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驛之變:唐玄宗殺楊國忠,楊貴妃自縊於佛堂

楊貴妃 唐玄宗 新唐書 白居易 萬象出新 2017-08-02

756年7月15日——馬嵬驛之變。唐玄宗殺楊國忠,楊貴妃自縊於佛堂。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被選為壽王妃。太優秀了,最終被皇帝老兒一見傾心,奪兒之愛了。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描述其為: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玄宗對後宮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其對楊貴妃的厚寵自不待言了。因此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外戚楊家得勢,恃寵而驕不僅奢靡無度,而且還干擾朝政了。

馬嵬驛之變:唐玄宗殺楊國忠,楊貴妃自縊於佛堂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譁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馬嵬驛之變:唐玄宗殺楊國忠,楊貴妃自縊於佛堂

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誅,然美人無罪啊,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紅顏禍國,安史之亂因她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包圍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語所述情景。

馬嵬驛之變:唐玄宗殺楊國忠,楊貴妃自縊於佛堂

楊貴妃之死也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有人說她系吞金而死。這種說法見於劉禹錫的《馬嵬行》一詩。詩中寫道:“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乃問裡中兒,皆言幸蜀時,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低迴轉美目,風日為天暉。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從這首詩來看,楊貴妃是吞金而死的。陳寅恪先生曾對這種說法頗感稀奇,並在《元白詩箋證稿》中作了考證。陳氏懷疑劉詩“貴人飲金屑”之語,是得自“裡兒中”,故而才與眾說有異。然而,陳氏並不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裡兒中”才傳得此說。

馬嵬驛之變:唐玄宗殺楊國忠,楊貴妃自縊於佛堂

唐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未尋得。《新唐書》中的記載與《舊唐書》大致相同,由此可見,楊貴妃確實死於馬嵬坡。後人傳說貴妃沒死,甚至還有人說她東渡去了日本,現在日本有她的後裔,這或許只是善良的人一種美好的願望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