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文化看徐州,解析徐州的漢文化和飲食文化!

徐州的漢文化

兩漢文化看徐州,解析徐州的漢文化和飲食文化!

“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兩漢文化看徐州”。這是中國目前流行的一種文化旅遊者的共識。可見徐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徐州,因為她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早於1987年已被國務院批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她是中國古代九州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文明歷史。

自唐堯封籛鏗,在徐州建立了大彭國以來,籛鏗就被稱為彭祖,建都於彭城。這裡就成為中國東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一直延續八百年之久。夏商時期,大彭國很強盛,曾成為五霸之一。至商武丁43年,大彭國被滅,但之後仍以彭祖相稱。春秋戰國時期,曾經為徐國國都、楚國國都和西楚的國都。

兩漢文化看徐州,解析徐州的漢文化和飲食文化!

因彭祖是烹調業和氣功的祖師爺,所以彭城在歷史上影響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備至,也被道家奉為先驅的奠基人之一(道家思想是漢初形成的文化的核心思想),亦被西漢目錄學鼻祖劉向稱為碩仙。彭祖的飲食養生之道,對以後漢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彭城還是西漢、東漢、三國時曹魏和西晉等三朝封國的國都,長達500多年之久。在歷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開國皇帝,但影響最大的就是漢朝,因為它是中國漢文化的發祥地,是漢高祖劉邦故里。古彭徐州是中國漢文化的創始人劉邦的故里據《史記》載:“高祖,沛,豐邑中陽人”。

兩漢文化看徐州,解析徐州的漢文化和飲食文化!

當時沛為沛郡(秦之前為泗水郡),所轄彭城周圍37個縣。豐邑即豐縣。又據明代《關王廟記》載:“豐邑,古徐州城,漢高祖誕生之鄉也。”《高祖本紀》上曾有劉邦自言:“豐,吾所生長,極不忘耳”。可見,豐縣就是漢高祖劉邦的老家,其具體地址就是今豐西北12裡(華里)金劉寨村,因為至今這裡還有劉邦曾祖父劉清之墓。

還有漢皇祖陵的遺址遺碑兩件:一碑上寫“西漢高祖,豐邑西北隅離城12裡力村疇(今金劉寨)西王廟碑記。”另一古碑上寫“漢之故里”字樣。這既說明金劉寨就是劉邦的老家,又說明這裡就是漢文化的發祥地。不然怎會寫“漢之故里”呢?漢皇祖陵不僅有劉邦的先祖墓冢,而且經漢代修建,規模還相當宏大。以劉清墓為中心,東北角建有西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廟,名曰“西王廟”(古碑尚存)。

兩漢文化看徐州,解析徐州的漢文化和飲食文化!

西北角建有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劉秀的廟,名曰“東王廟”(尚存石獅、石碑頭和碑座),正東邊建有蜀漢昭烈帝劉備和關羽、張飛的三義廟(五十年代拆除),正西邊建有劉玄(待考)的玄帝廟(1966年拆除),正前方為千米神道,兩旁列有石人、石馬、石丞相,氣勢壯觀,曾引世代墨客騷人考察參觀。

此外,由於劉邦生長在豐縣,故在豐縣留下許多活動遺址和傳說故事。如喝鳳凰嗉土劉邦方能降生的鳳凰嗉遺址、劉媼歇息龍霧橋有孕生劉邦的橋址和橋碑、劉邦避難出逃的五門和七裡鋪的遺蹟、遺址、劉邦跟馬惟先生上學的地方“馬公書院”遺址、還有臥牛崗、盧綰道、斬蛇溝、邀帝城、分榆社等等。

所有這些,說明劉邦在家鄉的活動事蹟頗多,亦證明豐邑就是劉邦的老家。由於劉邦創建了大漢王朝,並廣泛地吸收了百族文化的因子,從而創造了光輝燦爛而又豐富多彩的漢文化。所以劉邦被史學家稱為“漢祖”或“漢之始祖”,因此,歷代皇帝就稱金劉寨為“漢之故里”。綜上所述,徐州豐縣是漢文化的發祥地。

徐州的飲食文化

兩漢文化看徐州,解析徐州的漢文化和飲食文化!

徐州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徐州古稱彭城,緣於彭祖和他所建立的大彭氏國。 彭祖是我國烹飪界公認的始祖,相傳在堯之時,彭祖因擅烹飪野雞湯,得到帝堯的讚賞而受封,在徐州一帶建立了大彭氏國。 徐州的菜點秉承有大彭風味,製作考究,風味獨特,自成體系,幾乎每一道菜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羊方藏魚因將魚置於割開的大塊羊肉中文火同燉而得名。 相傳,彭祖的小兒子夕丁喜捕魚,彭祖恐其溺水堅決不允。一日,夕丁捕魚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讓其母剖開正在燉著的羊肉,將魚藏入其中。 彭祖回來吃羊肉,感覺異常鮮美,於是如法炮製,便產生了 羊方藏魚 這道菜。 據傳漢字中的‘鮮’字即源於此。

帝堯時期,堯封顓頊的玄孫錢鏗於大彭,建立了大彭國。 鏗為彭祖。 他曾獻雉羹於帝堯,受到了堯的褒獎。 屈原《楚辭;天問》中有 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 之句。 漢代王逸注: 彭鏗,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堯,帝堯美而饗食之也。 陶文臺《中國烹飪史略》稱彭祖為‘中國第一代職業廚師’。 彭祖被尊為廚行的祖師爺,所創的雉羹、羊方藏魚、麋魚雞、雲母羹等名菜名湯流傳至今。

兩漢文化看徐州,解析徐州的漢文化和飲食文化!

其主要貢獻在於把人類飲食由熟食推向味食,由粗食推向精食,將飲食與養生相結合,創出了藥膳、食療等飲食的新天地,對發展民族飲食文化,增強民族體質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春秋戰國時期,曾烹子事主的易牙來到彭城,求教彭祖的烹飪之道,終成烹調大師。 商殷之際彭祖後裔紛紛遷往山東、河南、四川、浙江等地,將飲食文化推向全國各地。

漢代高祖劉邦定都長安,將彭城烹飪技藝帶到了西部地區。 漢時徐州在烹調技術上已有較大發展,炊具的使用也有了很大進步, 牝雞抱蛋 、 沛公狗肉 、 鴛鴦雞 等名菜相繼產生,同時麵點如燒餅、饊子等也相繼出現。魏晉之後,彭城人多次南遷,又將彭城烹飪之法傳往南方各地。

兩漢文化看徐州,解析徐州的漢文化和飲食文化!

唐宋時期,韓愈好飲食,曾親自創制了不少名菜,如 愈炙魚 ,在徐州廣為流傳。 隨父來徐州的白居易,愛吃一種鴨子,因其字 樂天 故稱 樂天鴨子 。 自稱 老饕 的蘇東坡,創意製作的四道菜被譽為 東坡四珍 流傳至今。 由於這些文人墨客的推波助瀾,使徐州的飲食日漸豐富,發展得很快。 元朝時期,有僧人開辦的素食館。

釋家風味的 天花宴 、 素八珍 等名菜應市,多種風味小吃也佈滿市面。清代和民國時期,徐州的飲食更加豐富多彩,凍豆腐、酥魚、蹄卷、芙蓉肉、糟豬耳、攪瓜等普遍食於民間。 經學大師康有為品嚐到細嫩的彭城魚丸時,高興地賦詩讚譽彭城魚丸聞遐邇,聲譽久持越南北。

近代徐州烹飪業發展更為迅速,傳統技藝在繼承中不斷創新。 改革開放以來,徐州的飲食文化與全國各地擴大了交流,在保留地方特色的基礎上,兼收並畜各地烹飪之長,相繼推出了川菜、粵菜、鎮揚菜等風味名菜;陝西、河南、安徽、山東等地的風味食品也遍佈街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