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中,這樣說話的人,一定不要深交

徐鉉 劉白羽 北宋 蕭珊 巴金 精讀君 2018-12-26


人際交往中,這樣說話的人,一定不要深交


在很多人的習慣意識裡,溝通就等同於表面的語言交流,是有聲的對話。

認為會說話,就是口才好,就是說話滴水不漏,妙語連珠。

可是,有些事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即使說出來了,也反為不美。

史鐵生說,沉默常常是必要的,沉默可以通向有聲有形的語言所不能到達的地方

很多時候,沉默也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要學會好好說話,先要學會不說話。

01

朋友圈裡,小原是經常把天聊死的典型。

凡是聚會,她要麼不說話,要麼一開口,別人想接都沒法接;或者原本聊得高高興興的,她一插嘴就冷場。

偏偏小原還特別喜歡聊天,無論什麼話題都要插一句。

即使有的事情她壓根不清楚,也要來一句“那肯定的”、“這很正常”。

一次年底聚會,不論是混得志得意滿的,還是馬馬虎虎但心態平和的,大家都其樂融融,互相交流心得和感觸。

小原突然沒來由地傷感起來,一轉眼都奔三了,現在想想,人生也就那麼一回事兒吧,真沒意思。要是沒有老公,沒有孩子,真不知道活著有啥意思。

一時間,那些沒結婚的,或者暫時沒孩子的,臉上都有些不好看了。

這時,小原又發揮了她的另一個特長,就是聊天時一出現冷場,她就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填補冷場的空隙。

小原轉向一個女同學,關心地問,對了,你家那位怎麼沒來?

這個女同學臉色一沉,擺擺手,尷尬地笑了笑。

旁邊的人悄悄拉了拉小原,示意她別問了。

可是小原似乎完全沒有反應過來,繼續問,是家裡比較忙吧,畢竟自己開店的。

女同學直接別過臉,沒再搭理她。

其實這個女同學,剛離婚不久,小原沒能察言觀色,不巧踩到了雷區。


人際交往中,這樣說話的人,一定不要深交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由著自己的脾性隨意說話,以為這是直率,是不見外。

可是,不考慮對象、不分場合說話,說得多往往比不說還麻煩。

雖然他們也沒有什麼惡意,但在別人看來難免略顯刻薄。

其實,不知道說什麼,不確定有些話該不該說的時候,適時地保持沉默,才是最好的選擇

正所謂言多必失,過猶不及。

終身成長詞典詞條《436:古德曼定理》裡也提到,沒有沉默,就沒有溝通

訥於言而敏於行,與其勉強找話題,不如保持沉默。

知道什麼時候不說話,有時要比懂得說,更為要緊。

02

作者何偉嬌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1962年,劉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

長子當時正患風溼性心臟病,劉白羽放心不下,便帶著他一起到上海看病。

由於治療效果不佳,妻子只好先行帶著孩子返回北京。

母子倆回北京的當天下午,劉白羽心神不定,生怕路上發生意外。

這時,巴金、蕭珊夫婦來到了劉白羽的病房。

他們進門後,沒有多說一句話,只是默默地坐在沙發上。

屋裡靜悄悄的,巴金伸手握住了劉白羽微微發顫的手。

這時,電話鈴響了,蕭珊拿起話筒。

收到母子倆已平安抵達北京的消息後,三個人長長舒了口氣。

原來,巴金得知劉白羽這邊的情況,為了給劉白羽分憂,於是專程前來陪伴他。

巴金告辭時,劉白羽執意要送到門口,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巴金卻擺了擺手,說,沒什麼,正好有空,只想陪你坐一坐。

在最沮喪、最無助的時候,也許所有的安慰話語都顯得蒼白無力。無聲的陪伴,或者一個擁抱,反而是最好的方式。

《怦然心動》裡有句臺詞,有時候沉默勝過千言萬語

這並不是漠不關心,而是深沉的愛,是一種藝術,更是對別人的體諒。


人際交往中,這樣說話的人,一定不要深交


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有不足為外人道的傷口。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展示自己的這一面,此時,最好就是剋制自己詢問的慾望,尊重彼此的界限。

傾聽和陪伴,這比好意的勸解,更能讓對方感覺更舒服。

就像林清玄說的,最好的表達是沉默,而不是語言

真正的朋友,應該是可以分享片刻寂靜,且不會覺得尷尬的。

03

馮夢龍《智囊》裡,有一個“以愚困智”的故事。

北宋時,有一個名叫徐鉉的人,博學多識,能言善辯,在北宋朝野名聲很大。

一次,南唐派徐鉉進京修貢例,按照慣例,北宋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

北宋眾大臣都因為自己的口才不如徐鉉,不願前往,免得被徐鉉嘲弄。

宋太祖便讓人呈上一份不識字的殿侍人名單,然後看了一眼名單,隨便圈了一個,說:此人可以。

被點名的殿侍滿頭霧水,糊里糊塗地前去充當押伴使。

一上船,徐鉉便滔滔不絕地向押伴使挑戰,妙語連珠,銳不可當。

然而不管徐鉉說什麼,這位殿侍都默不作聲,除了點頭應是,不發一言。

徐鉉不知對方深淺,繼續展示自己的滿腹經綸,以為這樣會令對方感到自慚形穢。

可是,這位押伴使仍舊不置可否,既不發表意見,也不回答問題。

這樣一來,徐鉉漸漸地失去了興趣,只好乖乖地來到京都。

人際交往中,這樣說話的人,一定不要深交

所謂大直若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面對孤傲的徐鉉,宋太祖的應對之策是,避其鋒芒,以愚困智,讓愚者去對付智者,令智者無用武之地。

徐鉉本想以自己的學識辯才壓倒對方,但遇上沉默的對手,就好像一拳打在一團棉花上,力量轉瞬即逝,因此傲氣全失。

生活中,也常常有這樣的人,爭強好勝,什麼都想比別人高出一截。

一旦佔了上風,更是氣勢洶洶,非要讓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

可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口才而寸步不讓,即使再能說會道,也只會令人不悅而已。

卡耐基說,你可能贏了辯論,卻輸了人緣。

互不相讓的兩個人,都想說服對方,最終的結局往往是不歡而散。

成功的交流,並不是你一直說,別人默默聽完,然後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

真正有效的溝通,前提必然是學會傾聽。

適時地沉默,讓對方先表達觀點,這既是對別人最好的尊重,也是給自己充分的思考時間。

而當你要開口說話時,請先想想要說的話,是否比沉默更有價值。

如果不是,那就認真傾聽,保持沉默就好。


人際交往中,這樣說話的人,一定不要深交


04

王小波說,我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 。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慢慢地學會沉默,就像成熟的稻子,垂下稻穗。

沉默,是善意的表達,不用不合時宜的話語傷人傷己;

沉默,是內心的積澱,不通過炫耀來展示自己的優秀;

沉默,不是無言和卑微,而是一種詩意,一種美好的姿態。

希望我們都可以,尊重各種界限,儘可能地給予他人一些善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