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在古城揚州運河畔,坐落著一座百年老宅——吳氏宅第,也稱吳道臺府。

吳氏宅第,是光緒年間浙江寧紹道臺吳引孫花費40萬兩紋銀,聘請浙江工匠仿造寧紹道臺府,在揚州修建的一座私人宅府。其規模宏大、結構精巧、雕工精湛,是揚州唯一一處浙派古住宅建築群,也是揚州最大的官宅建築。

吳氏宅第門外的草坪上有一組雕塑,四位老者或站或坐,皆是深思狀,看上去儒雅幹練,這便是“吳門四傑”。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雕塑西側一塊長條形大理石上寫著吳氏家訓:“有福方能坐讀書,成才未可忘憂國”。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這裡原為吳家的花園“蕪園”。日軍侵佔揚州時被剷平,作為日軍的練兵場。如今,只剩下刻有“蕪園”的巨石隱在雜草中。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古代規定民間房子不能超過100間,所以宅主用了最大允許數,造了99.5間房,在揚州俗稱“九十九間半”,今剩86間。對外開放的是東部門廳、洋樓、測海樓等建築,西部原為內宅,三進院落,現為揚州長樂鴻禧酒店。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吳氏宅第,與杭州胡雪巖故居、無錫薛福成故居並稱為“晚清江南三大名宅”。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門前的石獅造型獨特,上面是兩隻小獅子,底座四角還各有一隻。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因吳氏宅第裡曾走出了“吳門四傑”,吳氏家族也因此被人尊稱為院士家族。

第二進門,稱為“大門廳”,門額上題著“院士博物館”。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大門廳正對的原是宅第的側門,門旁掛著一塊寫著“鴻禧” 的大牌子,彰顯洪福的氣勢。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入大門西行數十步,便至“門堂”。門堂坐北朝南,兩側門柱上題著對聯:“處事無他,莫若為善;傳家有道,還是讀書”。吳家對讀書的重視可見一斑。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儀門的左右有一對約1.5米高的抱鼓石,青石製成,表面非常光滑,有“明鏡高懸”的寓意。圓形抱鼓石普通百姓是不能用的,民宅商宅門前,只能用長形或方形的抱鼓石。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門廳內懸掛的“傳臚”金字紅匾,為吳引孫之弟吳筠孫所書。吳筠孫在光緒二十年殿試時得二甲第一名,緊隨一甲狀元、榜眼、探花之後,稱之為“傳臚”。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門廳和轎廳之間是天井,天井的牆壁上掛著“福”字。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轎廳,是舊時官宦士紳停放轎子的廳屋,現為《吳引孫、吳筠孫展廳》。

廳內懸掛的“力矢勤慎”牌匾,是慈禧太后所書。吳引孫離京赴甘肅、新疆任布政使前,受到了慈禧、光緒的召見,慈禧懿訓“力矢勤慎”,光緒賜“福”字。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轎廳與愛日軒之間的天井裡擺著出行的儀仗。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愛日軒,原為接待普通賓客的場所,現為《吳氏四傑展廳一》。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吳氏棟樑材,一門四人傑”:

吳徵鑄,著名詩詞作家、劇作家、南京大學教授,江蘇省文化廳前副廳長;吳徵鑑,著名醫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前副院長;吳徵鎧,著名核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曾參與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吳徵鎰,著名植物學家,中科院院士。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從愛日軒東側的小門進去,就是“洋樓”。

洋樓是主人接待貴賓或政客商議大事及留宿的地方,在整個浙派建築風格的宅院中,惹人注目。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洋樓北面,以一個花園隔開的是“觀音堂”,堂內有佛龕和供桌,現為《吳氏四傑展廳二》。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觀音堂北面有一個小花園,花園裡樹木蔥蘢,東西兩側各有一亭,稱為“雙亭”。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在兩座亭子之間有一組銅像,是“吳門四傑” 聚在一起學習的情景:有低頭沉思的、有記筆記的、有提筆寫字的、有邊走邊背誦的,栩栩如生。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花園與測海樓之間是“金魚池”,金魚池由花崗岩砌成,四周是鑲花的鐵質圍欄,池水與宅外運河相通,魚兒在碧水中悠然自在。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測海樓,是我國現存最完好的個人藏書樓,藏書最多時達24萬卷。與寧波天一閣,虞山鐵琴銅劍樓,聊城海源閣並稱晚清海內四大藏書樓。

測海樓,取“以蠡測海”之反意。吳引孫反其意而用之,告誡子孫要以“精衛填海”的精神和毅力,奮發讀書,積累知識,報效國家,光宗耀祖。又因為書是紙張做的,怕火,用水命名藏書樓,取其滅火避火之意。

如今這座歷經滄桑的百年建築,已書去樓空、人去樓空。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有福讀書堂”位於測海樓一層,中堂匾額是吳筠孫題寫的。

慢品揚州之晚清名宅吳道臺府

吳道臺簡介:

吳道臺本名吳引孫(1851-1920),先祖世居徽州歙縣,高祖來揚州經商,並定居於此。吳引孫二十九歲中舉,光緒十四年升任浙江寧紹臺道道員。吳引孫到浙江任上,做的第一件事是創立崇實書院。他首先教學生實學,而以文藝居其次,所以他的學生大都是實幹家。吳引孫在做寧紹道臺之時,同時負責海防事務,而這時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吳引孫在國家存亡關頭上,表現出了特別幹練的才能,他親自規劃海防,建築要塞,加固炮臺,購買軍械,訓練新兵,沿海一帶井井有條。十多年後因政績顯著,升任廣東按察使。他針對廣東民風好鬥的弊病,編寫通俗歌謠教化民眾,收效顯著。因為國事日非,他又在廣東創立武備學堂,深得李鴻章的賞識。後來,他又遷任甘肅新疆布政使,大刀闊斧的懲治腐敗,引起朝野震驚。辛亥革命後,吳引孫棄官而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