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徐庶何人?經《三國演義》一番書寫之後,這個在歷史上默默無聞的魏臣成為了無人不曉的臥龍同門。那歷史上的徐庶又是什麼樣的?他真的為劉備效力過嗎?他在加盟曹營之後真的像演義那般不向曹操獻一計?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先來看看歷史上的徐庶真的為劉備效力過嗎?

《三國志》並未給徐庶單獨立傳,而在魏略則有一段徐庶的生平,我們來看:

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未嘗為人報仇,白堊塗面,披髮而走,為吏所得。問其姓名,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以羞之,擊鼓以令於市,莫敢識者。而其黨伍使之得脫。於是感激,棄其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始詣精舍。諸生聞其前做賊,不肯與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義理精熟。遂與同郡石韜相親愛。初平中,中州兵起,乃與韜南客荊州,到又與諸葛亮特相善。乃荊州內附,孔明與劉備相隨去,福與韜俱來北……
——《魏略》


從這一段記錄來看,徐庶年少殺人確有其事,《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徐庶確有借鑑古藉。而他諸葛亮好友的身份也是事實。但《魏略》中並未記載徐庶為何投奔曹操,只簡單寫了“福與韜俱來北”。看似徐庶並未從事於劉備處。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但《三國志》替我們將徐庶曾經為劉備效力這件事給揭露了出來: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三國志 諸葛亮傳》


《三國志》很明確的指出了徐庶在新野主動投奔了劉備,同時推薦了他的好友諸葛亮。直到劉備攜民渡江之時,“亮與徐庶並從”,此時的徐庶仍然在劉備陣營之中!要知道在《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在臨走之前推薦了諸葛亮……另一點,《三國志》中庶母是在曹操追擊劉備之時被擒獲的,並不是像《三國演義》中所寫那樣在老家被程昱騙至曹營的。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從歷史的記載來看,徐庶入曹營之前是否在劉備陣營效力是可以肯定的,而且徐庶還曾一度與諸葛亮共同輔佐劉備,直至劉備攜民渡江,徐庶因母親被擄而投奔曹操。

《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在離開劉備之前曾承諾:終生不向曹操獻一計!那這個是否又是真事呢?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三國志》中再無徐庶的記載,但《魏略》卻將徐庶在曹魏的升官軌跡清楚地記錄了下來:

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逮太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才如此,嘆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庶後數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獲存焉。
——《魏略》


這段記錄中,徐庶到曹丕一朝,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這兩個官位究竟有多大呢?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右中郎將:中郎將分五官、左、右三署,統領皇帝的侍衛,隸屬光祿勳。如果要論地位,差不多是校尉之上、雜號將軍之下。在曹魏官職中為第四品。

御史中丞:其官起於漢代。漢代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大夫之佐,亦稱中執法。官吏朝見皇帝或國家舉行祭天、祀廟、封王侯、拜將相等大典時,御史中丞或侍御史監察威儀。御史中丞的權力僅次於尚書令。如果按現代來說,就是中紀委領導。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徐庶的官位在曹丕時期並不低,但諸葛亮為何會嘆:“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其一:石韜的官位確實很低。郡守是一郡之長官,但上面還有州牧管理。典農校尉顧名思義就是負責屯田的官員,其職權和郡守差不多。

其二:徐庶所在的右中郎將和御史中丞更多是督察工作,屬於職別並不算太高的級別。而在諸葛亮的眼中,兩人應有經天緯地之才。(當然不排除諸葛亮為二人打CALL的可能)

歷史上的徐庶和《三國演義》中的徐庶差別有多大?

徐庶在離開劉備之後,幾乎就從《三國志》中消失了,在《三國演義》中也安排他在赤壁一戰中退去長安,從此再無聲影。但我們從《魏略》的記載中可見,如果徐庶在曹魏沒有功績,又如何升至御史中丞這個不算太低的職位上呢?所以我們從徐庶升官的軌跡來判斷,他在曹營依然勤懇打工,但因為曹魏在軍事層面的人才實在太多,徐庶只能專注於內務和監察工作,他最終成為了曹魏的中紀委主任。

徐庶入曹營不獻一計?這真的是小說家之言。加入曹營後的徐庶還是安心打工,可能已經沒有在劉備創業團隊中的熱血了,但依然勤勤懇懇地在工作崗位上打卡上班,最終成為那個被歷史湮沒的平凡之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