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家譜常見的官職機構、恩榮頭銜,看看你的祖上有哪些?

楊士奇 大學 康熙 唐中宗 明朝 鄒氏文化 2018-12-03

家譜常見的官職機構、恩榮頭銜,看看你的祖上有哪些?

「漲姿勢」家譜常見的官職機構、恩榮頭銜,看看你的祖上有哪些?

翰林牌匾

【翰林】翰林,即文翰之林。翰林院是一個帶有濃厚學術色彩的官署。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是傳統社會中層次最高的士人群體。

【翰林院待詔】明清時,翰林院中置有待詔官職,掌校對章疏文史,官秩從九品。

【司廳】即驛丞。明清時,各州縣設驛站之地,均設驛丞。掌管驛站中儀仗、車馬、迎送之事。

【國子監】國子監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國子監設六堂,分別為:率性堂、誠心堂、崇志堂、修道堂、正義堂、廣業堂,是貢生、監生們的教室;國子監設祭酒、司業以及學正、助教、主教、主事、收掌、對讀等學官,品秩為從正四品到九品。

【內三院(內翰林)】清官署名,天聰十年,置內國史院、內祕書院、內弘文院,各設大學士一人。內弘文院掌註釋歷代行事善惡、進講。合稱內三院,康熙九年改為內閣。

「漲姿勢」家譜常見的官職機構、恩榮頭銜,看看你的祖上有哪些?

翰林院牌匾

【處士】古時稱德才兼備而不為官的人士。

【封贈】封建時代施恩臣下,實行封贈之制。即將文武官員的官爵、有關名號授予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及本人妻室的制度。存者稱“封”,歿者稱“贈”。一品高官可封贈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連同妻室共四代。以下有兩代、一代,品位低流官只封贈妻室而不追及上代。

【誥命】在明清之際,對文武官員及其先代、妻室授予爵位、名號時,皇帝命令有“誥命”與“敕命”之分。五品(含五品)以上授誥命,而針對官員本身的叫“誥授”,針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時,存者叫“誥封”,歿者叫“誥贈”;六品以下授敕命,稱“敕授”、“敕封”、“敕贈”。

【例授】循例授官。清制封典,朝廷按照定例授予官爵:授予本人者為“例授”;因推恩而授給本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存者為“例封”,其歿者為“例贈”。

【貤封】清制,官員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號呈請朝廷移授給親族尊長(遠祖、伯叔或外祖父母等)稱為“貤封”、“貤贈”。

【議敘】清制,吏部考核官吏後,對成績優良者加級或紀錄,以示獎勵,稱“議敘”。功多者加倍議賜獎勵稱“優敘”。又由保舉而任用的官員亦稱“議敘”,如議敘知縣等。

【承蔭】明清時,憑藉上代的餘蔭而授的官職叫承蔭。

【恩榮】由皇帝批准下旨,賜與榮典,予以褒獎,為“恩榮”。清中期以後,冠以恩榮的官秩,多由朝廷籌餉特許而捐納取得的品級。

「漲姿勢」家譜常見的官職機構、恩榮頭銜,看看你的祖上有哪些?

恩榮牌匾

【揀選】各省若因本省人員不敷差遣,可要求於候補人員中挑選相宜者委用,經吏部奏請後,由特派大臣負責揀選。

【署理】是指代理、暫任或試充官職的意思。

【庠生】明、清時,府、州、縣學的生員為庠生。

【廩生】明洪武二年,朝廷令府、州、縣皆置學,府學生員四十人,州、縣以次減十,人月給廩米六鬥。後來名額增多,食廩者謂之廩膳生員,省稱廩生;增多者謂之增廣生員,省稱增生,無廩米;後來名額再增,稱附學生員。清沿明制,廩生名額及待遇視州縣大小而異,月給廩餼銀四兩。經歲、科兩試成績優秀者,增生可依次升廩生,稱補廩,廩生可依次升國子監學生,稱歲貢。童生應試,例須覓廩生具保無冒籍、頂替、匿喪等情,稱廩保。

【貢生】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太學)肄業,稱為貢生。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

【舉人】明清專稱鄉試登第者為舉人。

【進士】明清時,舉人會試中式,殿試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通稱進士,凡列銜皆先書賜進士及第或出身。

【大學士】官名。唐、宋、明、清皆設,職權不一。唐中宗景龍二年,修文館置大學士四員,宋有昭文館大學士、集賢殿大學士,以首相、次相分領。明初政歸六部,洪武十五年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以備顧問,秩僅五品。其後增設謹身殿大學士。宣宗時,楊士奇、楊榮、楊溥入閣,乃以師保尚書兼大學士,官尊於六卿。清因之,設殿(保和、文華、武英)閣(體仁、文淵、東閣)大學士四人,協辦大學士二人,秩皆正一品;贊理機務,表率百僚,遂為宰相之職。

「漲姿勢」家譜常見的官職機構、恩榮頭銜,看看你的祖上有哪些?

進士牌匾

【庶吉士】官名,明洪武初採《尚書·立政》“庶常吉士”之義,置庶吉士,六科及中書皆有之,永樂二年始專隸於翰林院,以進士之擅長文學及書法者任之。清因之,設庶常館,進士殿試後朝考前列者,得選用為庶吉士。肄業三年期滿再經考試,按等第而分別授職,謂之散館。二甲進士授編修、三甲授檢討,不入選者,內用六部主事,內閣中書;外用知縣。

【翰林院】官署名,唐初置翰林,為內廷供奉之官,本以文學備顧問,得參謀議,其時醫、卜、伎、術、方士僧道,皆得待詔翰林,非盡文學之士。玄宗開元初始置翰林院,掌四方表疏批答、應和文章,號“翰林供奉”,與集賢院學士分司起草詔書及應承皇帝的各種文字。開元二十六年改翰林供奉為學士,別置學士院,專掌內製。宋設翰林學士院,職掌在內朝起草詔旨。此外在內侍省下設翰林院,總天文、書藝、圖畫、醫官四局。明將著作、修史、圖書等事務並歸翰林院,成為外朝官署。清沿明制,翰林院掌編修國史及草擬製誥等,其長官為掌院學士,滿、漢各一人,由大學士、尚書中特派,所屬職官有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和庶吉士等,無定員。

【六科給事中】官名,明初沿前代設給事中,洪武六年開始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設給事中,輔助皇帝處理奏章,稽查駁正六部之違誤。每科又設都給事中一人及左右給事中各一人以總司之。給事中衙署即在午門外東西朝房,章奏均必經其手,故權勢尤重。與各道監察御史合稱科道,同有建言及進諫之責。又合稱臺垣,臺指御史,垣指給事中。清初沿明制,六科設掌印給事中滿、漢各一人,給事中滿、漢各一人,秩為正五品。雍正元年始併入都察院,職權範圍已大為縮小。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撤銷六科,仍通設給事中。

「漲姿勢」家譜常見的官職機構、恩榮頭銜,看看你的祖上有哪些?

舉人牌匾

【光祿大夫】文、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代正一品升授特進光祿大夫,從一品升授光祿大夫;清正一品。

【榮祿大夫】文、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代正一品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從一品初授榮祿大夫;清從一品。

【資政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二品初授資善大夫,升授資政大夫,加授資德大夫;清正二品。

【通奉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清從二品。

【通議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三品初授嘉議大夫,升授通議大夫,加授正議大夫;清正三品。

「漲姿勢」家譜常見的官職機構、恩榮頭銜,看看你的祖上有哪些?

梅州大埔通議大夫第

【中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三品初授亞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清廢。

【中議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四品加授中議大夫;清從三品。

【中憲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四品初授中順大夫,升授中憲大夫;清正四品。

【朝議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議大夫,加授朝請大夫;清從四品。

【奉政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五品初授奉議大夫,升授奉政大夫;清正五品。

【奉直大夫】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五品初授奉訓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清從五品。

【承德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清正六品。

【儒林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六品初授承務郎,儒生出身者升授儒林郎,吏員出身者升授宣德郎;清從六品授儒林郎,吏員出身者授宣德郎。

【文林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員出身者授宣議郎;清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員出身者授宣議郎。

「漲姿勢」家譜常見的官職機構、恩榮頭銜,看看你的祖上有哪些?

文林郎牌匾

【徵仕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為從七品初授從事郎,升授徵仕郎。清從七品。

【修職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職郎;清正八品。

【修職佐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職佐郎;清從八品。

【登仕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九品初授將士郎,升授登仕郎;清正九品。

【登仕佐郎】文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九品初授將士佐郎,升授登仕佐郎;清從九品。

【驃騎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二品初授驃騎將軍,升授金吾將軍,加授龍虎將軍。

【鎮國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二品初授鎮國將軍,升授定國將軍,加授奉國將軍。

【昭勇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三品初授昭勇將軍,升授昭護將軍,加授昭武將軍。

【懷遠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三品初授懷遠將軍,升授定遠將軍,加授安遠將軍。

【明威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四品初授明威將軍,升授宣威將軍,加授廣威將軍。

【宣武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四品初授宣武將軍,升授顯武將軍,加授信威將軍。

【武德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五品初授武德將軍,升授武節將軍。

【武略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五品初授武略將軍,升授武毅將軍。

【昭信校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正六品初授昭信校尉,升授乘信校尉。

【忠顯校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明從六品初授忠顯校尉,升授忠武校尉。

【建威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一品。

【振威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一品。

【武顯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二品。

【武功將軍】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二品。

【武義都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三品。

【武翼都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三品。

【昭武都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四品。

【宣武都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四品。

【武德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五品。

【武德佐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五品。

【武略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六品。

【武略佐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六品。

【武信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七品。

【武信佐騎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七品。

【奮武校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八品。

【修武校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正九品。

【修武佐校尉】武職官員的官階稱號。清從九品。

【雲騎尉】清代為世爵名。為獎賞作戰有功或陣亡將士而授的爵位。

【主事】明代為各部司等官中最低的一級,官秩正六品。清代沿襲。進士分到各部,先補主事,遞升員外郎、郎中。

【署正】在清代,此官職配置於朝廷之神樂署,官秩為正六品。

【典籍】官名。明翰林院及國子監皆有此官,掌文牘及金錢出納等事務。清內閣置典籍掌章奏文移,國子監置典籍掌書籍碑版。官秩從九品。

【禮部儒士】明清時在禮部設的文筆官員。

【光祿寺署正】光祿寺為掌管宮廷膳食的官署。下設四署,署的主官為署正,官秩從六品。

【鴻臚寺序班】鴻臚寺為掌管朝會、賓客、吉凶儀禮之事的官署。主官為鴻臚寺卿。序班為鴻臚寺屬員,官秩從九品。

【布政司】全稱“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司”,為明清省級地方最高行政機構。長官為布政使,官秩為從二品,掌管一省的民政、田賦、戶籍。

【布政司理問】布政司設理問所,掌勘核刑名案件。理問所設理問一人,官秩初為正四品,後降為從六品。

【布政司經歷】布政使屬官,主管出納文書事,官秩為從六品。

【衛經歷】衛設經歷司,管理文牘、軍民詞訟及儒學等。經歷司設經歷職官一人,官秩從七品。

【攢典】明代稱倉庫、務、場等處的吏役。

【知府】官名,明清府的行政長官,管轄所屬州縣。明為正四品。清沿明制,官秩為從四品。

【府同知】官名,府的副職稱為同知,官秩為正五品。

【府通判】知府的屬官,主管地方治安,官秩為正六品。

【府經歷】知府的屬官,主管出納文書事,官秩為正八品。

【府大使】府中管理專項業務的官員,官秩從九品。

【知州】州的行政長官,官秩一般是五品或六品。

【州同知】明代地方各州之副職,官秩從六品。

【州同】清代知州的佐官。屬於直隸州的,相當於州同知;屬於散州的,則與州判分掌糧務、水利、海防、巡捕諸事,官秩均為從六品。

【州判】清代知州的佐官。屬於直隸州的,相當於州同知;屬於散州的,則與州同分掌糧務、水利、海防、巡捕諸事,均從七品官。

【學正】學官名。明清時州設學正,掌教誨所屬生員。官秩為從六品。

【州吏目】州官的屬員,掌理官署內部事務,官秩從九品。

【知縣】官名。縣的長官,管理一縣行政,稱“知縣事”,簡稱知縣,官秩為正七品。

【縣丞】官名。縣之副職,官秩為正八品。

【主簿】官名。各級主官屬下掌管文書的佐吏,官秩為正九品。

【教諭】學官名。明、清縣學均置,掌文廟祭祀,教育所屬生員。官秩為正八品。

【訓導】學官名。明、清於府、州、縣學均置訓導,輔助教授、學正、教諭教誨生員。官秩為從八品。

【典史】官名,知縣下掌管緝捕、監獄的屬官,官秩為從九品。

【吏員】吏員是衙門中操辦具體事務的人員,又稱典吏。

【都司】明清武官名,官秩正四品。

【守備】明清武官名,官秩正五品。

【鎮撫】明代武官名,主管巡察、緝捕,官秩從五品。

【千總】明清武官名,官秩正六品,又分為營千總、衛千總、守禦所千總等。

【把總】武官名,明設營的統兵官位次於千總;各地總兵屬下軍官,位次於守備。

【千戶、百戶】宋元明衛所掌兵千人的武官名,元置大都督府,管轄三衛三府。衛府都有千戶所,有行軍千戶、屯田千戶、守城千戶、欽察千戶等名稱。後千戶所改為兵馬司。明京衛也有千戶所。千戶下設多個百戶所。

【外委】清代額外的下級武官。外委千總官秩為正八品,外委把總官秩為正九品。

【艦船正管】清代海軍武官名,即艦長,由千總充任。

【巡檢】明清時,掌管社會治安的武官,官秩為九品。

【土官】“土官”是相對於“流官”而言,土官是封建王朝封賜的少數民族地方官。

【致仕】官吏因年老或有病不能繼續任職而辭去官職,這就是古時的“致仕”(退休)制度。

【一品夫人】正、從一品官員妻子的封號。

【夫人】正、從二品官員妻子的封號。

【淑人】正、從三品官員妻子的封號。

【恭人】正、從四品官員妻子的封號。

【宜人】正、從五品官員妻子的封號。

【安人】正、從六品官員妻子的封號。

【孺人】正從七品,正、從八品,正、從九品官員妻子的封號。

【鄉飲耆賓】明清制,每歲舉行一次,朝廷使州縣遴選年高德勳之士紳,頭名為耆賓,次之者為介賓,餘者為眾介賓。以鄉飲酒禮譽之,授“鄉飲耆賓”等稱號。

【壽官】為明清時的一種閒職官員,沒有具體的職事,類似現在的榮譽稱號,是對高齡老人(一般要超過85歲)的榮典。

【耆儒】指年高的學者。耆:指六十歲以上的人。

【天官】以冢宰為天官掌邦政,乃百官之長。唐指吏部長官。

【地官】地官司徒,使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擾)攘邦國。主管教化的官,為六卿之一。唐武后曾一度以改戶部為地官。

【大司徒】地官,主管教化的官,為六卿之一,《國語》週上,“司徒協旅”,注稱掌合師旅之眾。漢哀帝元壽二年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時改稱司徒,主管教化,為三公之一。清時俗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徒。

【春官】《周禮》以宗伯為春官,掌邦禮。後春官為禮部的別稱。

【夏官】夏官以大司馬(兵部尚書)掌邦(軍)政。

【秋官】主刑,大司寇(刑部尚書)。

【冬官】大司空為冬官,掌管工程製作,後也以冬官為工部的通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