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醫院:從設施設備簡陋到延邊一唯一 “三甲”

延邊大學 延邊晨報 2018-12-05

從最初看病的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核磁共振、胃腸機、ET-CT;從過去的只有2層門診樓、樓道里加滿了病床、手拖式的輸液架時常在病房中發出難聽的噪音,到現在的高樓林立、寬敞明亮的病房和擁有一流設備和省內領先技術的“三級甲等”現代化綜合醫院……從醫數十年的裴海成親眼見證了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延邊醫院)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不平凡歷史,也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醫療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的過程。

延邊醫院:從設施設備簡陋到延邊一唯一 “三甲”

該院始建於1946年,有著70多年的建院歷史。改革開放40年來,醫院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代又一代延醫人自力更生、發奮圖強,使醫院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發展成為今日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延邊州唯一的三級甲等現代化綜合醫院、延邊地區的中心醫院,國家衛生計生委命名的吉林省延邊地區區域醫療中心。

“變化真是太大了,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8月9日,已經退休的裴海成再次回到曾經奮戰過的地方發自內心的感嘆。裴海成退休前曾擔任該院內科醫生、內分泌科主任、副院長以及延邊醫學院醫療系副主任。看著醫院的“鉅變”,裴海成的思緒被拉回到1973年,那是他第一次走進該院,當時他是從下級醫院過來進修的,剛來沒多久就趕上了大搶救— —一起有機磷農藥群體中毒事件。面對如此多的急症患者,所有相關科室的醫護人員全體上崗全力搶救,人工呼吸、插管、心臟按壓,推阿托品、解磷定,但由於當時這種病的治癒率極低,他們即使盡了全力,還是有不少患者因此喪命。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目前該院臨床治療手段日趨完善,有機磷農藥中毒治癒率更是達到了95%以上。

“即使到了90年代,我們的工作環境也挺艱苦。”1991年,已經在該院工作多年的裴海成,由於業務突出,善於鑽研贏得了患者和領導的信任,被推選為該院副院長。那時,他們工作地點是一棟小平房,4個副院長擠在一個小辦公室辦公。裴海成說,雖然環境艱苦,但他們都沒有多少怨言,因為他們都知道,醫院的改革已經開始了,這樣的苦日子不會很久,生活只會越來越好。

延邊醫院:從設施設備簡陋到延邊一唯一 “三甲”

果不其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該院醫療環境明顯改善。醫院建築面積由70年代的2.5萬平方米擴大到現在的18萬平方米。2014年後,新建急診外科樓和科研醫技樓相繼投入使用,新建內科樓不日也將投入使用,寬敞明亮現代化的病房,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診環境。醫療設備也隨著國家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深化發展進入了數字化時代。3.0T高場核磁共振、320排640層CT、胃腸機、直線加速器、雙向平板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高頻移動式C型臂X線機、經鼻電子胃鏡及血液透析機等先進設備相繼投入使用,國際尖端的西門子64排PET-CT 設備的投入使用,填補了我州的空白。截至目前,醫院資產總值10億多元,其中醫療設備資產4億元,佔總資產的40%。

還有幾組數字讓裴海成特別驚歎,1978年,醫院設21個醫療科室、醫技科室,到2018年設有56個;1978年醫院只有500多張床位,2018年全院已經有編制床位1500張;1979年醫院總職工為580人,到了2018年醫院全院在職職工2054人,其中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吉林省第一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吉林省省管高級專家、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屆金達萊學者、中華醫學會(醫師協會),中華護理學會常委、理事、委員和吉林省醫學會(醫師協會)、護理學會專科委員會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110多人;高級職稱人員400多人;碩士以上人才500多人,醫學博士270人,其中海外歸國博士 140人,是東北三省醫院海外歸國博士最多的醫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藉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延邊醫院)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堅持走延醫特色發展之路,一步一個腳印把衛生事業推向前進,現已如同一棵繁茂挺拔的大樹,屹立在我州大地。

(延邊晨報記者 於倩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