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坡事變:到底是誰殺了楊貴妃,唐玄宗為什麼不管'

"

《長安十二時辰》中,恐怖分子最終的指向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原著中他們雖然劫持了皇帝和貴妃,但最終被張小敬救回。

然而過了幾年,逃過一劫的玄宗和楊貴妃又遭遇了安史之亂。“九重城闕煙塵生,前乘萬騎西南行。”唐玄宗帶著六宮之眾西奔蜀中逃難。

當一行人走到馬嵬驛時(今陝西興平縣西北),發生了著名的馬嵬驛事變。

"

《長安十二時辰》中,恐怖分子最終的指向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原著中他們雖然劫持了皇帝和貴妃,但最終被張小敬救回。

然而過了幾年,逃過一劫的玄宗和楊貴妃又遭遇了安史之亂。“九重城闕煙塵生,前乘萬騎西南行。”唐玄宗帶著六宮之眾西奔蜀中逃難。

當一行人走到馬嵬驛時(今陝西興平縣西北),發生了著名的馬嵬驛事變。

馬嵬坡事變:到底是誰殺了楊貴妃,唐玄宗為什麼不管

美麗的、豐腴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被憤怒的禁衛軍殺死。

據《唐國史補》《高力士外傳》等記載,楊貴妃被太監高力士率禁衛軍,勒死在一間佛堂,然後埋在驛站外的道邊。

楊貴妃死的相當可憐,滿頭的金步搖、玉簪、金髮夾、金雕花扔的滿地都是。頭髮散亂地披下來,那張驚世美臉上的絕美笑容,全被臨死前的恐懼所取代。一段散發著濃重的馬尿味的韁繩,套在貴妃嬌嫩潔白的脖子上。她來不及對令人作嘔的氣味作出反應,繩子便倏地勒緊。沒掙扎幾下,那具勾人心魄的嬌軀,終於變成了一具冰涼的屍體。

"

《長安十二時辰》中,恐怖分子最終的指向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原著中他們雖然劫持了皇帝和貴妃,但最終被張小敬救回。

然而過了幾年,逃過一劫的玄宗和楊貴妃又遭遇了安史之亂。“九重城闕煙塵生,前乘萬騎西南行。”唐玄宗帶著六宮之眾西奔蜀中逃難。

當一行人走到馬嵬驛時(今陝西興平縣西北),發生了著名的馬嵬驛事變。

馬嵬坡事變:到底是誰殺了楊貴妃,唐玄宗為什麼不管

美麗的、豐腴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被憤怒的禁衛軍殺死。

據《唐國史補》《高力士外傳》等記載,楊貴妃被太監高力士率禁衛軍,勒死在一間佛堂,然後埋在驛站外的道邊。

楊貴妃死的相當可憐,滿頭的金步搖、玉簪、金髮夾、金雕花扔的滿地都是。頭髮散亂地披下來,那張驚世美臉上的絕美笑容,全被臨死前的恐懼所取代。一段散發著濃重的馬尿味的韁繩,套在貴妃嬌嫩潔白的脖子上。她來不及對令人作嘔的氣味作出反應,繩子便倏地勒緊。沒掙扎幾下,那具勾人心魄的嬌軀,終於變成了一具冰涼的屍體。

馬嵬坡事變:到底是誰殺了楊貴妃,唐玄宗為什麼不管

這件事發生的極其荒謬,疑點重重。

其一,楊貴妃從不幹政。她既不像妲己那樣攛掇紂王設計酷刑殺人,也不像武則天一樣直接處理政務,與慈禧太后相比更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計。只是一個“三千寵愛在一身、春從春遊夜專夜”的嬌貴妃子而已,根本沒有惹起眾怒。

其二,禁衛軍一直很老實,被唐玄宗管治的服服帖帖,怎麼敢突然硬起腰桿,包圍驛站,逼著玄宗賜死楊貴妃?

其三,高力士表現的也很異常。禁衛軍們逼迫玄宗殺楊貴妃,玄宗一開始不肯,高力士居然站出來說,陛下如果不殺貴婦,保不齊禁兵們一怒,來個玉石俱焚……玄宗這才無奈下令。

這時估計玄宗內心一萬頭上古神獸草泥馬呼嘯而過:高力士你這個太監居然敢威脅我……

那麼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究竟誰是幕後的主使?千百年來,各種推測層出不窮。

說法一,幕後主使是高力士

高力士也與楊國忠有矛盾。早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前,高力士就冒著生命危險,彈劾炙手可熱的宰相楊國忠,說他尸位素餐,導致天下矛盾叢生。玄宗沒有批評他,但也沒把他的話當回事,繼續對楊國忠保持充分的信任。高力士當然不是全出於公心去彈劾楊國忠,只因楊國忠權力太大,不僅在外朝一手遮天,有時連高力士主管的內廷還想插手。

"

《長安十二時辰》中,恐怖分子最終的指向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原著中他們雖然劫持了皇帝和貴妃,但最終被張小敬救回。

然而過了幾年,逃過一劫的玄宗和楊貴妃又遭遇了安史之亂。“九重城闕煙塵生,前乘萬騎西南行。”唐玄宗帶著六宮之眾西奔蜀中逃難。

當一行人走到馬嵬驛時(今陝西興平縣西北),發生了著名的馬嵬驛事變。

馬嵬坡事變:到底是誰殺了楊貴妃,唐玄宗為什麼不管

美麗的、豐腴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被憤怒的禁衛軍殺死。

據《唐國史補》《高力士外傳》等記載,楊貴妃被太監高力士率禁衛軍,勒死在一間佛堂,然後埋在驛站外的道邊。

楊貴妃死的相當可憐,滿頭的金步搖、玉簪、金髮夾、金雕花扔的滿地都是。頭髮散亂地披下來,那張驚世美臉上的絕美笑容,全被臨死前的恐懼所取代。一段散發著濃重的馬尿味的韁繩,套在貴妃嬌嫩潔白的脖子上。她來不及對令人作嘔的氣味作出反應,繩子便倏地勒緊。沒掙扎幾下,那具勾人心魄的嬌軀,終於變成了一具冰涼的屍體。

馬嵬坡事變:到底是誰殺了楊貴妃,唐玄宗為什麼不管

這件事發生的極其荒謬,疑點重重。

其一,楊貴妃從不幹政。她既不像妲己那樣攛掇紂王設計酷刑殺人,也不像武則天一樣直接處理政務,與慈禧太后相比更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計。只是一個“三千寵愛在一身、春從春遊夜專夜”的嬌貴妃子而已,根本沒有惹起眾怒。

其二,禁衛軍一直很老實,被唐玄宗管治的服服帖帖,怎麼敢突然硬起腰桿,包圍驛站,逼著玄宗賜死楊貴妃?

其三,高力士表現的也很異常。禁衛軍們逼迫玄宗殺楊貴妃,玄宗一開始不肯,高力士居然站出來說,陛下如果不殺貴婦,保不齊禁兵們一怒,來個玉石俱焚……玄宗這才無奈下令。

這時估計玄宗內心一萬頭上古神獸草泥馬呼嘯而過:高力士你這個太監居然敢威脅我……

那麼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究竟誰是幕後的主使?千百年來,各種推測層出不窮。

說法一,幕後主使是高力士

高力士也與楊國忠有矛盾。早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前,高力士就冒著生命危險,彈劾炙手可熱的宰相楊國忠,說他尸位素餐,導致天下矛盾叢生。玄宗沒有批評他,但也沒把他的話當回事,繼續對楊國忠保持充分的信任。高力士當然不是全出於公心去彈劾楊國忠,只因楊國忠權力太大,不僅在外朝一手遮天,有時連高力士主管的內廷還想插手。

馬嵬坡事變:到底是誰殺了楊貴妃,唐玄宗為什麼不管

高力士殺楊國忠兄妹,比太子的更具有便利條件。玄宗指揮禁衛軍,一直依靠高力士傳令,久而久之,高力士成了禁軍的實際統領者。禁軍大將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一直對高力士十分敬重。高力士在關鍵時刻指使他逼宮,先殺楊國忠,再殺楊貴妃以絕後患,也是十分自然的。

特別是,一直對玄宗俯首貼耳的高力士,在馬嵬驛事變前後,突然變的高調起來。前文已述,玄宗殺楊貴妃的命令實際上是高力士逼出來的。

事變發生後,玄宗仍然不敢直接面對憤怒的禁衛軍,他讓高力士出面,曉諭禁衛軍奸臣已除、禍水已去,不能再犯上作亂,禁衛軍這才停止對抗,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親自向皇帝謝罪。

太監說話居然比皇帝好使,很大可能因為高力士就是主使者。

說法二,幕後主使者是太子李亨

唐玄宗出宮逃難時,太子李亨也在其中。他主使禁兵殺楊貴妃有充足的理由。

"

《長安十二時辰》中,恐怖分子最終的指向是唐玄宗和楊貴妃。原著中他們雖然劫持了皇帝和貴妃,但最終被張小敬救回。

然而過了幾年,逃過一劫的玄宗和楊貴妃又遭遇了安史之亂。“九重城闕煙塵生,前乘萬騎西南行。”唐玄宗帶著六宮之眾西奔蜀中逃難。

當一行人走到馬嵬驛時(今陝西興平縣西北),發生了著名的馬嵬驛事變。

馬嵬坡事變:到底是誰殺了楊貴妃,唐玄宗為什麼不管

美麗的、豐腴的、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楊貴妃,被憤怒的禁衛軍殺死。

據《唐國史補》《高力士外傳》等記載,楊貴妃被太監高力士率禁衛軍,勒死在一間佛堂,然後埋在驛站外的道邊。

楊貴妃死的相當可憐,滿頭的金步搖、玉簪、金髮夾、金雕花扔的滿地都是。頭髮散亂地披下來,那張驚世美臉上的絕美笑容,全被臨死前的恐懼所取代。一段散發著濃重的馬尿味的韁繩,套在貴妃嬌嫩潔白的脖子上。她來不及對令人作嘔的氣味作出反應,繩子便倏地勒緊。沒掙扎幾下,那具勾人心魄的嬌軀,終於變成了一具冰涼的屍體。

馬嵬坡事變:到底是誰殺了楊貴妃,唐玄宗為什麼不管

這件事發生的極其荒謬,疑點重重。

其一,楊貴妃從不幹政。她既不像妲己那樣攛掇紂王設計酷刑殺人,也不像武則天一樣直接處理政務,與慈禧太后相比更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計。只是一個“三千寵愛在一身、春從春遊夜專夜”的嬌貴妃子而已,根本沒有惹起眾怒。

其二,禁衛軍一直很老實,被唐玄宗管治的服服帖帖,怎麼敢突然硬起腰桿,包圍驛站,逼著玄宗賜死楊貴妃?

其三,高力士表現的也很異常。禁衛軍們逼迫玄宗殺楊貴妃,玄宗一開始不肯,高力士居然站出來說,陛下如果不殺貴婦,保不齊禁兵們一怒,來個玉石俱焚……玄宗這才無奈下令。

這時估計玄宗內心一萬頭上古神獸草泥馬呼嘯而過:高力士你這個太監居然敢威脅我……

那麼到底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究竟誰是幕後的主使?千百年來,各種推測層出不窮。

說法一,幕後主使是高力士

高力士也與楊國忠有矛盾。早在安史之亂爆發之前,高力士就冒著生命危險,彈劾炙手可熱的宰相楊國忠,說他尸位素餐,導致天下矛盾叢生。玄宗沒有批評他,但也沒把他的話當回事,繼續對楊國忠保持充分的信任。高力士當然不是全出於公心去彈劾楊國忠,只因楊國忠權力太大,不僅在外朝一手遮天,有時連高力士主管的內廷還想插手。

馬嵬坡事變:到底是誰殺了楊貴妃,唐玄宗為什麼不管

高力士殺楊國忠兄妹,比太子的更具有便利條件。玄宗指揮禁衛軍,一直依靠高力士傳令,久而久之,高力士成了禁軍的實際統領者。禁軍大將龍武大將軍陳玄禮,一直對高力士十分敬重。高力士在關鍵時刻指使他逼宮,先殺楊國忠,再殺楊貴妃以絕後患,也是十分自然的。

特別是,一直對玄宗俯首貼耳的高力士,在馬嵬驛事變前後,突然變的高調起來。前文已述,玄宗殺楊貴妃的命令實際上是高力士逼出來的。

事變發生後,玄宗仍然不敢直接面對憤怒的禁衛軍,他讓高力士出面,曉諭禁衛軍奸臣已除、禍水已去,不能再犯上作亂,禁衛軍這才停止對抗,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親自向皇帝謝罪。

太監說話居然比皇帝好使,很大可能因為高力士就是主使者。

說法二,幕後主使者是太子李亨

唐玄宗出宮逃難時,太子李亨也在其中。他主使禁兵殺楊貴妃有充足的理由。

馬嵬坡事變:到底是誰殺了楊貴妃,唐玄宗為什麼不管

李亨與楊國忠矛盾極深。李亨雖然貴為太子,但父親玄宗自來對兒子們猜忌防範十分嚴苛,李亨兩個異母兄弟曾經流露過一些不軌的想法,便被玄宗迅速處死,李亨處世一直非常謹慎,不敢稍有張揚。宰相楊國忠倚仗玄宗的寵信,不把太子放在眼裡,他也非常有可能勸說玄宗除掉太子,另立新的儲君。

安史之亂前太子對此毫無辦法,只能坐以待斃,此時天大的機會送上門來,楊國忠的爪牙和勢力都不在身邊,殺他易如反掌。而楊貴妃乃是楊國忠在宮中的根子,既殺楊國忠,就必須殺楊貴妃,以免日後貴妃報復。

而且,馬嵬驛的局部條件也非常有利於太子。一方面唐玄宗經過安史之亂的打擊,威望大大下降,對禁衛軍的控制也一落千丈。另一方面,禁軍首領陳玄禮與楊國忠也素來不和。

雖然我們找不到太子指使的直接證據,但後來太子把玄宗晾在一邊,徑自北上到靈武自立為帝,可見他是有作案動機的。

說法三,指使者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

有史料表明,禁衛軍走到馬嵬驛後,突然情緒失控,並把皇帝蒙塵、天下大亂的罪責,公然指向宰相楊國忠和貴妃楊玉環。

禁衛軍歷來不參與政治,如果真心作亂,不會管什麼天下大亂不大亂,直接殺了皇帝搶了財物四散而去,這是大兵們的本色。現在卻突然打起清君側的政治牌,這顯然是有組織的行為。

而能夠在短時間內對禁衛軍施加影響的,最大可能就是首領陳玄禮。

陳玄禮一向對唐玄宗忠心耿耿,他目睹楊國忠弄權導致天下大亂,心有慼慼卻無能為力。如今皇帝播遷,王綱淪落,禁衛軍掌握了包括皇帝在內的所有人的生死,出於義憤,陳玄禮指使禁兵作亂殺楊貴妃,也是有可能的。

可以肯定的說,殺死楊貴妃的真正凶手,就在這三人之中。但因為唐玄宗當時已經全無威望,後來又被太子軟禁,無從追查事實的真相,故而正史中全無記載。只剩下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悲嘆:

馬嵬坡下烏泥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