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養生祕笈》:修煉的淵源

養生 孫悟空 莊子 西遊記 命理 命理 2017-10-11

《中華傳統養生祕笈》:修煉的淵源

看過我國古代名著《西遊記》的人,大概都會記得書中這樣一件事:齊天大聖孫悟空大鬧天宮。惹惱了玉皇大帝,於是玉帝準備採取措施對他進行嚴懲。這時,有個老頭,名叫太上老君,主動向玉皇大帝獻計請旨,要把孫悟空投入八卦爐裡化掉。傳說中的這位“太上老君”,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家創始人老子的化身。

老子(公元前約571-471),本名李耳,字聃,周朝時期人。早年曾任周“守藏室之吏”,相當於現在國家圖書館管理員。公元前516年,周朝發生動亂,老子辭職回家,寫下了著名的《道德經》(即《老子五千言》)及其它著作,成為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他一生崇尚養身之道,提出的“無為”、“清靜”、“守一”之說,成為道家修煉成仙的“根”。由於他創立的道家學說和攝生有術的影響,後被東漢末葉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奉為道教的開山祖師、“太上老君”和“太清道德天尊”。

追求長生不死、修道成仙,是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修煉的重要指導思想。這在《老子》、《莊子》這兩部道家代表著作中表現得最為突出,並對以後神仙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老子》中說:“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這是說,善於養身修煉的人,身上沒有可以致死的地方,以至兕角、虎爪、兵刃都傷害他不得,所以他走路時不怕遇兕虎,打仗時不用甲冑護身。

儘管老子所說的“善攝生者”是“聞”來的,但實際上老子本人就可稱得上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養生修煉者,這不僅是他高壽,活了102歲,而且提出了“長生久視”的途徑。老子認為,要想“長生久視”,最重要的是“載營魄抱一能無離”,即要能使人的血肉之軀與靈魂合一而不分離。

這裡的關鍵在於“谷(即養)神不死”,也就是煉養精神,使之永不衰竭。為此,就要做到“清靜”、“無為”、“守一”,少私寡慾,知足常樂,與世無爭,使心靈經常處於恬淡寧靜的狀態。這就是《老子》修道而養壽,以達長生久視的基本內容。

隨後,莊子繼承和發展了老子關於“道”的思想,成為道家最著名的人物。莊子(公元前約369一286年),戰國時代人。莊子生活在奴隸社會迅速崩潰,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戰國中期。這是一個“天下共苦,戰鬥不休”的時代。

據傳,莊子曾做過看管漆園的小吏,一生都很窮。面對社會急劇的變化和自身的困境,他感到無能為力,只好把理想寄託在他用文字營造的世界中,寄託在他創造出的每個神人、聖人、真人的形象上。他在《莊子》一書中,描繪了各式神仙人物,提出了各種“成仙”方術。

關於“道”,莊子描寫為:“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大宗師》)集中概括了道的特徵。

莊子說,“道”的功用,其妙無窮,古代帝王、神人、仙人、聖人之所以不同凡響,就是由於他們得了“道”。譬如,黃帝得之,以登雲天;西母得之,坐乎少廣,莫知其始,莫知其終;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等等。

莊子在《逍遙遊》中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神仙的形象:“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這樣的神人,外物不能損傷他,洪水滔天不會把他淹沒,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地焦枯,他也不會感到不舒服。他們“其寂不夢,其覺不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以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不知悅生,不知惡死。”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將“神仙”的內涵向世人披露。

莊子認為,要想返老還童,延年益壽,進而由人到仙,就只有修道,並提出了多種修煉方法,其中最有影響的是下面四種:

第一,導引。“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第二,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道,此謂坐忘。”

第三,心齋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於聽,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第四,守一。“至道之精,竊竊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不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女,即汝,以下同),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女內,閉女外,多知為敗。我為女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女人於竊冥之門矣,至彼至陽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女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心處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長衰。”

本文原創自“符咒算命網”,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