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退出中國怎麼回事?亞馬遜為什麼要退出中國官方迴應表態

[海峽網]

4月17日,《媒體訓練營》曝出消息稱,亞馬遜將於本週宣佈退出中國市場。未來,亞馬遜在中國的業務將以電子書和部分雲業務為主,同時在全球開店業務方面配合其他國際市場。

此前曾有消息人士表示,亞馬遜已有將電商業務撤出中國的打算,試圖尋求國內買家,與網易考拉的收購傳聞隨之傳出,不過,雙方均對外表示“不予置評”。

“亞馬遜退出中國肯定是一個不實的消息。”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此次亞馬遜中國調整優化國內零售業務,除了保留與關停,最大的可能是與諸如網易考拉這樣的平臺合作,或者直接出售。

4月18日上午,亞馬遜方面回覆《國際金融報》記者時明確表態“不會退出中國”。

“不會退出中國”

“一些亞馬遜中國員工開始找工作了”。《媒體訓練營》援引一位採購部門的員工親屬的說法稱:可供選擇的公司不多,只有阿里、京東、小米有品、蘇寧等幾家,或者去創業公司,傳統零售企業也是一個選擇。這名親屬哀嘆:“現在就業形勢不好,找工作有點難,可能失業。”

上述報道還稱,今後亞馬遜在中國僅保留兩塊業務,一是kindle,二是跨境貿易,其他業務將全部裁撤。準確地說,應該是“亞馬遜主營業務電商將退出中國”。

官方資料顯示,亞馬遜於2004年進入中國,目前亞馬遜中國確立了四大核心戰略,包括以亞馬遜海外購和亞馬遜“全球開店”為中心的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涵蓋紙質書、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和電子書的亞馬遜閱讀,亞馬遜物流運營和亞馬遜雲計算服務(AWS)。

“不至於完全退出,而是形成一種新的合作。在綜合電商領域,亞馬遜已經被騰訊、京東等壓倒。但垂直電商領域依然有作為,其海外購以及將國貨推往海外市場的業務,都依託自身全球採購供應鏈的佈局而具有強大優勢。因此,海外購業務(進口)與國內平臺進行合作,出口業務深耕國內商家形成合作,應該依然會保留。”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在張書樂看來,亞馬遜電商業務在中國市場已經逐步式微到可忽略狀態。對於亞馬遜中國而言,繼續在中國勉強維持品牌的存在感,只是變成品牌的一種自證,離開反而是一種解脫。

不過,亞馬遜方面在迴應記者時表示,自2014年以來,亞馬遜中國就持續聚焦併發力跨境網購,打造了以“亞馬遜海外購“和”Prime會員服務“為核心的獨特跨境業務模式,不僅滿足了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購買高品質海外正品的需求,也建立了亞馬遜在中國跨境網購行業的差異化優勢。“為了深化這一戰略轉型,我們持續利用亞馬遜全球資源,優化運營效率,提升客戶體驗,以集中資源推動海外購業務的快速發展。亞馬遜始終對中國市場有著長期承諾。在現有的良好業務基礎之上,我們將繼續投入並大力推動包括亞馬遜海外購、亞馬遜全球開店、Kindle和亞馬遜雲計算等各項業務在中國的穩健發展。”

曾傳與網易牽手

早在2月19日,就有媒體報道稱,網易和亞馬遜正在推進一項有關中國電商業務的重大重組,網易考拉將合併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該談判歷時數月,由網易考拉主動發起並推進,雙方或採取換股方式。

“這樣的合併,本身就是將兩強合體形成護城河。網易考拉在國內建立的海淘公信力,並不會因為一個加拿大鵝而跌落,其他海淘平臺如小紅書,都在試圖通過差異化的方式,避免和網易考拉正面撞擊。亞馬遜中國海外購業務,確實和考拉有較多的重疊,同時隨著亞馬遜中國本身影響力在綜合電商裡的式微,其也迫切需要有一個新的發力點。”張書樂曾這樣指出。

按照張書樂的說法,兩強合併利多弊少。網易考拉可以獲得亞馬遜全球資源,而亞馬遜中國的海外購將得到網易考拉的口碑加持,很可能由此達成在海外購層面B2C狀態下的制霸。再加上電商法的實施,C2C層面的海外代購或許將快速式微。這都讓網易考拉擁有了更多的機會。

對於上述內容,網易集團以及亞馬遜當時在迴應記者採訪時均表示“不予置評”。

談及亞馬遜中國電商業務與網易考拉的合併問題,張書樂向記者坦言“無法評說”。但他表示,亞馬遜中國的海外購資源屬於國內海外購平臺們都需要的優質資源,關鍵是價碼與合作方式的“合適”。

官方資料顯示,網易考拉系網易旗下以跨境業務為主的綜合型電商平臺,於2015年初上線。依託網易在資金、互聯網運營經驗及媒體影響力等方面的優勢,網易考拉為海外品牌提供保姆式服務,被譽為“全球品牌的優秀合夥人”。

網易公司發佈的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淨收入為168.55億元,同比增加35.1%,其中,電商業務淨收入為44.59億元,同比增加67.2%。彼時,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指出,以網易考拉為主的電商業務收入增速領先於行業平均水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