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強的機器人、許家印的車


地產轉型是熱詞。

最早始於2009年,特別是鬱亮提出“白銀時代”的趨勢判斷——房地產行業已經度過了最黃金的歲月,但也絕不是就要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號。只不過,過去“膽大為王”,人人皆可賺錢且越膽大越賺錢的時代結束了。此後,關於轉型的思考、議論或行動逐漸納入開發商的議事日程。

世事難料,金融危機之後,對房地產市場有諸多鼓勵,房地產市場逆勢而上,迎來一輪快速的上漲,但在上漲背後,也引起了社會輿論的質疑,在質疑聲中,開發商轉型的步伐便有些猶豫。

不過,一冷一熱,讓地產商們開始思考在地產主業之外的更多發展方向。

01

39年前,楊國強成為了一名包工頭,他的人生迎來轉變。不曾想,有朝一日成為“中國最土的首富”。

從建築包工頭到房地產,楊國強大半輩子都在與建築打交道。

楊國強貧苦出生,18歲前沒有穿過鞋、沒有穿過襪子,23歲時衣服上打的補丁已經完全掩蓋衣服原有的顏色。“我在家煮飯煮了10多年,像種菜、放牛等很多農活也幹過。”有人也把楊國強稱為“赤腳大亨”。

楊國強與建築的不解之緣,讓他對建造房子有著濃厚的興趣。

39年後,楊國強要成為高科技基因的包工頭,用機器人造房子。

“科技的進步不可想象”!

楊國強做過建築工人,對於建築工人重複的高強度工作深有體會。建築工人通常在室外各種氣候條件下工作,並且從事的是高強度的體力活,是所有職業中工傷和疾病發生率最高的工種之一。春夏秋冬風吹日晒,夏天有時高達42度高溫,仍然堅持工作。

楊國強對於機器人造房子寄予厚望:它首先是符合我們對零傷亡和安全的追求,第二能使我們的質量提升,第三能使我們的效率提升。

按照楊國強的設想,如果一棟30層樓的建設,70%的工人用建築機器人完成,留30%的建築熟練工,培養20%的操作建築機器人的新型建築工人,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和質量問題,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並節約大量成本。

機器人造房子靠不靠譜?

從技術層面來看,建築機器人的開發應用始於20世紀80年代,以日本最為領先。韓國、美國、德國、西班牙等的建築機器人發展迅速。建築機器人應用在四個方面:設計、建造、破拆、運維。

設計方面,也就是讓機器人來代替CAD,成為設計師的合作伙伴。

建造方面是建築機器人需求量最大的一部分,涉及到所有工藝的機械化、自動化與智能化。分為工廠和現場兩個領域。

運維方面是建築機器人的持久性應用領域,涉及到管道檢測、安防、清潔、管理等眾多運行維護的場合。

破拆方面是除了爆破以外,未來大型建築的破拆、資源再利用將是未來巨量建築的一個難題,機器人將派上用場。

2015年《中國製造2025》發佈,標誌著機器人產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從2013年開始,我國機器人產業踏上了快車道,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佔據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規模達到84.7億元。

建築機器人與工業機器人不同的是:

對於工業機器人而言,機器人是固定的,物料是移動的;而建築機器人是機器人移動、建築物是固定的。

也就是說建築機器人是移動機器人。

移動機器人的概念是在40年代首先實現的,它們是可移動的機器,有些能說話、行走、清潔、拍照等。但從未用於建築領域。

如今,移動機器人被開發用來服務於建築產業,尤其是BIM技術。它們配備有Wi-Fi連接、本地定位系統(LPS)和數碼相機。LPS技術使得機器人能夠以每分鐘1000平方米的水平速度掃描建築物,並且能夠垂直向達到4英尺的高度。這些信息對設計過程有很大用途,並且可以將座標、溫度、輻射甚至空氣質量傳送給設計團隊。這項技術還為將來的維護帶來利潤,它可以拍攝照片和視頻,來檢查建築物的最新情況。

建築機器人從技術層面是可行的,就看楊國強能不能夠實現?

02

許家印與楊國強的人生經歷不同的是:許家印做過車間主任。

2019年1月29日,恆大NEVS與超級跑車公司柯尼塞格簽訂合作協議,雙方組建成立一家致力於研發和生產製造世界最頂級新能源汽車的合資公司。合資公司使用柯尼塞格的技術專利和品牌。

柯尼塞格於1994年創建,有著瑞典空軍基因的柯尼塞格多次刷新多項量產車世界速度記錄。憑藉出色的表現,柯尼塞格已成為世界上最搶手的超跑品牌,並且柯尼塞格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也全面領先,擁有多項世界領先的黑科技,涵蓋輕量化、動力驅動系統、電氣化、智能駕駛等領域。

新能源汽車是恆大多元化戰略佈局的龍頭產業,汽車產業與恆大規模具有匹配性,恆大認為汽車產業是幾十萬億的大產業,恆大看好新能源汽車。

這也是恆大9年前的轉型經驗總結,恆大“礦泉水、糧油、乳業”雖說是民生消費產業,但產業量級太小,恆大果斷“拋售”的理由也在此。

從許家印個人來說,造新能源汽車的底氣還在於他的“車間主任”從業經歷。

“你們不要忘記,我是車間主任出身的。也算是製造業的央企出來的,當時舞鋼可是冶金部的直屬企業。我幹了十年的車間主任,還是有製造業基本功的。”

從舞鋼——恆大——新能源汽車,許家印的人生軌跡是不是可以看作一種迴歸?無論如何,這位地產大佬對汽車產業充滿了信心。從藍圖到落地,許家印期待著成為一個更大的“車間主任”——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的“全球車間主任”。

從落寞無名到亞冠聯賽冠軍,恆大足球的成功經驗被複制到恆大新能源汽車:買買買,哪塊不行買哪塊,要買就買最好的。

有人說,沒有200億就不要談造車,但對於核心利潤700億的恆大地產而言,200億隻是“灑灑水”。

許家印踩下了恆大造車夢的油門,以狂飆躍進之勢打造了恆大新能源汽車技術全產業鏈版圖。


楊國強的機器人、許家印的車



四起併購,耗資近百億,買下繼承了瑞典薩博汽車核心技術的一流車企——瑞典NEVS、買下擁有世界領先的日本動力電池技術卡耐公司、買下荷蘭的輪轂電機公司、參股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渠道廣彙集團、支持團隊自主研發新能源汽車的社區智能充電平臺。

資本為媒,恆大迅速衝入了這個技術和資本交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

同為車間主任,只是此時,小許已是老許。

03

轉不轉,行不行?

此次房企轉型,已是“棋至中局”,相較於九年前恆大地產的轉型而言,是一個初級階段與中級階段的區別。

視野、格局、方法、手段,都有了不同。

30強70%的房企發佈了多元化戰略。

百強有97%佈局了多元化業務。

到2018年,房企多元化投資已經近千億,比2014年翻了7倍!

房企多元化產業這些年,早已不是轉不轉的問題,而是行不行的結果導向,是在前一輪轉型成果、轉型路徑後的反思、總結、修復和再出發。但今天百強房企營收95%基本還是地產,轉型的非地產,“產糧”幾乎顆粒無收。

房企轉型,存在佈局重劃、產業拓展、模式切換三條路徑。縱覽各個國家、經濟體中開發商的發展經驗,發現在人口基數較大或者幅員遼闊的國家/經濟體中,主流開發商傾向於實現縱向一體化,比如美國1980年以來發展按揭貸款公司、日本開發商介入建築行業,提高持有物業比重,堅守住宅開發產業鏈。中小型公司則“船小好調頭”,更容易實現跨領域多元化,比如香港、中國臺灣地區開發商,均在行業增長空間見頂之後,涉入本城市/地區的其他產業發展,比如公共交通、百貨、電子產業等等。

從恆大、碧桂園的轉型實踐看,而是主流開發商,跨領域多元化。這主要是規模匹配性,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都是大產業,現在主流房企一年幾千億的銷售額,只有大產業才能承擔起主航道的規模噸位。

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都是朝陽產業、未來產業,領先技術是核心競爭力,恆大、碧桂園發揮資本的作用,那就是收購、併購、合作,迅速佈局相關產業鏈領域。碧桂園與9所高等院校合作,收購併購8家公司。

別人已經有了輪子,何必自己又生產輪子,那就拿來主義,為我所用。

“任何企業的競爭力,前端的戰略很重要,現在恆大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是大戰略的決策,我們有信心。而在具體產業發展過程中,最核心的又是企業管理。”

許家印強調車間主任的所在也在於此。

看來,轉不轉行不行的問題,已是怎麼行的縱深發展思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