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年的《士兵突擊》,你們知道許三多的原型是誰嗎?

許三多 士兵突擊 蘭曉龍 大學 文學 小磊侃歷史 2018-12-12
看了這麼多年的《士兵突擊》,你們知道許三多的原型是誰嗎?

12年前,電視劇《士兵突擊》熱播。劇中那些有血有肉、鐵骨錚錚的軍中男兒形象點燃了許多年輕人從軍報國的滿腔熱情。該電視劇的編劇蘭曉龍回顧了當年他創作此劇的初衷和過程。如今,我們依然能從這部軍旅劇中普通士兵的身上,感受到年輕官兵成長中的迷惘、悲傷和喜悅,被熱血男兒的真摯情感與軍旅人生所感動——

看了這麼多年的《士兵突擊》,你們知道許三多的原型是誰嗎?

12年前,電視劇《士兵突擊》熱播。劇中那些有血有肉、鐵骨錚錚的軍中男兒形象點燃了許多年輕人從軍報國的一腔熱情。該電視劇的編劇蘭曉龍回顧了當年他創作此劇的初衷和過程。如今,我們依然能從劇中普通士兵的身上,感受到年輕官兵成長中的迷惘、悲傷和喜悅,為熱血男兒的真摯情感與軍旅人生所感動。

看完《士兵突擊》的人普遍感到,劇中每一個人物和士兵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自然真實。有人認定,劇作者蘭曉龍一定是從基層部隊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要不然,怎麼會對連隊和普通士兵的生活拿捏得這麼準。甚至還有人認為,說不定主人公許三多的故事裡,就有他自己的經歷。

實際上,當時身為戰友文工團創作員的蘭曉龍並沒有士兵和連隊生活的經歷。

1997年9月,蘭曉龍從地方大學畢業後,直接成為戰友文工團的創作員。《士兵突擊》不是他憑空“編”出來的,原創每個人物也不是把某一個具體的士兵個體作為原型。

在基層部隊,像許三多這樣的人太多了,幾乎從每一個士兵身上都能看到許三多的影子,他們很樸實,看起來不是很聰明,但很努力,最後成為優秀士兵。

據蘭曉龍回憶,那一年,根據年度創作規劃安排,他擬定選題後,便開始挖故事、找靈感,很快就推出了幾個“成果”。

孰料,別人看後卻說:“你寫的這些軍人是商場裡的模特穿軍裝——假人一個。”

就這樣,他在文工團折騰了兩年,一個像樣的作品也沒拿出來,這讓他感到十分沮喪和挫敗。

2000年春天,根據原總政宣傳部文藝局和原軍區政治部創作室的安排,他來到京郊某裝甲團當兵鍛鍊體驗生活。

看了這麼多年的《士兵突擊》,你們知道許三多的原型是誰嗎?

為了不讓連隊幹部戰士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報到前,他專門換了一身舊迷彩服,佩戴著一級士官的軍銜,冒充集團軍機關分流下去的打字員,開始體驗真正的士兵生活。

在連隊,他第一次隊列出操:尷尬;第一次緊急集合:忙亂;戰友們問他兵齡津貼等常識,他張口結舌,被戰士們斥為“後門兵”……

當兵3個月後,他逐漸和戰士們融為一體,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戰士們跟他開玩笑、逗悶子口無遮攔,有的遇到手頭緊,也大大咧咧地向他借錢。直到原總政宣傳部藝術局領導下部隊檢查文藝骨幹當兵鍛鍊情況時,官兵們才知道他是一名作家。

那一天,他感到不好意思,自費請班裡的戰友和連隊幹部吃了頓飯,請他們原諒他的“臥底”。官兵不但沒有責怪,還主動向他提供許多創作素材。

後來,蘭曉龍又到營部和團機關繼續代職體驗生活,並隨部隊赴朱日和訓練基地參加大型軍事演習,讓他開闊了視野,切身感受到了模擬戰爭狀態下部隊動態情況,感受到士兵在戰鬥環境下的真實情況。

從一個地方大學生的視角看士兵外表,昇華到以戰友的身份感受士兵的內心世界,他覺得,士兵軍帽下豐富的表情深藏著很多的內容和內涵,他要探尋這些表情後面最真實的故事。

而這些故事,只有和士兵們的感情深了才能挖掘出來。這些故事有苦有甜,有笑有淚,是那樣的鮮活。這些人物和故事在他的心裡越來越清晰,他把生活中的故事綜合起來,塑造出有著軍人共同神韻的人物,並給他起了個平易上口的名字——許三多。

看了這麼多年的《士兵突擊》,你們知道許三多的原型是誰嗎?

《士兵突擊》播出後,很多官兵說,《士兵突擊》中的每一個人幾乎都可以在部隊生活中找到對應的原型,唯獨許三多找不到,而大家又覺得他是最接近中國士兵的人。原因就在於蘭曉龍把許許多多士兵的形象和對許許多多士兵的感受和理解,綜合了、提煉了、提純了。

談及創作的視角,為什麼這部劇的重點不是各級指揮員和領帥機關,而是許三多、成才、史今、伍六一等這樣的士兵群像。蘭曉龍說,原因很簡單,士兵是軍中的基石,是軍旅文學作品的永恆主角。之所以要專門寫一個塑造這些普通士兵的劇本,就是要讓人們通過這群活生生的士兵形象,瞭解真實的軍營生活,瞭解當代士兵,相信當代軍人最可愛的品質!他們依舊是最可愛、最可敬的人!

許三多是一個土得掉渣的士兵,網上有人評論說,在現實軍營裡,確實有像許三多一樣笨拙的士兵,但他們不可能在短短時間內成長為一個優秀的特種兵。網友還說,許三多的好運來源於編劇對他的同情,所以才在作品中把他“加工”成了成功的士兵。

蘭曉龍卻不這樣認為。他說,他在某特戰部隊體驗生活時,看到很多像許三多那樣的農村籍士兵,他們沒見過大世面,接受能力慢,初看總感覺笨笨的,甚至覺得他們好似缺根筋兒,但是他們肯吃苦,而且身上潛藏著令人驚訝的某些天賦。在部隊這個大熔爐裡經過一段時間的錘鍊,他們身上的軍人特質很快得到挖掘,最後百鍊成鋼,成為優秀士兵。

至於說到“加工”,他承認對士兵有一份深摯的感情。士兵在部隊默默奉獻付出,灑過汗、流過淚,甚至負傷或者犧牲,但立功、入黨、選士官、提幹……他們個人苦苦追求的這些從軍理想和目標,在服役期間不一定能實現。

就像史今,他想留在部隊,但是,作為一個非技術型的士官,一到年限就得退伍,軍旅生活不得不結束。儘管是部隊的優秀骨幹,但他們依然面對被淘汰的命運。蘭曉龍說,既然在現實中不能成全他們每一個人的夢想,那麼,就讓人們通過他的作品,記住這些士兵在部隊的奉獻和付出吧。

與這些年流行的軍事文學作品相比,《士兵突擊》的劇情有個奇怪的現象,沒有女記者,沒有女工程師,沒有將軍的女兒了……但這部沒有女人的作品卻獲得眾多女性的追捧,同時也催落了許多大男人的眼淚。筆者曾經以為,蘭曉龍當初創作時,就是刻意要把它寫成一部男人戲。

蘭曉龍回答,他並沒有刻意去迴避女性,而是尊重軍營生活的客觀現實。他說,一線部隊是完全封閉的軍營,本身就鮮有女人的身影。他還提到在他代職期間,部隊去內蒙古草原駐訓,茫茫四周不見人煙,正處青春期的戰士們開玩笑說:

“在野外演兵場上抓只蚊子也是公的。”

看了這麼多年的《士兵突擊》,你們知道許三多的原型是誰嗎?

一天,聽說有牧民用馬車拉西瓜來賣,而且有可能是女的,大家高興極了,都早早做好了買瓜的準備。可是那天偏偏來了個老頭子,大家都非常失望。他說,這就是基層士兵的生活,在茫茫野外演訓的環境裡,不可能有女人出現,一旦加入就會變得不真實。

《士兵突擊》播出後,其獨特的藝術魅力頓時擁有了龐大的讀者和觀眾,成為軍事文藝作品的一大奇觀。問及創作這部劇,最想向這個社會傳遞什麼,蘭曉龍說,《士兵突擊》傳達的是普通人的奮鬥,一種積極向上的理想情懷和“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特別是現在,一些士兵包括社會青年,太敏感,太脆弱,經不起挫折。他希望大家從許三多身上,懂得怎樣去做我們自己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無論處在何種環境,面臨怎樣的問題和挑戰,都不要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

相關推薦

推薦中...