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將至,滬上名中醫“痛批”4種“夏季養生大法”

養生大法一:不吃晚飯,“餓”治百病

晚飯吃多是發生疾病的原因之一,也是誘發許多代謝綜合徵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等以及使它們久治不愈的原因。中醫和佛教都說:“過午不食”。

所謂“午”,就是中午11點~13點,過了13點就不能再吃飯了。餓了怎麼辦?可以喝果汁、吃水果。中醫和佛教都提倡不吃晚飯,不是為了節約糧食;而是為了養生。

俗話說:“馬不吃夜草不肥。”同樣的道理,人不吃晚飯,也就不會肥胖。盛夏已來臨,要抓住夏季天時的黃金時機,就能達到更好的減肥、調脂、去“三高”的效果。

小暑將至,滬上名中醫“痛批”4種“夏季養生大法”

專家“痛批”:晚餐不能免,應該吃得少

——李其忠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

一日三餐,古已有之。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早上七八點進食早餐,中午十一二點吃午餐,晚上六七點吃晚餐,這是按照人一天活動的強度而長期形成的進食規律,三餐的時間點恰是人體最需要補充營養和能量的時間。

進食三餐的習慣,經過了千百年的傳承,已經融入了現代人的基因當中。從現代人的遺傳角度來看,確實需要三餐定時,否則也會影響人的健康。

現代人中發病率較高的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壓,但與吃不吃晚餐無多大關係,而與晚餐怎麼吃更有關。

如今的晚餐,往往是三餐中最豐盛的一頓,而夜間人體活動量卻是最低的,晚餐後大多靜坐沙發看電視、玩微信,之後便進入睡眠狀態。如此,吃得多、吃得好,但動得少,長此以往人就容易發胖,“三高”症狀也隨之出現。

所以,對於三餐,我們需要調整的並非是改變一日三餐的習慣,而是用心調整每一餐的質與量。要想減肥又不傷身,還是那句老話:早餐吃得飽,午餐吃得好,晚餐吃得少。吃得少不等於不吃。

養生大法二:天熱養生,當喝紅糖生薑茶

長時間呆在空調房裡,體內會聚積寒氣。

另外,人體的陽氣呈向外擴散的趨勢,體內陽氣比起其他時期相對不足。

因此,需要喝一些溫辛的飲品,以驅除體內的寒氣。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夏天就應該用姜等食物來溫中散寒,把生薑、紅糖一起沖泡後服用效果更好。

小暑將至,滬上名中醫“痛批”4種“夏季養生大法”

專家“痛批”:紅糖生薑茶,溼熱、陰虛者禁飲

——張曉天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探討“熱薑茶”的養生功效,我們首先要了解生薑、紅糖的食性。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紅糖性溫、味甘、入脾,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緩中止痛、活血化淤等療效。

生薑生用發散,熟用和中。熱薑茶自古以來,被中醫用以“祛風散寒”多用於風寒外感初起,或犯霧露溼氣後預防發病。民間也有淋雨、受風寒後立刻喝熱薑茶預防感冒的風俗。

夏季“空調病”應也屬於風寒外邪引發的疾患,寒邪或侵肌表、或入經絡,紅糖薑茶有一定療效,但畢竟食性輕緩,只可用以預防發病或病症初起,如果病情發展還需及時就醫。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一種飲食或食療方案都非人人適用,一定要辨別體質:紅糖和生薑食性溫熱,陰虛、實熱或溼熱體質,出現比如眼睛紅腫、痔瘡、大便乾結、癰瘡;口苦、口臭、口舌生瘡等症狀都不宜食用。

養生大法三:夏季應該多出汗,空調最好不要開

夏天的感冒、發燒,以及肩周炎、頸椎病,大部分都是長時間處在空調房裡的結果。所以,要想夏天不生病,最好的方法還是不用空調。

而且,中醫認為,夏天人就應該多出出汗,出汗在幫助身體排毒的同時,也能提高機體對高溫的適應能力。像古代沒有空調,古人還不是可以安然度夏。他們更多的還是靠自己,心靜自然涼。

小暑將至,滬上名中醫“痛批”4種“夏季養生大法”

專家“痛批”:“心靜自然涼”須因時因地而論

——李其忠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

夏天,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裡固然不好,但是完全拒絕空調也不明智。古人能心靜自然涼,一方面,是掌握了修身養性的方法,能使心境平靜下來;另一方面,古時的“炎夏”與如今的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古時植被覆蓋率高,無林立的高樓、無汽車也無空調,熱島效應要遠遠低於現在,所以古人體感的炎熱程度要低於現代人。若讓古人置身於如今的城市熱島之中,恐怕他們也很難保持淡定。

其實,空調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它對人體健康與否,關鍵在於我們如何用好它。如果因為空調的一些健康弊端而完全棄之不用,或因為節儉而不願開啟,那麼在極端高溫的情況下,對於一些年老體弱的人來說就會有生命之虞。

在近年來的夏令新聞中,出現不用空調而導致中暑甚至熱攝病的報道,也屢見不鮮。因此,在高溫天裡,若出現大汗、心慌、胸悶、頭暈、體溫升高等不適症狀時,還是應當及時開啟空調。

當然,一直開著空調對健康也不利。建議在每日清晨或半晚時分,房內不要開啟空調,外出散步一個小時,適度出一些汗。

養生大法四:夏季吃涼菜,應該配點酒

夏天,涼菜成了餐桌上的主餐,酸辣菜、涼拌木耳、涼拌番茄、涼拌三絲等,爽口宜人,頗受大家喜愛。從中醫角度來看,空口吃涼菜並不健康。

老中醫幹祖望說,古代,涼菜一定是下酒用的,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涼菜相伴,正好中和。現代人空口吃涼菜反而不利於腸胃。

小暑將至,滬上名中醫“痛批”4種“夏季養生大法”

專家“痛批”:杜絕寒涼,反遭酒毒

——張曉天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主任醫師

古人涼菜配黃酒、白酒等溫熱之品,是符合中醫飲食的養生之道。寒熱配伍,平衡食性,本來寒涼的菜品變得人人適合了。

另外,古代衛生條件不好,涼菜清理不乾淨往往容易引起急性腸胃道疾患,烈酒有一定的殺菌、消毒作用,酒配涼菜習俗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只是白酒、黃酒多飲傷肝損胃,杜絕了涼菜的寒涼,卻又招致酒毒之害,那就得不償失了。

有溼熱、內熱者不宜喝酒,有肝病者更不能喝酒。如今製作涼菜,不妨在蔬菜中加入辣椒絲、蒜末調和食性;在製作中,涼菜一定要選擇新鮮、乾淨的菜品,加工過程注重衛生及餐具的消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