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已至,末伏未出,在這“爭秋奪暑”之時,民間有“伏天一碗羊肉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也有立秋吃餃子的習俗。那麼這些習俗中是否蘊含有養生的道理?立秋時節養生又有哪些方法?邀請到湖北省中醫院金勁鬆主任醫師,談一談暑熱秋涼並存之時如何養生。

防:秋 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秋天在五行屬金,在五臟屬肺,外界燥邪傷肺多發生在秋季,故又稱秋燥。秋燥分溫、涼兩種,初秋時節以溫燥為主,有皮膚乾燥、乾咳少痰、咽乾咽痛、便祕等症狀。

立秋後,燥氣逐漸當令,氣燥容易傷肺,進而耗傷津液,會出現口乾舌燥、咳嗽咳痰等不適症狀。中醫認為,肺為“嬌髒”,不耐寒熱,通過鼻與外界相通,容易被秋燥所傷。

動:養 肺

秋季堅持練習此功,有保肺健身功效。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3次嚥下,並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顎,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唸“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36次。

養:心 神

立秋後晝短夜長、晝夜溫差慢慢變大,此時自然界陽消陰長,身體也應順應節律轉變,以“收斂”為主。建議不要熬夜,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中醫認為,早睡能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此外,秋季是豐收的季節,但秋風蕭瑟、落葉滿階等自然界的變化,也容易讓人“悲秋”,出現情緒失落、失眠、焦慮等問題。所以,立秋後要重點養護心神,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內心狀態平和。生活中,遇到不開心或傷感的事情時,要主動想辦法排解,可通過體育鍛煉和戶外旅行甩掉情緒“包袱”。

食:要 潤

在“爭秋奪暑”之際,人們喜歡吃綠豆、苦瓜等清熱解暑的食物,但民間也有“伏天一碗羊肉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意思是在氣溫最高的伏天要吃羊肉這一在中醫理論中屬於溫、熱性質的食物。

大熱天還能再“加把火”嗎?中醫的回答是:可以。中醫養生十分講究陰陽的平衡與轉化,陰陽兼顧才能達到最好的養生效果。《黃帝內經》曰“春夏養陽”,三伏天雖然是陽氣最旺盛的時段,但同時也是人體肌理大開之時,陽氣容易從體表發散出去,體內的陽氣反而會變少,更容易受到寒涼邪氣的侵襲,這也是為什麼三伏天容易出現肌肉僵硬痠痛、腹瀉、腸痙攣等胃腸道刺激的症狀。所以在天氣最熱的時候適當地食用牛羊肉等一些溫補的食材來固護體內陽氣,可以滋陰補氣,增強人體抵抗力。但是凡事需有度,食補也不可過量,特別是體熱、痰溼體質的人群,只可少量食用。

除了多飲水之外,此時人們還可選擇養陰潤燥的食物進行“食療”。平日飲食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靜心安神的食品為主,如芝麻、蜂蜜、百合、銀耳、乳品等,均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作用。不宜多食粗糙纖維的食物、刺激性強的食物。

潤肺飲品DIY

·去燥潤肺選雪梨

甘蔗荸薺雪梨汁:取青皮甘蔗、荸薺和雪梨適量,榨汁飲用。青皮甘蔗甘寒,能和中潤燥,清熱除煩;荸薺味甘性涼,可以解毒生津潤肺,消食除脹;雪梨生津潤燥,清熱化痰,還能降血壓、軟化血管、促進大便的排洩。

川貝燉雪梨:取雪梨一個,洗淨削皮切開,去核掏空,放入川貝粉10克、冰糖20克,蓋上梨蓋,用牙籤固定,放入碗中隔水蒸30分鐘即可。川貝甘寒味苦,養陰潤肺,止咳化痰;雪梨性寒味甘,潤肺清燥,降火消痰。

·生津茶飲祛溫燥

原料:青果5個(搗碎)、石斛6克、甘菊6克、荸薺5個(去皮)、麥冬9克、鮮蘆根2支(切碎)、桑葉9克、竹茹6克、鮮藕10片、黃梨2個(去皮)。

此茶生津育陰,清熱潤燥,可治療口乾咽燥,煩渴乾咳的秋燥症;亦治溫病熱盛,灼傷肺胃陰津,口中燥渴,咳唾白沫,黏滯不爽者。

滋補身體這樣做

·健脾和胃有小米

小米又名粟米,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作用。小米粥可以健脾、益胃、補血,適合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反胃嘔吐、腹瀉及產後、病後體虛者以及消化性潰瘍患者食用。小米粥上面浮的一層俗稱“米油”的細膩黏稠物尤其營養豐富,滋補力最強,有“米油可代蔘湯”的說法。

·補腎佳品是枸杞

隨著治未病觀念漸漸深入人心,枸杞成為人們茶杯裡、湯鍋裡的常見物。枸杞真的“百益無一害”、人人都能吃嗎?

枸杞性味甘、平,有潤肺養肝、滋補腎精的功效。腎精是人的根本和原動力,腎精充足,則骨骼健壯,活動矯健;腎精不足則骨軟無力,畏寒疲軟,腎精會逐漸消耗,所以滋補很重要。枸杞是醫食同源的典型代表,是滋補腎精的佳品,但是並不是人人適合。痰溼體質人群、正在感冒發燒、身體有炎症、腹瀉的人都不能吃。比如,一個體熱痰溼的人,皮膚、頭髮油膩,舌苔厚膩,說明體內溼熱很重,如果再食用枸杞,則會“雪上加霜”,增加體內溼邪。此時應該先“洩”再“補”,就是先食用菊花等藥食同源的藥材泡水清除體內溼邪之氣,再補足腎精。

·餃子選餡兒很重要

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立秋吃餃子的習俗,這蘊含中醫養生的道理嗎?專家認為,吃餃子本身並沒有什麼養生的道理。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而異,這些都是中醫養生原則,人們在養生的時候,要考慮自己的體質和所處的時令。餃子皮是麵粉製成,麵粉本身對養生沒有太大影響,但是餃子餡裡卻大有文章。比如,夏天吃苦瓜肉餡的餃子可以除溼散寒,秋季吃百合蔬菜餡的餃子可以滋陰去燥等。(胡夢 萬凌翔 喻京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