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的楊子榮,其原型是誰,他後來的情況又是怎樣的

如果要問“天王蓋地虎”的下一句是什麼,我想但凡是稍微上了點年紀的人肯定都會脫口而出:“寶塔鎮河妖。”因為這句經典臺詞,出自上世紀60年代,紅遍中國大江南北的電影《林海雪原》。

劇中主角楊子榮獨闖威虎山,舌戰群匪,智擒座山雕,演繹了一個智勇雙全的我軍偵查員形象。

 智取威虎山的楊子榮,其原型是誰,他後來的情況又是怎樣的

(楊子榮劇照)

實際上,楊子榮智取威虎山的故事,並非完全杜撰,而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楊子榮也確有其人。

1945年8月,已經28歲的楊子榮,在膠東地區參軍,被編入了牡丹江軍區二團。本想能衝鋒陷陣的楊子榮,卻被分到了炊事班,當了一名伙伕。當年11月,楊子榮隨部隊開赴牡丹江剿匪。

1946年3月,在一次剿匪行動中,二團有一位班長壯烈犧牲,指導員火線提拔楊子榮為班長,命令他帶領該班戰士繼續完成剿匪任務。

當上班長的第二天,楊子榮就一戰成名,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當天,楊子榮跟隨團長包圍了一個名叫杏樹溝村的匪窩,裡面盤踞著400多位土匪。他們妄圖憑藉堅固的防禦工事,和我軍負隅頑抗。

戰鬥打響後,我軍發起了強大的攻勢。但一來匪眾人多,二來村裡的老百姓讓我軍的進攻投鼠忌器,戰事處於膠著狀態。

正在此時,戰壕裡躍出一個身影,揮舞著白毛巾,向村子裡衝了過去。匪徒門一看,難不成有人想投降,一下愣了神,停止了射擊。我軍這邊也不明就裡,一時也停了火。

不過,團長當時火冒三丈,舉起了手中的槍,準備斃了這個臨陣投降之人。

此時,傳令兵火速趕來,按下了團長的槍,告訴他,那人是楊班長。為了避免造成百姓的傷亡,楊班長未經請示,自告奮勇地進村勸降了。團長只好下令停火,靜觀其變。

兩個小時後,杏樹溝村四周都插上了白旗,400多位土匪居然繳槍投降了。楊子榮的英勇故事,由此傳遍了全團,成了戰鬥模範。

隨後,楊子榮再次臨危受命,帶領6名戰士組成的小分隊,化妝偵查,潛入座山雕的老窩,成功生擒了“座山雕”等20多名匪眾。

 智取威虎山的楊子榮,其原型是誰,他後來的情況又是怎樣的

(座山雕劇照)

這個“座山雕”的真名叫張樂山,世代為匪,盤踞東北的白山黑水間長達數十年。歷經清末、北洋政府、偽滿州等時期,凶狠殘暴,嗜血成性,屢剿不滅。

但楊子榮憑藉自己對土匪的瞭解,以及縝密的計劃,以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土匪鬥智鬥勇,一舉端了“座山雕”的老巢,消滅了這夥慣匪。

為此,東北軍司令部對楊子榮進行了嘉獎,不但授予他“特級偵察英雄”的稱號,還給他記了一次三等功。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膽識過人,智勇雙全的偵察英雄,在活捉“座山雕”僅僅16天后,在一次剿匪戰鬥中,因槍械故障,犧牲在了土匪的槍下。

新中國成立後,楊子榮的英雄事蹟被編成了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一時風靡全國。

 智取威虎山的楊子榮,其原型是誰,他後來的情況又是怎樣的

(《智取威虎山》海報)

不過,楊子榮的生世卻一直是個謎。

由於他當初是化名參軍的。戰友們根據他的口音,只知道他是山東膠州一帶人。部隊的檔案裡,關於他的資料也非常少。就連楊子榮的戰友、《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也無法提供更多關於他的身資料。

1964年,山東省軍區和楊子榮生前的部隊曾組建聯合調查組,對楊子榮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調查,但毫無所獲。

1969年,國家再次成立調查組,對楊子榮出生進行調查。

調查組成員走遍了膠州一帶的各個區縣,調閱檔案資料數百份,張貼尋人啟事數千張,發送協查文件上百份。在經過了兩個月的細緻摸排後,終於確定了楊子榮的出生地等相關生世資料。

原來,楊子榮本名楊宗貴,1917年出生于山東省牟平縣。父親是一名泥瓦匠,母親是一位地道的農家婦女。

幼年時期,為了生計,楊宗貴全家曾遷往遼寧丹東。隨後,要強的母親又帶著他返回了牟平縣,節衣縮食地供他上了幾年私塾。

14歲那年,楊宗貴小小年紀,就被迫進入工廠做工,幫助父母減輕生活壓力。但在幾年後,老闆嫌他手腳太慢,無法創造更多的財富,將他辭退了。楊宗貴只好找了一些體力活,諸如船工、拉木材、放木排等,繼續賺錢養家。

1938年,20歲的楊宗貴進入日本人的礦廠開礦,因不滿日本人虐待工友,暴揍了日本監工,逃回老家。

1945年,楊宗貴化名楊子榮參軍,其後屢立戰功,成為了戰鬥英雄。

1991年,牟平當地政府為楊子榮修建了紀念碑和紀念館,以告慰英烈的在天之靈。

(參考資料:《戰鬥英雄楊子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