他要建立在人群當中的影響力。

無論這種影響力是以權力的形式,還是以魅力的形式;無論是以善的形式,還是以惡的形式,他都可以為此放棄部分利益,尤其是短期利益。我們發現在人群當中總有一些具有領導力的人,他們就是那一種善於放棄利益,善於把利益分享給別人的人。

有商人動機的人會如何做呢?商人動機的背後是如何把價值最大化,透過重組與拆分,通過信息不對稱的交易來完成手上價值的最大化。對他們而言,賺錢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證明自己的智商。

第三個動機我們稱之為文人動機,也可以稱之為廣義的情人動機。這種人做事情、說話,隱隱地有一個對於世界的判斷:為了理想、為了美、為了愛,可以放棄權利,甚至可以短期地放棄財富。

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純粹的,大部分人的動機是三者的混合。

總結一下,一個人瞭解自己要從這三個維度去看:性格、能力、動機。你根據這三個維度往下再進行細分,大概就能看到一個人應該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其實,我講的都是莊子《至樂》篇裡面講的“物盡其性,人盡其才”。莊子就是用這一段話來表達一種意思——快樂來自於每一個事物都恰好做了它本來做的事情。

樑冬|品鑑一個人的三個維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