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傷她4次,她卻為他做這9件大事!是愛?她的答案出人意料

若一個人在你沒犯錯的情況下四次扇你巴掌,且每一次的巴掌“啪”聲都強過人落水的“啪”聲。你會還擊嗎?若不還擊,憤恨總該有吧?即便不憤恨,總也該生氣吧?

可有人偏偏就:通通都沒有!

這個人就是民國四大棄婦之一的張幼儀,在民國所有棄婦中,她也是唯一一個最終把人生活成圓滿模樣的女子。

或許,張幼儀後半生的圓融豐滿,也多少和她對待傷害的態度有關。

地裡長出花,長出草,還是長出藤蔓,從來與地裡被播撒的種子有關。徐志摩和張幼儀的一生運命,也在冥冥中被因果著。

張幼儀生於1900年,15歲這年,她的照片被以未婚妻的名義送到了18歲的徐志摩手中。徐志摩看到後,頭一偏,鼻子哼唧著吐出“鄉下土包子”五個字。

徐志摩傷她4次,她卻為他做這9件大事!是愛?她的答案出人意料

這五個字徐志摩說過不止一次,而他對這個不符合他審美的“鄉下土包子”的鄙夷,則似乎無處不在。

對於張幼儀而言,這樣的鄙夷無疑是深深的傷害,但詩人徐志摩似乎並不覺得。或許,在他眼裡張幼儀本是個沒有喜怒哀樂的木頭女人。

1921年,在家裡替徐志摩照顧父母、撫養小孩多年後,在哥哥張君勱的提醒下,徐志摩父親徐申如將她送到了丈夫身邊。

張幼儀抵達國外後,徐志摩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帶張幼儀去“換裝”:買衣服、買鞋子。至於張幼儀千挑萬選從家裡帶過來的服裝,通通被徐志摩用“土氣”做了概述。

後來,在一次坐飛機時,張幼儀因暈機嘔吐,徐志摩鼻子裡哼唧著吐出了那句“鄉下土包子”。頭暈嘔吐中的張幼儀聽到這樣的話,不心寒是假的。

但相比接下來徐志摩對張幼儀做出的種種傷害,“鄉下土包子”這類事,頂多只能算是濛濛細雨了。

1921年,就在徐志摩陷入對16歲才女林徽因的熱戀時,張幼儀懷孕了。

妻子懷孕本是好事,但對於已經出軌的徐志摩而言,妻子張幼儀肚子裡的孩子只會是個巨大的障礙。生命=障礙,這就是被情慾衝昏大腦的徐志摩的邏輯。

“打掉,打掉!”徐志摩對著張幼儀聲嘶力竭地喊!“我聽說有人打胎死掉了!”張幼儀心一陣陣地痛。

“還有人坐火車死掉了,難道就不坐火車了!”徐志摩的聲音絲毫未因他牽強的詭辯而有任何發虛。徐志摩的聲嘶力竭,讓張幼儀錯覺自己肚子裡的真的是障礙,而不是生命。

張幼儀懷孕後不久,徐志摩悄無聲息地離家出走了。這一走,他便再也沒回來。

起先,張幼儀以為丈夫是有情緒出外散心或者上課去了,可當幾天後傳話人過來告訴她“徐志摩不要你了”時,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和肚子裡的孩子已經被無情拋棄了。

徐志摩傷她4次,她卻為他做這9件大事!是愛?她的答案出人意料

此時的張幼儀身在英國沙世頓,不會英語,沒有錢。擺在張幼儀面前的路有三條,一條是回國,一條是留在沙世頓,一條是求助德國的哥哥張君勱。

這三條路里,第一條和第二條基本都屬於死路。所以張幼儀最終只剩下了投靠德國哥哥一條路,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張君勱很快回信說:

“孩子要生下來,我來收養。”

之後,張幼儀冒著流產的風險一個人揣著地址摸到了德國哥哥處。這一路的跌沛流離,非筆墨所能敘述。

徐志摩第三次傷害張幼儀又比前兩次更甚,如果第一次算是切入真皮層,第二次算是切入了皮下組織,那麼第三次傷害則應該算是切入了五臟六腑。

徐志摩傷人的功夫和他給陸小曼、林徽因寫情詩的深情勁兒,完全可以劃等號。

徐志摩曾經在後來寫給陸小曼的情書裡寫到:“龍龍,有時候,我真想拉你一塊死去。”這要死要活的徐志摩,到了自己不愛的女人張幼儀這兒,卻變成了“不管其死活”。

1922年,張幼儀在德國柏林產下幼子彼得,彼得出生後,徐志摩大喜過望。但他的“大喜”是因為:這意味著他可以前往離婚了,畢竟跟孕婦離婚多少有損他“正人君子”的形象,可跟產婦離婚就不一樣了啊。

張幼儀剛剛產下彼得後不久,孩子尚在醫院時,徐志摩帶著幾個壓場子的證人出現了,他還帶著一份《離婚協議》。被逼簽字時,張幼儀用近乎低到自己都聽不到的聲音道:

“這麼大的事,該問爸媽的意見。”

徐志摩一聽立馬著了急,他近乎喊著道:

“不行,我等不了了,林徽因要回(國了)......”。

張幼儀聽到後心滴著血,他這麼迫切地趕來和剛剛為他生下孩子的自己離婚,竟然只是為了去追那個女人。

徐志摩傷她4次,她卻為他做這9件大事!是愛?她的答案出人意料

張幼儀簽下離婚協議後,徐志摩和眾證人握手互相祝賀。那情形,讓張幼儀錯覺他們是幹了一件大喜事。

割完這一刀子後,徐志摩又在張幼儀的刀口上加了把鹽:他寫了首叫《笑解煩惱結》的詩歌送給張幼儀和自己。這詩很美啊,離婚後的舒暢被他演繹的淋漓盡致。

徐志摩第四次傷張幼儀是“有意的誤傷”,但這傷的厲害程度卻也最甚,相當於在她身上剜下了一塊肉。

離婚時,徐志摩只給了5000塊的贍養費給張幼儀和孩子。5000塊要在國外獨自養育自己和孩子彼得,顯然是不夠的。

張幼儀是個不喜給人添麻煩的人,自然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她也並那麼想去求人,哪怕這個人是她的親哥哥。

不求人且帶著孩子還要進學校學習的結果是:自己和孩子都沒被照顧好。1925年,就在徐志摩與朋友妻陸小曼陷入熱戀時,年兩三歲的幼子彼得因感染腹膜炎離世了。

徐志摩傷她4次,她卻為他做這9件大事!是愛?她的答案出人意料

張幼儀和彼得

多年後,張幼儀在提起這段過往時第一次有了類似於抱怨的言辭,她說:

“他從來沒關心過我們孤兒寡母的錢夠不夠用,也從不過問我們過得怎麼樣。”

從這話可以聽出:當時獨自帶兒子在國外的張幼儀曾遇到了嚴重的經濟問題。彼得的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抵抗力低下被感染所致,想來,如果能得到良好的照撫,這樣的悲劇絕不會發生。

彼得死後,張幼儀在很長的時間裡都未能走出陰影。

彼得過世後不久,渾身是傷的張幼儀回到了國內。公公徐申如第一時間將她叫了回來,公公召她回來的目的是想要挽回他們的婚姻,他並不贊同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事。為此,徐申如明確地對張幼儀說:

“只要你說不同意他們結婚,有我在這婚他們絕對成不了,之前你們的離婚也不作數。”

聽到這話,徐志摩緊張極了,這意味著只有前妻成全他和陸小曼才有可能成婚。張幼儀感覺到了徐志摩哀求的眼神,她看向公公一字一句地道:

“我同意他們結婚。”

徐志摩聽完高興得幾乎要跳起來,他深情地喊道“幼儀,謝謝你”。然後他走到窗邊將雙手舉起做了“歡呼”的姿勢,可不想陸小曼送他的那枚珍貴的綠色戒指竟掉落了。

徐志摩傷她4次,她卻為他做這9件大事!是愛?她的答案出人意料

這是離婚後張幼儀第一次與徐志摩正面接觸,此時的她對他而言是近乎救世主般的存在。

讓徐志摩沒有想到的是,此後數年裡,張幼儀一直在扮演他生命中救世主一般的角色。

婚後不久,一心想要孩子的徐志摩發現陸小曼始終生不出孩子。顯然,兩人一直無所出這事並不在徐志摩身上。

很快,徐志摩發現,他和張幼儀所生於的長子徐積鍇竟成了徐家唯一的後人。若不是因為徐家已有後,徐申如夫妻極有可能逼他與陸小曼離婚。這便也意味著,張幼儀為徐家傳了後這件大事間接幫助了徐志摩和陸小曼。

世人未曾料想到的是,這以後,張幼儀還幫這夫妻兩解決了另外兩件大事。

陸小曼婚後戀上了鴉片,加之她喜歡出入舞廳等高級場所且生活奢侈,即便同時做幾份兼職徐志摩也經常入不敷出。

此時,張幼儀憑藉努力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服裝公司走上了正軌。她後來甚至還成為了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的副行長,成為了第一個以女人身居銀行高層的人。

為了緩解徐志摩的經濟負擔,在看到徐志摩經常穿舊衣且衣服有破洞時,她為他做了幾身高級西裝。後來,她還一次次以徐志摩父親的名義轉錢給他,之所以這樣做,全是為了顧及前夫的面子。

徐志摩傷她4次,她卻為他做這9件大事!是愛?她的答案出人意料

關於徐志摩是否知道張幼儀給他的錢並非出自徐申如這點,想來,他是清楚的。父親若真要給兒子錢,在匯款已經盛行的當時,她何必要在張幼儀處轉一道手呢!

1931 年4月,徐志摩母親病逝,終年57歲。按照徐志摩家鄉浙江海寧的傳統,治喪需要有女人操辦喪事。這事兒,陸小曼是絕對辦不來的,一來身子弱二來她對這些也一無所知且沒興趣。

徐志摩和徐申如經商議後決定請張幼儀主持,最初她是拒絕的,但因禁不起他們的請求她最終應允了。

回到硤石後,張幼儀在徐母的口中塞塊布, 為她穿喪服,把她移入棺材,請和尚到家裡給她誦經超度。

每一樁每一件,她都按照禮節一一辦妥了。完成這件大事後,張幼儀迎來了一件更大的事。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在搭乘中航免費班機北上時因遭遇飛機失事辭世了。這一年,徐志摩年僅34歲。

事故發生幾個小時後,徐志摩一生中的三個女人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應。

沉迷鴉片的陸小曼因不肯接受事實而趕走了報信人,林徽因沉浸在悲痛中她隨即還寫了悼文,而張幼儀則在電報上得知前夫死訊後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告訴了徐申如。

隨即,張幼儀安排自己哥哥和兒子徐積錯,去墜機地點同已到達現場的幾個文人一起為徐志摩收屍。

為前夫收屍後,張幼儀還在徐申如的請求下主持了徐志摩的葬禮。

按理,徐志摩既然已死,張幼儀對他的付出應該也就可以停止了。然而真相卻是:在此後20多年的時間裡,她又為徐志摩完成了幾件大事。

徐志摩死後,徐申如在胡適等的斡旋下答應給陸小曼相應的補助。但在眼見她與翁瑞午同居後,徐申如在寄出一筆錢後宣佈從此將不再資助陸小曼。

徐志摩傷她4次,她卻為他做這9件大事!是愛?她的答案出人意料

徐申如、徐積鍇與張幼儀

見到陸小曼生活陷入困境,張幼儀開始按月給陸小曼銀行賬戶匯錢,這一做便是多年。後來,在《小腳與西服》這本自傳裡,張幼儀對作者張邦梅說:

“我覺得,贍養她(陸小曼)也是我兒子的義務。”

這種資助直到後來時局動盪張幼儀搬遷後才被迫終止,相比對徐志摩遺孀陸小曼的照顧,她還在徐志摩死後替他照顧了老父。

早在徐志摩婚後不久,徐申如和妻子便因陸小曼不和搬到了張幼儀處與她比鄰而居,後來張幼儀囤積貨物等方式掙了錢後便給徐申如買了一套房安頓他們。

徐志摩曾經有些酸地說:“你們這個小家庭倒是挺好!”

後來,兒子徐積鍇成年與兒媳張粹文結婚後生下四子女後,為了幫助兒子、兒媳,她又在他們出國留學後毅然承擔起了照顧四子女的負擔。

徐志摩傷她4次,她卻為他做這9件大事!是愛?她的答案出人意料

因為張幼儀,徐家終沒有因徐志摩生前死後的缺席而有任何閃失,相反,他們這個大家在張幼儀的努力下一步步走向了繁盛。今天,徐家後代枝繁葉茂,他們都在國外的各行業發著光、發著熱。

張幼儀為徐志摩做的第八件大事看似與徐志摩無關,卻又與他有著極其重要的關聯。

與徐志摩離婚25年後,他昔日愛慕的女子林徽因病重,臨終前她提出想見張幼儀。這樣的會面,張幼儀本可以避免,但她最後卻同意並依約前往了。

走時,張幼儀帶上了時年29歲的兒子徐積鍇。張幼儀猜想林徽因實是不忘情,所以想見見她這個酷似徐志摩的青年以了卻心願。

果然,兩人見面的當日互相併未說話,林徽因看看張幼儀又將目光放在了徐積鍇身上。這場默默的會面後,面對外界對林徽因見她的原因的問詢,她卻只半調侃說:“哦,她也許只是想看我又醜又不會說話吧!”

張幼儀這樣講述的目的之一,必然是出於保護林徽因的考慮。畢竟,此時她尚在病中,並且有丈夫、兒女,她不想林徽因在這種時候還面臨感情方面的各種非議。

這次會面的另一個重大意義在於:林徽因從此放下了對張幼儀的歉意。對於林徽因而言,她多少對自己曾導致張幼儀離婚心懷內疚。可張幼儀的願意相見,已經表明:她並不記恨她。

這樣的結果正是林徽因最想要的,或許是張幼儀的出現解開了林徽因內心的心結,奇蹟般本已病危的她,竟在治療後又多活了數年。

1958年,年58歲的張幼儀為前夫徐志摩做了最後一件事:幫助出版了《徐志摩全集》。出版徐志摩的全集一直是她心裡的一件大事,因為她的堅持,最後在她和徐志摩生前好友蔣復璁和梁實秋的合力下,全集終得以在臺灣出版。

徐志摩傷她4次,她卻為他做這9件大事!是愛?她的答案出人意料

回頭看,徐志摩與張幼儀之間的天平始終是完全傾斜的狀態。這樣失衡的天平看似是因愛的多少導致,實際卻似乎並非如此。

多年後,張幼儀的子孫突然問向她:“你為他做那麼多,那你很愛他吧”!張幼儀低頭想了想反問道:

“那你先回答我,什麼是愛呢”?

在一次採訪中,張幼儀在面對關於“她愛不愛徐志摩的追問”時,說道:

“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吧。”

實際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愛是斷然不會迷惑的,因為真正的愛從來堅定。張幼儀對徐志摩或許曾有愛,但這愛後來更多的則是責任、擔當等等。

裹挾著激情的愛消失後,能支撐一個人去不斷付出的,絕對只有責任和擔當。而責任和擔當是否去承擔,又承擔到何種地步,全由一個人的良知決定。

後半生裡,支撐張幼儀為徐志摩照顧老父、為他贍養遺孀、為他出全集甚至為他去了卻情敵心結等等,都只因為“良知”二字。

在王陽明的學說裡:良知是知道為善,致良知是極致善大。良知是悟,致良知是知行合一。

每一次選擇裡,張幼儀的選擇從來無一例外地是以善為先,也正因此:她才會在被他傷害無數次後,依然為他完成人生最大的九件事。

極致的善可以化解仇怨,也正因為張幼儀的極致善,她才從未沉浸在被拋棄的痛苦情緒中。相比民國史上其他被拋棄後陷入抑鬱情緒,並最終草草了結一生的棄婦,張幼儀是極致的圓滿。

徐志摩傷她4次,她卻為他做這9件大事!是愛?她的答案出人意料

而民國那些棄婦之所以未能完成逆襲、在被拋棄後活出自己的精彩,有時代的因素,也有她們將大量精力時間花在處理情緒上有關。

這些被其他棄婦用來抱怨、憤恨的時間和精力,張幼儀全用在了人生突圍上!

不對一個男人過多憤恨的女子,自然也更容易從過去走到陽光下開始真正的新生活。

1954年,將孫子養大後的她與醫生蘇紀之結成了姻緣。婚後,她為他整理預約信息,記錄財務收支,還說服他戒了酒。婚後的日子兩人始終相依相伴,他們的愛情平淡卻真實。

懂得致良知的極致善良之人除了對身邊人滿滿愛意,對陌生人也是如此。這點,張幼儀的孫輩給予了佐證,他們在回憶成年後去香港看望祖母的情形時說:

“我們和她一同走在馬路上,沿路不斷有人感謝她無私助人、樂善好施的善舉,這讓我們驚訝不已。”

原來,在香港生活期間,張幼儀一直熱心公益,她還曾多次為改善貧苦兒童生活捐款。這樣的張幼儀,她得到周圍人的尊崇自是必然。

這樣的張幼儀,有善報自也是必然。

蘇紀之辭世後,張幼儀被子孫接到美國,在這裡的每一天裡,她都沉浸在天倫之樂裡,直到88歲安靜辭世。

去世後,她叮囑後人,墓碑上要刻“蘇張幼儀”四字。從墓碑上的這四字便可看出,對於徐志摩,她更多的只是擔當、責任,對於蘇紀之的情感則是全然不同的。

今天,張幼儀的墓碑坐落於紐約的韋斯特切斯特( Westchester)墓園,與其兒子和兒媳的墳塋相鄰。

晚年的張幼儀,更喜歡“蘇太太”這個稱呼,這足見,對於昔日徐志摩對自己的拋棄:她有遺憾,卻也僅僅只有遺憾。

有一種圓滿叫“無悔一生”,這樣的人生,正是張幼儀的人生。

本原創文相關參考書目:

《志在摩登:我的祖父徐志摩》 徐善曾

《小腳與西服》張邦梅

《張幼儀傳》夏墨

《情濃化不開:徐志摩》韓石山

《徐志摩的20個細節》韓石山等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