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徐霞客 明朝 中秋節 龍山 抓拍貴港 2017-04-12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號霞客,今江蘇江陰人,是我國明代傑出的旅行探險家、地質地理學家和文學家,他歷時34年遊覽名山大川,寫下《徐霞客遊記》,成為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遊聖”。我國在2011年將《徐霞客遊記》的開篇之日5月19日定為中國旅遊日。

1636年九月,徐霞客開始了他最長時間也是他生命中最後的一次遠行:從家鄉江蘇江陰出發,途經浙江、江西、湖南、廣西、貴州,最後抵達雲南。西南萬里遐徵的四年時間裡,徐霞客在喀斯特地貌最典型、形態最豐富多彩的廣西逗留了幾近一年時間,寫下超過20萬字的《粵西遊記》。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貴港北山,主峰大平天山海撥1157米。

1637年七月二十日,從柳州順江南下經大藤峽,翌日夜泊桂平大北門,留靜聞和尚和僕人顧行兩人寓南門驛前(兩人在之前湘江遇盜後受傷行動不便),徐霞客便僱當地一擔夫開始了他計劃中的白石、勾漏、都嶠三山環大容山遊,前後共16天。

八月初十日,在桂平城南門始溯鬱江西行三十里到達社步鎮時,徐霞客記述道“望白石亭峙東南,甚近”,這是徐霞客第三次描繪這一桂平南域的天然地理座標。後再行三十里,宿於鎮門。

八月十一日,“未曙而行。二十里,白沙,又過五里登涯,”至此,三人從桂平南門一起乘船到白沙後,分水陸兩路,一路是靜聞與顧行兩個病患沿水路繼續乘船西進,一路則是徐霞客一人棄船徒步去遊覽羅叢巖。他們約定匯合的下一站是貴縣南門。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白沙羅叢巖

從白沙登陸後,徐霞客一路渡橋汲溪,並與平南鄉貢樑凌霄共遊了羅叢巖。隨後從羅叢巖抵達厚祿,欲趨平碣(今貴港大圩),因為“厚祿西南,乃往貴縣大道”。但從厚祿到大圩尚有三十里地,“中無人煙可以託宿”,便在厚祿之北的安祿營宿夜。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北山是蓮花山脈、龍山山脈的統稱。

在這天的日記裡,徐霞客寫下了大容山系與蓮花山系間的關係:“羅叢巖西北有崇山橫亙,東北自潯之西山,西南自貴之北山,二山兩角高張,東西相距百四十里,中間峰巒橫亙,翠環雲繞,頗似大容。蓋大容為鬱江南條之山,界於繡、鬱兩江之間;而此山為鬱江北條之山,界於黔、鬱兩江之間。”徐霞客將桂平西山與貴港北山之間這塊桂中大瑤山的餘脈蓮花山脈與剛剛遊覽完的大容山脈做了對比:都是綿延橫亙的群山,都有東西極高點,同時一針見血地將兩大山系的分水嶺功能作了準確的定位:大容山是鬱江水系和北流江水系的分水嶺,而蓮花山則是黔江水系和鬱江水系的分水嶺。

在安祿營,徐霞客在當天的日記中還寫道:“安祿東有土山,自東北轉西南,南抵潯、貴濱江諸山止,其中夾成大塢,映帶甚遙,平疇廣溪,迤邐西南矣。”這是徐霞客環遊大容山四麓後抵貴桂交界的厚祿時所看到一馬平川的鬱江平原。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龍巖山全景。

八月十二日,中秋節前三天,“自安祿西南行田塍間”,行十五里路後,“有碑大書為貴縣東界,又八里,直抵石山下,是為平碣圩”。“平碣之東,石峰峭方,日大巖山,有巖甚巨,中容數千人。其南又突小山,低而長,上有橫架之石,若平橋高懸,其下透明。小山之西,平碣之南,為馬鞍山,亦峭聳而起,此皆平碣之近山也。”這段文字是描述徐霞客遊覽大圩龍巖風景區。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龍巖為貴港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此這位中華遊聖抵達龍巖的47年前(即1590年),明代貴縣知縣林朝鑰在龍巖洞口刻有“古懷第一山”五大字,尊崇龍巖為貴港(古稱懷澤郡)第一名山。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明代“古懷第一山”、清代“東方巨龍”摩崖石刻。

徐霞客除了遊覽考察大圩的近山,還在大圩眺望了遠山“南望諸峰之麓……分岐競異”,結果問路人“始知即為貴縣之東山也”。《徐霞客遊記》中對貴港市轄區內敘述最詳細的景點,當屬東山諸峰,描繪了東山怪狀紛錯的各式石山,對新婦巖描繪最為逼真寫實:“西北一峰如婦人搭帔披肩簪花,俗稱為新婦巖。”在東山遊覽考察過程中,徐霞客在遊記中再次出現土山、石山特性及其變化規律的描述:“其南支漸石化為土,峰化為崗,逶迤兩岸……從此東北,石峰遂盡,遙望南山數點,又青青前列矣。”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東環路特大橋,橫穿東山石峰林。

“又五里,則路兩旁皆巨塘瀦水,漛山瀠郭。”這裡描繪的是縣城周邊的樣子,巨塘便是如今的東湖,東湖倒映著遠處的北山和高高的城牆。自明代總兵沈希儀(1491至1554年)運石填平東井,水不漏,積聚成多,便成為大塘。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登龍橋與東湖。

“又一里,過接龍橋。疊石塘中,以通南北,乃堤而非橋也。於是居聚連絡。”這裡描繪的是今天的登龍橋,在明代是城外連接通向貴縣城內的捷道,到了清初雍正年間(1723年),在疊壘石塊的基礎上築成青石板橋。“居聚連絡”說明當時貴縣城郭外圍市井已是屋舍接連成片的區域。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大南門城樓。

“又西一里,由貴縣東門抵南門,則大江在其下矣。靜聞與顧僕所附舟,已先泊南門久。”時隔一天,在桂平白沙分水陸兩路後,徙步行走遊歷羅叢巖、龍巖、東山諸峰的徐霞客與從鬱江水路西上的靜聞和顧行兩人終在這裡匯合。按他的計劃,一到貴縣,他即往南山並在那裡住一晚,留顧行看船,翌日天亮再發船匯合,但由於船家要趕回橫縣過中秋節,這艘從桂平始發的橫州渡舡便匆匆“下午下舡,乘月西行,十五里而泊”,使徐霞客遊覽南山的願望落了空。本來這一夜,徐霞客是要夜宿南山的,結果僅在大南門碼頭西上僅十五里的鬱江水面泊夜。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1637年中秋節前夕,徐霞客、靜聞和尚、僕人顧行三人在大南門碼頭登上西去的船隻。

八月十三日,中秋節前兩天。“未明而發。十里,抵西山之南,轉向南行。五里,轉向東行,十里,是為宋村。由貴縣南至南山十里,由南山至宋村十里,而舟行屈曲,水路倍之……今過宋村,時猶上午,何不往宿南山,至此登舟也?”這段日記把徐霞客心中的悔憾之意顯露無遺。這一遺憾是雙重的:一是徐霞客未能如願遊歷被宋元皇室垂青的貴邑首景——南山寺,二是南山未能像白石山、勾漏山及都嶠山等勝景通過《徐霞客遊記》得到廣為傳頌。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香江驛碼頭舊址

“至是,舟轉西南,掛帆十里,轉東南,仍纖十五里,復南掛帆行,五里,西轉,是為瓦亭堡。其北涯有石突江若蹲虎,其南涯之內,有山橫列。又十五里,則夾江兩山並起,舟溯之人。又五里而暮,剩月行十里,泊於香江驛。十四日,五鼓掛帆行,晨過烏司堡,已一直裡矣,是為橫州界。”這樣,徐霞客在宋村又溯江西進三十里,到達今天的瓦塘圩,“有山橫列”即是貴西南高峰亞計山,後繼行三十里,到達今天香江圩江面泊夜。

追尋徐霞客在貴港的足跡

香江圩舊市場

八月十四日,中秋節前一日,由貴縣進入橫縣界,結束了途經貴縣的歷程。

八月十五日,中秋節。“抵橫州南門,猶上午也。”這艘橫州渡舡結束了為期六天的桂、貴、橫間曲折蜿蜒的水路航程。“……餘以行李及二病人入南寧舟。餘入城,飯於市……” 【文/楊旭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