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電影市場新題材層出不窮,遊戲改編、動畫真人化等,不斷豐富觀眾的需求,演唱會電影也是其中之一。記者在網絡上輸入“演唱會電影”,得到的解釋是“不折不扣的‘粉絲電影’,它的目的就是讓粉絲滿意。”演唱會電影是紀錄片的一種,在國外被稱為“音樂現場類紀錄片”,披頭士樂隊、平克·弗洛伊德樂隊等都曾推出過演唱會電影。皇后樂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剛熱映,最終收穫票房9870萬。

但不是所有的演唱會電影都賣座,五月天的《追夢》和《諾亞方舟》票房均過2000萬。而2017年鄧紫棋的演唱會電影《一路逆風》收穫327萬票房,同年王力宏的《火力全開》240萬。2015年,郎朗的《熱情奏鳴曲》票房僅7.4萬,該片錄製了郎朗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個人演奏會的實況,被豆瓣網友嘲諷為“簡直是來圈錢的,就算用16個機位拍攝,也就只是一部錄像”。

其中,鄧紫棋的《一路逆風》被很多網友建議改名叫《一路順風》,該片回顧了25歲鄧紫棋出道的10年——音樂世家出身,一出道就拿大獎,是登上紅館最年輕的歌手,從香港紅到大陸,“大部分25歲的人還處於職業的伊始,除了一股衝勁,一無所有。而她,微博2200萬粉,73場巡迴演唱會,這能叫一路逆風?”雖然片中也有鄧紫棋對上段感情的回憶、早前與《我是歌手》的衝突、以及面對網絡負面批評的心路歷程等,但這些內容非常粉絲相,路人觀眾內心毫無波瀾。硬傷是該片的記錄很零碎,轉場生硬,“畢竟才25歲,積累太少,這種自傳式的表達帶來的只能是一個微博藝人生活片段的合集。”

而王力宏的電影《火力全開》除了展現演唱會從籌備到成行的過程,還穿插了他從小到大的經歷,電影也傳遞了王力宏努力讓中國流行音樂唱響全世界的願望和行動。不過讓粉絲有些悵然若失的是,片中他在演唱會上不再綿密的氣息和不再飽滿的聲線。

還是那句話,好的電影要能在影廳裡讓觀眾引發共鳴,演唱會電影也不例外。早前進口動畫片《歡樂好聲音》上映時,記者就在影廳感受了一把集體狂歡,劇情是俗套的選秀題材,但每當經典金曲響起,又燃又嗨時,觀眾就會不自覺地跟著打節拍。最近正在全國點映的音樂史詩電影《音樂家》也收穫了這樣的盛況,片尾中哈兩國不同時空穿越演奏的《黃河大合唱》通過交叉蒙太奇的剪輯,最終輝映在一起,構成強烈的節奏感和熱血燃爆的氛圍。最開始冼星海深情講述自己將為祖國獻曲,他指揮著哈國樂隊演奏《黃河大合唱》,完成自己生命最後的絕唱。隨後鏡頭一轉來到1939年《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時的情境,艱苦的環境下鍋碗瓢盆皆成樂器,當“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段落一出,立馬就激發觀眾們自動加入了與“冼星海一起大合唱”的行列中。放映結束後,甚至還有觀眾自發在電影院重新齊唱《黃河大合唱》。

當然了,華語演唱會電影大多數的失利,或許跟上映檔期、宣傳攻勢和明星的人氣有很大的關係。不過相比之下可以看出,五月天在演唱會電影方面仍然保持著較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圈粉吸金能力驚人,或許這也是他們可以一直推出這種電影作品的原因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