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楊弘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佔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大約是在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派兒子楊重貴到太原。後楊信又投靠了後周,得到周太祖郭威的承認。楊信死,以其子楊崇勳(楊業的弟弟)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其後楊崇勳又歸附了後周。雖然有這樣的反覆,但是由於處於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重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楊弘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佔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大約是在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派兒子楊重貴到太原。後楊信又投靠了後周,得到周太祖郭威的承認。楊信死,以其子楊崇勳(楊業的弟弟)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其後楊崇勳又歸附了後周。雖然有這樣的反覆,但是由於處於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重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年少英武的楊重貴很受劉崇的看重,他以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劉繼業從小灑脫有俠氣,善於騎馬射箭,喜歡打獵,所得獵物比別人多好幾倍。曾經對他的隨從說:“我將來當將軍帶兵,也要像用獵鷹、獵狗追逐野雞、野兔一樣。”成年後輔佐劉崇,為保衛指揮使,因為驍勇善戰出名。經多次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多次立下戰功,每次都能取勝,國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無敵”。

然而劉繼業在北漢三十多年的戰績卻湮沒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宋史》和《遼史》均缺乏這方面的記載,《宋史》中提到幾次與劉繼業的交鋒,全是以劉繼業的失敗而告終。劉繼業與宋將党進戰於太原城下,被党進以少擊眾,大敗,劉繼業先躲在壕溝裡,然後靠城上垂下的繩索,才得以逃生。以這樣狼狽的戰績,不知道為何成為無敵?而在《續資治通鑑》中,僅僅提到劉繼業在太原城頭苦戰防守,甚至北漢主劉繼元投降以後,還在堅持戰鬥,知道宋太宗派劉繼元親自招降,劉繼業才大哭解甲歸降。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楊弘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佔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大約是在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派兒子楊重貴到太原。後楊信又投靠了後周,得到周太祖郭威的承認。楊信死,以其子楊崇勳(楊業的弟弟)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其後楊崇勳又歸附了後周。雖然有這樣的反覆,但是由於處於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重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年少英武的楊重貴很受劉崇的看重,他以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劉繼業從小灑脫有俠氣,善於騎馬射箭,喜歡打獵,所得獵物比別人多好幾倍。曾經對他的隨從說:“我將來當將軍帶兵,也要像用獵鷹、獵狗追逐野雞、野兔一樣。”成年後輔佐劉崇,為保衛指揮使,因為驍勇善戰出名。經多次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多次立下戰功,每次都能取勝,國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無敵”。

然而劉繼業在北漢三十多年的戰績卻湮沒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宋史》和《遼史》均缺乏這方面的記載,《宋史》中提到幾次與劉繼業的交鋒,全是以劉繼業的失敗而告終。劉繼業與宋將党進戰於太原城下,被党進以少擊眾,大敗,劉繼業先躲在壕溝裡,然後靠城上垂下的繩索,才得以逃生。以這樣狼狽的戰績,不知道為何成為無敵?而在《續資治通鑑》中,僅僅提到劉繼業在太原城頭苦戰防守,甚至北漢主劉繼元投降以後,還在堅持戰鬥,知道宋太宗派劉繼元親自招降,劉繼業才大哭解甲歸降。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其中描述這段歷史的文字不過幾十字,非常簡略。同時期的《九國志》曾經記載過劉繼業的功績,但是遺憾的是其中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沒有流傳到今天。《遼史》中有遼將耶律斜軫責問楊業說:汝與我國角勝三十餘年,今日何面目相見。可見劉繼業在北漢時期主要的對手是遼國。雖然北漢一直臣事遼國,但是處於強勢的遼國經常侵掠北漢的邊境,劉繼業為北漢守邊,估計經常與來犯的遼軍交鋒,雖然規模不大,但三十餘年未處下風,這樣的經歷讓劉繼業積累了邊防的豐富經驗。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討北漢,平時就聽說過劉繼業的名氣,曾經重金懸賞尋求他。後來劉繼業所守的太原非常危急了,劉繼業勸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來保全性命。劉繼元投降以後,宋太宗派使者召見劉繼業,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右領軍衛大將軍。軍隊回朝以後,任命劉繼業為鄭州刺史。劉繼業歸宋以後,複本姓楊,單名業。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楊弘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佔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大約是在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派兒子楊重貴到太原。後楊信又投靠了後周,得到周太祖郭威的承認。楊信死,以其子楊崇勳(楊業的弟弟)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其後楊崇勳又歸附了後周。雖然有這樣的反覆,但是由於處於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重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年少英武的楊重貴很受劉崇的看重,他以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劉繼業從小灑脫有俠氣,善於騎馬射箭,喜歡打獵,所得獵物比別人多好幾倍。曾經對他的隨從說:“我將來當將軍帶兵,也要像用獵鷹、獵狗追逐野雞、野兔一樣。”成年後輔佐劉崇,為保衛指揮使,因為驍勇善戰出名。經多次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多次立下戰功,每次都能取勝,國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無敵”。

然而劉繼業在北漢三十多年的戰績卻湮沒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宋史》和《遼史》均缺乏這方面的記載,《宋史》中提到幾次與劉繼業的交鋒,全是以劉繼業的失敗而告終。劉繼業與宋將党進戰於太原城下,被党進以少擊眾,大敗,劉繼業先躲在壕溝裡,然後靠城上垂下的繩索,才得以逃生。以這樣狼狽的戰績,不知道為何成為無敵?而在《續資治通鑑》中,僅僅提到劉繼業在太原城頭苦戰防守,甚至北漢主劉繼元投降以後,還在堅持戰鬥,知道宋太宗派劉繼元親自招降,劉繼業才大哭解甲歸降。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其中描述這段歷史的文字不過幾十字,非常簡略。同時期的《九國志》曾經記載過劉繼業的功績,但是遺憾的是其中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沒有流傳到今天。《遼史》中有遼將耶律斜軫責問楊業說:汝與我國角勝三十餘年,今日何面目相見。可見劉繼業在北漢時期主要的對手是遼國。雖然北漢一直臣事遼國,但是處於強勢的遼國經常侵掠北漢的邊境,劉繼業為北漢守邊,估計經常與來犯的遼軍交鋒,雖然規模不大,但三十餘年未處下風,這樣的經歷讓劉繼業積累了邊防的豐富經驗。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討北漢,平時就聽說過劉繼業的名氣,曾經重金懸賞尋求他。後來劉繼業所守的太原非常危急了,劉繼業勸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來保全性命。劉繼元投降以後,宋太宗派使者召見劉繼業,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右領軍衛大將軍。軍隊回朝以後,任命劉繼業為鄭州刺史。劉繼業歸宋以後,複本姓楊,單名業。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一提到楊業,您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楊家將。在楊家將的演義版本中,北宋年間楊家名將一口金刀八杆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在京劇《四郎探母》中面對八千歲的質疑,楊六郎說道“我大哥替宋王把忠盡了;我二哥短劍下命赴陰曹;我三哥被馬踏屍骨難找;我四哥落番邦無有下梢;我五哥棄紅塵剃度修道;我七弟被仁美箭射芭蕉。哪一陣楊家將屍骨還少,論功勞才掙下這玉帶蟒袍!”足可見楊家的一門忠烈,以至於後來無論是水滸中的青面獸楊志,還是金庸筆下的楊鐵心、楊康、楊過三都以楊家將為先人。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楊弘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佔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大約是在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派兒子楊重貴到太原。後楊信又投靠了後周,得到周太祖郭威的承認。楊信死,以其子楊崇勳(楊業的弟弟)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其後楊崇勳又歸附了後周。雖然有這樣的反覆,但是由於處於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重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年少英武的楊重貴很受劉崇的看重,他以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劉繼業從小灑脫有俠氣,善於騎馬射箭,喜歡打獵,所得獵物比別人多好幾倍。曾經對他的隨從說:“我將來當將軍帶兵,也要像用獵鷹、獵狗追逐野雞、野兔一樣。”成年後輔佐劉崇,為保衛指揮使,因為驍勇善戰出名。經多次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多次立下戰功,每次都能取勝,國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無敵”。

然而劉繼業在北漢三十多年的戰績卻湮沒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宋史》和《遼史》均缺乏這方面的記載,《宋史》中提到幾次與劉繼業的交鋒,全是以劉繼業的失敗而告終。劉繼業與宋將党進戰於太原城下,被党進以少擊眾,大敗,劉繼業先躲在壕溝裡,然後靠城上垂下的繩索,才得以逃生。以這樣狼狽的戰績,不知道為何成為無敵?而在《續資治通鑑》中,僅僅提到劉繼業在太原城頭苦戰防守,甚至北漢主劉繼元投降以後,還在堅持戰鬥,知道宋太宗派劉繼元親自招降,劉繼業才大哭解甲歸降。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其中描述這段歷史的文字不過幾十字,非常簡略。同時期的《九國志》曾經記載過劉繼業的功績,但是遺憾的是其中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沒有流傳到今天。《遼史》中有遼將耶律斜軫責問楊業說:汝與我國角勝三十餘年,今日何面目相見。可見劉繼業在北漢時期主要的對手是遼國。雖然北漢一直臣事遼國,但是處於強勢的遼國經常侵掠北漢的邊境,劉繼業為北漢守邊,估計經常與來犯的遼軍交鋒,雖然規模不大,但三十餘年未處下風,這樣的經歷讓劉繼業積累了邊防的豐富經驗。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討北漢,平時就聽說過劉繼業的名氣,曾經重金懸賞尋求他。後來劉繼業所守的太原非常危急了,劉繼業勸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來保全性命。劉繼元投降以後,宋太宗派使者召見劉繼業,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右領軍衛大將軍。軍隊回朝以後,任命劉繼業為鄭州刺史。劉繼業歸宋以後,複本姓楊,單名業。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一提到楊業,您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楊家將。在楊家將的演義版本中,北宋年間楊家名將一口金刀八杆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在京劇《四郎探母》中面對八千歲的質疑,楊六郎說道“我大哥替宋王把忠盡了;我二哥短劍下命赴陰曹;我三哥被馬踏屍骨難找;我四哥落番邦無有下梢;我五哥棄紅塵剃度修道;我七弟被仁美箭射芭蕉。哪一陣楊家將屍骨還少,論功勞才掙下這玉帶蟒袍!”足可見楊家的一門忠烈,以至於後來無論是水滸中的青面獸楊志,還是金庸筆下的楊鐵心、楊康、楊過三都以楊家將為先人。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說到楊家將,大家又都對想到潘仁美,潘仁美是在中國戲劇和小說話本中的名字,潘仁美本名叫潘美,很多人不管是看小說電視劇還是歷史,都覺得是因他的緣故,害死了忠心耿耿的楊將軍。潘美曾經是追隨柴榮的,也立下過不少大小功勞,柴榮很看好他,他也一度獲得重用。後來陳橋兵變發生之後,潘美聽從趙匡胤的話,勸降了一個重要的將領,趙匡胤對他十分賞識。在跟隨趙匡胤一路南下征戰的過程中,潘美立下大功,為宋朝的建立和江山的奠基作出巨大貢獻。除了戰場上的驍勇善戰,潘美的人品也是有史可證的,趙匡胤發動兵變之後,奪取了皇位;潘美雖然說跟隨了趙匡胤,但並不忘舊主恩德。他只是沒有像一般人認識中的忠臣一樣,隨舊主而去,而是想盡辦法拼死保住了柴榮的後代,並且將柴榮的兒子養育成人,也算是善良正直忠誠的個人美德的體現。

"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楊業本名叫楊重貴。其父楊信(楊弘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亂的時候,佔據麟州,自稱刺史,由於時局的動盪,先後歸附過後漢、後周。大約是在楊信歸附後漢的時候,為了結交當時任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派兒子楊重貴到太原。後楊信又投靠了後周,得到周太祖郭威的承認。楊信死,以其子楊崇勳(楊業的弟弟)繼任刺史,又以麟州歸附了北漢劉崇。其後楊崇勳又歸附了後周。雖然有這樣的反覆,但是由於處於五代那個混亂特殊的年代,楊重貴在太原的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年少英武的楊重貴很受劉崇的看重,他以楊重貴為養孫,改名為劉繼業。劉繼業從小灑脫有俠氣,善於騎馬射箭,喜歡打獵,所得獵物比別人多好幾倍。曾經對他的隨從說:“我將來當將軍帶兵,也要像用獵鷹、獵狗追逐野雞、野兔一樣。”成年後輔佐劉崇,為保衛指揮使,因為驍勇善戰出名。經多次升遷到建雄軍節度使,多次立下戰功,每次都能取勝,國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做“無敵”。

然而劉繼業在北漢三十多年的戰績卻湮沒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宋史》和《遼史》均缺乏這方面的記載,《宋史》中提到幾次與劉繼業的交鋒,全是以劉繼業的失敗而告終。劉繼業與宋將党進戰於太原城下,被党進以少擊眾,大敗,劉繼業先躲在壕溝裡,然後靠城上垂下的繩索,才得以逃生。以這樣狼狽的戰績,不知道為何成為無敵?而在《續資治通鑑》中,僅僅提到劉繼業在太原城頭苦戰防守,甚至北漢主劉繼元投降以後,還在堅持戰鬥,知道宋太宗派劉繼元親自招降,劉繼業才大哭解甲歸降。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其中描述這段歷史的文字不過幾十字,非常簡略。同時期的《九國志》曾經記載過劉繼業的功績,但是遺憾的是其中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沒有流傳到今天。《遼史》中有遼將耶律斜軫責問楊業說:汝與我國角勝三十餘年,今日何面目相見。可見劉繼業在北漢時期主要的對手是遼國。雖然北漢一直臣事遼國,但是處於強勢的遼國經常侵掠北漢的邊境,劉繼業為北漢守邊,估計經常與來犯的遼軍交鋒,雖然規模不大,但三十餘年未處下風,這樣的經歷讓劉繼業積累了邊防的豐富經驗。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討北漢,平時就聽說過劉繼業的名氣,曾經重金懸賞尋求他。後來劉繼業所守的太原非常危急了,劉繼業勸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來保全性命。劉繼元投降以後,宋太宗派使者召見劉繼業,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右領軍衛大將軍。軍隊回朝以後,任命劉繼業為鄭州刺史。劉繼業歸宋以後,複本姓楊,單名業。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一提到楊業,您第一時間就會想到楊家將。在楊家將的演義版本中,北宋年間楊家名將一口金刀八杆槍,令遼兵聞風喪膽,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迫害。在京劇《四郎探母》中面對八千歲的質疑,楊六郎說道“我大哥替宋王把忠盡了;我二哥短劍下命赴陰曹;我三哥被馬踏屍骨難找;我四哥落番邦無有下梢;我五哥棄紅塵剃度修道;我七弟被仁美箭射芭蕉。哪一陣楊家將屍骨還少,論功勞才掙下這玉帶蟒袍!”足可見楊家的一門忠烈,以至於後來無論是水滸中的青面獸楊志,還是金庸筆下的楊鐵心、楊康、楊過三都以楊家將為先人。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說到楊家將,大家又都對想到潘仁美,潘仁美是在中國戲劇和小說話本中的名字,潘仁美本名叫潘美,很多人不管是看小說電視劇還是歷史,都覺得是因他的緣故,害死了忠心耿耿的楊將軍。潘美曾經是追隨柴榮的,也立下過不少大小功勞,柴榮很看好他,他也一度獲得重用。後來陳橋兵變發生之後,潘美聽從趙匡胤的話,勸降了一個重要的將領,趙匡胤對他十分賞識。在跟隨趙匡胤一路南下征戰的過程中,潘美立下大功,為宋朝的建立和江山的奠基作出巨大貢獻。除了戰場上的驍勇善戰,潘美的人品也是有史可證的,趙匡胤發動兵變之後,奪取了皇位;潘美雖然說跟隨了趙匡胤,但並不忘舊主恩德。他只是沒有像一般人認識中的忠臣一樣,隨舊主而去,而是想盡辦法拼死保住了柴榮的後代,並且將柴榮的兒子養育成人,也算是善良正直忠誠的個人美德的體現。

歷史故事——北漢名將楊業

民間很多百姓都覺得這是潘美故意不去支援楊業,最後導致楊業落得慘死的下場。但是根據史料中記載,楊業的死包括這場戰役的失敗,主要原因不再潘美身上,而是在於王侁。王侁是當時這場戰役的監軍,但是他缺乏作戰經驗,偏偏又是大權在握,掌握著主要話語權。當時楊業在仔細地分析戰局戰況之後,提出聲東擊西的打法,因為敵軍人數遠遠超過我方將士人數,正面對抗絕對討不了便宜,但是這個戰略不僅沒有被王侁採納,還被他嘲笑了。王侁執意要戰,那也沒有辦法。楊業帶兵先行,讓王侁接應,結果拼死一戰之後轉到接應點,已經精疲力盡了,王侁卻撤兵了,最終楊業被遼軍俘虜。被俘後的楊業嘆息著說:“朝廷待我甚厚,本當討敵安邊,以報國家,不料被奸臣所逼,致使王師敗績,我還有什麼臉面活著!”於是絕食三日而亡。由此可知,陳家谷口逼楊業進軍,後又將接應部隊撤走的人是王侁而非潘美。據史料,當時對王侁的撤兵,潘美是有阻止的,只是阻止得不夠堅決,所以潘美不是沒錯,但只是錯在他因為他誤信了王侁之言,對錯誤的方法阻止不夠堅決而已,並非如小說家筆下那般壞透了頂,不僅在陳家谷口算計楊業,還如通俗小說或電視劇裡描寫的那樣按兵不動,射殺楊七郎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