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圈、楊紅櫻這麼受歡迎,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多讀?

米小圈、楊紅櫻這麼受歡迎,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多讀?

“按著書單推薦的書來買,孩子都不看,就喜歡看米小圈怎麼辦?”

“孩子就看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對老師推薦的其他動物小說都沒興趣,這是為什麼?”

“孩子喜歡看書就行啊,為什麼說要挑好的書呢”

“米小圈、沈石溪、楊紅櫻這麼受孩子們歡迎,為什麼文學界卻質疑聲不斷?孩子喜歡不就行了嗎?不一樣都是閱讀嗎?”

“以前不都沒書看嗎?不照樣出大文豪麼,讀本書還選來選去幹嘛?”

“到處都有推薦書單,我們到底按誰的推薦來買?”

……

在這個全民重視教育與閱讀的年代,關於閱讀的問題各種各樣,尤其從小學開始,書單到處都有,然而真正落實下來家長們又很頭疼,書單那麼多,買誰的?按書單買,孩子又不喜歡怎麼辦;孩子喜歡的,自己再一看,都是大家質疑的書籍,推薦不要多讀的?……那我們到底該怎麼給孩子挑書?到底需不需要在書籍方面把關?

米小圈、楊紅櫻這麼受歡迎,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多讀?

為什麼要給孩子選的書把關?

買書看書,看起來不算多重要的是,就像書要看,飯要吃一樣簡單直白。那為什麼挑好的書呢?以前沒書看的時候,能讀到書就不錯了,現在各種書籍充斥市場,選書反倒成了難題。那這書到底要不要經過挑選後再讀,當然!

類比一個例子:比如小孩吃東西,你最先給他吃街邊小糕點,吃段時間後,然後再去吃下午茶點心,吃完後,你再問孩子你選哪個,他肯定選後者,也知道後者的有點,但前者他仍有記憶,沒得選時,他肯定還是願意吃。

反過來,一個孩子吃慣了下午茶點心後,你讓他去吃小糕點,這養叼了的嘴,很快會告訴你,這糕點比起平時的差距在哪,口感有哪些不同等。

同理,這可以換成小餐館與五星級大廚、普通餐酒和名葡萄酒等等,而這一前一後,區別在哪?在於“品味”二字。就像當你習慣喝名酒後,再來普通餐酒喝,你很快能區分其中的優劣。也就是說,快餐偶爾吃吃可以,但不能長期吃。雖說,這個類比顯得有點粗痞,但確實同理。

所以,你的選擇拉高的是你的起點。最重要的是,喝名酒不是每家人都可以,但是書你可以。優秀的書,和一般的書,差價並不大,但是給孩子精神思維上的影響卻非常大,當你習慣了對話於精神世界裡各色人物時,你對街邊的《知音》則是另外一種思考了。作家葉開在他的著作《對抗語文》中也提過:小學生年級小,理解力不夠,要趁著記憶最好時多誦讀經典……經典作品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有用的精神營養,而且會隨著你的成長,隨著你的理解力的增強,給你帶來不同的感悟。經典之所以能還能成為經典,因為它們都是作家經過長期的思考積累,千錘百煉磨練好自己的技藝之後才寫出來的。

如果,你還在說:我又不指望孩子成為個大文豪、大人物,就做個普通人,選書有那麼重要嗎?那麼,只問你一個問題:同樣的錢,你選什麼書來給孩子讀呢?

米小圈、楊紅櫻這麼受歡迎,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多讀?

優秀的兒童文學,到底好在哪?

瞭解優秀的書籍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但是其優秀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這個問題大概是所有重視孩子閱讀的家長很想了解的。

想要了解兒童文學書籍的優劣,不妨先看看兒童文學發展的幾個階段性的理論:第一個階段,兒童文學是教育的,藝術作為手段完全服務於教育目的;第二個階段,藝術既是手段同時也是目的,作為手段它運載教育內容,作為目的是指載體本身也有審美的價值;第三個階段、藝術不是手段,而是審美整體,對藝術品來說,藝術審美就是它根本和最高的目的。

用我們直白的語言來理解,即使:有些兒童書籍就是用來教育孩子的,將“道理”用故事包裝一下,基本無文學審美而言,為教育而教育,為道理而道理;第二種則是教育與文學審美並存,但是教育是目的,一定的文學審美只是為了服務於教育目的;第三種則是其本身是文學作品,給孩子帶來教育意義的是其審美的整體。

近年來,許多作家、理論家信奉第二種觀點。但劉緒源、曹文軒等作家力倡第三種觀點。作家劉緒源在其著作《兒童文學的三大母題》中,把教育性稱為審美中的理性,並認為,離開審美它們就是作品的外在因素或破壞因素。只有當它們自然流露於作品這一整體之中,成為審美情感運行過程的有機部分時,才會在文學中獲得自身的價值。不是文學的概念大於審美,而是審美的概念大於文學。

如果我們將身邊的兒童文學書籍對號入座,很容易發現其中的區別——關鍵還是在於文學性。其中,劉緒源先生也對其中一些作品作出過評論:比如對比同樣寫淘氣的孩子的意大利萬巴《搗蛋鬼日記》和楊紅櫻的《馬小跳》:

《搗蛋鬼日記》當中,書中的“我”也曾懵懵懂懂闖禍,但他顯得那麼無辜,那傻傻的性格可愛而又真實,完整地貫穿於書中的一切細部,讓整部作品渾然天成,沒有拼湊的痕跡。書中有一節,寫“我”開了一個最平常的挖下你笑,結果兩位老人一戴上眼鏡,眼前一片模糊,頓時大驚失色,窮的那位因不能工作而絕望,富的那位則急著寫遺囑(由此還暴露出家族中的陰謀)。至於“我”開的什麼玩笑,作者始終沒有點破,當然讀著可以猜出是他悄悄地換了兩位老人的鏡片。看的出,這樣的作品,不僅內涵豐富,藝術概括力強,而且十分講究佈局和構思。

……而這一切,在楊紅櫻的作品中似乎都難以覓得。她的筆下只有故事,那種變得很匆忙的調皮搗蛋的故事,而沒有弦外之音,也沒有精緻的謀篇佈局。至於人物,馬小跳與五三班的肥貓他們就沒有多少區別,總之就是調皮,是一種單一的模糊的而影子,即使字數累計到幾十萬字,也讓然沒有寫出清晰、真實、多層次的“這一個”來。而且這些故事從頭至尾沒有多少發展,除了馬小跳年齡見長,故事即使只有數量的增加而已。

從劉緒源先生對兒童文學作品的對比中,我們能管中窺豹,慢慢去領會真實優秀的兒童文學的精妙之處。在《莫扎特 所謂無常》一書中,在“亞麻”一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有美的“花朵”,沒有花朵之美,大概很完全詮釋了真正經典的兒童文學之“花朵之美”。因為“一部真正傑出的文學藝術作品,它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審美的正題,而不是多少沾染上一些審美的塗料。”

米小圈、楊紅櫻這麼受歡迎,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多讀?

怎樣挑選優秀的兒童文學

好的書籍能讓大腦汲取養料,閱讀優秀的書籍甚至可以改造大腦(詳見《閱讀改造大腦》)。既然書籍的選擇如此重要,那麼如何來選擇給孩子的書呢?

其實通過座標圖來選擇,縱向座標是孩子的年齡、興趣、閱讀水平等,橫向座標則是出版社、作者、作品獲獎情況等,來鎖定孩子的閱讀書籍。

為什麼要將孩子年齡、興趣、閱讀水平作為選擇座標因素,因為無論是多優秀的書籍,首先你需要明確: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他的興趣及閱讀水平都決定了他能多什麼樣的書。比如同樣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有的孩子閱讀水平已經可以啃下大部頭小說《三國演義》,而有的卻只能讀橋樑書,有的孩子喜歡溫情溫馨的書籍,有的喜歡搞笑幽默的書籍,以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前提下,所以你所選擇的書前期的分別則會非常明顯。

再詳細一些來說。比如針對一個一年級孩子,他屬於閱讀橋樑書水平,喜歡幽默搞笑的書籍,這時你需要引導孩子讀哪些書呢?這時你需要了解市面的橋樑書有哪些,通過出版社、各種書單推薦、以及孩子的意願,你會發現擺在眼前的書大概有這些(往期橋樑書推薦書單):《米小圈系列》、《老鼠記者》系列、《晴天有時下豬》、《啟發童話小巴士》橋樑書系列、《我的小姐姐克拉拉》等等(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這時候,如果你仔細來查找書的出版社、作者及獲獎情況,以及對書籍評論,再和孩子一起來挑選,你就會發現男生選《老鼠記者》系列居多,女生則喜歡《我的小姐姐克拉拉》系列居多,不要小看孩子們的眼光,不要認為每個孩子都喜歡米小圈,其實他們同樣知道比較的。

如果閱讀水平差距不大時候,通過出版社、作者等來選擇作用就更為明顯。如果一個三年級孩子特別喜歡動物小說,你嘗試將沈石溪的動物小說和西頓動物小說、黎達的動物小說放在一起,讓孩子每本書讀十頁,看他們更喜歡哪一本,並說說為什麼喜歡?

如果是同樣的作者,又如何選擇呢?這就要看版本,一看是否是全版(即無改編),二是出版社及出版時間,如果是國外引進小說,還要看翻譯者。

比如孩子們經常讀到的童話,就有無數個版本,有給幼兒的圖畫書,有各種改編版,美繪版等等,仔細對比幾個版本,你就會發現那些改變版本根本沒法讀。作家葉開在著作《對抗語文》語文中,就有一篇《被刪改的安徒生童話還是童話嗎?》就對比過兩個版本:

安徒生:有一個豆莢,裡面有五粒豌豆。它們都是綠的,它們就以為整個世界是綠的。事實也正是這樣!豆莢在生長,豆粒也在生長。它們按照它們在家庭裡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陽在外面照著,把豆莢晒得暖洋洋的;雨把它們洗得透明。這兒是既溫暖,又舒適;白天有亮,晚間黑暗,這本事必然的規律。豌豆粒坐在那兒越長越大,同時也越變得沉思起來,因為它們多少得做點事情呀。編寫者:有一個豌豆夾,綠瑩瑩的,好像一間綠色的小房子,裡面住著五顆豌豆,也是綠瑩瑩的。它們一排兒坐著,誰也不跑來跑去。時間一天天過去,豌豆夾慢慢地變黃了,豌豆也慢慢地變黃了,它們長大了,長得結識了。

一對比,就會發現改編者改寫的顯而易見的低級無趣,但還是會有人硬說這個改編版很好,很符合小孩子智力水平。這種實現設定小孩子的智商和理解能力比較低級,先傷害他們的自信心,然後給他們喂“三聚氰胺”奶粉的做法,語文書(市面的書籍)很常見。

米小圈、楊紅櫻這麼受歡迎,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多讀?

所以在選擇書籍時,一定要儘量避免選擇改編版本;其次選擇出版社,國內優秀的少兒圖書出版機構有: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浙江少兒出版社、明天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海豚傳媒等,這些出版社的書籍都不錯;其次看出版時間,儘量不要選擇時間太近的,因為這些書還沒有經過市場檢驗,不好把握;也不要選太遠的書,因為排版裝幀等問題閱讀感受會減弱。

最後,引進的翻譯版本,則要看看翻譯者的情況,同樣的書,翻譯的優劣直接決定書的優劣。就普希金的詩集,很多人都翻譯過,但是實力強的出版社會精挑出其中最優秀的。一般好的翻譯家都會給大出版社投稿。如果自己有鑑別能力,就看翻譯家就可以,自己不能鑑別的話,就買大出版社發行的。

閱讀是一件有趣的事,也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從小學到中學的黃金十年,孩子能讀到什麼好書,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既然我們作為在引導孩子閱讀的路上如此重視,不如更用心一點,在孩子讓孩子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讓閱讀改變我們的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