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和炎帝是華夏族的始祖。《國語·晉語》記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炎帝、黃帝。炎帝以姜水(今陝西寶雞市清姜河)成,黃帝以姬水(今陝西武功縣漆水河)成。成而異德,故炎帝為姜,黃帝為姬。炎黃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二帝誕生地的史料。由此可以推出,黃帝和炎帝是起源於陝西省中部渭河流域的兩個血緣關係相近的部落首領。後來,兩個部落為爭奪領地,在阪泉大戰,炎帝失敗了,兩個部落逐漸融合,最終形成了華夏族,華夏族在漢朝以後被稱為漢人,唐朝以後又被稱為唐人。炎黃二帝也是中國文化、技術的始祖,傳說他們以及他們的臣子和後代創造了上古幾乎所有的重要發明。

炎帝的傳說

炎帝,據說是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又稱赤帝或烈山氏,在黃河中游陝西渭河地區。還有一說即神農氏(或神農氏的子孫)。相傳其母名為女登,日遊華陽,被神龍繞身,感應而孕,生炎帝。據說炎帝人身牛首,頭有角。炎帝在烈山石室出生,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號炎帝。炎帝年少聰穎,三天就能說話,五天便能走路,三年曉稼穡(jià sè,春耕為稼,秋收為穡,即播種與收穫,泛指農業勞動)之事。據《綱鑑》等書記載:“炎帝以火德代伏羲治天下,其俗樸,重端愨(正直誠謹。愨,què),不兵刃而財足,無制令而民從,威厲而不殺,法省而不煩。故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至腸谷,西至三危,無不從甘化。”《越絕書》日:“昔者神農治天下,務利亡已矣,不望其報;不貪天下之財,而天下共富之;不以其智能自貴於人,而天下共尊之。”

炎帝的傳說

炎帝的傳說。炎帝姓姜,相傳他是牛頭人身,以羊為首的氏族首領,就是現在的(qiāng)族。剛開始,羌族活動於洛水流域,還有一種說法是它活動於泗水流域(黃河下游),後來遷進黃河中游,與九黎族發生了長時期的戰爭。九黎族的首領是(chī)尤,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頭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劍戟,能吃石砂,極大可能是以某種猛獸為圖騰的氏族。他有弟兄八十一人,即後來八十一個氏族,是比較好戰的強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趕到涿鹿(今河北涿鹿)。於是,炎帝向黃帝求援,雙方在涿鹿大戰一場。蚩尤叫風伯和雨師(風神和雨神)興風作雨,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黃帝請旱神女(bá,傳說中造成旱災的鬼怪)放晴天氣,又造了“指南車”辨別方向。結果,蚩尤戰敗身死,黃帝取得了勝利,被推舉為“天子”。而史學界更傾向於另一種說法。炎帝和黃帝樣也是種帝位, 而炎帝一族世代居住在黃河下游,後來神農氏部落執掌炎帝之位。而黃帝族部落,興起於泰山西側,但這時候的神農氏部落已經無力征討,號令天下。黃帝就開始征討諸候,韜光養晦,在阪泉也就是涿鹿(泰山周圍)與炎帝神農氏決戰。神農氏大敗,黃帝得以號令天下部落,流放神農氏於南方楚地。而神農氏部下蚩尤部落不服從黃帝號令,揚言要為炎帝報仇,糾集其他部落與黃帝大戰,大敗數次,最後被黃帝利用計謀擊敗被殺。後來黃帝又先後平定蚩尤餘部一刑天 氏的叛亂,最終統一天下。同時考慮到炎帝深得民心,黃帝就將其召回輔政,併合並炎帝神農氏部落,後世稱炎黃部落。另外的一種說法是,炎帝一族世代居住在黃河下游,後期帝位被神農氏掌權,而最後一代的神農氏 炎帝號稱烈山氏。當時天下混戰, 諸侯並起,神農氏難以繼續號令天下,黃帝崛起,與炎帝爭奪帝位。

炎帝的傳說

炎帝和神農氏到底什麼關係?兩者是不是為同一人呢?關於神農氏和炎帝的關係問題,學術界形成了觀點截然相反的兩派: 一派認為他們是同一人。這一派的觀點目前佔上風, 算是主流派。比如,湖南的炎帝陵紀念館就是把炎帝作為神農來祭奠的。所以紀念館內就存有炎帝嘗百草的傳說。而另一派則認為他們不是同一個人,根本扯不上關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