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元宵乞巧

楊梅 元宵 民俗 手工藝 有內涵有故事 2017-04-03

舊時候,泉州民間供奉著五個家神。從性別上分,五個家神中有三男二女。門神、灶君、井神是男性;床母、廁姑是女性。

廁姑,又叫冬絲娘。冬絲娘不是她的本名。“冬絲”二宇,乃是形容她的纖細的身材、孱弱的體質、文靜的儀表、精巧的手藝。這個神,原是民間能人 的化身,她是泉州工藝美術界的祖師孃娘。

冬絲娘為啥又被供為廁所之神呢?“廁”與“工藝美術”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說來話長。

原來,冬絲娘對美術有特殊的稟陚,天生有一對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描花刺繡,樣樣皆能,手藝可精巧哩!她十分注重實踐。雖然,她不懂得素描 呀、寫生呀、透視呀,可她信守一條準則,那就是不斷地向自然學習,向生活學習。對自然界的奇花異果,她很注意觀察,而且默記描摹的功夫特別好, 畫什麼,像什麼,繡啥樣,像啥樣。哪一種花果形態的細節她不瞭解,便向花農果農求教。難怪她描繡出來的藝術作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據說,每種花她都實地觀察過,唯獨楊梅的花沒見過。她聽說楊梅是無花的,心裡有些納悶,請教了果農。果農告訴她說:“楊梅不是無花的,楊梅的 花也和曇花一樣,開花期很短很短,只是在元宵節半夜裡才一現。”這麼一來,冬絲娘才把心中的疑團解開了。

某年,正月十五午夜,皓月當空,灑下一片銀光,給大地添了神祕的色彩。風兒平和,屋下的相思樹、合歡樹、楊梅樹的枝兒沒一點晃動,四周寧靜 極了。冬絲娘踩著輕盈的步伐,攀上楊梅樹,細心地尋覓著花朵。果真找到了,那從未見過的花蕊羞答答地吐露在枝頭。冬絲娘集中注意力,把花的形態 默記下來。此刻,求知的慾望得到最大的滿足。她心裡閃過這麼一個念頭,日後,如果有人問她,什麼叫作倖福,她將亳不猶豫地答道:見到楊梅花就是 幸福。就在下樹的那會兒,一個不小心,冬絲孃的腳尖踩到一根枯枝上去了,“啪”一聲,連人帶枯枝滾跌下來了。樹下有個大糞池,她沉沒在糞池裡。時 值半夜,鄰里均己入睡,沒人來救,她與世長辭了。人們傷心她不幸死於糞池,所以視她為那裡的神明。

後來,泉州的鄉親們把冬絲娘神化了。一年之中,年輕姑娘有兩次“乞巧”活動,一次是七夕向織女乞巧,一次是元宵節向冬絲娘乞巧。泉州民間還 流傳著這樣的歌謠:

冬線娘,冬絲娘,教咱織帶,教咱繡花。

教咱織帶好滾邊,教咱繡花好掙餞。

人們還設想,冬絲娘體質孱弱,腸似雞腸,肚似雀肚,食量很小,所以供品只用三個小酒盞盛著:一個雞頭,一盞糯米飯,幾粒花生米。供後就把這 些東西棄在糞池裡。就這樣,泉州的鄉親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紀念著冬絲娘。年輕的姑娘們,一年一度,輕聲地向冬絲娘乞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