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生死之謎,最後的歸宿在日本過完了一生?

楊貴妃是中國家喻戶曉死亡說、逃生說……楊貴妃生死成謎的一位絕代佳人。她那傳奇的一生曾觸發無數騷客文人的才情,為之吟詩作賦。然而,這位國色天香的美女究竟歸宿如何呢?楊貴妃的最後歸宿,至今還留下許多疑問。

楊貴妃生死之謎,最後的歸宿在日本過完了一生?

有人認為,楊玉環或許死於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之後,以“後患仍存”為由,強烈要求賜楊玉環一死,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後只得下令。楊貴妃“遂縊死於佛室”。

也有人認為,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這可從一些唐詩中的描述看出。杜牧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的“血埋妃子豔”、溫庭筠的“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很多詩句,都認為楊貴妃被亂軍殺死於馬嵬驛,而不是被強迫上吊而死。一些人稱,楊貴妃之死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有人說她實際上是吞金而死。這種說法只出現在劉禹錫所作的《馬嵬行》一詩。

史料記載玄宗皇帝回長安後,祕密令宦官改葬貴妃,但是去改葬的人回來卻說不見了貴妃的遺體,只帶回了貴妃生前攜帶的香囊。關於神祕挖墓事件,新舊唐書有兩種不同記載。舊唐書裡說: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而新唐書裡卻只有:香囊猶在。新舊唐書為何有差異?貴妃的遺體是否被盜墓人盜走了?但這樣的說法似乎很難成立,危急時刻,民間的人不會很快得知貴妃埋葬的地方。而且倘是盜墓分子所為,就不會留下香囊。那麼,新舊唐書哪個記載更準確?舊唐書是唐朝時就記載的,而新唐書是宋朝人根據舊唐書編寫的,按常理說應該是舊唐書尤為可信。

楊貴妃生死之謎,最後的歸宿在日本過完了一生?

有人推測楊貴妃沒有死的原因有四點。第一,據說楊貴妃待人非常寬厚。第二,在逃難的過程中,調節唐玄宗與軍隊和各方面關係的是他的兒子壽王李瑁,楊貴妃的前夫。第三,高力士幫助。高力士和楊貴妃的關係更不必說,楊貴妃先當女道士,再改嫁唐玄宗,這都是他設計的。最後,楊貴妃的侄子楊暄幫助。其他幾個侄子都被士兵殺死了,只有楊暄在當時沒死。楊暄是駙馬,萬春公主的丈夫,楊國忠的兒子,官居鴻臚卿。鴻臚卿就是外交部長。這位唐朝的外交部長和那些遣唐使們的情誼是非常深厚的。在隨行的隊伍當中還有遣唐使。外交部長的姑姑出了這樣的事,那麼於危難之中得到遣唐使們相助也是情理當中的事情。

人們分析長恨歌裡寫的詩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其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是描寫了馬嵬坡上找不到楊貴妃的遺體了。

楊貴妃生死之謎,最後的歸宿在日本過完了一生?

一種說法是,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驛,只是被貶為庶人,並被下放於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陳鴻的《長恨歌傳》作了考證。他本人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蘊含著另一種意思。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亡命到了日本。1936年,一位日本少女在電視臺向日本電視觀眾展示了她的家譜等古代文獻,言之鑿鑿地聲稱自己是楊貴妃的後裔,這引起了一陣小小的轟動(此事在竹內好主編的日文雜誌《中國》有記載)。日本有種說法,說死者是替身,楊貴妃本人則遠逃日本山口縣大津郡油谷町久津。據當地的傳說講,認為被縊身亡的,乃是一名侍女。軍中主帥陳玄禮憐貴妃貌美,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密謀,以侍女代死。高力士用車運來貴妃屍體,察驗屍體的便是陳玄禮,因而這一以假代真的計謀得以成功。而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飛快南逃,大約在今日上海附近揚帆出海。經過海上的漂泊,來到日本油谷町久津。

楊貴妃生死之謎,最後的歸宿在日本過完了一生?

日本歷史學家邦光史郎在《日本史趣事集》中還若有其事地說:楊貴妃死後就葬在勻津的二尊院。至今當地還保存有相傳為楊貴妃墓的一座五輪塔。在久津二尊院裡還供奉著釋迦牟尼和阿彌陀佛兩座立像,傳說是唐玄宗為了安慰楊貴妃而特意送到日本來的,現已被日本列為重點保護文物。

日本《中國傳來的故事》(1984年《文化譯叢》第5期)一文中則是這樣記載的:“唐玄宗平定安祿山之亂,回駕長安,因思念楊貴妃,命方士出海搜尋,至久津向貴妃面呈玄宗佛像兩尊。貴妃則贈玉簪以為答禮,命方士帶回獻給玄宗。雖然互通了消息,但楊貴妃未能迴歸祖國,在日本終其天年。”

楊貴妃生死之謎,最後的歸宿在日本過完了一生?

楊貴妃是生是死的傳聞相持不下,一方面是史料的粗略記載,一方面是文人墨客的浪漫描述,給世人帶來了無限的希望與幻想。楊貴妃三個字已經成為形象化大唐盛世的代名詞,她的生死之謎值得我們永遠去探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