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興建350個公園,揚州從園林城市向公園城市轉身背後

63歲的揚州市民周兵退休兩年來,每天早晨都會準時從位於揚州古城區東關街附近的家裡出發,騎行10分鐘,來到瘦西湖畔的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沿著綠樹掩映的健身步道走一走。

“這個地方是個‘天然大氧吧’,空氣非常清新,適合鍛鍊。我過來散步,每天都能看到好多人。”周兵說。

這裡,原來是收取門票的宋夾城考古遺址公園。2014年4月被改造成了體育休閒公園後,免費對外開放。現在,揚州每天約有5000人到這裡鍛鍊,最多時一天能高達2萬人。

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建成開放之後這五年,揚州持續推動了大規模綠色公共空間——城市公園的建設。與之前明清鹽商富賈熱衷於建造精緻的私家園林不同,這一次,由政府主導推動建造的均是對民眾免費開放的真正意義上的公園。

截至目前,揚州全市共建設350多個公園,其中,主城區共有大大小小的公園200多個。揚州公園之密集,已幾乎達到“10分鐘可達”的程度——無論是居民走路、騎行還是開車,約10分鐘的時間,都可以抵達附近一座公園。

這一大力度的公園建設一度引發熱議。土地金貴得不得了,還花那麼多錢來建公園,值不值得?建這麼多公園,不如招引一兩個大項目來得實在,這是不是在搞形象工程?……此類議論至今仍有餘音。

“公園城市”一詞最早出現在2018年2月。當時,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視察,要求天府新區“一定要規劃建設好,特別是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並明確提出,“一個城市的預期就是整個城市就是一個大公園,老百姓走出來就像是在自己家裡的花園一樣”。

在外人看來不經意的五年間,揚州建設的大大小小的公園形成了一個體系,讓這座城市悄然發生了蛻變。

市民們感受到,身邊多了一些休閒健身的好去處,鍛鍊、寒暄、交友,新的公共空間也在重新修復著日漸被“鋼鐵水泥森林”所侵蝕的街坊鄰居間的人際互動和溫情。學者們認為,這麼多公園在扮靚揚州這座精緻城市的同時,也強化了這座城市特有的園林氣質,為其在未來城市間競爭中增添了特有的砝碼。

揚州大學建工學院副院長、揚州市規劃局原總規劃師劉雨平說,公園城市建設其實是一個大的城市規劃理念革新,難免會有不同的聲音,但只要符合城市發展大局,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得到大多數人贊同,就要有做事的定力。“再過若干年,才能看出一個正確規劃的作用,到時候讓後來人評價,可能會更為公允”。

5年興建350個公園,揚州從園林城市向公園城市轉身背後

明月湖公園

一場拆遷信訪引發的冷思考

擁有2500多年曆史的名城揚州,是自帶詩意的——“煙花三月下揚州”是詩仙李白的名句,“春風十里揚州路”是才子杜牧筆下的佳篇。

揚州因水而興,長江、大運河交匯的獨特區位成就了其南北貨物集散的樞紐地位,四方富商大賈鱗集麋至,催生出盛世造園的繁華景象,而古揚州的魅力也藏在深宅大院的私家園林中。近幾年,當地興起“公園革命”,讓這座城市以“公園城市”的探索實踐重回公眾視野。

作為揚州公園的開篇之作,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於今年4月19日迎來開放5週年。

回顧揚州公園體系的發端以及官方決策過程,並非“一拍腦袋”的即興之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結果,用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的話來說,“一開始沒想那麼多,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從‘民怨’中看到‘民願’”

這要從該市一起“老體育場”拆遷引發的信訪事件談起。

2012年底,“老體育場”(揚州市體育中心體育場)動議拆遷。消息出來後,民間的意見很大,批評聲不絕於耳。這讓城市主政者一度很困惑:這座老體育場,投入使用了近30年,明明已經沒有多少使用價值了,為啥大家還這麼在乎它的存廢呢?更何況,老體育場位於老城區,一旦有運動會、演唱會、展銷會,不僅會造成周邊交通擁堵,噪音也很擾民。

後來,市領導通過走訪、接訪,逐漸弄明白了,老百姓擔心的並不是拆掉了體育場,而是擔心體育場一旦被拆後,自家門口就沒有了可用來散步和鍛鍊的公共場地了。

“他們要的不是體育場的看臺,而是那幾百米的跑道,以及中間的草坪、空地。換句話說,老百姓看重的,是城市的公共活動空間。”謝正義說。

經過深入調研,揚州市委、市政府決定,拆除老體育場後,將不遠處的宋夾城考古遺址公園疊加體育休閒功能,對全體市民免費開放。

宋夾城考古遺址公園是位於瘦西湖畔的黃金地塊,原本打算用於商業開發。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說,這塊地,前期拆遷已投入10多億元,居然要拿來做公園,且後期還要投入近3億元,市委市政府的這一決策,讓他們一度“很不理解”。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現場探訪發現,經過改造後,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不僅保護了原遺址,還嵌入了標準化環型健身步道、自行車道,以及各類球類場館、兒童遊樂場等。

“新的體育休閒公園於2014年4月建成開放後,不僅取消了公園原有的50元門票收費,還向揚州市民和外地遊客免費開放。這裡隨即成為當地人氣最旺的區域。”宋夾城管理處主任田躍萍介紹,開放第一年就接待了市民和遊客400多萬人次。“”

位於城市北面的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建成後,四面八方的市民都湧向這裡,一度造成交通擁堵。到過宋夾城的市民都說“公園建得好”,自發地“點贊”政府為老百姓幹了一件“好事”。

“我們就想到,不能只在這裡建一個大型公園啊,畢竟市區的其他老百姓到這裡也不方便啊,能不能在市區的東南西北四個區域都建一座大公園呢?”時任揚州市規劃局總規劃師的劉雨平對澎湃新聞回憶說。

由此,揚州拉開了建設公園體系的序幕。

5年興建350個公園,揚州從園林城市向公園城市轉身背後

三灣公園

公園建在家門口,“好事”也會遭受議論

今天,揚州主城區共有大大小小的公園200多個。從佈局上,既有位於城市中心的大型綜合公園,也有佔比僅70%、緊挨居民區的社區公園,還有利用邊角零散空地、見縫插針建起來的“口袋公園”。

“今天逛公園了沒有?老朋友之間打招呼的話已經變了。”根據退休人員周兵的觀察,到公園休憩健身已經成為揚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習慣。現在連年輕的父母也經常走出家門,帶著孩子去公園鍛鍊。

在新建的公園中,一般都會有一個特別的“四投籃球架”,一個籃球架有4個朝向的籃球筐,最低的1.5米,最高的3米多,五六歲的孩子可以練投籃,大人可以比賽,一家人同場運動、自得其樂。

一位公園管理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這種特有的籃球架的設計,是揚州體育休閒公園為不同年齡段的人提供服務的體現,也是迴歸體育健身娛樂的本質,目的就是要讓公園的功能和設施得到最大效能的發揮,使更多的人能在公園中找到他所能做的運動,而不僅僅是用來裝點門面的“花瓶”

不僅如此,在修建公園過程中,揚州還慢慢摸索出來了一套標準——規定修建的公園要有“十要素”,就是既要種植樹木等綠化景觀,又要配建步道、兒童遊樂設施、體育場地、健身器材等健身空間,還要有宣傳牌等文化設施,甚至要設置廁所、小賣部、避雨迴廊、停車場等服務設施。

如今,揚州的公園建一個“火”一個,因為離居民區近、使用方便,老百姓誇讚聲不斷。很難想象,在幾年之前,當地對修公園的“吐槽”一度不絕於耳。

“土地金貴得不得了,還花那麼多錢建公園,值不值得?為什麼不花這些錢修建城市快速路呢?建這麼多公園,是不是在搞形象工程呢?……”還有人說,建公園不如引進一兩個大項目,對地方經濟的拉動大……

揚州市住建局黨委委員、園林管理局副局長陸士坤說,他們也關注到民間有不少批評,甚至有的還有些刺耳,所以,當時壓力很大。

“建公園不是哪個人頭腦發熱,一時產生的想法。揚州制定了《公園條例》,明確建設前期會開展調研,根據需要進行均衡布點,並徵求轄區的意見。”陸士坤對澎湃新聞說,可以說,既有規劃部門的詳盡規劃,也有人大政協的監督,也經過了民主決策程序。

據陸士坤介紹,其實,揚州修建這麼多公園,絕大部分公園都不是在好的地塊上建的,都是環境相對比較差的地方整治、改造後建起來的,將邊角、空曠地以及垃圾處理廠等“變廢為寶”。

比如,位於揚州古運河畔的三灣地區原本是一片荒灘,周圍也都是化工廠、養殖場集中地帶,環境髒亂陳舊。2014年,當地把生態環境整治和運河文化挖掘展示結合起來,將其改造為溼地公園,如今已成為城市南部的“綠肺”和一處新景點,周邊的拆遷安置區也“轉身”變成了高品質住宅區。

5年興建350個公園,揚州從園林城市向公園城市轉身背後

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

揚州為何如此“看重”公園?

對城市的管理者而言,經濟社會重點工作千頭萬緒,為何揚州會如此“看重”公園建設呢?

據揚州市委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揚州持之以恆將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頭版頭條”來抓,對關係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項目也常抓不懈,之所以重點抓公園建設,歸因於市委市政府領導對“城市病”的思考。

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在其新著的《公園城市》一書中透露了他們領導班子的決策脈絡。他們發現,在中國諸多城市常見、且屢屢引發場地之爭的“廣場舞”現象,與“城市公園”多寡有著密切的聯繫:凡是公園比較多、比較密的地方,那裡的廣場舞就少;在一座城市中,哪裡的公園多、功能全,哪裡的廣場舞就少。

換言之,正是因為城市裡缺乏公園這種公共活動空間,給“廣場舞大媽”的孕育和壯大提供了土壤。公共活動空間的缺失與匱乏,也是許多“城市病”的根源,而“城市病”最終會反映在人的身上,中老年人“跳廣場舞”就是表現之一。因此,謝正義認為,談一座城市是否“宜居”,公園等公共空間的多少是很關鍵的觀察指標,而真正宜居的城市一定要有充足的公共活動空間。

“如果一個城市有很多公園的話,公園就成為了城市客廳,人們在這個公園交流、互動,公園成為重塑人際關係的公共場所。”謝正義說,人類是需要相互交往的,我們如果天天看高樓大廈,但是看不到綠地空間,對人的身心健康都是不利的。

對城市和市民來說,“公園並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而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功能設施,是市民生活的必需品。”謝正義對澎湃新聞說,公園城市建設不僅僅是民生工程,還涉及城市生態環境、公共空間、社會關係、城市安全、城區經濟發展等諸多問題。在他看來,在城市規劃中,公園體系不是處於輔助地位,而應當居於基礎性核心地位。

“一些公園建成後,老百姓給了正向反饋以及不斷改進的意見。據有關職能部門反映,住在公園附近、平時用公園用得多的人往往對公園持支持態度,那些持反對或質疑意見的往往是身邊還沒有公園、平時用不上公園的人。”揚州市委辦工作人員說。

5年興建350個公園,揚州從園林城市向公園城市轉身背後

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內市民在打籃球,高低不等的四筐籃球架滿足了一家老小的投籃需要和扣籃夢想。

公園城市的“民生大賬”

“修公園還是要算長遠賬、生態賬,不能單單說建公園不如引進大項目、不如開發房地產來錢快。”揚州市園林管理局副局長陸士坤錶示。修公園改造環境是第一位,從長遠看是為子孫後代考慮。從眼前來看,也給老百姓休閒健身落實了“福利”。

在建設公園體系的探索實踐中,揚州的城市規劃建設理念也在與時俱進。比如,在舊城改造中,形成了城市“+公園”的理念。

在近幾十年快速城市化進程中,與國內其他城市一樣,揚州主城區一些“城中村”被拆遷後,面臨著如何更新改造、再開發的問題。揚州提出,舊城區改造的路徑就是“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

其中,“生態修復”就是新建一些公園,哪怕是面積極小的“口袋公園”,這樣就能改善老城區的生態環境。雖然“城中村”拆遷和建公園要花錢,但受益的是周邊百姓,也提升了城市的品質,最終所需資金可以從城市整體價值的“溢價”中求得平衡。

在規劃建設新城時,揚州採取的辦法是“公園+”。具體地說,開發建設新區時,先在新區的中心區域規劃建設生態體育休閒公園,然後在其周邊佈局鄰里中心、幼兒園、學校等,然後再佈局居民住宅,形成“公共空間+公共服務+居民住宅”的佈局和建設時序。根據謝正義的說法,新城區建設“建城先建核”,這個“核”就是公園。

位於揚州東部新區的廖家溝城市中央公園,就是按照上述理念做的。據瞭解,未來這裡不僅是揚州城市中心的“綠肺”和通風廊道,也是揚州高鐵站所在地,還是揚州未來最大的供市民享用的中央生態活動區,這裡規劃總面積10.7平方公里,包含水域面積5.8平凡公里。

揚州大學建工學院副院長、揚州市規劃局原總規劃師劉雨平是揚州公園城市建設的智囊之一。他表示,“公園+”的規劃理念,讓區域地塊不僅生態變“靚”了,後期地塊價值也增值了。

在劉雨平看來,揚州公園城市建設的成果最直接的體現是,不少老百姓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悄然發生改變,“比如,過去喜歡躲在家裡打麻將的,現在喜歡去逛公園了,他們在鍛鍊健身時,也能與其他人有交流,收穫舒暢的心情、健康的身體”。而遍佈各個角落、密集的公園,也塑造出揚州有張有弛的城市空間,提升了這個城市的獨特氣質。

5年興建350個公園,揚州從園林城市向公園城市轉身背後

蜀岡生態公園

公園2.0版:揚州能否續寫西雅圖傳奇?

回顧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城市化歷程,以往的路徑主要依靠土地、人口的“二輪驅動”。但如今,簡單地依靠人口導入+“土地財政”的模式來發展城市,已很難再有持續性。這從近兩年多個城市不斷降低落戶門檻、增加各種補貼的“搶人大戰”中也能看出端倪。

那麼,像揚州這樣的中等城市,不沿海、不沿邊、地理位置上也不具有絕對優勢,這種城市如何該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進而在區域競爭中變得更有吸引力、更具競爭力呢?

考察了國外多個城市後,劉雨平發現,揚州的城市特點給人的感覺,與美國的西雅圖頗為相似——兩者都屬於中等城市,位置都相對比較偏,但都有良好的生態環境。但西雅圖在美國城市中的地位並不弱,它是微軟、亞馬遜等全球大公司的總部所在地,也是星巴克的發源地。

劉雨平說,西雅圖或許可以成為揚州借鑑、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說,今後城市發展,必須要走自己的特色化、差異化路線,藉此來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劉雨平透露,看到揚州這幾年的做法,萬科創始人王石曾這麼評價說,“揚州很從容,不動聲色地在做事情”。應該說,這幾年在整個社會略顯浮躁的背景下,揚州市委市政府能耐住寂寞,穩打穩紮地做改善環境這樣的基礎性工作,難能可貴

對於“從容”二字,換個角度理解,或許有“發展相對慢下來”的意味。“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慢一點也無妨,揚州現在很多空間今後可以再開發,未來發展的機會還很多。

“當下,政府的工作重心放在做靚環境,等優勢凸顯後,揚州的發展潛力將逐漸發揮。”劉雨平說。

“公園+”的理念,已在慢慢成為揚州的城市競爭力。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主任胡曉峰說,憑藉公園帶來的生態環境優勢,瘦西湖風景區做了“公園+產業”的嘗試,疊加的產業有科創企業、金融服務業,力爭將一些企業總部吸引過來。

北大科技園是以北大為依託,為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產業集聚提供支撐平臺和服務的機構,該機構就落戶在揚州蜀岡瘦西湖景區花都匯公園旁,並將於今年9月開園。

“主要看中了揚州推門見綠的生態環境、高效的政務環境,這些因素滿足了高科技企業對環境的苛刻要求。”北大科技園助理總裁、揚州北大科技園總經理王力楠告訴澎湃新聞。

根據揚州官方的說法,揚州的公園城市建設已進入了“收穫期”。數據顯示,今年揚州煙花三月經貿旅遊節開幕式集中籤約的重大項目達到66個,總投資658億元,可以說創造了歷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重大項目的質態都非常不錯,直接與公園相關聯的科創類項目出現爆發式增長。

今年,揚州“煙花三月節”首次在江都區舉辦,該區新建成開放的南水北調源頭公園作為節慶主會場,一時風光無兩。江都區相關人士說,在距南水北調源頭公園300米的地方,正在建設蘇中第一個高樓——300米高的金奧中心,這棟高樓明年建成投入使用後,每個月有望培植稅源近億元。

劉雨平對澎湃新聞說,揚州的公園建設已基本完成1.0版本,目前正慢慢升級為2.0版本,在升級的過程中可以做的文章還有很多,比如,公園可以“+產業”、“+文化”(如24小時城市書房)、“+活動”等。

他舉例說,揚州可以利用從唐代至今保存完整的護城河,把沿線的公園串聯起來,再增加文化景點,與旅遊結合起來,運用“公園+產業”、“公園+文化”的方法,如此一來,揚州的旅遊業將充滿想象力。

“公園+活動”完全可以學習美國費城一些公園運營模式,在公園周邊策劃藝術展、文化商品售賣以及各種演藝活動,並增加餐館等生活配套,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公園“活起來”,“城市的味道”生動起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