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8個“養生窩”想長壽記住健康6個“微”'

"

編者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我們最關注的話題。什麼才是健康的食品?生活中如何預防身體的疾病?這都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人民健康網推出《金臺養生園》欄目,為您盤點最養生的生活方式,帶您走進健康園地。

人有八個“養生窩”

1.按眼窩,安神緩頭痛。眼窩處有晴明、攢竹、四白、承泣、絲竹空等諸多穴位,通過按摩可減低眼壓,緩解眼部疲勞,提高眼部機能,對近視眼、老花眼及用眼過度等引起的目赤昏花、視物不明有明顯改善作用。按摩這些穴位還能鎮靜安神、改善頭痛,也可延緩眼周皮膚衰老,預防皺紋出現。輕閉雙目,用食指與中指指腹分別順時針與逆時針緩慢旋轉按摩眼皮5~10次,也可在相應穴位處輕按壓約1分鐘,安神止痛的效果更佳。

2.按頸窩,緩解咽部不適。頸窩位於喉結下方、胸骨上凹陷處。這裡是天突穴所在,為任脈穴位,位於頸結喉下四寸,胸骨上窩正中,具有寬膈和胃、降逆調氣的作用。刺激頸窩可改善咽喉不適、咳嗽氣喘、噁心呃逆等症狀。可用拇指或食指按壓頸窩,並向內下方緩慢均勻用力,或畫圈按揉,同時作吞嚥動作,約一分鐘左右,自覺局部酸重感及憋悶感為止。

3.揉腋窩,寬胸寧神。腋窩,俗稱“胳肢窩”,其頂端動脈搏動處為極泉穴。鍼灸或按摩該穴,有寬胸寧神的功效,對防治循環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有益,如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等。將四指併攏置於腋窩下,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每10圈交換一次,共按摩100~200次;也可按壓,用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用拇指指肚按極泉穴,反覆揉壓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一般需要3~5分鐘。

4.拍打肘窩,清熱通絡。肘窩位於肘關節前面,是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太陰肺經的通行之所,分佈著曲池、曲澤、尺澤等穴位。當血液中代謝產物過多時,血液黏稠度增加,經脈氣血易滯留在肘關節,經絡不通,引起心火肺熱亢盛,會出現咽喉腫痛、咳嗽痰黃、心煩失眠等證。按摩肘窩的穴位可疏通經絡氣血,清熱祛溼,安神利咽。將四指併攏,力度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地連續拍打左右兩邊數次,拍打時要注意節奏。也可輕輕按揉局部穴位,以感覺肘部微微發熱、酸脹為宜。

5.捋按腰窩調氣血。腰窩就是腰部脊柱左右凹陷處,兩側分佈夾脊穴和背俞穴。夾脊穴屬於經外奇穴,背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穴,是臟腑之氣輸注之處,受到歷代養生按摩的推崇。常按摩腰窩可協調經絡氣血,調和臟腑。按摩腰窩以沿著脊柱走向從上至下捋按為宜。

6.搓擦膕窩,緩解腰背痛。膕窩就是雙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為十二正經中肝經、腎經、膀胱經經脈循行區域,膕窩正中穴位為委中穴。中醫鍼灸推拿中講究“腰背委中求”,意思是治療腰背痠痛、下肢關節伸屈不利,委中是要穴。委中穴兩旁還有委陽、陰谷、浮郄等穴位,均為治療腰背痠疼的穴位。把手掌搓熱,來回搓擦兩側膕窩,間斷按壓穴位,也是以局部發熱、酸脹為宜,不但可緩解腰背下肢關節疼痛,屈伸不利,還可加強人體的護衛作用,增強免疫力。

7.推搓腳窩精力旺。《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腳窩裡藏著人體保健要穴——湧泉穴,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在人體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均有重要作用。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體質增強,防病能力增強。

除了以上7個養生窩,人體還有一個關鍵的窩——臍窩,位於腹部正中央凹陷處,為神闕穴所在。《醫學源始》中說:“人之始生,生於臍與命門,故為十二經脈始生,五臟六腑之形成故也。”故臍與人體十二經脈、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毛骨肉有著密切的生理、病理聯繫。雖有保健作用,但此處和諸經百脈相通,內連五臟六腑、腦及胞宮,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保健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養生窩力度不可過強,久病身體虛弱的人最好不要過重拍打刺激,皮膚有損傷或腹部有急性炎症、惡性腫瘤的人慎用或忌用。也可配合藥物局部敷貼,如菊花水煎液溫敷眼窩,以緩解眼部不適。

想長壽記住健康六個“微”

科學家提出,微胖(微超標準體重10%)、微涼(20度左右)、微餓、微汗、微愚和微笑易於健康長壽。其中合理膳食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環節,既要注重營養,又要防止營養過剩。同時,還要注意如何清理體內的自由基。其主要措施是:掌握膳食平衡、總量控制、量需為入,不能根據自己的嗜好隨心所欲地偏食或暴食。

平衡膳食,就是選擇多種食物科學搭配做出的飲食。葷素搭配,以素為主,保持低脂;甜鹹搭配,以淡為主,保持低鈉;粗細搭配,以粗為主,最好全麩;顏色搭配,以綠為主,三分之一。保持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微量元素六大營養素適宜配比:蛋白質15%,脂肪20%,碳水化合物65%。同時,還要考慮動力素、體積素、滋潤素要匹配適當。

具體而言,每天需攝取主食4兩~6兩,包括大米、小麥、雜糧、雜豆和薯類等,水煮蛋1個,奶製品300毫升,堅果1兩,瘦肉1兩(魚蝦及其他肉類交替食用),要注意補充新鮮蔬菜,如青筍、番茄、菠菜、紅蘿蔔、茄子、南瓜、芹菜、藕、洋蔥和高鉀低糖水果,如獼猴桃、火龍果、黃瓜、紅葡萄、蘋果、香蕉、柑橘等。

各種食物的比例要協調,如果某種營養物質補充不夠,將會影響身體修復過程,使修復成為無米之炊,無法進行;若補充過剩,又可導致內環境活性酸素(活性氧自由基)垃圾的積累。例如蛋白質攝入過多,其代謝物氮、嘌呤、尿酸就會引起痛風,甚至傷腎;脂肪攝入過多會產生酮體、甘油三酯等血管垃圾;糖或甜水果攝入量超過胰腺耐糖能力,易患糖尿病;進食總量過多,超過胃的承受能力,會造成消化不良;要少吃隔頓、隔夜飯菜,不吃過期和腐敗變質的食物,還要注意規律進食,定時定量、細嚼慢嚥。總之,要飢食渴飲,量至七分,寧欠不豐,不飢不吃。

俗話說,一頓吃傷,十頓喝湯。進食過飽會使大腦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明顯增加,長期飽食勢必導致大腦動脈硬化、智力減退、引發“三高”等。

臀部是個重要的養生區

目前,養生美容的觀念不斷更新,很多養生館打出的概念療法也隨之增加。臀療就是其中一種,聲稱做臀部保養,就能讓人面色紅潤、更有活力,比同齡人年輕5~10歲。南京市中醫院肛腸科主任中醫師丁曙晴認為,臀部的美化需要通過鍛鍊,如臀部的肌肉練習、有氧運動等來實現,而非僅靠臀部療法就能達到全身保健的效果,其實際意義不大,消費者千萬不要跟風。

中醫中雖沒有臀部理療的概念,但臀部卻有督脈和膀胱經經過,為陽氣聚集之處。這裡有一個很好的養生穴位,就是八髎穴。

八髎穴是八個穴位的總稱: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八髎穴所在的區域,就是盆腔所在之處,鄰近胞宮。這個區域的皮肉,應該是很鬆軟,能捏起來的。如果不鬆軟,說明經絡可能處於一定的“亞健康”狀態,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八髎穴來改善身體內部環境。通過在八髎區域進行提捏、推拿、按揉、拔罐或艾灸,可以從外而內調理胞宮。

另外,督脈起於胞宮,主一身陽氣;任脈主一身之血;衝脈則為經脈之海,五臟六腑都要靠這些大脈來支配。八髎穴是支配盆腔內臟器的神經血管匯聚之處,是調節人一身氣血的總開關,因此,務必保證這些穴位暢達無阻。運用中醫智慧調理身體,應內外兼修,建議患者用中藥溫腎補陽,調整體質或艾灸上述重點穴位,對失眠、便祕等疾病的治療,甚至情緒的疏導都有很好的作用。

這些穴位對心臟好,越按越健康

高血壓:百會與太沖穴

一般來說,肝火熾盛證和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證是高血壓病最常見的證型。肝火熾盛證患者多表現為頭暈、頭脹,或頭痛劇烈,面紅目赤,口苦口乾,急躁易怒,小便黃,大便祕結等。肝腎陰虛、肝陽上亢證的患者常表現為頭暈耳鳴,頭目脹痛,急躁易怒,口苦咽乾,腰膝痠軟,耳鳴如蟬,失眠等。針對這兩型患者,我們可以選用太沖穴和百會穴進行穴位按摩。

穴位選擇:1.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交叉處,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穴。2.太沖穴,位於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拇趾、次趾夾縫向腳背方向二橫指,即是太沖穴。

按摩方法:力度由輕到重,循序漸進,以局部出現酸、麻、脹、痛和(或)發熱為準。每穴每次按揉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

需要提醒的是,高血壓患者可以按摩穴位輔助治療,但千萬不要擅自停藥。此外,在情緒激動或者身體不適、漏服降壓藥等情況下,一些患者血壓會突然升高,常伴隨頭暈、頭脹痛,有的可能還會出現噁心、胸悶等症狀。這時不論是高血壓病人還是家屬都會比較緊張,反覆地量血壓,殊不知,緊張的情緒會導致血壓居高不下或越量越高。一般建議的是,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時間測量血壓是正確的。如果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大可不必緊張,儘量放鬆,在床上靜臥休息,按摩上述穴位,多數情況血壓會逐漸降下來。如果血壓超160/100毫米汞柱,建議口服降壓藥,然後靜臥休息並進行穴位按摩。如果血壓超過180/100毫米汞柱,出現噁心嘔吐或胸痛、喘憋等症狀時,應馬上就醫。

心絞痛:內關、神門、檀中穴

心絞痛患者在大量體力活動時,可能會出現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穴位按摩能擴張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緩解症狀。

穴位選擇:1.內關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尋找這個穴位時,我們先用力攥緊左拳,將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無名指放在左手腕橫紋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上凸起的兩根筋相交叉點就是內關穴。2.神門穴,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3.膻中穴: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按摩方法:將拇指或食指指峰(避免用指甲用力掐按皮膚)放於穴位上,先揉後按,以向下按壓為主,左右交替進行。力度由輕至重,以使其穴位產生酸、麻、脹、痛、熱等效應為度。每天上下午各進行一次,每穴按摩2~3分鐘。該方法適合冠心病患者日常保健或心絞痛發作時進行。但是,如果心絞痛發作時胸痛程度重,持續時間超過5分鐘,建議立即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物,若胸痛持續不緩解,應馬上就醫。

心律失常:神門、郄門、內關穴

正常人安靜狀態下的心跳次數在每分鐘60~100次,當過快、過慢或者出現不規律的搏動,就叫做心律失常。臨床上包括期前收縮(俗稱早搏)、心動過速或過緩、傳導阻滯、房撲、房顫等,發作時患者常出現心悸、胸悶、頭暈、乏力等症狀。

穴位選擇:郄門穴,在腕橫紋上5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大致相當於腕橫紋和肘橫紋中點,兩條肌腱中間,神門、內關穴位置如前所述。

按摩方法:將拇指或食指指峰(避免用指甲用力掐按皮膚)放於穴位上,先揉後按,以向下按壓為主,左右交替進行。力度由輕至重,以使其穴位產生酸、麻、脹、痛、熱等效應為度。每天上下午各進行一次,每穴按摩2~3分鐘。郄門穴位置較深,按壓時力度要稍重,按壓的時間可以延長至每次5分鐘。

還需要提醒的是,心律失常分很多種類型,有些患者伴有較重器質性心臟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或患有甲狀腺疾病,還有些心律失常會危及生命,如室性心動過速、室撲、室顫等,這時需就醫。(人民健康網綜合自生命時報、健康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