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楊慎:是非成敗轉頭空!

戲說楊慎:是非成敗轉頭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正所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詩人的這首詞既有杜甫“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氣勢,又有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嘆,同時又多了幾分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超然和哲理。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首詞的創作者——楊慎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是明代三才子之首。

楊慎的一生可謂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楊慎出生於官宦之家,自幼聰慧,其父是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24歲高中狀元,本來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世事難料,37歲時,被貶於南荒,其後一直未能得到皇上的赦免,病死在南荒。

楊慎的一生,以37歲這年為分界線,37歲以前,楊慎是名播海內外,風光無限,37歲以後,漂泊南荒,蹤跡不定。

戲說楊慎:是非成敗轉頭空!

被貶到雲南對於楊慎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悲劇,但是對他的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來說卻堪稱幸事。

如果沒有流放歲月的閒暇,沒有南疆風光的薰陶,沒有遠離官場是非的自在以及沒有經歷人生浮沉、生死離別的體驗,楊慎或許只是政治史上的一位高官而不能成為文學史上的一代大家。

楊慎的一生著作豐富,《明史》曾記載:

“明世紀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詩文外,雜著之一百餘種,並行於世。”

楊慎所著內容極為廣泛,涉及到天文地理、經史百家、典章制度、音樂戲曲、詩詞歌賦等等。

而楊慎在文學創作方面,詩詞的成就是最為顯著的,一方面是由於他自身的天資聰慧,13歲便寫下許多詩詞步入文壇,曾得到當時茶陵詩派的首領,內閣首輔李東陽的認可。另一方面,也是與自身的獨特生活經歷有關。

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絕麗之學,隨題賦形,一空依傍,於李、何諸子外拔戟自成一隊。

楊慎在文學上的創作是足以與明中葉“前七子”相提並論的。

戲說楊慎:是非成敗轉頭空!

楊慎的詞基本上是屬於婉約派,多為一些描寫滇南風光,抒發自己內心情感的作詞。但是也有氣勢磅礴,語言豪放的作詞。後世人曾經評論過:

“明自中葉以後,知詞僅三人,楊升庵、王弇州及臥子

而在寫詩方面,可以說,楊慎的詩歌代表了他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他的詩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是揭露帝王荒淫,反應民生疾苦。比如:

誰道神仙事渺茫,丹成飛上白雲鄉。傳衣已付林靈素,遁跡先從劉混康。

山中宰相洞中仙,白犬黃雞上碧天。聖主恩深漢文帝,不教欒大藁街懸。

作者通過以古喻今,借用典故,對世宗進行諷刺。

其二,便是在抒發懷才不遇的苦悶之情。本來前途無限的一個世家才子卻淪落到發配充軍。換成是誰誰心裡都會鬱悶。他曾在詩中以老馬自喻說:

老馬為駒下皁棧,昔日友龍今伴雁。棄置徒傷田子魂,剪拂曾遇孫陽盼。

長鳴蕭蕭失風雲,知道悠悠忘泉澗。金式如堪鑄伏波,彩毫還擬圖韓幹。

這時候的他已經被貶20多年,但是時間卻沒有腐蝕他的報國之志,他沒有意志消沉而是為壯志未酬,抱負難成感到不甘,他渴望建功立業。

其三,便是在描寫風光景物這一方面。

楊慎被貶雲南以後在這生活三十多年,留下了許多描寫雲南景物的詩詞,可以說填寫了詩詞史上的一段空白。

天氣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時春。

楊慎的詩詞描繪了一幅又一幅美麗的滇南風景畫。

戲說楊慎:是非成敗轉頭空!

官宦之家 少年俊才

楊慎出身於一個書香門第的官宦之家,從他的祖父說起,一門五世都是當官的,家族四代出了六個進士一個狀元,他的父親是當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他的母親是出身書香門第的黃夫人。

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裡,意味著楊慎從小便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而楊慎打小便很聰明,按照楊慎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八歲就傅,雙臂一硯”,楊慎十一歲學作近體詩,十二歲時,擬作《弔古戰場文》,其中有“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的警句,得到了自己叔父的大力讚賞。十三歲時,楊身邊跟著父親進京,沿途寫下諸多詩篇,得到了當時茶陵詩派的首領、內閣首輔李東陽的欣賞。

正德二年,楊慎參加了當年的鄉試,成功奪得鄉試第一。

正德三年,楊慎參加會試,考官看了楊慎的的試卷後,將其列為首選,但不慎將燭花落到考卷上,致使楊慎的考卷被燒壞,因此只能給楊慎下第。

楊慎曾經為此寫過一句詩:“空吟故國三千里,悔讀南華第二篇。”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惆悵之情。

意外落榜的楊慎沒有灰心,三年後,楊慎成功獲得會試第二。之後,在四月的殿試當中獲得了殿試第一,賜進士及第。

而楊慎也就此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戲說楊慎:是非成敗轉頭空!

直言諫君 被貶雲南

翰林院是明朝朝廷的儲才之地,相當於人才儲備庫,國家許多的人才都是翰林院出身的,在當時,翰林院可以說是通向內閣的階梯。

而楊慎便很幸運的被選入了翰林院,擔任翰林修撰,一踏上仕途,便獲得了一個如此令人羨慕的職務,這使得楊慎十分滿意。

在翰林院工作,使得楊慎有機會可以遍讀“皇史宬”中的藏書,也就是可以閱讀皇家藏書,“枕籍乎經史,博涉乎百家”,楊慎獲得了大量的知識,這為後來從事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楊慎步入仕途,供職於翰林院,這時候正是明武宗朱厚照大肆遊玩的時期。

明武宗繼位以來,國家法紀敗壞,國事日非,危機四伏,奈何皇帝荒嬉無度,朝綱盡廢,楊慎寫下了一篇《丁丑封事》上書勸諫,指責皇帝“輕舉妄動,非事而遊”。但是武宗依舊我行我素,根本就不予理睬,其後,楊慎又寫下諸多詩文來勸諫明武宗,但是武宗根本不聽勸告,最終楊慎心裡感到極度失望,覺的留在京城也無可作為,於是便稱病告假,返回自己的家鄉。

後來,楊慎返回都城繼續在翰林院任職,正德十六年,武宗朱厚照駕崩,由於他無子,最終迎立從弟興獻王的世子朱厚熜繼承帝位,是為世宗,改元嘉靖。

楊慎在當時因為性格過於耿直,率真,沒有得到嘉靖的喜愛。

後來,在“大禮議”一事中,楊慎聚眾請願,最終被流放到雲南。本來嘉靖剛登基時便不是很喜歡這個臣子,再加上在議大禮中站在了皇上的對立面,因此落得個永遠流放的下場。

在這裡小小提一下“大禮議”,

當時朱厚熜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登上皇帝寶座後,按照 皇統繼承規則,朱厚熜要承認孝宗是“皇考”,享祀太廟;自己的生父只能稱“本父”或“皇叔父”。但是朱厚熜即位後第六天,就下詔令群臣議定他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考”按皇帝的尊號和祀禮對待。

這樣,皇統與家系就成了當時內閣大臣紛爭的議題。

戲說楊慎:是非成敗轉頭空!

謫戍永昌 病逝異鄉

大禮議是楊慎一生中的轉折點,由於楊慎帶頭跪門哭諫,世宗將其發配充軍到雲南永昌,此後,楊慎的後半生便一直在雲南度過。

楊慎在雲南流放的三十多年裡,並沒有因為皇家的冷酷無情,時間的匆匆流去而消極頹廢,他每天都充滿著希望,希望皇上可以赦免他,允許他返回家鄉,重新受到重用,但是他卻小看了帝王家的無情,嘉靖年間六次大赦,但是卻一直沒有赦免楊慎。

但是楊慎卻始終堅貞不屈,對自己人生的追求十分執著,他六十歲時自述其志說:“翠柏蒼松元自勁,歲寒那肯變天真。”到七十歲時,說:“老狂不怕玄冬冷,呵手揮毫興未闌”

楊慎在被流放期間,雖說每日只能寄情于山水,流連於文學創作,以此來緩解自己的憂愁,但是他卻一直關心著民間疾苦,不忘國事,他曾經多次上書為百姓請願,不顧自身的安危也要為百姓謀福。

在他最後的時光裡,他曾經寫下一篇《自贊》來啟迪後人:

“臨利不敢先人 ,見義不敢後身 。諒無補於事也 ,要不負於君親。 ”

在利益面前要避讓三分,在義面前要勇往直前,站在義的高度,維護老百姓的利益,真正的為百姓做事,為百姓擔責。

這便是楊慎對自身的要求,他這一生,從步入仕途,踏足官場開始便一直為想要老百姓著想,為國家著想。

正如前文所說,如果當初沒有被貶雲南,歷史上會少一位文學大家但同時也會多一位千古名官。無論什麼時候,一心為老百姓的官員才是一位出色的官員。

戲說楊慎:是非成敗轉頭空!

是非成敗轉頭空

楊用修為人,才高學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楊慎的一生立志為國,不謀私利,被貶之前,楊慎想用自己的才華做出一番事業,被貶之後“安時處順,以終餘年”。

楊慎的一生是個悲劇的一生,他博學多才,忠貞正直,但半生流放,客死異鄉。如同楊慎這般人,中國的歷史上還有很多,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向封建帝王直言忠諫,可是忠言逆耳,最終都因帝王而落下一個慘淡的人生。

千百年來,在楊慎之前,便有許多知識分子因直言進諫而丟掉性命,但是楊慎明明知道忠諫的後果,但仍然勸諫君王,這就是古代文人的一種風骨:“忠貞不屈,視死如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