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德昌與竇唯“相遇”在《春江水暖》

電影《春江水暖》劇照,富春江邊景色迷人。

楊德昌與竇唯“相遇”在《春江水暖》

電影《春江水暖》劇照。

楊德昌與竇唯“相遇”在《春江水暖》

剛剛,第78屆戛納電影節落下帷幕。青年新銳導演顧曉剛執導的長片處女作《春江水暖》成為戛納“影評人週”單元創立以來首部獲選為閉幕影片的華語電影。影片以一個大家族為背景,講述了母親在壽宴上突然中風,而讓四個家庭面臨親情和生活考驗的故事。導演以“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時間線索來敘事,以傳統繪畫的視角展開講述,以富春江畔為背景,繪製出了一幅中國長卷畫。

近日,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春江水暖》導演顧曉剛,他為觀眾揭曉關於影片創作的幕後故事。據悉,該影片將在各大電影節展映,之後會登陸國內院線。

【故事】 家庭群像參考《悲情城市》等

最初,顧曉剛想拍一部電影紀念父母開飯店、拆遷、退休的這段時光,但當他開始寫劇本的時候,城市變化給顧曉剛帶來很大沖擊,“覺得可以去構建一個城市版圖,去呈現一個城市的時代特徵。”在這個想法的基礎上,他架構出一個家族故事,在編寫中牽扯到家族的核心——親情和利益。他在一個大家庭中構建了四個兄弟,老大有導演父母的影子,和妻子經營一家餐館;老二是一個漁民;老三整日遊手好閒,沉迷賭博;老四是一個拆遷工人,生活中就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顧曉剛坦言,自己拿了一些優秀的家庭片作為參考,“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中也是四個兄弟,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和楊德昌的《一一》也是有幾個兒女組成的家庭群像。”

《春江水暖》在敘事上獨闢蹊徑,用“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來表現時間的流動。顧曉剛曾擔心這種敘事方式會將故事拍成四個篇章的短片合集,最後他從每一個季節展開一個新的視角,但它不影響主劇情的推進,“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敘事留白,反而能讓觀眾自己去補充這些情感的部分。”

【拍攝】 長鏡頭拍了“兩年”,演員差點出意外

為了體現出電影長卷美學的概念,顧曉剛在片中設計了一段長達12分鐘的長鏡頭。這個長鏡頭是夏季敘事中的一個段落,男孩跳到倚靠鸛山的富春江裡游泳,上岸後與女友在江岸邊走邊聊。而在冬季的敘事段落中,一家人在白雪覆蓋的鸛山上游玩,相當於導演將這座山的左右兩邊都完整描繪了一遍,“以游泳結束後的那個亭子為參照物,左邊是冬天那段,右邊是夏天那段,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山水長卷圖。”

顧曉剛表示,第一年已經拍攝了一條很不錯的段落,但他還想期待有更好的出現。果然,第二年拍攝的時候,在男孩游泳中途,岸邊有位老人牽著兩條狗在江邊戲水,“之前為了加強一些節奏變化設計過狗的調度,但是那兩條狗的調度是偶然出現的,拍完之後感覺像在時間中撈起了一瓢,把時光萃取出來一段,感覺那時的風和自然生命都在裡面了。”

這個長鏡頭的拍攝難度很大,除了耗時間外,還有演員的安全問題。每次拍攝劇組工作人員都提心吊膽,擔心江底會有無數漩渦暗湧。2017年夏季拍攝的時候,演員差點出現危險,不小心被捲進漩渦裡,20秒之後才游出來。

■ 細節

開場壽宴群演本色出演

“影片開場,四個兒子為母親在飯店辦壽宴那場戲,是整部電影最費勁,也最費成本的一場戲”,顧曉剛表示,電影開場戲演員眾多,既要交代清楚人物關係,又要讓演員在各自的表演上配合精準,確實難度很大。

對於顧曉剛來說,這場戲最重要的是營造出真實的情境。他參考了楊德昌《一一》開場的婚禮戲,在群演的選擇上也參照了楊導的經驗,找的都是與角色本身的職業或者身份相近的人,“會根據老人的家庭或者是階層關係去想象,都是同階層的人。另外,開飯店可能會涉及一些體制內的人,那我們會找一些這樣的人,搭配每一桌。”在敘事和技法上,導演學習了《教父》中婚禮那場群戲,完成每一個角色的建立和敘事上的交代。

因為這些群演從來沒演過戲,顧曉剛對他們進行了短期培訓,提醒他們不要穿幫。為了營造出很燥熱的感覺,顧曉剛還設置了停電這一細節,把現場的空調停了,出來效果很好。

為了呈現出真實的氣氛,導演在一些技術層面做了犧牲。在壽宴拍攝現場,導演請樂隊同期聲出演,“這對錄音師是個巨大的考驗,因為後期在剪輯上不太容易,會造成聲音的斷裂,但是如果沒有樂隊參與,大家就會覺得我們在演戲。”

繪畫風格,字幕在畫面右側

顧曉剛的故事構思也以一種繪畫的視角展開,“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故事片,我們還把它當成一部中國長卷畫看待。”電影中的空間感、時代感、景觀感都是基於繪畫的角度去思考,“為什麼片名和所有的字幕都在畫面右邊,因為這些字都成了畫卷上的題跋,不會打擾到畫面。”

生活在富春江邊的顧曉剛,從小就聽說類似“家鄉三寶”的說法,比如《富春山居圖》、郁達夫、黃公望等歷史文化與名人。在開始創作劇本時,顧曉剛就思考如何用一種獨特的電影語言去呈現這個故事。顧曉剛是美術生,他結合家鄉的歷史文化背景,想到了用傳統繪畫的方式與電影進行融合。

除此之外,顧曉剛還有一個更具野心的設計,他想創作出“千里江山圖”的三部曲長卷電影,《春江水暖》是卷一。導演在卷一中已經埋下了卷二、卷三的概念主題。卷一在開頭寫了富春江流入錢塘江,最後匯入東海,是以在江上的視角進行移動,卷一中的部分角色也會在卷二、卷三中出現,但因為換了新的城市空間,每一卷的故事彼此獨立。整個故事仍然偏向家庭,探討的不僅是家庭和孝道的呈現,還有關於中國美學時空的無限延展。

■ 音樂

選用10首竇唯作品

在寫劇本階段,顧曉剛從歌手竇唯的音樂中受到很多啟發。比如,結尾出字幕的那個鏡頭是聽了竇唯的《溪夜》而拍的,想象一家人在江邊洗澡的溫馨畫面,“每到夏天人們都會到江邊洗澡游泳,那個記憶在我的成長中會出現,算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還有,冬天的長鏡頭段落也是聽了《東遊記》而想到的。

顧曉剛認為,電影以繪畫為載體表現中國文人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和審美,而竇唯在音樂領域傳達著同樣的內涵,畫面和音樂可能會在創作領域產生共鳴。竇唯看過影片之後答應試一試,針對這部電影的音樂製作與顧曉剛交流了半年時間。

顧曉剛說,竇唯在《春江水暖》中擔任音樂監製一職,“一直在設計選曲,整個影片中有將近10首他的曲子。不是光選上就好了,還需要修,因為有很多出入點要處理,他對聲音上也會有自己的建議和想法。”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