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同偉”許亞軍原來是“重慶崽兒”

“祁同偉”許亞軍原來是“重慶崽兒”

1986年,許亞軍拍攝《重慶崽兒》期間與劇組在一起。 張明遠供圖

《人民的名義》裡孤鷹嶺一戰,祁同偉徹底卸下了過去的光環,以慘烈的方式為一生畫上句號。憑藉對祁同偉的精彩演繹,演員許亞軍收穫著前所未有的關注。

已經年逾五旬的他,如今是當之無愧的實力派大叔。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他的藝術之路與重慶頗有淵源。他不但在重慶拍了電視劇處女作《覓路》,還曾主演本土劇《重慶崽兒》。

電視劇《覓路》拍攝於1981年,講述那個年代的青年人在迷茫中尋找人生道路的故事。因為年代久遠,視頻資料已很難尋找,導演陳福黔卻對這部劇印象極深。現任四川省經濟電視製作中心主任、國家一級導演的他回憶說,“我當時供職於四川人民藝術劇院,《覓路》是在我的家鄉重慶拍的,前後投入九個月時間,非常難忘。我們在朝天門、南山文峰塔、鵝嶺公園、枇杷山、觀音巖、北碚、南溫泉等地取景,算是較早也較為全面展示重慶市容的電視劇。”

17歲的許亞軍剛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不久,分配至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他能參與《覓路》拍攝源於陳福黔的欽點,“許亞軍是中國兒藝與中戲聯合培養的兒童班學員,我在中戲讀書時他就住我宿舍隔壁,小夥子很出挑,我之前也看過兒童班的作品,對他印象深刻,於是為這個戲,我到北京找演員時自然就想到了他。”

《覓路》之前,許亞軍並沒拍過電視劇,唯一的影視拍攝經驗來自1975年的首部電影《青春似火》。許亞軍在《覓路》中的角色是男二號丁錘,憑著悟性和勤奮,他的表演直接秒殺男一號。“丁錘的人物形象很豐滿,但更重要的是他很自信也很聰明,比如我會提醒他們拍電視要含蓄內斂、注重細節,點撥一次他就懂了,片子出來一看,一眾演員裡就數他的表演最好。”陳福黔說。

“《覓路》就兩集共90分鐘,但劇組硬是像拍電影一樣,對光影運用的要求相當嚴格,拍了兩個月。”陳福黔還透露,那時許亞軍作為中國兒藝演員借調演戲,沒從劇組拿到一分錢,“他的工資就幾十塊吧,還是原單位支取。拍片的兩個月他沒有任何牢騷,比起現在年輕演員動輒千萬還要請替身演戲,我們的行業真該反思了。”

“祁同偉”許亞軍原來是“重慶崽兒”

“機靈勤奮”是著名導演束一德對許亞軍的評價。年近八旬的束一德曾一手打造《爬坡上坎》、《山城棒棒軍》、《傻兒師長》等本土爆款方言劇。1986年,時任重慶電視臺電視劇部副主任的他,拍了一部五集連續劇《重慶崽兒》,促成了許亞軍與重慶再度結緣。

“那時他因為電視劇《尋找回來的世界》已經全國知名了,但在看了《重慶崽兒》的劇本之後,他非常喜歡男主角羅源,於是答應下來。”束一德說。為何一部本土劇要請北京演員?記者的疑惑讓束一德笑了,“雖然叫《重慶崽兒》,但並不是方言劇,那時考慮的因素比較多,現在回想起來重慶味兒差了點,還是有些遺憾。”

許亞軍扮演的羅源是個頭腦機靈、手腳勤快的個體戶,他在工廠破產之後被推舉出來帶領大家致富。“開始我們有點擔心,一個北方人要演重慶崽兒怕是不好演,但後來證明我們多慮了。”已經退休的重慶臺國家一級攝影師張明遠回憶說。

“劇組在東水門、兩路口的一些老巷子取景,拍了兩三個月,他年紀輕輕但表演起來非常有靈氣,甚至除去方言因素的話,他呈現出的氣質比本土演員更有重慶範兒。”束一德說,許亞軍演活了羅源,也讓該劇反映的市場經濟現象引發熱烈討論,“一些南京、武漢的觀眾寫了幾十頁信件給我,覺得中國應該要解放思想。”

“祁同偉”許亞軍原來是“重慶崽兒”

拍攝《覓路》,許亞軍第一次來重慶,幾乎逛遍了重慶城。“他是我中戲的低年級學弟,又是專程來拍我的戲,我肯定要盡地主之誼。”陳福黔回憶,當時他父母家在九龍坡區稅務員家屬院,沒拍戲時許亞軍來玩,就住家裡,“他喜歡我弟弟的小貓,剛好我弟弟也是文化宮業餘話劇隊的,兩個人有共同語言,很快就玩到一起了。”

當時楊家坪一帶還不鬧熱,陳福黔家人帶著許亞軍去參觀重慶動物園。但他最大的興趣還是坐車去解放碑吃火鍋,“別看他是一個北方人,吃辣相當厲害,超級愛吃火鍋,跑去解放碑吃了很多次,我都受不了,他還沒事兒。”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客戶端。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掃描二維碼下載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4、網站合作,請聯繫17708383173。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